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商業謀變:「逃離」上海 | 城市好奇心

2020-12-15 贏商網

  

  整理/黃柏堅 數據支持/唐澤強

  頭圖來源/攝圖網

  難熬的2020,萬達、天虹、招商蛇口、星河、龍湖等圈內大佬卻不約而同選擇扎向蘇州。

  地產熙熙攘攘,零售圈也沒閒著。山姆與Costco,兩大明星倉儲付費會員制巨頭,爭相入蘇。趕在它們前頭,咖啡老大哥星巴克,砸下了入華21年來最大手筆投資——9億元建亞太首個咖啡烘焙工廠。

  巨擘商賈,蜂擁而入,蘇州重回五年前的熱鬧之景。可喧囂之餘,暗藏著一股撤退潮,盒馬、小象生鮮揮手而去,沒有回頭。同樣黯然的是,曾經高光過的誠品生活館、新光天地。

  一熱一冷,兩廂對照,蘇州商業依舊是個謎,底色是上海「後花園」。

  承接魔都工業溢出30年後,這座古城在今年上半年工業產值突破1.55萬億正式趕超上海,登頂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相對應的,去年蘇州GDP排位則穩在了老六之位。

  不是省會城市,不是一線城市,不是國家中心城市、沒有機場,上述2個標籤於蘇州的意義重大。可如此高光的它,卻在掠過工業時代「小上海」榮光後,陷入了「上海睡城」之商業尷尬。

  去年,有著商業繁榮標尺的「首店」,蘇州為53家,同期上海是986家。前者好似個三歲嬰孩,仰望著巨人姚明般的上海。

  數據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顯然,上海的商業紅利沒能像工業紅利一樣,「溢」至蘇州。在知乎上,「蘇州,成也上海,敗也上海」的情緒,從未停止。

  01

  蘇州,因上海而崛起

  蘇州對上海的愛恨,始於兩百年前。

  彼時,蘇州因京杭運河而成萬商雲集的天堂,上海僅是其轉運港,別稱「小蘇州」。上海人以能說一口流利的蘇州話為榮。

  來源/攝圖網

  清末戰火「燒城」,京杭運河阻塞失修,內河航運衰敗,蘇州失勢。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上海正式開埠。藉由天然入海口的地理優勢,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移到上海,蘇州順道沾光。

  改革開放至20世紀90年代,地方國企謀轉型,蘇州工業園破土動工,由中國和新加坡合作共建。

  這片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裡新生地,落在姑蘇老城和崑山之間,承接了上海外溢的工業資源,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多個外企工廠聚於此。

  主城區工業園起步同期,蘇州下轄四大縣級市同步發力工業。張家港、常熟、太倉先後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區,而創辦於1985年的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蘇州工業園區/百度地圖截圖

  工業立城,蘇州終成GDP巨人。2002年,以2080億元坐上全國GDP第五把交椅,僅次上北廣深之,甩南京(1295億元)幾條街。老五位置,一坐8年。直到2011年被天津趕超,2014年被重慶替代,滑至第七。

  去年,蘇州GDP以19235億元恢復到第六名,與老五重慶僅差4000多萬元。雖說排名上來了,但結構性隱憂卻被凸顯——第二產業依賴症嚴重,第三產業弱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9年,蘇州第三產業GDP佔比剛剛越過50%。同期北上廣深第三產業佔GDP之比分別為87.8%、72%、70%、60.9%。

  其實,上述問題早在2006年(彼時工業總產值GAP貢獻比重高達80%)前後,已納入蘇州政府調整行列,著力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

  蟄伏近10年後,蘇州商業在2015年再次迎來商業高光時刻。這年,蘇州一年連開22個新購物中心, 總體量135萬平方米,數量、體量力壓南京,比肩杭州。勢頭一直持續到2019年。

  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這輪商業爆發,環繞工業園區金雞湖一帶而起。從姑蘇老城東望,出現一道明顯分隔線:一片低矮白牆黑頂江南水鄉建築邊緣,聳立起一幢幢高樓大廈。

  180米、300米、500米……不斷推高蘇州天際線,商業大咖應聲而入。

  來源/視覺中國

  臺灣文化地標誠品生活,首家大陸旗艦店落位金雞湖東側,為誠品自持開發。創始人吳清友選中此地,原因有二:蘇州圓融最早以底價拿地並將部分股權轉讓給誠品;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基因濃厚,消費理念和能力接近上海。

