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應該取消?官媒「10個字」表態,專家:買房能省十幾萬?這些年,房價問題一直是熱門話題,過去大家都在討論買房,誰不買房就是傻子,現在都在討論賣房或者等待,因為樓市發生了改變,從2018年開始,國家就對樓市進行調控,房價終於沒有再次大幅上漲,很多城市房價逐漸回歸理性,這對購房來說是好事。
根據房地產網站的報價,在2020年11月份,全國70個城市,有42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上漲幅度最大的7%,房價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和深圳,均價已經突破了8萬元和6萬元每平米,房價最低的城市僅僅需要5000元每平米,如果算上一些四五線小城市,一些城市房價已經跌到了3000元每平米。
現在房價有所回落,對於購房者來講應該是好事,但是很多購房者都高興不起來,因為「公攤面積」這事一直堵在心口,因為在購房者看來「公攤面積」使得大家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錢。說到「公攤面積」,不得不提到香港首富李嘉誠,「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帶到大陸的,現在內地買房基本都需要計算「公攤面積」,這種做法已經很普及了,這無疑讓廣大購房者感到不舒服。
在買房的時候,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比如房產中介告訴你房屋面積是150平米,但是實際使用面積是100平米,其他的50平米都是共同區域,這對於購房者來說,似乎損失是很大的,另外購房者很難測量公攤面積,在買房的過程中,可能會陷入一些陷阱,比如開發商可能算多了公攤面積,而購房者需要為這些面積支付不菲的金錢。
現在很多人談到買房,都會說「公攤面積」很坑人,現在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取消公攤面積,以前買房的時候,都是選擇與開發商「妥協」,就算覺得「公攤面積」不合理,也會選擇夠買房子,對於取消「公攤面積」可以說是大家的呼聲,但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很龐大,每年的交易額高達15萬億,對於取消「公攤面積」政府態度還是很謹慎的,住建部就曾表態,在《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就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應,那就是「住宅應以使用面積交易」,這篇文章也在官媒中有發布,可見政府的態度是很明確的。
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實施套內面積交易了,有專家就指出,將認真對待和深入分析《住宅項目規範》,現在對於取消公攤面積,很多人認為只是時間問題,有些專家解讀政策則認為,將在2021年實施。如果「公攤面積」真的被取消的話,那麼買房的時候,會用實用面積來交易,這對於還沒有買房的人來講,顯然是個好消息。
因為公攤面積是需要購房者額外付款的,因此有專家就覺得,如果取消公攤面積,購房者買房可能會節省十幾萬,這對購房者而言,絕對是好事。但是也有專家認為,有公攤面積的時候,對房子的標價是比較低的,如果取消公攤面積,房價可能是比較高的,比如房價原來是1.5萬元每平米,但是取消公攤面積後是2萬元每平米,結果就是不變。
現在很多業主都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取消公攤面積的話,自己已經交了錢了,這些錢是否會退給我們呢?有開發商就表示,自己不會退還這些高額的「費用」,因為買房的時候,在購房合同中已經有標註了,只是現在政府雖然有聲明,但是什麼時候開始實施,這個是不確定的,對於取消公攤面積,也有不少反對者,如何公平公正的實施「公攤面積」,切實維護每個人的合法權益,這是國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為普通的購房者,多年以來深受「公攤面積」之害,肯定是希望取消公攤面積的,畢竟買套房子能省十幾萬,這是大家都樂於見到的。但是何時取消,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官媒只是10個字回應,住宅應以使用面積交易,以前都是建築面積進行交易,包括樓梯間,電梯房,走廊等不屬於實用面積的地方,自己也要支付資金購買,很多人都害怕在買房的時候,被開發商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