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戀愛:無意單身、精神異地、預感晚婚

2021-02-07 遠近

之前我寫過90後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奔三的90後:癱著,混著,渴望著》,有些人說,竟然被這麼喪的文章治癒了。

有讀者建議,讓我寫寫90後的戀愛狀態。

在正式和你探討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些大數據。

某調查網站曾發布過一份《90後婚戀觀調研報告》,裡面有一些大數據,能夠直接反映出現在年輕人的真實戀愛觀。

有40%的年輕人認為愛情和學業同樣重要,有36%的人認為學業比愛情重要,只有6%的人認為愛情比學業重要。大部分年輕人對待感情偏理性和謹慎,他們更在意生活和愛情的平衡。

有31%的年輕人在高中已經有了初戀,初中初戀佔27%,畢業後初戀僅佔4%,90後年輕人早戀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

對於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有76%的人認為與對方有特別的感覺,其次是性格互補、志同道合,現在年輕人戀愛更看重感覺,對於物質和其他條件並不太在意,關鍵是兩情相悅。

戀愛消費觀大數據也有了統計,由男方支出費用佔60%,AA制佔24%,戀愛中的消費金額,400-700元佔27%,年輕人的戀愛消費因收入等條件限制,依然處於中等水平。


對於走入婚姻的原因,有四大指標遙遙領先,分別是兩人性格、生活質量、經濟因素和甜蜜程度,其中性格因素佔76%,年輕人戀愛,依然看人。

而目前較為意識超前的婚前同居和婚前有孕,90後的態度較為保守,幾乎半數人認為未婚同居可以理解,但自己不會做,有半數人不贊成婚前有孕。

對於愛情中的性,90後的態度溫和,有70%的人從網際網路上了解到性知識,72%的人對性知識一般了解,有58%的人對性行為的看法是順其自然,有27%的人認為愛情是性的前提,年輕人更樂意享受愛情和性的雙重和諧。

這些基礎數據代表著現在年輕人的戀愛現狀,當70後、80後已經回歸家庭,90後的戀愛開始作為當代年輕人的婚戀觀代表。

現在年輕人的戀愛,提出三個關鍵詞:

無意單身、精神異地、預感晚婚。

2

無意單身

「90後不懂90後。」

現在有許多年輕人的單身,不是自己願意單身,不是奉行所謂的獨身主義,而是被單身。

用我一朋友的話說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稀裡糊塗的我就單身了,不知道為啥就把我剩下了。

很多人有一個隱隱的疑惑:自己長得也不醜,也沒缺胳膊短腿,三觀正常,雖說不是人中龍鳳,但也好歹是全面發展的騷年,為什麼打眼一看,就我是單身?

被單身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年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擇偶標準,不願意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輕易改變或降低自己的標準。

對於戀愛,年輕人依然保持著堅持,他們認為這是守護自我內心的秩序。

曾經《奇葩說》有兩個標題很有趣,一個是單身是狗還是貴族,一個是剩男剩女找對象要不要差不多得了。

在雙方論點中,都提到了人的擇偶標準。

認為單身是貴族和不能差不多得了,都在講述一個觀點是:並不是你真的很糟糕,你其實可以找到一個差不多的人戀愛結婚,但你不想這麼做,是因為你不願意將就。

很多人的愛情態度是: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之前,寧缺毋濫。


許多年輕人也非常排斥相親,因為相親是在對比條件,把現實擺到桌面上一條條進行篩選,太過赤裸裸,相比門當戶對,年輕人認為找到三觀相同的人更重要,但也更難。

對於他們而言,聊人生比啪啪啪更難。

戲謔地說,你可以閉上眼咬咬牙去睡一個人,卻很難睜開眼和那個人聊聊夢想和遠方,話不投機半句多,連多說一句都覺得是浪費時間。

雖然排斥相親,但手機中的交友軟體卻不少,但基本都只是看看,不說話,不主動,等著別人來打招呼,還有諸多條件,看臉,看身高,看所在地,看打招呼的方式。

別人問一句在嗎,有時傲嬌,都會回復一句不在,然後拉黑。

有數據表明,90後的單身狀況,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善於兩性社交,與90後張揚高調的標籤相比,對於線上社交,更多人處於荷爾蒙無處安放的狀態。