  2015年11月29日,蘇州誠品生活開業,現場摩肩接踵。很多文青前去打卡,畢竟「再也不用去到臺灣才能逛誠品了」。

  來源/誠品官網

  誠品對街,業界明星mall——臺灣新光天地,比誠品早開5個月,是新光三越在中國大陸獨立投資建設的首家百貨。

  對於這座「蘇州花園式」的項目,有業內人士稱,「蘇州新光天地是我見過最好的項目。很難描述初見新光天地的震撼,只覺得這才是職業夢想的商場。」

  來源/新光天地官網

  與誠品、新光天地對岸而立,在金雞湖西側,另一波商業新星升起。

  「秋褲樓」——東方之門,歷時7年,於2015年下半年完工,高301.8米。這個「世界最大門型建築」正正落在工業園區CBD軸線的東端,站在金雞湖一帶從哪個角度都能看到。

  據項目官微東方之門環球街景購物中心將於2020年內正式開業,而其隔壁的蘇州中心廣場已於2017年雙11面世,彼時為凱德華東地區體量最大商業項目——35萬㎡。

  來源/蘇州中心官網

  超千家品牌入駐,30%品牌首次進駐蘇州,30餘家品牌旗艦店……蘇州中心將古城蘇州推上了國際舞臺。ARMANI EXCHANGE、Massimo Dutti、VERSUS、CHANEL……奢侈大牌一字排開。

  熱鬧不止在工業區。龍湖獅山天街坐鎮西南虎丘區、蘇州圓融中心落戶北部相城區、金鷹商業廣場開進高新區、萬達投資50億的mall落戶中部吳中區……

  盛況當道,外界都相信著:蘇州商業,正在醒來。

  02

  上海「後花園」之困,難解

  然而,不出三兩年,商業新星們聲量減弱。

  今年年初,贏商網通過調研方式,統計了全國132個商場2019年的銷售額。蘇州願意披露數據的項目少之又少,而隔壁南京德基廣場銷售超100億亮晃晃。

  持續升溫的首店經濟方面,蘇州亦優勢全無,去年僅有53家。雖數量上略優南京(46家),但區域首店、全國首店數均為0,對應著南京有3家區域首店、3家全國首店和1家大陸首店。

  來源/公開報導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在新一線城市較量中掉隊的蘇州,與隔壁的上海相比,更是如同3歲孩童與巨人姚明站在一起。那些像誠品一樣寄望蘇州「有很多人消費理念和能力與上海相近」的人,別提有多受傷。

  上海商業熱熱鬧鬧,而蘇州卻只有「一地雞毛」。反差背後,蘇州究竟發生了什麼?

  「睡城」效應:睡在蘇州,去上海吃喝玩樂購

  過去多年,蘇州承接著上海源源不斷工業資源,商業發展卻被後者抑制。

  2010年,上海對標日本東京模式初露端倪——從一城中心聚集轉向放射形城市,納入周邊衛星城市,以獲得更大發展勢能。

  來源:正解局

  蘇州,首當其衝。2013年,上海修建起第一條城際地鐵,11號線深入蘇州崑山6公裡。這條地鐵線,原計劃直通蘇州姑蘇城中心,但因種種原因,改建到崑山。

  花橋,從此成為「滬漂」一族的花橋。與魔都1小時地鐵通勤,睡在花橋,工作、吃喝玩購在上海工作。四年間,花橋房價從9000元/㎡飆升至3萬元/㎡。

  說到底,這群睡在蘇州的「候鳥」,為蘇州主城(姑蘇區、相城區、高新區、吳江區、吳中區、工業園區)貢獻的消費力,顯難成勢。

  上海地鐵11號線直通崑山花橋/百度地圖

  上海「陸空」截流,主城商業集群效應弱

  在蘇州,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重慶解放碑、廣州天河路人潮擁擠之景,不常有。上海全方位「陸空」截流,是原因之一。

  2018年底,蘇州地鐵運營線路僅3條,運營裡程120.7公裡,日均客流接近90萬人次。而作為中國高鐵站最多城市之一,蘇州主城(4)、崑山(2)、常熟(1)、張家港(1)、太倉(2)高鐵站均有直達上海的密集班次,卻只有崑山與主城相通。

  數據來源/蘇寧金融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蘇州「機場之痛」,是另個常年熱詞。知乎一貼《蘇州之痛 十年機場夢碎》,論述核心觀點「蘇州機場會威脅上海的地位」,獲2716個贊。

