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想必很多人都對「赤壁」中林志玲嗲嗲地鼓勵著剛出生的小馬說:「萌萌,站起來!」都是印象很深的吧。但是也有人會思考了,為什麼小馬剛出生不一會兒就可以站立起來,再過一會兒就可以走路了。還有水裡的海豚和各種魚類,一出生就會遊泳。他們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同為哺乳類動物的人類的寶寶卻不行呢?
一則故事
其實,很久以前,很多動物生活在大草原上、灌木叢中、山坡上,其中也包括了馬、羊等等動物的祖先。有一天,媽媽們生了小寶寶,其中很多幼崽生來就很強壯,生下來就能站,然後就去找媽媽吃奶了,有些就比較瘦弱而且站不起來。這些瘦弱的幼崽很快就被吃掉了,經過了一代一代生育,繁衍,淘汰。到後來,它們的幼崽基本都能在出生後就站、吃奶、跑跳,這就是優勝劣汰。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東非的叢林裡,古猿生了幼崽,幼崽生下來就哭了,「哇哇」聲嚇壞了剛生育後的媽媽,趕緊抱起寶寶喝奶,並且一直到它長大都被媽媽抱在懷裡。就這樣幼崽在媽媽的懷裡茁長成長,不需要逃跑,不需要找食物。經過了一代一代,幼崽有了自己的寶寶,根據多年來從母親那裡學來的經驗,也細心地照顧自己的下一代,讓她的寶寶受到全方位的照顧。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即使有了電、火車、飛機、手槍,他們的後代仍然這樣撫育寶寶,就演變成了今天的人類,哈哈。
這只是我說的一個小故事啦
原因
其實,從進化的角度來講,人類之所以稱霸其他種族,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類的大腦,對於人類的大腦高度發達,主要體現之一就在腦容量的變化。同為靈長類,人類顱腦容量為1500毫升,是獼猴腦容量的20.6倍,長臂猿的14.4倍,黑猩猩的4.3倍。嬰兒在母體孕育的時候,其實最先發育的是大腦。我們平時觀察也會發現,嬰兒出生後以後,會感覺頭部佔全身比例很大。縱觀哺乳動物中,人類懷孕的時間其實算是很短的,海豚懷孕周期是15-18個月,而馬的懷孕周期約為11個月。人類呢,則是以28天為周期來算,10個月的妊娠周期。在時間長短上,人類的孕育時間就比別的哺乳動物短,自然發育程度就不如其他哺乳動物。在母體中時,人類的嬰兒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來發育了大腦,其他哺乳動物把能量平均分配給了各個部分。
二是可以直立行走,基因選擇了這種優勢,那必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從運動學的角度,如果直立行走,那髖關節就要變得更窄。也就說是,這種優勢對於女性而言,也就意味著產道變窄,在過去沒有剖腹產的很長一段時間,分娩死亡曾經是女性的很大一種風險。
三是壽命的問題,貓狗平均就十幾年的壽命,除了人類之外,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沒有長達七十年的壽命。所以它們只能通過壓縮自己的成長期,來快速達到獨立生活的水平,完成出生,發育,繁殖的目的,比如馬的性成熟期就是短短十八個月而已。
依據
據報導,國外一個電影公司利用高科技,拍攝了動物胎兒在母體內發育的圖像。這些圖片用以展示小象如何在母體內一天天成長、小海豚如何在子宮內遊泳等等。該公司與數名獸醫合作,利用很多高科技儀器,拍攝了多種動物從受孕到出生的全過程。製作這一系列的製作人說,在走訪了全世界十餘所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區後,才完成了這些圖像。他說:「這一新紀錄片揭開了動物子宮中的未知世界,我們首次將動物子宮中的胎兒變得栩栩如生。」
攝製組在拍攝海豚發育時發現,8周大的海豚就開始在子宮內學遊泳,儘管它距出生還有10個月時間。而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小海豚長出鰭、尾巴和頭頂的噴水孔。因為它出生後必須立刻浮上水面呼吸,所以必須在母體內就學會遊泳。
馬寶寶子宮內孕育11個月,在拍攝馬之前,馬兒接受了訓練,可以安靜地坐在掃描儀前。拍攝人員隨後將微型照相機通過馬直腸插入子宮,結合掃描儀,觀察馬兒在母體內的成型過程。當母馬懷孕12周時,子宮中的胎兒已經初具「馬形」。再過兩周後,胎兒開始鍛鍊自己的腿,接著,又開始長出耳朵。經過長時間的孕育和鍛鍊,小馬出生時就有約50斤重,只要幾分鐘就能走路。
雖然人類在剛出生時的行動力不如其他哺乳動物,可是我們有一顆聰明的大腦啊,這也是人類在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