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取消開發的消息令無數玩家扼腕嘆息,然而當你在搜尋引擎鍵入「遊戲 取消」,會發現它並不孤單。那麼多承載著萬千期待的遊戲,最後卻以夭折收場,箇中緣由更是五花八門。本期盤點就讓我們來細數一下10款被取消的遊戲,看看戳中你了沒?
費盧傑6日
這是史上第一款以伊拉克戰爭為題的遊戲,由Atomic開發、KONAMI負責發行。為了忠實還原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伊拉克戰爭中最殘酷的巷戰,製作組煞費苦心地採訪了70多名參戰老兵。在遊戲中玩家還將面臨一些道德選擇,你是否會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嫌疑人而不惜錯殺一千?
將一場尚未結束的戰爭做成遊戲,這一前無古人的做法既是本作的賣點,同時也引來了巨大的爭議。在與日俱增的輿論壓力面前,KONAMI最終宣布放棄本作的發行權,而當時距離遊戲公布還不滿一個月。儘管Atomic堅持做完了這款遊戲,但卻至今沒人願意為其發行。
FEZ2
2012年推出的獨立遊戲《FEZ》憑藉精巧的創意博得一片喝彩,特立獨行的製作人Phil Fish一炮走紅(看過《獨立遊戲大電影》的各位一定會對他印象深刻)。2013年的E3上,眾望所歸的《FEZ2》公布,一切似乎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也許所有的天才都會有極端的那一面,就因為一言不合,Fish和一名外媒記者在推特上打起了曠日持久的口水戰,最後憤怒的Fish索性宣布《FEZ2》取消了,自己也將永遠退出遊戲行業。臨別之前,他在個人網站上留下了一段極為情緒化的話:我受夠了,我要卷錢跑路了,你們贏了。
使命召喚:魔鬼軍團
當IW正在埋頭研發《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的同時,一款名為《使命召喚:魔鬼軍團(Call of Duty: Devil's Brigade)》也處在秘密開發中。這款遊戲將聚焦於二戰中的義大利戰場,玩家將扮演魔鬼軍團——一支由美國和加拿大聯手組建的別動隊——深入敵後,因為是以小隊為單位,本作擁有豐富的戰術要素,並可切換為第三人稱視角,在歷代COD中可謂獨樹一幟。
但也許是現代戰爭實在太過成功,動視重新考慮了系列的發展方向,再加上負責本作的Z-Axis(現已更名為Underground Development)伸手索要1000萬美元的研發資金,魔鬼軍團就這麼從戰場上銷聲匿跡了。
生化危機1.5
《生化危機》在1996年的橫空出世震驚了業界,兩年後發售的續作更是被無數人奉為系列最經典的一作。然而就在《生化危機2》誕生近10年後,一段從未公開的遊戲影像出現在了網際網路上,這就是傳說中的《生化危機1.5》。
據傳這款作品原定於1997年3月發售,被叫停時開發程度已經達到了80%,由於三上真司認為新意不足最終推倒重做。與之後上市的2代相比,1.5的男主同樣是小分頭裡昂,但女主卻並非克萊爾,而是換成了一名女大學生Elza Walker。如果這款遊戲沒有取消,也許也不會有之後的《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妮卡》了吧。
NBA Elite 11
被取消的遊戲仔細數數還真不少,但像《NBA Elite 11》這樣因為對手太強而慫回去的估計只此一家。曾幾何時,NBA Live系列是籃球遊戲中毋庸置疑的霸主,但不思進取的EA卻眼睜睜看著2K系列一步步崛起並最終取代自己。
到了2010年,Live新作更名為《NBA Elite 11》,意欲改頭換面重振雄風。然而就在發售前夕本作突然宣布取消,EA給出的理由是「質量未達到預期」(意思就是爛到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Live這一歇就是三年,直到《NBA Live 14》才重出江湖,只不過昔日王者如今的銷量連競爭對手的零頭都不到了。