年輕人依賴社群認同、渴望與人搭訕,但在聊天技巧和溝通方式上過於被動,造成了交友方法論匱乏,自我社交圈越來越狹窄,無暇顧及其他人。

不多理解和不懂得別人,90後不懂90後,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也沒有去深入探求。

晚上一句調侃的話挺逗:我連約炮啪啪啪都懶得去,活該我是單身咯。

3

精神異地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90後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佛系,哪怕是談了戀愛,也是佛繫戀愛。

曾經有一篇熱文,提到90後的戀愛是降級相處,還衍生出一個新的名詞:戀愛降級。

在熱文中,列舉出了諸多戀愛降級的現象:表白、約會、聊天、紀念日、社交圈、吵架,這些涵蓋了戀愛中的行為,統統降級。

最近又有一個新的名詞,叫做:精神異地戀。

它的意思是,許多年輕人,雖然談著戀愛,但在許多時候,更像是一個人生活,縱然兩個人在一起,也是各想各的,精神上沒有交集。

許多年輕人的口頭禪是:我都行,可以吧,隨便吧,隨你吧,看時間吧,無所謂。

不像是甜蜜戀愛,更像是搭夥過日子,找了個可以分攤房租的合租人。

在《中國職場青年感情狀態調查報告》中,有一些數據很具有代表性。

戀愛約會中,有近24%的人是在各自玩手機、各看各的電腦、吵架,或者準備吵架。


約會的頻率也比較低,能夠做到每周都約會的情侶僅有24%,而一年見一次甚至幾年見一次的,加起來有近27%的比例。


好好的戀愛,活生生談成了網友。

面對面坐著,但卻沒話聊,低著頭各自看著手機,像是完成任務一樣約會,見面的次數也不多,甚至在面對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上,溝通也會出現問題。

《奇葩說》之前還有一個辯題是:分手要不要當面說。那期節目中馬薇薇的話很動人。

她說,之所以要見面,是要教會我們面對,坦然面對,面對我們人生的失敗,面對我們的不堪,面對我們說過謊,戀人的蜜語風吹過,上帝會假裝聽不見。

精神異地,就是我愛你的時候,你也好像不在線,萬一哪天不愛了,拍拍屁股就走人,連分手都只是發了發微信,更像是和手機談了一場戀愛。

網上有人給這種精神異地戀找了一個理由:以前會認認真真轟轟烈烈談一場戀愛,可現在太忙,懶得花時間去經營和策劃,就這麼過吧,不是總要歸於平淡嗎?提前平淡也沒什麼錯吧,別作。

有的人,把戀愛中的相處、爭吵、分歧等等,統一歸為了作。

所以,戀愛降級算什麼,戀愛了也像一人過日子,才更扎心。

4

預感晚婚

「我還是個孩子,我怎麼生孩子。」

在《中國職場青年感情狀態調查報告》中還有一組數據,從80後到95後,享受一個人的自由狀態的比例呈現遞增趨勢。

一句話:如果遇到合適的,就在一起,如果沒遇到,那一個人過也不錯。

目前,我國的單身青年人數超過了2億,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的人口總和,20歲到39歲當中,約有2000萬的青年過著獨居的生活。

在一線城市中,年輕人調侃著自己與別人的生活,而這些城市的單身率高達30%。

根據北京晨報的《2018婚戀大調查》總結,結婚已經不再納入年輕人必須要完成的人生規劃之中。

相比之前的幾代人,他們的婚姻觀更多元和開放。

在調查中,僅有20%的90後表示想結婚,有40%的年輕人認為順其自然。


不想結婚的理由,父母過多幹預、原生家庭之困、經濟條件這三大因素成為主要原因。

想要晚婚的理由,同樣也有三條理由: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沒能力承擔家庭責任、更享受單身生活。這三因素佔比高達70%。

