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過90後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奔三的90後:癱著,混著,渴望著》,有些人說,竟然被這麼喪的文章治癒了。
有讀者建議,讓我寫寫90後的戀愛狀態。
在正式和你探討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些大數據。
某調查網站曾發布過一份《90後婚戀觀調研報告》,裡面有一些大數據,能夠直接反映出現在年輕人的真實戀愛觀。
有40%的年輕人認為愛情和學業同樣重要,有36%的人認為學業比愛情重要,只有6%的人認為愛情比學業重要。大部分年輕人對待感情偏理性和謹慎,他們更在意生活和愛情的平衡。
有31%的年輕人在高中已經有了初戀,初中初戀佔27%,畢業後初戀僅佔4%,90後年輕人早戀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
對於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有76%的人認為與對方有特別的感覺,其次是性格互補、志同道合,現在年輕人戀愛更看重感覺,對於物質和其他條件並不太在意,關鍵是兩情相悅。
戀愛消費觀大數據也有了統計,由男方支出費用佔60%,AA制佔24%,戀愛中的消費金額,400-700元佔27%,年輕人的戀愛消費因收入等條件限制,依然處於中等水平。
對於走入婚姻的原因,有四大指標遙遙領先,分別是兩人性格、生活質量、經濟因素和甜蜜程度,其中性格因素佔76%,年輕人戀愛,依然看人。
而目前較為意識超前的婚前同居和婚前有孕,90後的態度較為保守,幾乎半數人認為未婚同居可以理解,但自己不會做,有半數人不贊成婚前有孕。
對於愛情中的性,90後的態度溫和,有70%的人從網際網路上了解到性知識,72%的人對性知識一般了解,有58%的人對性行為的看法是順其自然,有27%的人認為愛情是性的前提,年輕人更樂意享受愛情和性的雙重和諧。
這些基礎數據代表著現在年輕人的戀愛現狀,當70後、80後已經回歸家庭,90後的戀愛開始作為當代年輕人的婚戀觀代表。
現在年輕人的戀愛,提出三個關鍵詞:
無意單身、精神異地、預感晚婚。
2
無意單身
「90後不懂90後。」
現在有許多年輕人的單身,不是自己願意單身,不是奉行所謂的獨身主義,而是被單身。
用我一朋友的話說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稀裡糊塗的我就單身了,不知道為啥就把我剩下了。
很多人有一個隱隱的疑惑:自己長得也不醜,也沒缺胳膊短腿,三觀正常,雖說不是人中龍鳳,但也好歹是全面發展的騷年,為什麼打眼一看,就我是單身?
被單身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年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擇偶標準,不願意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輕易改變或降低自己的標準。
對於戀愛,年輕人依然保持著堅持,他們認為這是守護自我內心的秩序。
曾經《奇葩說》有兩個標題很有趣,一個是單身是狗還是貴族,一個是剩男剩女找對象要不要差不多得了。
在雙方論點中,都提到了人的擇偶標準。
認為單身是貴族和不能差不多得了,都在講述一個觀點是:並不是你真的很糟糕,你其實可以找到一個差不多的人戀愛結婚,但你不想這麼做,是因為你不願意將就。
很多人的愛情態度是: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之前,寧缺毋濫。
許多年輕人也非常排斥相親,因為相親是在對比條件,把現實擺到桌面上一條條進行篩選,太過赤裸裸,相比門當戶對,年輕人認為找到三觀相同的人更重要,但也更難。
對於他們而言,聊人生比啪啪啪更難。
戲謔地說,你可以閉上眼咬咬牙去睡一個人,卻很難睜開眼和那個人聊聊夢想和遠方,話不投機半句多,連多說一句都覺得是浪費時間。
雖然排斥相親,但手機中的交友軟體卻不少,但基本都只是看看,不說話,不主動,等著別人來打招呼,還有諸多條件,看臉,看身高,看所在地,看打招呼的方式。
別人問一句在嗎,有時傲嬌,都會回復一句不在,然後拉黑。
有數據表明,90後的單身狀況,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善於兩性社交,與90後張揚高調的標籤相比,對於線上社交,更多人處於荷爾蒙無處安放的狀態。
年輕人依賴社群認同、渴望與人搭訕,但在聊天技巧和溝通方式上過於被動,造成了交友方法論匱乏,自我社交圈越來越狹窄,無暇顧及其他人。
不多理解和不懂得別人,90後不懂90後,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也沒有去深入探求。
晚上一句調侃的話挺逗:我連約炮啪啪啪都懶得去,活該我是單身咯。
3
精神異地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90後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佛系,哪怕是談了戀愛,也是佛繫戀愛。
曾經有一篇熱文,提到90後的戀愛是降級相處,還衍生出一個新的名詞:戀愛降級。
在熱文中,列舉出了諸多戀愛降級的現象:表白、約會、聊天、紀念日、社交圈、吵架,這些涵蓋了戀愛中的行為,統統降級。
最近又有一個新的名詞,叫做:精神異地戀。
它的意思是,許多年輕人,雖然談著戀愛,但在許多時候,更像是一個人生活,縱然兩個人在一起,也是各想各的,精神上沒有交集。
許多年輕人的口頭禪是:我都行,可以吧,隨便吧,隨你吧,看時間吧,無所謂。
不像是甜蜜戀愛,更像是搭夥過日子,找了個可以分攤房租的合租人。
在《中國職場青年感情狀態調查報告》中,有一些數據很具有代表性。
戀愛約會中,有近24%的人是在各自玩手機、各看各的電腦、吵架,或者準備吵架。
約會的頻率也比較低,能夠做到每周都約會的情侶僅有24%,而一年見一次甚至幾年見一次的,加起來有近27%的比例。
好好的戀愛,活生生談成了網友。
面對面坐著,但卻沒話聊,低著頭各自看著手機,像是完成任務一樣約會,見面的次數也不多,甚至在面對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上,溝通也會出現問題。
《奇葩說》之前還有一個辯題是:分手要不要當面說。那期節目中馬薇薇的話很動人。
她說,之所以要見面,是要教會我們面對,坦然面對,面對我們人生的失敗,面對我們的不堪,面對我們說過謊,戀人的蜜語風吹過,上帝會假裝聽不見。