  從2003年開始,蘇州屢次提出要建機場,但總是被這樣那樣的原因擱淺。比如,配合上海國際航空中心的建設,被迫宣布「5年內不造機場」,比如江蘇「空域太緊張」。

  這意味著,蘇州的地鐵、高鐵、機場人流,皆被上海進行了部分「截胡」。由此造成的影響是,蘇州與下轄經濟強縣人流、資源都往上海靠攏,主城商業集聚效應弱。

  目前,蘇州商業分散在經濟力量強的崑山、太倉、常熟、張家港為主的下轄區。崛起於「蘇南模式」的它們,經濟獨立,人口流動性就弱,與主城區商業消費力協同性不強,類似東莞。

  數據來源/聚匯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相較之下,蘇州主城商業不景氣指數高。據贏商大數據監測,新一線15城中,蘇州商業成熟度處在墊底梯隊。NO.1商圈觀前街商圈的商業成熟度指數僅為8.4分,再往後就是鄭州7.7,東莞7.4。

  而與商業成熟度密切相關的周邊商業體量、業態豐富性、優質品牌入駐體量等方面,蘇州亦也常常墊底。蘇州觀前街商圈僅有5個商業項目,蘇州NUZZON韓國購物城和蘇州觀前街1號,二者體量不到2萬㎡。

  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體量小,直接影響著業態豐富性。通常,商圈內的餐飲和文體娛業態佔比越高,商圈活力越高,年輕消費者流動性越大。在這兩項指標中,蘇州觀前街再次墊底,分別僅為6.78%和7%。

  而百貨/超市/專業賣場佔比卻罕見高達45%,這進一步印證,老城商圈商業形態較為傳統,更迭緩慢。中心城區商業土壤不佳,又進一步降低縣市人口流向城區的欲望,形成惡性循環。

  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工業人口比例高,消費力弱提升慢

  《2019年蘇州市商業發展報告》透露,2018年蘇州頭部購物中心近業績同比下滑,商業項目局部飽和。

  在消費端,居民商業消費總購買力增長乏力,主要原因是:連續多年人口增速放緩;以製造業為主,消費者群收入低,消費觀念保守;高房價、旅遊文化透支購買力;政治地位偏低,集團化消費少。

  03

  蘇州商業尋路:走出上海「暗影」

  在工業大發展階段,蘇州始終是個「小上海」。現在要做大商業,蘇州必須「做自己」。

  此路不易,卻是走出「上海後花園」之困的必選項。

  做強核心商圈競爭力,提升主城區人氣

  根據《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35)》空間布局初步方案,規劃提出「和合」的規劃構思,即從「幾個蘇州」到「一個」蘇州,加快市區各板塊的融合,「一城五片、十字聚心」空間布局。

  商業地產呼應「一個蘇州」,加強蘇州核心城區的商業競爭力,減少下轄各區、縣市消費力往外跑,尤其是往上海跑,至關重要。建高人氣明星mall,是第一步。

  Wind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10月,蘇州市商服土拍總成交56起,總金額51.4億元。

  其中透露出兩個強信號:

  其一,商業土拍主要集中在主城6區,即工業園、吳江、虎丘、吳中、姑蘇、相城。由此可見,蘇州欲強化主城商業地產發展,將零散網點連成片區,協同生長,以打破「弱中心」至困局。

  數據來源 / Wind

  其二,56宗商服用地,有8宗由頭部商業地產開發商和零售商競得,包括融創、蘇州蘇高新、綠地、恆科產業、漕湖置地、迪卡儂、開市客。

  而首創、招商、中國鐵建、華潤這些相對重量級的開發商,拿地均以純住宅和商住用地為主。雖說大牌連鎖mall的進駐率往後還需繼續提升,但增增速上,其發力成果可見。

  數據來源 / Wind

  嘗試不止,改變正在發生。

  2019年,蘇州四大縣級市的GDP貢獻佔比降到55%以下——為2016年以來首次。蘇州主城6區的GDP份額拉升至47%。

  具體到縣市來看,只有崑山GDP仍保持正向增速,常熟、張家港、太倉全部為負增長。而蘇州城6區GDP貢獻增速明顯,增幅從3%到15%不等。

  商業建設,要與上海形成分工,錯位競爭

  商業地產,本質上是服務業的重要一環。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指出,在發展服務業上,蘇州要與上海分工,走蘇州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

  生產性服務業(Producer Services)概念,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寧和辛格曼於1975年在對服務業進行分類時提出的。簡單來說,蘇州服務業發展,要綁定原有的核心製造優勢,比如高精尖的前沿生物醫藥產業。

  此外,商業發展應該回歸文化附著本身。過去幾十年大搞工業發展,走在蘇州街頭,已經難以體會到文人墨客筆下的古典雅致。

  把鎖在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蘇州博物館裡的文化底蘊解放出來,融於商業,融入日常大眾消費生活。畢竟,上海啥都有,唯獨沒有蘇州的文化。

