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美
✶ 文/季風(日本)
一個日本女孩
穿著中國旗袍
鞠躬
在東京池袋的大街上
募捐
為湖北武漢
二月的河津櫻以牡丹的風姿早早的就開了
這是春天最初的風光一一
她用微笑向人們介紹說我是小美
【淑文點評】
從小處入手,沒有任何說教的詞語,短短幾行對事件的陳述,就足以讓人因這種善行美意而感動。仁愛,不分性別,種族,更沒有國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裡,只是居於不同的角落,一方有難,一方牽掛,看似小事情,卻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小美,是一種大善,大美。深深為武漢祈福!
❏ 紫荊花開
✶ 文/ 湖北雪兒(湖北)
當紫荊花開滿整個街巷
我想像著你從這條街
一路走過來的樣子
書生意氣,衣袂翩翩
手裡還拿著我的那本詩集
我一眼就從人群中認出了你
認出你之後
我看見路邊的紫荊花都臉紅了
它們在風中搖曳多姿的樣子
像極了此刻的我
似有千言萬語
卻又欲言又止
【王立世點評】
湖北雪兒的詩不複雜,不深奧,但比很多複雜、深奧的詩更有內涵,更感人。我為她那種單純、真摯、清澈的美而著迷。就拿這首《紫荊花開》來說,只寫了「我想像著你從這條街/一路走過來的樣子」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但寫得風生水起,波光瀲灩。詩人的意中人是一位風度翩翩、知書識禮的書生,從「手裡還拿著我的那本詩集」可以看出二人在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上的同心共振,這是愛情最重要的基礎。「我一眼就從人群中認出了你」,既說明對方在人群中的出色,也說明詩人心有靈犀、情有獨鍾。「認出你之後/我看見路邊的紫荊花都臉紅了」,這完全是詩人的自我感覺,這時的詩人與紫荊花互相映照,更顯得嫵媚動人。詩人與意中人相遇之後:「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言又止」,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正如馬克思所言:「在我看來,真正的愛情是表現在戀人對他的偶像採取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的態度,而絕不是表現在隨意流露熱情和過早的親暱」。「欲言又止」的嬌羞正是對馬克思愛情哲學的詩意表達。情感濃鬱但又得到有效的節制,並給讀者留下了沉思和回味的想像空間。《紫荊花開》與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愛情詩,寫得是兩個時代的愛情。環境都設置在街巷,一個是花開的街巷,一個是下著雨的街巷;一個是女詩人想像著自己的如意郎君,一個是男詩人想像著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一個畫面明麗,一個畫面朦朧。情感都是繾綣悱惻,但《紫荊花開》一掃《雨巷》的惆悵哀怨,照進了新時代明媚的陽光。
❏ 西塘·廊棚
✶ 文/厲雄(西班牙)
在水邊,西塘人把岸拔高
收藏一幅「清明上河圖」
淳樸的民風,一粒一粒地撒在畫裡
豪爽的客商,打開水鄉的首頁
每一寸頂棚,聽慣了吆喝
每一滴情緒
暗藏著月光和女兒紅的纏綿
歷史的足音,以黑色,沉澱椽的高度
一千多裡的綿延,廊棚,刻在天空
春去秋來,將晨鐘暮鼓的影子
泡在九曲的水裡
舀一杯,喝盡人生百味
我不忍說破一滴淚的真相
琳琅滿目的詞語
可以不醉,一排排陳舊的時光
娓娓敘述著愛情不老
廊棚,窄窄長長的流年
在隱退的江湖之前
熱鬧的空氣,摩肩接踵
喋喋不休煙火,隨處都是千年風塵
低矮的屋簷,喝醉歷史
活躍的水波跌落深潭
舊事與現在,只是一剎那
我還原了一滴水的宿命
東方的留白,是我一生的傾聽
【蔣新生點評】
讀了厲雄的新詩《西塘廊棚》系列,深為感動。這是一組精神療傷的牧歌,又是一組安慰了無數思鄉者魂靈的牧歌。常言道:人不離鄉是福人,人離鄉賤,物離鄉貴。遊子啊!遊子,你何時返來啊?
