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見過這樣一個奇怪現象,很多無人管理的一些水坑中似乎總會存在著一些小魚,即使是一些新形成的水坑中過一段時間也會有魚出現,這就不得不讓人疑惑了,明明是一個封閉的水塘,魚根本沒有什麼途徑能夠來到這裡,難道它們都是憑空產生的?
那麼如果直接挖出一個湖泊,若干年後是不是也會直接有魚產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知道水池裡的魚是怎麼來的,了解了這些魚的來源,那麼新挖的湖泊中是否會產生魚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首先排除人為的放養,那麼這些魚的來源無非就是兩個方面:第一,可能這裡面的土壤中原來就有魚或者魚卵,它們在遇到水位上漲後從泥土中鑽出,於是就產生了魚。第二,這些魚通過自然界中的某些現象轉移過來的。
原來水池的土壤中就含有休眠的魚或者魚卵?
確實有些許魚在沒有水的土壤中也能夠生存,例如非洲就有一種魚叫做肺魚,肺魚在生活在一些極度乾旱的非洲地區,它們能夠在沒有水的土壤中生活四年之久,當幾年一遇的大雨降臨時,它們則會從土壤中鑽出開始活動。這類魚在乾旱環境下能直接使用肺來進行呼吸,而我們在水池中見到的魚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魚,它們可沒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
那麼原來土壤中存在本身就存在魚卵這種可能存在嗎?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其實這並不科學,我們常見的魚類魚卵是非常脆弱的,魚籽一般只能在水裡或者特別潮溼的地方存活,而且不會存活太長時間,離開水或者潮溼的環境,魚籽是難以存活的。之所以民間會有這種說法只是人們對魚群來源的一種猜測。
事實上是一些飛禽類動物將一些魚卵帶到水池中
常見的魚類繁殖都是通過體外受精,首先母魚會將大量魚卵排出體外,同時公魚會將精子排向卵子,於是這些精子和卵子就在水中進行結合形成受精卵。為了讓這些受精卵能夠穩定安全的附著在一些水草或者巖石表面,不被水流衝走,魚類排出的卵子表面會有大量的黏液,這些黏液的黏性很強,很容易就附著在物體的表面。
而鳥類會經常在水池中洗澡或者捕食小蟲,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就會接觸到池中的魚卵。當這些鳥兒再次飛向其它水池中時,將會把這些魚卵帶過於,於是這些鳥兒不知不覺成為了這些魚兒的傳播者。同時魚也因此擴大了自己的生存範圍。
這就和很多植物的性質一樣,一些植物為了散播自己的種子,擴大自己的生存領域,將自己的種子進化成了一些鉤狀帶刺的形態,用來將自己的種子附著在動物的身上,讓它們將自己的種子傳播開來。
所以,如果我們直接在土地上挖出一個湖泊,同樣的,過一段時間,湖泊中也會因為這些動物將魚卵傳播過來,繁殖出魚群,一個新的小生態系統又將開始誕生,這也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