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伸直時左右腳長度不一(或者自己看看自己褲腳,哪個磨損厲害);
2、鞋底的磨損不均;
3、左右肩膀的高度不同;
4、骨盆(腰,髂骨)的高度不同;
5、單腳支撐,一側明顯弱;
6、走路時經常往一側偏移路線;
7、平躺時,兩腳尖打開的角度不等;
8、穿著衣服時,左右有一方容易移位(比如穿裙子,裙子總是往一個方向轉);
9、習慣一側蹺二郎腿,換另一個就不舒服;
10、趴著時候臀部不一樣大。
圖片是恥骨聯合分離、旋轉、上下錯位
據統計,我國已婚育的女性,
有45%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盆結構改變和盆底功能障礙。
骨盆是軀幹和腹部的底層,連接著下肢和脊柱,由髂骨、恥骨、坐骨和骶骨構成。骨與骨相互構成關節,關節間存在一定的附屬運動。女性順產會通過骨盆來完成,所以骨盆的位置還間接影響著生育功能及產後的康復。
特點:屁股突出,胸部凸出身體外、腹部前傾凸出;
改善要點:放鬆髖關節、背部與體側、骨盆;
強化:腹肌 ;
伸展:腰部、髂腰肌。
特點:駝背、臀部下垂;
改善要點:放鬆髖關節、背面與體側、骨盆;
強化:腰背部、腹肌、髂腰肌;
伸展:膕旁肌。
特點:骨盆左右高度不在一條水平線;
改善要點:放鬆髖關節、背面與體側、骨盆;
強化:體側肌肉、外展肌;
伸展:外展肌、體側與外展肌的複合運動。
改善要點:放鬆髖關節、背面與體側、骨盆;
強化:體側肌肉、外展肌;
伸展:腰部、外展肌、髖關節周圍、強化與伸展綜合運動。
前段時間,美季診所接診了一位腰痛的患者
今天,咱們就藉助這個典型的案例
好好梳理一下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患者信息:女,28歲,產後1年,二胎。
主訴:產後6個月,半跪式趴在地上打掃衛生,起身後腰骶部和屁股位置疼痛,原本以為因為是暫時性的疼痛,卻持續了5個月。
痛感:腰骶部和屁股處不適,無法清楚描述具體位置點,但是疼痛程度也不是特別強烈只是隱痛,不管什麼姿勢都感覺不舒服;翻身時骶髂關節偶有閃電樣疼痛。
病史:孕中無不適,產後初期無不適,產後6個月打掃衛生時,出現屁股處疼痛。之後不能維持長期負重,孕後期一直有腰臀部不適,產後彎腰抱小孩、走路時疼痛加重,無法持久站立,臥床休息時症狀稍緩解。
經過肌肉緊張性測試、骨盆擠壓試驗、骨盆分離試驗、直腿抬高試驗、4字試驗、單腿抬高試驗、直立彎腰測試、蹲起測試等系列評估。「體態-呼吸-激惹試驗-功能障礙測試-功能動作模式」激惹試驗。激惹試驗
1.骶髂關節功能紊亂
2. 骶髂關節失穩
3. 呼吸模式功能表淺
4. 核心穩定不足
5.骨盆穩定性不足
6. 左側膕繩肌易於激活
1.軟組織松解:
左側膕繩肌、左側內收肌、左側闊筋膜張肌、
左側臀小肌、左側臀中肌(前部肌束)、
左側腹內斜肌、右側腹外斜肌
2. 膈肌激活呼吸調整
3. MET欲合先離
4.髖關節外旋糾正
5.骶髂關節復位
骨盆在我們身體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管是從結構還是功能上,都至關重要。當我們骨盆不正時,身體就像「多米諾骨牌」,下肢或脊柱開始「坍塌」。讓骨盆肌肉恢復柔軟度,並且提升收縮力,進而消除引發各種不適症狀的骨盆歪斜與鬆弛。這才是我們康復的首要目標。美季案例
調整前 調整5次後 調整7次後
在運動功能出現障礙時,首先我們需要的是做好積極治療的心理準備,康復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或運動康復師的課程安排與指導,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良好的完成這些過程,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運動康復常識和責任感。
所以趁著骨盆還沒完全「罷工」之前,我們提前做好產後的骨盆康復吧~
產後康復越早做,收穫越大!
最後,希望我們的媽媽們都對自己產後的康復引起重視,強健了自己的身體,才能撐起孩子的一片天空。
醫療技術支持:美季醫療專家顧問團隊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醫學問題需要同醫生或治療師諮詢討論。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