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裡,待的最多的地方,是廚房、客廳、床上。這些地方,哪裡都布滿了「三孔插頭」。
冰箱、微波爐、電飯煲、豆漿機、電熱壺、空調、電腦等等,都得插到「三孔插頭」上,才能正常工作。
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這些無生命的插頭,在一次聊天之後,忽然活了起來,滿滿的,都是難以言說的愛。
那是跟上初中的侄女聊天,我們聊到物理中的電學,聊到串聯、並聯。聊到在串聯電路中,流過各用電器的電流相等,切斷一處,整個電路就停擺。而並聯電路就有它的優勢,雖然流過各處的電流不一定相等,但是電器們「各自安好,互不打擾」。譬如電飯煲正煮著米飯,電熱壺也可以咕嚕咕嚕地燒著熱水,更不耽誤電冰箱在那裡冷若冰霜,也不耽誤電視機在那裡自說自話。當然也有兩孔插頭,譬如手機充電,就不必大費周折,兩個孔就能完成使命。
我跟侄女聊著,聊到電流就是電荷的定向移動,聊到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就是電流的方向,這是人類為了使用方便,硬性規定的,沒有什麼道理可講,人類就是這麼牛!
聊到電源是提供電壓的,為了讓侄女好理解,我類比了水壓,兩個有水位差的水面,打開閘門,立即有水流。電源也是這樣,它的兩極存在電位差,這個電位差就是電壓,打開開關,立即有電流,譬如黑漆漆的屋子,打開開關,立即明亮而溫暖,就是因為有入戶電壓,時刻待命。
我們聊天,一切都很順暢,一切都很完美,真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看著侄女秀氣的臉龐,明亮的雙眸,頻頻地點頭應答,我心中的高興、欣慰無以言表,真是無比暢快。可是,我們聊著聊著,忽然磕絆住了。
我從小就知道,電線有火線和地線,剛記事那會兒,農村的土房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個安裝在牆上的小喇叭,播報諸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因為技術所限,經常不準確,就傳出了順口溜:諸城縣,估摸站,一天三時胡扯淡。
連接那個小喇叭的電線,真的有一根要埋在地下,叫做地線。
後來,長大,讀書,知道電線有火線和零線。家用電器,就連接在入戶的火線上,零線是接大地的,蓋樓的時候,就設計好了,搬到大樓裡居住的人們,只需把家用電器的插頭插進插孔即可。這是極其簡單的道理和操作,即使沒上過學,沒學過電路的人,也會用。
可是問題來了,既然入戶電線只有火線和零線,為什麼要三孔插頭呢?不是兩個插頭就萬事大吉嗎?
我看看牆上的插座,上邊兩個插孔,像大大的眼睛,下邊三個插孔,似乎像鼻子嘴巴,整個組成了萌萌的,可愛的娃娃臉兒,表情似乎有些羞澀無奈,活脫脫一個考試考砸了,做題做錯了,背書沒背熟的表情。看看插排上的三插孔,眼睛、鼻子、嘴巴,更加形象生動,像個大人的臉兒,像個大人正在訓斥孩子的表情。
我忽然想不通的是,既然入戶電線是火線和零線,兩個插孔不就行了?為啥要三個插孔呢?我把這困惑跟侄女說,她眼睛睜地老大,比我還困惑。
我仔細翻課本,認真體會,豁然開朗:另一個插孔是接地線的,而且這個地線是跟用電器外殼相連接的。譬如電冰箱那大大的外殼,正常情況下,這個外殼自然不帶電,電冰箱作為一個整體,只需連接火線和零線即可。可是萬一呢?就是萬一電冰箱的外殼和壓縮機之間,本來是絕緣的,忽然不絕緣了,電冰箱的外殼不也就帶電了?我們開冰箱門,不就觸電了?我猜想,電冰箱的歷史上,一定發生過類似不明不白的觸電事件!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感謝學好數理化的人們,一定是千千萬萬個他們,迅速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讓廣大的,不懂這個原理的人們,也能安全地使用電冰箱。如此看來,這個小小的三孔插頭,浸透著多少人的汗水、勞動、智慧和愛!
剛剛過去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我外甥所在團隊,研發的機器人拜年跳舞的節目上,外甥在主持人的話筒前,淡定自如,侃侃而談,才華和智慧噴湧而出,他說,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大行其道。——這話我信!
正是千千萬萬的,在技術、革新、研發之路上,孜孜以求,勠力向前的人們,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快捷、安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