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來華留學調查報告——中國教育在線

2021-01-11 中國教育在線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顯示,2014年來華留學人數為377,054萬人,同比2013年增長了5.77%,連續兩年增速放緩,來華留學面臨新變化。本報告通過全面分析2005 - 2014年10年間的來華留學數據和申請特性,總結出如下特點:

1.總量方面,來華留學人數近兩年來增速放緩,連續兩年增速下滑。

2.來源地方面,發達國家來華留學人數呈現增速下降、停滯或者負增長局面,發展中國家來華留學人數佔比增加。

3.學歷類型方面,學歷生人數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其中碩博生人數增速明顯高於本科生;非學歷生人數增速總體保持震蕩下滑趨勢。

4.生源流向方面,一線城市人數開始增長停滯或增長放緩,二三線城市逐漸後來居上。

5.資金來源方面,政府獎學金資助人數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自費生人數佔比仍然保持90%以上,但增速下滑明顯。

隨著中國高校國際化進程的深入,信息手段的發展和創新,來華留學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1.網絡成為獲取信息重要渠道,高校招生信息系統建設問題顯現。

2.高校學歷課程招生標準兩極分化,普通高校招生仍然困難。

3.英文授課學歷課程受自費學生青睞,私立漢語學校關注度不高。

4.高校國際化程度,生活學習成本提升等因素將影響來華留學人數持續增長。

1 來華留學基本情況 1-1 來華留學總體情況 1-1-1 來華留學總人數持續增加

圖表一:2005年 - 2014年來華留學人數 (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據美國全美比較國際教育學會(CIES)數據顯示,中國已超過法國,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大國,佔全球留學生份額的8%。從圖表一也可以看出,過去的10年,來華留學生人數一直持續增長,2014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了377,054人。

圖表二:2014年來華留學TOP10國家(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上圖表二所示,來華留學生源排名前十的國家中,7個來自亞洲,1個來自美洲,2個來自歐洲,非洲國家與榜單無緣。其中,韓國仍然佔據來華留學生源國榜首,美國位居第二,俄羅斯超越日本位列第四,法國超越越南排名第十。前十生源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佔總來華學習人數的54.05%,超過半數。

1-1-2 來華留學總人數增速放緩

圖表三:2005年 - 2014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圖表三所示,2005-2014年間,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長通道上,年平均增速為13.19%。

與此同時,來華留學人數增速出現放緩趨勢。其中,2013年和2014年增速分別為8.58%和5.77%,連續兩年增速下降。

1-1-3 招收來華留學生高校數量逐年創新高,挖掘潛力仍然巨大 1-1-3-1 招收來華留學生高校數量持續增加

圖表四:2005-2014年招收來華留學生高校數量(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截至2014年,招收留學生的中國高校數量增加至775所,10年累計增加311所,且持續保持正的增長率。

根據圖表四顯示,中國招收留學生高校的10年平均增速為6.37%,其中2010年增速跌入谷底,僅為0.16%,2014年增速為3.89%,是10年第二低水平。

1-1-3-2 中國高校總數量遠高於招收留學生高校總數

圖表五:中國普通高等院校與招收留學生高校比例(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7月,教育部公布全國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數量,共計2542所,招收留學生高校數隻佔比30.49%,可挖掘潛力巨大。

1-2 來華留學生生源分析 1-2-1 美洲和大洋洲出現負增長,美國左右美洲來華人數

圖表六:美洲來華留學生人數 (數據來源:教育部數據整理)

2005 - 2014年間美洲累計來華求學人數接近27萬,2014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為36,140,首次被非洲超越。

圖表六所示,美洲來華學習人數增速波動較大,10年間增速頂峰出現在2008年,為35%,兩次負增長分別出現在2009年和2014年,為- 4.04% 和 - 2.45。而美國是左右這一切數據的核心國家。

1-2-1-1 美國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長放緩,受經濟影響大

圖表七:美國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美國長期作為來華留學生的第二大生源國,從2005-2014年的10年間,累計來華求學人數接近20萬,2014年來華求學人數為24,203人,增速為 -4.38%,是繼2009年後第2次出現負增長。

從增速表現來看,近10年間的前4年為高速增長期,平均增速為24.02%,後6年為調整期,平均增速為3.61%。

很明顯,經濟因素影響美國來華留學生數量,2008全球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了2009年來華留學人數的大幅萎縮。環境空氣品質問題也是負面因素之一。