人民日報也曾發布過一組數據,調查年輕人中哪個年齡段結婚的多,結果表明,近5年25-29歲結婚登記的人最多,證明現在我國已經越來越傾向於晚婚。

晚婚現狀隨之帶來的,是年輕人戀愛觀的變化,相比之前婚姻是人生大事,現在年輕人認為晚點結婚,更有利於自我職場規劃,用更多時間去提升自我和了解對方。

他們認為,婚姻是枷鎖,一旦被綁縛,就必須要承擔責任,但對愛情的態度卻越來越隨緣,就將婚姻和愛情劃在了兩個不同的陣營。

年輕人成長速度快,但內心世界依然不夠健全,明明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卻已經到了適婚年紀,就會不太適應。

有人曾說:我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我怎麼生孩子,我根本不會養啊,我連自己都養不好。

90後的年輕人,相比考慮長遠計劃,更願意活在當下。

與其遇到一個不合適的人草草走入婚姻相互折磨,不如一人自由自在獨樂樂。


遠近打卡 · 點擊保存圖片可分享至朋友圈

5


無意單身、精神異地、預感晚婚,這是一些年輕人的戀愛現實。

網上有一個詞:老鹿蹣跚。


意思是說:不同於少男少女時期的小鹿亂撞,在經歷過後,對愛情渴望就沒有以前那般強烈了。

這不僅是90後現狀,這應該是每一代人長大以後的通病。

經歷過了,嘗過甜頭,也吃過苦頭,什麼滋味都知道了,好奇心也沒有多少了,熱情和激情都開始大幅減少,面對新的戀情,也就少了一些執著。

王爾德曾說:許多人一生都無法遇見理想中的愛情,只會因為害怕孤獨地死去而隨意地找個人人互相飼養罷了。

也有人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之所以非要結婚,是因為害怕對方突然有一天不愛我了,想要一個保障。

這些觀點都很喪,但也代表著另外一層反面含義,那就是:

如果是無愛的婚姻,那麼寧願不要開始,如果必須要走入婚姻,那麼對方應該是此生摯愛。

三毛曾經在《結婚記》裡描寫過她與荷西的一段對話:

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人。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說: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問:那你要是嫁給我呢?三毛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那只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

荷西問:那你吃的多嗎?

三毛說: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

在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有一個著名的罐頭理論:


罐頭是在1810年發明出來的,可是開罐器卻是在1858年才被發明的。

很奇怪吧?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東西也會遲來一步,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

都說愛情不能只有好看的皮囊,還要有有趣的靈魂,但那個好看的有趣的人,不是光等待就能等來的,你要去找,你要在茫茫人海中不斷眺望,才能於千萬人之中,找到你的所愛。

晚一點,遲一點,也沒什麼關係。

黃執中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愛情這個過程,沒有對和錯。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理論,而那條愛情理論用在你自己身上,都可以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希望,你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理論,並將它付諸實踐。

希望,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你,都可以遇到這樣的一個人。

網上有一首歌特別流行,歌名叫《往後餘生》。

歌中有這樣的歌詞:

往後的餘生,我只要你。

往後餘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往後餘生,冬雪是你,春華是你,夏雨也是你。秋黃是你,四季冷暖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是你,餘生都是你。