中國人自古以來慎終追遠。一代代的人在西塘廊棚近一千三百多裡的區域生存繁衍,由先民時代直至文明開化時代,再由文明開化時代直至民國現代。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發生了這樣那樣的故事。此詩充滿汗味、濃濃的酒味、淚水的苦澀味,一代代誕生,一代代悲傷,一代代離開這片土地,分散了,消失了,有的僅在夢中縈繞著家鄉炊煙的氣息以及濃濃的鄉愁。
烏篷船猶如一條大白魚,在月光下快速地前行,兩岸清新的氣味,蠶豆瀰漫出來的香味,只有身歷其境者才能體驗那種水鄉特有的靈氣和人性的靜美,這是周樹人在《社戲》中描寫的浙江水鄉的意境。浙江
的山水之美,風土人情充滿文化氣息,不僅僅是玄學家們所宣揚的風水好的問題,而且有經濟富裕、文化繁榮的氛圍原因。一代代的文人,遠的不講,周樹人、周作人、鬱達夫、徐志摩、查良鏞、餘秋雨……多不勝數,厲雄的出場決非偶然。
厲雄的詩文採富麗,意趣空靈。此詩是他的鄉土懷舊詩,必然充滿鄉土味,初看令我想起了高行健的《靈山》。厲雄不同他的兄弟戴宇,後者刻意塑造蒼白的意境,然後發出精神的獨白,帶有前衛的吶喊式的意味。厲雄較為生活化,但文字更為綺麗,更貼近現實,更接地氣,帶有文化尋根的意味,又象江湖說書人的直白,創作了慰藉靈魂的詩歌文化。雄這一文化現象,目前尚難從文學史、新詩的角度作出定位,但他的詩的確有品位、有條件在將來作出這一論述。
厲雄是詩人,他的責任在於寫出好詩,他不是寫地方方志,也不是寫民俗史。如果因為此詩寫得好,而增加了當地的旅遊效益,倒是厲雄所未料到的事。詩言心志,新詩用優美凝鍊的文字道出哲思,不需要工整,不需要格律。此詩整篇氣韻流動,活靈活現,可媲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當然後者太殿堂式,已經固定在新詩史上,仿如蒸餾水一樣清純,而厲雄的詩卻有濃濃的酒味、鄉土味。文化尋根要有地方色彩,比如莫言的《紅高粱》,遍野的紅高粱多麼壯烈,這就是地方色彩。我個人喜歡接近農村,接近農民,可能我在農村長大有關。水鄉長大的孩子,充滿天真靈活的氣息,或許這正是來自浙江麗水的詩人厲雄所特有的稟賦天分。山水養育了人,人又描寫山水,寫得好不好,有一個標準,我國老作家徐森林先生講過,你的文章描寫一個地方,要讓沒有去過的人想去,而在那兒生活的人又肯定你寫的是對的,就是你所寫的那樣,人們去了不想走,真地與作者講的一樣美,這樣的文章才算成功。讀了厲雄的詩,你會映證徐老先生的那句話,厲雄的《西塘廊棚》系列的確好。
厲雄的詩,是不能久讀的,你入了他的套子,就著了魔而無法走出來,我要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冷靜的頭腦,我不能為他所左右。此組詩令人浮想連篇,令我想起了我的故鄉,揚州瓜洲一帶的水鄉,我的祖輩在那兒生活過。中國人敬重水土之情,樂觀敬天之意,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由厲雄的詩,引發了我的一個念頭,我也想寫一寫我的故鄉,讓人們象喜歡西塘廊棚一樣,喜歡上我的家鄉。泥土的氣息,水草的氣味,混濁的水,淤泥的土腥味,魚蝦的腥味,光著屁股遊水的小孩,爬上樹枝掏鳥蛋,然後不小心跌落水中……厲雄一定看過這些場面。一代代的血淚、汗水、悲涼,不舍而又無奈,遊子離鄉時轉身的回顧……詩寫的是人生,作者不可能憑空想像出來。文學源於生活,由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提煉於生活,超越於生活。新詩中的哲思,令讀者有了想像的空間和餘地。徐志摩的詩固然殿堂式,但已固定在一個歷史煙雲的定格上,而厲雄的詩,有生機有活力,猶如鮮活的、跳躍的火焰,而且正在成長中,還有大部分新的空間等待他去發掘。
