「卡拉鳥籠」是貴州省丹寨縣卡拉村製作而得名,卡拉村是少數民族苗族村落,在苗語裡卡拉是好的意思;卡拉苗寨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古老傳統手工編織鳥籠專業村寨,其編制的鳥籠遠銷國內外,編制技藝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2007年,卡拉村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鳥籠編織藝術之鄉」。
苗族人民喜好養鳥,源遠流長。卡拉村由於山林密布,這裡的民族長期以來從事狩獵活動,因此,捕鳥、養鳥和鬥鳥也就成為重要的集生存、娛樂為一體的比較普遍的民間活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鳥籠是觀賞鳥活動與鳥棲息的主要環境,鳥籠的適用與否也是決定能否養好鳥的關鍵因素之一。
世代聚居卡拉的苗族同胞以編鳥籠為業,竹編工藝做工精巧,品種繁多,造型各異,或小巧玲瓏,或美觀大方,具有濃厚的地方色澤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除了普通鳥籠外,還有集編制、雕刻、蠟染、刺繡、書法、繪畫等藝術為一體的精品鳥籠,深受人們喜愛。
卡拉鳥籠製作工藝複雜,要經過砍竹、破竹、除溼、定型、編織、上色等十幾道工序,第一步就是從選料開始。集編制、雕刻、蠟染、刺繡、書法、繪畫等藝術為一體的精品鳥籠工序則更為複雜得多。
破竹
定型
編織
雕刻
上色
卡拉村一棟棟苗家吊腳樓掩映在樹林間,充滿詩情畫意。院子裡堆放著已編制好的鳥籠,呈現出家家編制鳥籠,戶戶都有鳥籠,人人都是藝人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