相關焦點

  • 90後已步入晚婚,80後單身汪情何以堪……你中招了嗎?該醒醒啦!
    工作的時候,還是把你看的死死的,恨不得從手機裡尋找出你在戀愛的蛛絲馬跡。中國的家庭教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調慢調先生:現在1990年生的人才26歲,女權主義正在不斷地滲透到更多人的觀念,更多的女性重視自己工作的權利,在家庭中的話語權增加之後,晚婚這個概念也應當向後推遲。
  • 這屆年輕人的婚戀現狀:設想過獨身,註定要晚婚!
    特別是90後這一代年輕人,普遍晚婚,甚至主張不婚。很多人會問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大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發展的年輕人,都表示不結婚是因為「窮」。拒絕相親式的社交,從不主動,嚷嚷著脫單,卻並不願意結束單身生活。這屆年輕人的婚戀現狀就是:設想過獨身,註定了要晚婚!李宗盛的《晚婚》裡歌詞是這麼唱的:「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在這個時代,沒想過獨身,對婚姻、戀愛都還滿是憧憬的人,都有預感晚婚。
  • 90後都晚婚了,你還在單身嗎?
    你晚婚了嗎?第一批90後走到了晚婚年齡。
  • 當代戀愛觀:我相信愛情,並預感晚婚
    即將奔向30歲的90後們,結婚率卻是近五年來最低的。記得前段時間譚維維唱的《晚婚》爆紅,短短數句歌詞,卻唱哭了許多人。從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從預感晚婚的那一刻起,卻永遠也鼓不起勇氣,去想結婚這件事。
  • 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婚姻的真實含義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結婚,你準備好了嗎李宗盛這首晚婚,譜寫了現在太多人的狀態,那句歌詞「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道出了結婚的真正意義。上個世紀的婚姻大多都是先婚後愛,有一句很美好的詩這樣寫到「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現代社會,更倡導自由戀愛,以愛為婚姻的基礎。對於婚姻你準備好了嗎?
  • 90後已進入晚婚年齡 盤點各地晚婚婚假
    看著某些80後同事還在為找誰結婚夜不能寐的時候,作為一個90後,小編不禁長長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我還年輕……孰料,在小編刷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時候,被下面這個消息震驚了(前方高能預警,90後快撤):「按《婚姻法》規定,男滿25周歲、女滿23周歲的初婚即為晚婚。」掐指一算,今年,也就是2015年,1990年出生的男♂孩♂進入25周歲。而早在2013年,1990年出生的女♀孩♀就已23周歲。
  • 紫微鬥數談晚婚命格,天梁星在巳亥宮守命有預感能力
    最怕突然聽懂一首歌,字字句句都在說自己的無奈,在李宗盛的《晚婚》中唱到「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在等這世間,唯一契合的靈魂」早婚或晚婚都是緣分,而有一些人卻更適合晚點步入婚姻>在諮詢婚姻的客戶中,常常遇到一些夫妻宮的格局非常不利的情況我都建議晚婚,對於夫妻宮問題較多的人,晚婚的確是一劑良方,可以減少很多因婚變帶來的種種困擾。
  • 晚婚的好處你知道嗎?看看過來人的經驗
    之前流行一首歌曲,名字叫《晚婚》,其中有一句歌詞很深入人心「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這首歌其實暗示著很多人真實心理的寫照,生活裡,有人到了結婚的年紀,卻沒有遇見合適的人選,但還有一種人,即便是到了結婚的年紀,依舊不會受到影響。
  • 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深圳十大單身職業出爐......
    「90後」戀愛經歷不足兩次數據顯示,近七成單身「90後」戀愛經歷不足兩次,其中,兩成為母胎單身。除了戀愛經驗不足,單身時長也令人堪憂。當第一批「90後」已步入晚婚年齡。從年齡來看,「90後」單身存款數字則是冰與火之歌,近五成「90後」存款為零,兩成「90後」存款超25萬元。
  • 《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愛恨情仇這些東西,幾百年前一樣,幾百年後也一樣。「有一天你會知道,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和「在漫天風沙裡,望著你遠去,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已」表達的情感我覺得並沒有區別。就像一部紅樓夢能寫盡人世間的愛恨情仇一樣,李宗盛的歌,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寫出大部分人的心聲。