詩如人生,人生如詩。此組精神流蕩的牧歌,感召了一個個的遊子,累了,醉了,睡了,哭了,奮起了,倒下了,沉淪過,振作過……一個個在人生命運的大舞臺上,一不小心就被拋了出去。西塘廊棚一千多裡的水土,孕育了水鳥、植被和人類,這是一個類似桃花源的精神樂園。人性的自由,性靈的回歸,導致鄉土派的再次抬頭,這是新時代的必然產物。如今的成功人士在商場打滾之後,反而追求樸實的山村水寨生活,享受恬然自適。而人到中年在社會跋涉之後,回望過去,過去的生活是窮,但實實在在,人情是真的。中國農民的笑是憨厚的,是真誠的,中國人是誠實好客的。我們國人尤其農民的骨子裡是有仁愛謙厚的種子,所以鄉土意識的抬頭,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大批城市人回歸農莊水路,在精神長久空虛落寞之餘重回田園,尋找失落的自我,尋找失落的回憶,尋找失去了的溫情,厲雄的詩應運而生。
厲雄一口氣寫了五首西塘的詩,完全是長久思考、精神醞釀下的產物,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是個人生活的提煉,長久思鄉的結果。西塘廊棚已成了厲雄的精神休憩所,那裡的水土花香、雜樹雜草、鳥鳴波光……永久的美,永久的夢幻,永久的不凡……當遊子回鄉時,是一眶興奮的眼淚,而離鄉時,又是愁苦的眼淚!人啊人!怎麼越活越辛苦呢?生命就猶如鏈條,一節一節向前,所以中國人尋根是對的,落葉歸根,去尋你的祖輩生活過的地方,發掘他們的往事,人的精神才有一個立足點,西方人卻沒有這一習慣。
厲雄猶如一個江湖說書人,道出了人世的精神困苦、人性的悲涼、人性中的善良、人生的際遇,他感動了別人,也感動了自己。火辣辣的熱淚,火辣辣的傷痛!雖然厲雄的詩有幾大板塊,我反而喜歡他在鄉愁方面發揚光大。詩歌乃至戲劇,是要感動人心的。你看看鄉下的老太太們、大嬸們,一看到古裝戲,個個掉眼淚,為什麼?這就是共鳴,這就是感動,她們由戲劇角色的苦樂傷痛,引申到自己的人生苦楚,落下同情的眼淚,她們感動了,觸景生情了,這就是藝術的功用。誰說中國農民們沒有文化?地方戲劇就是一個載體,將中華歷代的忠孝雙全、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妻賢子孝、大團圓等等民間智慧,一代代地傳揚下去。厲雄在詩中提到了社戲,大致屬於這一類型。
話又說回來,我們的詩人不是民俗考察家,但厲雄詩歌內容卻偏重於鄉土式的考察,偏重於精神上的治療與慰藉。看地方戲劇就是療傷,一代代媽媽們看完戲,哭過了,紅著眼睛走出戲院,又回到了人生舞臺上,繼續苦幹,我們的農民就是這樣一代代繁衍下來的。我要感謝厲雄的創作,他再次向祖祖輩輩的先民們致敬,同時發揚了風景宜人、山光水色的西塘廊棚裡面所蘊含的文化光環與文化因子,尤其是那種氣韻流動、氤氳水氣瀰漫的情景,令人久久難忘。士農工商,在這片土地上存在過,欺詐過,講過道理,爭吵過,打過架,做過善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厲雄一下子全部端了出來。