  未來,蘇嘉甬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鹽通鐵路等鐵路交通,正在把蘇州融入更大的城市網絡中,而不僅僅是綁定上海。

  當然,以上只是拙見之談,蘇州商業想活成另類樣本,要走得路還長著。這個用30年工業塑成的GDP巨人,需要用對待工業之熱情,來燃起商業花火。

相關焦點

  • 蘇州商業謀變:「逃離」上海-虎嗅網
    承接魔都工業溢出30年後,這座古城在今年上半年工業產值突破1.55萬億正式趕超上海,登頂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相對應的,去年蘇州GDP排位則穩在了老六之位。不是省會城市,不是一線城市,不是國家中心城市、沒有機場,上述2個標籤於蘇州的意義重大。可如此高光的它,卻在掠過工業時代「小上海」榮光後,陷入了「上海睡城」之商業尷尬。
  • 上海大世界「蘇州日」城市推介活動圓滿舉行
    12月10日,「大世界城市舞臺——蘇州城市文旅推介活動日」活動在上海大世界舉辦。蘇州以豐富多彩的推介活動,集中展示了蘇州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形象、新成果、新產品,詳細介紹了雙「12」蘇州購物節的亮點內容,向上海市民發出暢遊蘇州、購物蘇州的邀請。
  • 深扒蘇州4大「牛逼」商業 誠品書店是大陸第一家分店
    看一個城市能開得起什麼樣的商業,往往就能夠看得出來這個城市發展得如何。北上廣深,毫無疑問目前走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前列,不乏各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商業。   而人稱「小上海」、「上海後花園」的蘇州,也許是江南水鄉特有的氣息,在大多數人眼裡,蘇州就如溫婉清秀的女子,與世無爭,讓人很難想像為何會與上海這樣的經濟大都市掛上鉤。
  • 37家頂級商業!蘇州最新繁華圖來了!
    多年以來,蘇州商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每年都有不少大型商業體落地。那蘇州商業的發展歷程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了解呢?房觀今天整理了蘇州自1934年以來,蘇州每年落地的大型商業。一起來看!1995年長發商廈1995年1月,長發商廈正式開業,當時的廣告宣傳語赫然寫著: 要買上海品牌請到蘇州長發。
  • 疫情下的2020,哪些城市商業最先扛過去?
    ,可以考慮優先進入; 深圳、上海、長沙、杭州和成都整體商業供應處於較高水平,在疫情攪局下,加大短期內商業競爭,但考慮到有較強的消費活力支撐,在資金允許的範圍內可作為次優進入城市; 蘇州整體商業供給水平較大,而武漢作為疫情重災區,購物中心人氣需要恢復時間較長,因此短期內需要謹慎進入。
  • 蘇州反超上海成第一大工業城市的「爆發點」在哪裡?
    2020上半年,「第一大城市工業」座次再次變化: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成功超越上海和深圳,成為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蘇州工業依靠的是什麼功力再次獨佔鰲頭呢?蘇州是中國工業實力最強三大城市之一,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2019年蘇州工業產值就高達33600億,全球名列前茅!工業製造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全國城市之間的競爭,工業領域是最重要的看點及聚焦。工業製造業不強,城市難以強大!上海、蘇州、深圳是中國傳統的工業三強。三個城市的個性及特色非常鮮明。
  • 華東商業4月大事件:上海「五五購物節」攻略出爐 costco進蘇州
    4月華東商業地產行業這些事件值得關注:繼江蘇、浙江等省市推消費券等促消費舉措後,上海出臺了「五五購物節,全城打折季」等促消費政策;Costco(需求面積:10000-15000平方米)內地開店速度加快,拿下蘇州拱墅區地塊,將在此開出蘇州首店;Lululemon在杭州開國內最大門店;
  • 一座城市,一條風情商業街——誰堪代言金港商業未來?
    ,成為一座城市多彩商業拼圖中,最獨特且耀眼的那一塊。    在國內,融合了老上海風貌和歐式巴洛克建造風格,由國際知名設計團隊精心打造的上海新天地,則是上海時尚商業街的代名詞,成為上海商業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典範之作,是上海市民和遊客必去的時尚休閒打卡地。
  • 車市談|天際ME7城市奇遇之旅降臨上海、蘇州
    (2020年4月26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智能新能源汽車,讓城市生活更美好。4月26日,天際汽車(ENOVATE)"全城矚目 不7而遇"天際ME7城市奇遇之旅抵達蘇州,在蘇州的現代與古典之間探索未來出行之美。
  • 打造蘇州河北岸商業文化新地標×盈凱文創廣場—JAE建築設計