  • 當代人晚婚的原因
    前兩天跟朋友聊起晚婚話題,他告訴我,當代人晚婚莫過於這四大原因:1.受過情傷,不敢再相信愛情2.對婚姻很害怕,怕步入婚姻的殿堂3.很獨立,為事業拼搏沒時間4.要求高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不願意將就 確實,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婚姻是一場冒險
  • 這屆晚婚的年輕人,恭喜你!
    在青年君看來,戀愛結婚生子從來都不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可千萬不要認為,結婚就等同於幸福。所以晚婚也沒關係,只要你幸福。微博@我是青年君,想做你的虛胖擺渡人,告訴我你今天過得好麼?就像李宗盛在《晚婚》中唱道: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如今的年輕人對於晚婚,是一種莫名篤定的「預感」,簡直穩、準、狠。對於他們來說,一部分來自家庭、戀愛等舊有的經歷,讓他們不敢結婚;另一部分,不過是不想將就罷了。哪裡會有人真的願意孤獨終老啊。
  • 主播為何晚婚?30歲的韓懿瑩回應,忙到凌晨3點沒時間戀愛
    小叔發現晚婚,或者單身主義,漸漸成為現代年輕人的主旋律,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我們喜歡孤獨,不願意談戀愛嗎?或許有一部分確實如此,但是大多數人,卻有心酸的故事……今日話題:主播為何晚婚?30歲的韓懿瑩回應,忙到凌晨3點沒時間戀愛!
  • 為什麼90後單身越來越多
    90後單身越來越多,趣評身邊很多90後朋友或單身,或離婚。「後浪」都單身了,這會引發極大地社會危機與經濟危機。根據2019年的一項統計數據,我國單身成年人已經超過2億,其中大部分是90後。那麼,90後單身現象為何這麼嚴重。
  • 智特醫療美國試管嬰兒凍卵:那些我們搞不懂的90後,單身、養貓、凍卵
    90後的婚育觀念 近期,珍愛網發布了一份《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關注了90後人群的生活和婚戀狀態。數據是這樣的,70%的90後期待走進戀愛,50%的人戀愛次數不足3次;關於戀愛的方式,大多數90後可以接受辦公室戀情,其次為姐弟戀、異地戀。
  • 90後單身原因top5:是什麼讓90後,佔據了單身人口的47.68%
    因為他們也曾個性鮮明,獨立特行,隨心所欲,但是這次新冠狀病毒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有責任、有擔當的90後們,讓大家對90後的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根據201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單身人口已經接近兩億。其中,70後人群佔比10.7%,80後人群佔比41.62%,90後佔比47.68%。
  • 90後單身成年人將近3億,喪失戀愛能力?論單身為祖國做出的貢獻!
    預計到2021年,我國獨居成年人將近1億,而單身成年人將近3億。 要知道第一批90後,已經成為了加入「婚姻」群體的主力軍。 90後只想搞錢搞錢搞錢 有愛情,不一定有安全感! 但有錢,一定有安全感!
  • 珍愛網發布《2018單身女性調查報告》女性最新理想晚婚年齡為27-30歲
    調研顯示,近九成單身女性渴望脫單,圈子小為單身最大原因;女性最新理想晚婚年齡為27-- 30 歲,近7成單身女贊成晚婚;年齡增長、自我提升和脫單困難居單身女性壓力榜前三;女性「偏見」難除,「女人都拜金」偏見難接受;單身女性主要幸福感來源:擁有穩定工作;月收入 5000 為女性經濟獨立入門標準,近八成單身女實現經濟獨立 。
  • 為什麼要晚婚?這是我聽過最負責任的回答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真心很貴,晚婚也不是在逃避,而是在盡全力對自己的真心、人生負責。作者丨溫野來源丨麥子熟了(maizi8090)
  • 純精神戀愛,你真的相信嗎?
    說了一句:「這麼多年,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純精神戀愛的人」然後針對這個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純精神戀愛,你相信嗎?首先出場的是辦公室的小熙:「連異地戀我都接受不了,更別說精神戀愛,我和女朋友異地的時候,我都一直鼓勵她復讀考到成都,不行不行,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