我評厲雄,實質上也是個人思想的再創造。厲雄這一文化現象特別有趣。一個穿西裝、喝紅酒的文化人,原來天天思念的卻是故鄉。來自江浙鄉村而又站在世界大都會的文化論壇上的我們,當然需要改造創新,但我們的根依然在故土。我的家鄉方圓幾十裡的蘆葦塘就是我的精神樂園,誠如厲雄的西塘廊棚一樣,魂牽夢縈,所以感受極深,寫出來的文字也就親切感人。
江浙出文人,當然與風水有關,更是經濟發達的產物,基本生活條件富足了,人就要精神慰藉,比如詩詞歌賦、電影電視、地方戲曲、新詩……人總是需要一點安慰與娛樂的。這是文學、詩歌等藝術的基本功用。殿堂式的詩人成了樣板了,而鄉土式的文人,充滿酒味、汗味的鮮活的文人創作,還不停向前,如果發揮到極致,誠如莫言的《紅高粱》一樣的話,也一樣可以成為殿堂式的經典。厲雄象一隻小豹子,迎著陽光,在精神的草原上,不停向前……
❏ 母親
✶ 文/左岸明月(香港)
母親教書育人幾十年
現在,頭髮白了大半
我沒聽過母親一節課,無法
像她學生那樣,看她站講臺上
粉筆灰瀰漫、籠罩全身
但我覺得自己是她教得最久
的學生——就在昨天,母親
十年前教過的學生來探望她
激動地捧起母親的手
我強烈意識到這一點
【鏡子讀詩】
一直關注著左岸明月。她是一位非常勤奮的詩人。大量的詩作不斷湧現,並在自己的公眾號,力推眾多詩人。左岸明月是值得欽佩的。這是題外話。
從左岸明月眾多詩作中,選了一首一眼看上就很喜歡的。可能這不是她詩作中最好一類,但這是一首能打動人的,真情流露的真詩。對於一首詩的好壞,我以為早已不再是詞與意象,而在於真情。情真是一首詩感動人的基點。沒有了情,沒有了真,再驚人的陌生化,再華麗的辭藻,也只能是一片沒有生命的沙漠。回過頭看左岸明月的《母親》,一個永恆的詩寫主題,也沒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但只要有母親二字,就夠了,就足夠讓我們注目三分鐘。母親的任何一丁點行為,都是一首感人的詩。
進入詩中,我們看到,母親是一位教師,平淡無奇的敘述中,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白頭髮,幾十年,教書育人,看似沒有任何情感成份的冷靜描寫,卻為我的出場,作了完美鋪墊。「我沒聽過母親一節課」這一句的突兀出現,緊緊抓住了我們的心。接下來更進一步描述,讓我們知道母親是怎樣一位老師,是怎樣一心撲在自己學生身上的母親。母親的形象走出了詩人心,變得高大,深深理解了「無法像她學生那樣」與母親艱辛的付出:忘我,忘他,一心只在教書育人。母親的形象,如燭光,如春蠶,盡在無言中。
長長的鏡頭由遠推近,看母親站在講臺上的情景,讓詩人突然間頓悟:但我覺得自己是她教得最久的學生。這一句,讓詩人全部的情感爆發,千言萬語,所有細節如濤而湧。在這裡,僅僅讓詩人心靈震撼不是詩人只想要的,更要作為讀者的我們,受到異常強烈的感染。在我們最感動的時候,詩人的筆聚焦了太陽所有的光芒於一點:一個探望母親的學生「激動地捧起母親的手」,讓我們激動的心直轉急下,生動形象的畫面直衝而來,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感。完美的收筆在此戛然而止。我們被感動被激動的心還在噗噗跳動。激動的情感由內而外、由詩人而讀者呈放射狀擴散。一首沒有修飾,沒有陌生化,沒有意象,只有真情感動的詩就這樣完美地呈現於我們眼前。