    項目背景 蘇州灣,在上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佔據重要的地位。這裡近乎藏著一部上海工商業發展史,見證了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上海的城市發展進程中,蘇州灣逐漸成為展現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濱水空間和城市客廳。
  • 喚活城市復甦 龍湖商業在滬蘇全面發力空間迭新
    隨著全國各地商業活力的回暖,人們壓抑已久的消費熱情正迎來大幅釋放。而在上海和蘇州,龍湖商業旗下的上海虹橋天街、上海寶山天街、上海華涇天街、上海閔行天街、蘇州獅山天街、蘇州星湖天街(即將開業),正通過延伸消費場景、煥新品牌矩陣、多維聯動商戶,打造著後疫情時代消費復甦的經營樣本。
  • 十大消費城市再排名:上海摘下桂冠,蘇州南京超杭州
    最近,有媒體選取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排前十的城市,對比以上城市今年1-5月的消費表現後發現,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杭州、南京和蘇州這十座城市中,除上海、北京外,其餘城市之間的排名都出現調整。
  • 提檔蘇州園區北商業層級 龍湖蘇州星湖天街實力出圈
    更新,是一座城市的本能,一座品質商業的進駐,往往革新著城市的生活幸福感。自2013年進入蘇州,龍湖商業錨定城市更新機會,以商促城,不斷推動著城市區域商業能級升級。獅山天街的蘇城首秀加速了蘇州高新區的更新節奏,成為區域居民乃至西蘇州消費者購物消費及精神娛樂的首選。如今,龍湖商業繼續挖掘這個新一線城市的新區價值潛能,在園區副中心以自身的獨有生態圈效應,再次給蘇州貢獻了一幕「天街現象」。
  • 疫情「攪局」下的2020,哪些城市商業率先「破局」
    在此背景下,贏商大數據通過對其重點監控的21城建立城市進入機會模型(具體模型詳見文末說明),剖析疫情開局下2020年的城市商業發展機會。從購物中心連鎖品牌總量對比來看,上海作為中國大陸商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大量國際品牌首店均以上海作為首站,上海購物中心連鎖品牌數量達達4518個,居21城首位。
  • 蘇州,亞洲標準一線城市!國務院點讚!
    實行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 開展技術進出口「不見面」備案 全國百強城市第六、GDP全省第一 城市競爭力省內第一、大陸宜居城市「四連冠」…… 蘇州一直在各項榜單中名列前茅 蘇大強,就是牛
  • 藏在上海市的中式皇宮酒店,耗資20億打造,景致不比蘇州園林差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築越建越高,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然而即使在這種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許多人仍然選擇看城市以外的風景,然而旅行和住宿已經成為最重要的問題,看著酒店樓層越來越高,商業住宿風格越來越多,玩的興奮感降低了一半,我本想遠離城市的喧囂,但誰想進鋼筋混凝土迷
  • 印力上海把握「最後一公裡」藍海,打造滬蘇社區商業新生態
    印力上海公司早早洞察社區商業這片「藍海」的商機,搶先入局並於近年來加速布局,在滬蘇兩地運營並籌備了多個頗具特色與亮點的社區商業項目,社區商業藍圖已初現規模。   在新一線城市蘇州,建立了多個代表性的社區商業產品,擁有12個經營及籌備期項目,總體量達34.4萬方,服務客群達260萬人。
  • 中國的第二個「上海」,這座城市可能性很大,呼聲超過成都和蘇州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特別是北上廣這個大城市,其中發展最快的是上海,上海的經濟實力大家都能看到,是我們國家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很多人嚮往的城市,上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同時擁有非常多的旅遊資源,吸引國內外遊客,現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城市以上海為目標,希望自己發展成第二個「上海」。
  • 逃離上海泰康路!
    荷蘭青年菲利普,2006年,23歲的時候,還在鹿特丹商業學院國際商業管理專業讀書,到上海協助姐姐打理泰康路這家家居店。學業完成後,他便在這家店工作至今。我本以為,房租上漲,能活下來的那一定就是高端。現在好像不對勁了,我發現田子坊的雪花膏越賣越多,而高端開始逃離!
  • 我國「最牛」的城市:經濟產量是蘇州杭州總和,緊追日本東京
    這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特別是沿海省的經濟更像發展之火,廣東省出現了廣州、深圳,江浙蘇州杭也逐漸嶄露頭角,廣州深圳經濟發展良好進入了國家一線城市,因此有一段時間北上廣深的名號響徹全國,但是如果說廣州深圳趕上了上海,我相信有很多人會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