泰坦
2014年9月,暴雪正式宣布傾注了7年心血的MMO遊戲「泰坦(代號)」取消開發,據估算這款作品的研發投入介於7000萬至1.4億美元之間。「泰坦」的背景設定在近未來,玩家在白天工作社交,晚上則要與敵人生死相搏。為了確保遊戲的社交性,暴雪甚至聘請了《模擬人生》開發商Maxis的員工。
關於「泰坦」的取消,暴雪給出的解釋是「沒有在其中找到樂趣」。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遊戲市場在7年間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泰坦」的隕落很好地詮釋了開發周期過長導致的兩難境地。反觀同門師弟《爐石傳說》,開發不過一年左右就賺了盆滿缽滿,想必暴雪也是五味雜陳吧。
洛克人DASH3/洛克人宇宙
對洛克人的fans來說,2011年本應是無比精彩的一年。3DS上,DASH系列在時隔十餘年後重磅回歸;另一款將登陸PS3和Xbox360的作品《洛克人宇宙》則擁有大量自定義要素,賦予了遊戲空前的自由度。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稻船敬二2010年底的離職化為了泡影。Capcom在次年先後宣布《洛克人宇宙》和《洛克人DASH3》終止開發,這一經典系列至今已5年未出新作。唯一的慰藉或許就是稻船通過眾籌為我們帶來了《Mighty No.9》,今年9月15日終於能通過這款精神續作祭奠天國的洛克人了。
星際爭霸:幽靈
自從在2002年的TGS上首次公布,《星際爭霸:幽靈》立刻成為熱炒的對象。作為星際系列的衍生作品,幽靈一改亙古不變的RTS玩法,而是選擇了第三人稱射擊。無論是主角人族特工Nova,還是遊戲中的故事和敵人,都與原版星際密切關聯,2006年時甚至還出過一本與之對應的官方小說。
都知道暴雪跳的一手好票,可誰知道這遊戲一跳就是12年,公布時對應的PS2/Xbox/NGC都已經成了古董。直到去年年底在談及「泰坦」的取消時,暴雪CEO才正式確認《星際爭霸:幽靈》也已經取消了。要怪只能怪《魔獸世界》和《星際爭霸Ⅱ》的開發消耗了公司太多資源,不過幽靈也算犧牲得值了。
輻射OL
有什麼能比和同伴一起在劫後餘生的廢土世界冒險更加帶感?《輻射OL》的想法來自於系列的原開發商Interplay,不少初代輻射的製作班底都加入了這一計劃。然而此時輻射系列的所有權已被Bethesda買下,版權問題成了《輻射OL》無法跨越的障礙。
幾番對簿公堂之後,雙方在2012年達成了庭外和解,Bethesda又花了200萬美元買斷輻射網遊版的開發權,並要求Interplay的新作不能採用任何輻射世界中的元素。雖然後者改用「Project V13」的代號繼續開發工作,但離開了輻射這還有什麼意義呢?
P.T.
一條走廊,幾扇門,小島秀夫通過極其有限的空間帶給了我們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也正是因為我們已經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它的取消才讓人格外心痛。隨著參與本作開發的名導吉爾莫·德爾·託羅和「弩哥」先後發推,《Silent Hills》正式版胎死腹中已是板上釘釘,更可悲的是連《P.T.》這款概念作品都給下架了。
《P.T.》下架後發生了什麼?安裝有《P.T.》的PS4主機在eBay上要價1000英鎊,玩家自發的請願活動已經得到萬人支持,人們對於這款作品的期待溢於言表。值得一提的是,吉爾莫·德爾·託羅此前曾和THQ聯手打造過一款名為《inSANE》的恐怖遊戲,最終也流產了,這位大導演在做遊戲方面還真是個災星啊……
一次次的翹首以盼,卻只換來一聲聲無奈的嘆息。在你的心目中,又是哪款遊戲的取消最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