短短十行,沒有多餘,除了感動,就是激動,母親的形象,真實完美再現,足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這是不是一首好詩,我不敢說。相信讀者自有判斷。我堅信,一首能感動人的詩於我就是好詩。
❏ 留下明媚
✶ 文/虛懷若竹(河南)
折一隻丹頂鶴
織上錦翅
撥開雲層
尋你在風滿玉樓的河
卻不慎迷失了方向
丟失了原本的自己
好吧 索性 索性就借清風彈一弦
月上柳枝
音旋迴蕩處
看見了那個芹香滿懷的少年
不禁觸動一顆心
今生 你
依舊,是那化解不掉的劫
用淚珠與思念
做成的水晶鏈子
晶瑩而玉潤
點亮你的來世
柔美你的今生
順便帶走你所有的憂傷
只留下那明媚
陪你在時光築造的城
看見了
笑意在那一汪深藍中
擴散 擴散……
【王佐臣點評】
和所有的人一樣,每每讀完虛懷入竹的詩後,總是意猶未盡,感嘆萬千!當下有些人寫的詩,無論你橫過來讀還是豎過來讀,除了華麗文字堆壘之外,那怕鑽進字縫裡去努力研究,也決不明白到底寫了些什麼?看起來雖有大有炸平廬山氣勢,細細一品才知是一帖吃不死人的假藥,倒不如遠離為妙。恰恰相反女詩人虛懷入竹詩文,就像太平洋吹來的陣陣清風,又似崑崙山下傳誦的那首純樸民歌,更如自由自在的蒲公英給人耳目一新。這位河南女詩人的那枝點亮來世,讚美今生妙筆,給人無窮無盡美的享受。就拿今天這首小詩來說吧!仿佛眼前那隻錦翅的丹頂鶴,正穿越在雲層,不辭辛勞地尋找快樂的方向,與從前原本純真的自己。一聲鶴鳴,帶走你所有的憂傷,只留下那明媚的詩句中,讓你我的身心都進入到詩行中,走入歲月靜好之城,與心伊的人兒喲,共享美好生活。虛懷入竹這首(留下明媚)小詩,實在太美了,令人如痴如醉,不由自主笑意喲,在那一汪深藍中詩行中,領略月上柳枝,音旋迴蕩處,再一次看到那個芹香滿懷的少年,心馳神往。
❏ 剪一程山水
✶ 文/王佐臣(上海)
一程山水一程月回頭望
風吹過多少歲月滄桑
花開花落浪打浪
一笛疏雨古今幾神恍
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常被文人墨客頌揚
但不及貝多芬若為自由故多情悲壯
晁說之那句江山空白頭我常淚淌
前程茫茫
眷念無限江山好春光
走進三月領略人間處處鳥語花香
無用之人多愁悵
何如心隨鯤鵬萬裡雲天遂願浪
和平年月老想起了書中陸遊與李廣
一生血戰拓疆
怎奈鬱郁不得志忿恨而亡
剪一程山水彌留心頭作念想
男兒何時一展愁顏鶯歌雁舞旌旗揚
人生之路多坎坷當學蘇武牧羊
風雨流年志不變要強
頂天立地喲不負家國做個好兒郎
【朱赤點評】
《縱橫開闔的思緒》——讀王佐臣詩《剪一程山水》
一顆拳拳之心跳蕩在字裡行間,為之感慨作者之胸中風雲!尤為奪目的,應是飛動在詩行中的古今中外的縱橫馳騁,壯闊意境,是全詩最為醒目的亮麗。也許詩人曾經歷過太多人生際遇,方能寫出這樣精礪多度的詩句:「花開花落一笛疏雨幾多神恍/白頭常淚目/」讀來韻味無盡,心亦隨之激蕩。詩人王佐臣之詩大氣浩蕩中又頗多深情柔腸,遠遠跳出了一些世俗粗卑之氣,且語言精湛,讀後迫我捉筆擊節讚嘆不己,而頻頻穿越於詩行中的浩然正氣也礪我奮力走向今日夢之中國。故勉力為之評賞!
