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最快明年登陸...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鈦媒體11月6日消息,今天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標誌著,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正式進入6G探索時代。

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任務中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可謂「一箭十三星」,除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搭載發射了NewSat9-18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其中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10顆遙感小衛星,10顆衛星技術狀態一致,均搭載多光譜載荷、高光譜載荷,單星重約41千克,設計壽命3年,發射入軌後與其他7顆在軌的NewSat衛星組網運行,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

業界之所以對太赫茲如此重視,主要是因為太赫茲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包括太赫茲將是6G或者7G通信的基礎。

簡單來說,太赫茲通信是全球第六代移動通信(6G)新型頻譜資源的關鍵技術,如同5G將頻譜資源擴展到了毫米波一樣,具有頻譜資源豐富、傳輸速率高、易實現通信感知一體化等優勢,在地面和空間通信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本次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

此次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與微納星空聯合研製。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

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是中國民營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的領軍人才在2018年5月創辦,公司曾成功研製發射了全球首顆AI衛星。

過去兩年間,國星宇航完成了三輪融資。目前公司實現了盈利,是中國最快實現主營業務盈利的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公司。鈦媒體App了解到,國星宇航預計將於明年登陸資本市場。

2018年9月,國星宇航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由深創投、電科投資、電子科技大學等參投;

2019年5月,國星宇航完成A輪1億元人民幣融資,萬科領投,合興基金、成都技術轉移集團、成都弘宇等跟投;

2020年7月,公司完成了1.5億元A+輪融資,洪泰基金、星河集團領投,深創投、新疆交建集團、廣鑫發展、新世界策略,四川康建跟投,投後估值達10億元。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戰略,國內衛星網際網路發展迎來重大利好。衛星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產業結合緊密,在通信、導航增強、對地觀測等領域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未來將面臨萬億級市場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國星宇航已承擔多項國家新基建重點任務,成為商業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的「國家隊」成員:作為唯一入選的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公司,揭榜掛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Al衛星網絡系統」重點項目技術攻關;「疾控之眼」、「交通之眼」、「園區之眼」AI衛星系統分別入選了科技部多個重點專項項目。

2020年,國星宇航的「星河工程」又被納入四川省新基建重點任務,是中國首個明確進入政府新基建行動方案的AI衛星網際網路工程。「星河工程」聚焦於打造新型衛星網際網路,未來將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穩定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作為國星宇航的核心技術成果——太赫茲衛星的成功研製發射,將為「星河工程」星座組網及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國星宇航是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衛星網際網路公司,曾發布全球首個衛星全直播網際網路平臺——直播地球APP、全球首個衛星地圖網際網路服務SaaS平臺——ADACLOUD,截至目前,國星宇航已累計服務近百家B/G端用戶,覆蓋上億C端用戶。(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趙宇航)

相關焦點

  • 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明年初將發射全球首顆以...
    公司作為2021年成都大運會航天技術唯一合作夥伴,計劃在2021年初發射全球首顆以賽事為名的『大運之星』號衛星。」今日,成都市企業家座談會後,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星宇航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在國家雙創政策的支持下,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領軍人才創辦。
  •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物聯網之聲 發表於 2020-12-08 10:44:07 「政策動態」
  • 他們,是全球首顆雙核AI商業衛星背後的「蓉漂」航天人
    目前,王瓏帶領著團隊開展基於搜尋引擎技術的時空大數據平臺以及高並發的時相遙感影像索引展示平臺等技術的研發。 2019年,國星宇航研發上線全國首個面向個人用戶的衛星網際網路平臺——直播地球APP,向C端用戶提供一扇通過衛星視角閱讀新聞資訊的嶄新大門。
  • 學術頭條:我國首次批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若發送成功,阿聯將成為第五個將探測器發送至月球表面的國家。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6日消息,近日,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 年產量200顆!國內最大商業AI衛星工廠來了……
    成都日報記者 李冬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透露,希望建設一個國內最大的商業AI衛星工廠。一期工廠有望明年建成投用,每年可生產約200顆AI衛星。
  • 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截止到今天,馬斯克名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主導發射了近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
  •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幕後的580億潮汕地產大佬
    衛星成功發射,星河老闆黃楚龍投資「心經」念得好「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11月6日成功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設備等多個科研實驗裝置。
  • 6G衛星來了?電子科大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開創者:這次實驗和6G沒...
    ,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一箭13星」中,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的衛星備受關注,被稱為「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據電子科技大學官微報導:這顆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衛星上搭載了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
  • 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搭載長徵八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本次「長徵八號」火箭共搭載5顆試驗性衛星,包括「海絲一號」、「元光號」、國電高科天啟星座08星、智星空間智星一號A星等,五顆均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
  • 蒜泥科技與星眾空間聯合打造微小衛星聯合研發測試中心
    重點摘要: 近日,蒜泥科技和星眾空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微小衛星聯合研發測試中心,主要進行微小衛星部組件研製生產、整星組裝集成、整星測試、電氣聯調、衛星環境試驗測試,如:振動試驗、高低溫試驗等。
  • 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記者今日從平安銀行獲悉,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
  • 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後年升空
    更為重磅的是,雙方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聯合中心劍指世界一流開放研究平臺據介紹,天基遙感觀測是追蹤並評估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及其影響的主要手段之一,對監測、理解和預測全球變化至關重要。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是利用衛星(天基平臺)對全球變化各要素進行觀測和探測的系統。
  • 伊朗成功發射首顆軍用衛星,未來還要造載人飛船
    此前伊朗軍方發射的飛彈就多次被美國的軍用衛星探測從而成功被攔截,這也讓伊朗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而軍用衛星也成為伊朗的一大痛處。雖然伊朗在軍用衛星上也不斷加大投入研發,但是面對美國的封鎖制裁,其多次發射軍用衛星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最終宣告失敗。但據最新的消息顯示,伊朗方面已經突破美國封鎖,在軍用衛星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 金融界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萬眾期待的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郭華東院士:中國首顆地球科學衛星「廣目」明年上天
    郭華東院士:中國首顆地球科學衛星「廣目」明年上天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2020-08-19 20:51 來源:澎湃新聞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釐米級精度!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
    下半年,該廠將繼續承擔重大發射任務,並為明年的宇航發射做準備。航天科技四院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任務壓力巨大。上半年,全院幹部職工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
  • 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鬥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11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配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北鬥三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7次發射,也是該系列運載火箭今年的第11次發射。12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37次發射成功的表現,將51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金融領域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
  • 一網公司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36顆衛星
    打開APP 一網公司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36顆衛星 新智元 發表於 2020-12-29 14:13:47 12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