精神異地,就是我愛你的時候,你也好像不在線,萬一哪天不愛了,拍拍屁股就走人,連分手都只是發了發微信,更像是和手機談了一場戀愛。
網上有人給這種精神異地戀找了一個理由:以前會認認真真轟轟烈烈談一場戀愛,可現在太忙,懶得花時間去經營和策劃,就這麼過吧,不是總要歸於平淡嗎?提前平淡也沒什麼錯吧,別作。
有的人,把戀愛中的相處、爭吵、分歧等等,統一歸為了作。
所以,戀愛降級算什麼,戀愛了也像一人過日子,才更扎心。
4
預感晚婚
「我還是個孩子,我怎麼生孩子。」
在《中國職場青年感情狀態調查報告》中還有一組數據,從80後到95後,享受一個人的自由狀態的比例呈現遞增趨勢。
一句話:如果遇到合適的,就在一起,如果沒遇到,那一個人過也不錯。
目前,我國的單身青年人數超過了2億,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的人口總和,20歲到39歲當中,約有2000萬的青年過著獨居的生活。
在一線城市中,年輕人調侃著自己與別人的生活,而這些城市的單身率高達30%。
根據北京晨報的《2018婚戀大調查》總結,結婚已經不再納入年輕人必須要完成的人生規劃之中。
相比之前的幾代人,他們的婚姻觀更多元和開放。
在調查中,僅有20%的90後表示想結婚,有40%的年輕人認為順其自然。
不想結婚的理由,父母過多幹預、原生家庭之困、經濟條件這三大因素成為主要原因。
想要晚婚的理由,同樣也有三條理由: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沒能力承擔家庭責任、更享受單身生活。這三因素佔比高達70%。
人民日報也曾發布過一組數據,調查年輕人中哪個年齡段結婚的多,結果表明,近5年25-29歲結婚登記的人最多,證明現在我國已經越來越傾向於晚婚。
晚婚現狀隨之帶來的,是年輕人戀愛觀的變化,相比之前婚姻是人生大事,現在年輕人認為晚點結婚,更有利於自我職場規劃,用更多時間去提升自我和了解對方。
他們認為,婚姻是枷鎖,一旦被綁縛,就必須要承擔責任,但對愛情的態度卻越來越隨緣,就將婚姻和愛情劃在了兩個不同的陣營。
年輕人成長速度快,但內心世界依然不夠健全,明明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卻已經到了適婚年紀,就會不太適應。
有人曾說:我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我怎麼生孩子,我根本不會養啊,我連自己都養不好。
90後的年輕人,相比考慮長遠計劃,更願意活在當下。
與其遇到一個不合適的人草草走入婚姻相互折磨,不如一人自由自在獨樂樂。
遠近打卡 · 點擊保存圖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5
無意單身、精神異地、預感晚婚,這是一些年輕人的戀愛現實。
網上有一個詞:老鹿蹣跚。
意思是說:不同於少男少女時期的小鹿亂撞,在經歷過後,對愛情渴望就沒有以前那般強烈了。
這不僅是90後現狀,這應該是每一代人長大以後的通病。
經歷過了,嘗過甜頭,也吃過苦頭,什麼滋味都知道了,好奇心也沒有多少了,熱情和激情都開始大幅減少,面對新的戀情,也就少了一些執著。
王爾德曾說:許多人一生都無法遇見理想中的愛情,只會因為害怕孤獨地死去而隨意地找個人人互相飼養罷了。
也有人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之所以非要結婚,是因為害怕對方突然有一天不愛我了,想要一個保障。
這些觀點都很喪,但也代表著另外一層反面含義,那就是:
如果是無愛的婚姻,那麼寧願不要開始,如果必須要走入婚姻,那麼對方應該是此生摯愛。
三毛曾經在《結婚記》裡描寫過她與荷西的一段對話:
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人。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說: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問:那你要是嫁給我呢?三毛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那只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
荷西問:那你吃的多嗎?
三毛說: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
在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有一個著名的罐頭理論:
罐頭是在1810年發明出來的,可是開罐器卻是在1858年才被發明的。
很奇怪吧?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東西也會遲來一步,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
都說愛情不能只有好看的皮囊,還要有有趣的靈魂,但那個好看的有趣的人,不是光等待就能等來的,你要去找,你要在茫茫人海中不斷眺望,才能於千萬人之中,找到你的所愛。
晚一點,遲一點,也沒什麼關係。
黃執中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愛情這個過程,沒有對和錯。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理論,而那條愛情理論用在你自己身上,都可以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希望,你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理論,並將它付諸實踐。
希望,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你,都可以遇到這樣的一個人。
網上有一首歌特別流行,歌名叫《往後餘生》。
歌中有這樣的歌詞:
往後的餘生,我只要你。
往後餘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往後餘生,冬雪是你,春華是你,夏雨也是你。秋黃是你,四季冷暖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是你,餘生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