❏ 精氣神
✶ 文/新(上海)
夢境驀然斷裂
於幾重流連
拍案能指誰
滄海殘日滿眼
新冠摧枯來
梅樁不認老
山谷蘭香等誰
人尚在城內
何日君再還
一個甲子定格
玉蘭初露時
哪個不望春
【晨鐘暮鼓賞析】
新的《精氣神》是一首充滿溫情的作品。如果說浮冰之作是重金屬樂隊的話,那麼,新的作品就是優雅的中國江南絲竹了。新的風格是細膩型的,重細節,講含蓄,特別擅長通過自然景物來營造詩境。這首詩裡,他用了諸多植物來烘託氣氛,比如「枯枝、梅樁、山谷幽蘭、白玉蘭、望春花」等等花卉植物。他特別善於將自然色調化為情緒的假託物,準確地表達了生命誠可貴的求生欲望。詩中用「夢境的突然斷裂」,來暗示生命行將終結,用「拍案能指誰」來描述患者的心理痛苦。大家注意,新的用詞都比較典雅考究精細明麗,不似浮冰那樣硬朗強捍,而且色彩明豔鮮亮,這是他的作品富有美感的原因之一。
這首作品在表現求生的情緒時非常巧妙地借用了患者和山谷幽蘭的隔空對話來實現,「何日君再還」則是一語雙關!既是蘭花之問,也是患者對醫者之問,真是神來之筆!值得提出的是,該詩還有更深刻的歷史思考。醫患之間的年齡差正好是一個甲子60年,同時也是庚子之年。「庚子必有大亂」自然引發出很多歷史聯想。60年前的三年自然災害;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再往前,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庚子賠款。等等。最後落在「望春」這一富有希望和生命力的主題上。給人以向上的積極力量!
❏ 情理
✶ 文/明之(北京)
評選先進分子的時候
說狗是忠臣
說貓是奸臣
最後鸚鵡拿到了證書
【季風詩評】
情理所表示的是人情與道理,是我們認識事物判明是非的一個原始的基準,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出現講情不講理,說理不說情的事,造成了一些人只喜歡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事物的實質。詩人明之的這首題為《情理》的詩,就是以詩歌的藝術形式為我們掲示了這一現象,詩短小凝練,言簡意明,以蜻蜓點水的詩語,借俗成的比擬隱喻現實生活,風趣的暗諷了一些出於迎合個人嗜好,和持有主觀庸俗觀念的人及事物。一個常見不鮮的事物,通過詩人的藝術描述,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讓人在輕快的幽默中產生了對「情理」的注目和反思。
❏ 時鐘
✶ 文/金建民(奧地利)
一扇虛擬的窗戶
攤開了十二個時辰
三隻橫掃的手,擦拭著塵埃
喜悅地輕歌曼舞
晝撘起了夜
邁過大江南北
子午眉心處,輕擁一剎那
讓初心逢緣歸零
時光擰緊了發條
滴嗒響的秒針
牽起歲月,追趕著星辰
把光陰撰寫成無字的春秋
【維港泊人點評】
讀金建民老師這首《時鐘》給人以特有的啟發。一個時鐘,24小時(12個時辰)的運轉,這本是一個不變的計時規律。但詩人暗喻著人的勤勞與智慧,一種不偏不倚又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三隻橫掃的手/擦拭著塵埃/以擬人手法寫出時間的走向,又善於捕捉人們珍惜時間,把握時間,從而爭分奪秒的去熱愛生活。
詩人筆墨巧用,以:晝搭起了夜/形容日夜交替,以:
在子午眉心處/讓初心逢緣歸零
描寫純潔心靈,從而闡釋生活的悲與喜,人生的得與失;只要不忘初心,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快樂的。這種積極的,正能量的為人處事的態度是多麼的重要。這裡,詩人的比喻和語法技巧,也不得不讓人嘆服。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又為了什麼?詩人以自己人生的經歷,閱歷,感悟在告訴讀者:
時光擰緊了發條/滴答響的秒針/牽起歲月
追趕著星辰/把光陰撰寫成無字的春秋
無論是誰都在為生活奔走,或者為希望而活!時不待人,唯有珍惜時間和光陰的人,唯獨有準備的人更有成功的機會和可能。人生必須多一些努力,才能少一些遺憾!
此詩語言精煉,表述時鐘,實析人生,可謂哲思滿溢,寓意深遠。
【八街九陌行點評】
「讓初心逢緣歸零,把光陰撰寫成無字的春秋」,寓意深刻。金老師的詩總有一種悟空之道,道法自然,萬物歸一,於無形中演繹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