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廖理、田軒合著論文被《信息系統研究...

2020-12-13 MBA中國網

近日,我院教授廖理、田軒及其合作者在題為《人與智能的互動:當投資者在P2P平臺調節智能投顧的使用時》(

隨著個人理財市場趨於理性,近年來,以經典資產組合理論為基礎、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智能投顧受到廣泛關注,引發網際網路和傳統金融機構爭相布局。那麼,該如何有效與智能技術互動,讓機器人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廖理、田軒及其合作者利用在境外上市的某企業P2P平臺的信息和數據,採用實證分析的方法,針對投資者對於智能投顧不同的使用行為及其導致的不同投資表現進行了研究,揭示了智能投顧在P2P等金融科技新業態投資平臺的實際作用。

研究發現,對智能投顧服務客觀上有較大需求的投資者,在主觀選擇上反而不太會選擇利用機器智能進行投資決策。投資者往往根據智能投顧的近期表現,來調整自己對該服務的使用情況。然而,當智能投顧的使用過程加入了過多的手動幹預,這種「人機迴圈」(human-in-the-loop)的投資方式會使最終的投資表現大打折扣。其背後的原因在於,投資者往往對智能投顧技術缺乏正確的理解,導致無法正確使用。由此可見,智能投顧系統的發展和優化,應當從提高系統透明度以及加強與使用者溝通等形式,來提高其服務質效。這篇論文為我國智能投顧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和實證基礎。

作者簡介

廖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清華金融評論》主編,其主要研究領域是金融科技、消費金融與公司金融。

田軒,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博士生導師,兼任深交所第一屆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委員,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公司金融、企業創新、風險投資和併購重組。

Zhiqiang (Eric) Zheng,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信息系統及金融Ashbel Smith 講席教授,其研究聚焦於如何提高對客戶的服務及如何使用戶做更好的購買決策等,多篇文章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葛如一,現任上海商學院商務信息學院電子商務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網際網路金融等。

相關焦點

  • 我院教授廖理、田軒合著論文被《信息系統研究》接收
    Lending)的論文中,對於投資者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智能投顧系統以發揮其最大優勢效用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該論文已被國際信息系統管理兩大頂級學術期刊之一的《信息系統研究》(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接收,即將發表。這也是我院教授首次在該類學術期刊發表相關論文。隨著個人理財市場趨於理性,近年來,以經典資產組合理論為基礎、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智能投顧受到廣泛關注,引發網際網路和傳統金融機構爭相布局。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及閉門...
    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以「全球變局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作為論壇年會的唯一學術支持單位,承辦了其中兩場平行論壇及一場閉門研討會。
  •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鞠建東老師:經世濟民,博學嚴謹,循循善誘
    鞠建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數字資本研究中心主任;獲南京大學數學學士、清華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 相遇在金融與科創的交匯點|育科創英才
    科技與經濟的對接遠非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協同所能濟事,還需要構建覆蓋創新鏈條全過程的金融服務體系,通過金融的「潤滑」、「催化」和「連接」作用,提升資金總體配置與使用效率,密切科技與經濟的關聯與共振,讓科學技術真正「流動」起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始終高度重視金融與科技的高效融合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直播預告 | 清華五道口對話黑石集團蘇世民
    11月17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將與黑石集團董事長、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展開一場精彩對話。穆迪董事總經理胡劍將擔任共同主持。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將對本次活動進行雙語直播。
  • 國內金融誰最牛?網友:清華北大都分檔次,光華第一五道口第二
    金融專業,是所有專業中最好的專業,沒有之一。在所有推薦專業中,金融首當其衝,另外推薦的專業是計算機/軟體,臨床口腔。電子信息等。金融專業是最好的專業,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其他學院的學生想轉專業到光華管理學院,可能性為0%,第一條要求就是:當年分數線必須高於光華學院在該省的錄取專業分數線,另外還要本專業成績前1%。光華學院裡面有應用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市場營銷系、會計學 系、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及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金融是最牛的,最難考的。
  • 東城區:打造文化金融發展高地 助力雙循環經濟格局
    東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金暉,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在會上致辭。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北京市相關部門領導劉紹堅、關宇、姚力、王建新、盧輝、蘆曉明、趙岑,東城區副區長劉俊彩、胡雁、趙海東出席會議。開幕式由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海英主持。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講話。
  • 那隻與人合著物理學論文的暹羅貓……
    但你絕對想不到,它們還會寫論文!這件事發生在1975年,當時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傑克·赫瑟靈頓與他的寵物貓切斯特合作,就粒子在不同溫度下的原子行為撰寫了一篇研究深入的論文。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一次),一隻貓同人合著論文並發表在知名雜誌上。
  • 田軒:P2P歸零背後,我們需要反思的是什麼?
    作者|田軒(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網易研究局專欄作家)田軒點對點借貸,也就是peer-to-peer lending (P2P)平臺,於2020年11月27日徹底清零,標誌著網際網路金融時代一次大規模探索與創新的終結。
  • 清華大學-浦發銀行數字金融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新聞網8月14電8月7日,清華大學-浦發銀行數字金融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舉行。儀式前,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會見了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就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交流意見。隨後,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和潘衛東共同為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 2020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考研調劑信息
    2020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考研調劑信息 考研調劑是考研考生在第一志願沒有通過自己報考學校考試
  • 研究生學位論文如何選題?清華大學劉洋教授的線上課程火了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教授、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劉洋的在線報告《淺談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方法》最近幾天成為了朋友圈刷屏的內容。以下是劉洋老師在本次直播中分享的主要內容,機器之心進行了整理:學位論文顧名思義,是為研究生學位、博士學位而撰寫的科學論文。各所大學對於學位論文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基本都會要求論文的作者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 清華五道口副教授胡杏「數」說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
    近期,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金融案例中心與金融EMBA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師友沙龍」活動上,五道口金融學院副教授胡杏博士以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的數據為基,對比國際主要國家的相關指標,從數據的角度闡述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講座吸引了來自MBA、EMBA、金融媒體班、博士生等項目40多位學員的參與,數據的魅力令活動現場屢次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 .|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擁抱數字經濟時代 推動科技應用發展...
    >1994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教學兼職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曾經在《經濟研究》《會計研究》《審計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60多篇;主要著作有《受託經濟責任論》《公司治理與內外部審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審計學》《現代內部審計學》等38部;主要研究課題有「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剖析」「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會計問題研究」「國家審計現代化的路徑」等28項。
  • 論壇預告 |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擁抱數字經濟時代 推動科技應用...
    >1994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教學兼職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曾經在《經濟研究》《會計研究》《審計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60多篇;主要著作有《受託經濟責任論》《公司治理與內外部審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審計學》《現代內部審計學》等38部;主要研究課題有「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剖析」「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會計問題研究」「國家審計現代化的路徑」等28項。
  • 清華大學5位教師5位校友當選2021 IEEE Fellow
    5位清華教師分別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王昭誠、電機系教授吳文傳、計算機系教授唐傑、軟體學院副教授劉世霞、自動化系副教授耿華,5位校友分別是Transphorm公司高級副總裁吳毅鋒、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王忠東、加拿大瑞爾森大學教授張曉平、流利說美國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劉揚、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王力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