圖表八:大洋洲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大洋洲來華留學生人數在全球大洲中最少,近10年間累計來華學習人數為34,209人,但2014年增速大幅提升,來華學習人數達到6,272人,增速高達32.24%。

圖表八所示,相比較美洲,大洋洲的來華求學人數增速波動更大,最高可達2008年的58.63%,最低可至2009的 -4.69%,且基本為逐年交替變化,來華留學人數影響因素不可控。

1-2-2 歐洲和非洲生源保持高速增長 1-2-2-1 歐洲掀起中國熱,來華留學生數量穩定增長

圖表九:歐洲來華留學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歐洲來華留學生人數達到67,475人,增速9.64%。2005-2014年,10年累計來華留學生人數接近41萬。

歐洲來華留學人數增速一直強勁,數年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水平,平均增速19.71%。2009年起,增速雖然也出現下滑,但總體水平仍然維持在10%左右。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加強,中歐之間的經貿水平和文化交流深入,歐洲繼美國之後掀起中國熱。歐洲來華留學人數進入穩定增長期。

1-2-2-2 俄羅斯經濟不景氣,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放緩

圖表十:俄羅斯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俄羅斯作為來華留學人數TOP10的國家,來華學習人數持續保持增長,2014年來華學生數為17,202人,2005-2014年10年總來華人數接近11萬。

如圖表十所示,近10年俄羅斯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總體下滑,2013年增速為10年最低,僅為6.33%。這與俄羅斯近年經濟下滑,人民幣堅挺和盧布貶值有直接關係。

1-2-2-3 中國影響力擴張,非洲來華留學生數量快速增長

圖表十一:非洲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非洲來華留學生人數為41,677人,10年累計人數接近18萬。

近年非洲來華留學人數增長勢頭迅猛,平均增速為34.69%,其中2005年為增速最低年份,為26.12%,2007年為增速最高年份,為58.28%。

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提升,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放大,傳統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非洲再次掀起一場中國熱,來華留學生人數快速增長。

1-2-3 亞洲生源增長趨於平穩,東南亞成為新興力量

圖表十二:亞洲來華留學生人數 (數據來源:教育部數據整理)

亞洲是全球大洲中來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洲,2014年共有225,490位留學生進入中國學習,近10年累計來華學生數超過170萬。

與此同時,亞洲來華留學生增速在最近兩年連續出現下滑,2014年僅為2.58%,是10年最低水平。

但好的消息是,隨著傳統來華留學生源大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來華學習人數增長停滯,進入調整期後,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較深的東南亞國家異軍突起,為來華留學市場注入了活力。

1-2-3-1 韓國來華求學人數增長停滯,進入飽和調整階段

圖表十三:韓國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韓國作為輸送來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2005-2014年間,每年來華求學人數均不低於5萬,最近7年平均每年來華求學人數不低於6萬,10年間累計來華學生數量為621,941人。

2009年至2014年間,韓國來華求學人數多為負增長,僅2012年反彈,增速為1.68%。

從2007年韓國來華留學生超過6萬人,到連續7年人數保持在62,000人左右;從佔據來華留學生人數1/3,到現在不足20%,韓國來華留學明顯進入飽和調整階段。

1-2-3-2 日本來華求學人數負增長,中日交惡影響明顯

圖表十四:日本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日本作為曾經排名第三的來華留學生輸送大國,10年間來華學習人數平均增速為 -1.78%。僅有2007,2010,2011,2012四年實現正增長,2013年出現大幅跌落,增速為 -18.46%,同時被泰國超越,跌出前3。2014年再次負增長,增速為 -12.59%,被俄羅斯超越,排名僅為第五。

日本來華留學人數的下滑,顯然和中日關係交惡有直接關係。同時有數據表明,日本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留學人數也在持續下降,這和日本人口下降,文化自信提高都有明顯關係。

1-2-3-3 中越雙邊關係緊張,越南來華求學人數再現負增長

圖表十五:越南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越南來華留學生人數為10,658人,增速大幅下滑,為-16.73。來華留學人數被法國超越,跌出前十生源國。

從圖表十五可以看出,2005-2014年間,後半段越南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明顯回落,2012年至2014年為負增長,進入明顯的平臺期,這和中越關係因為南海問題出現風波有直接關係。

1-2-3-4 其他亞洲國家來華求學人數穩中有升

圖表十六:泰國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泰國來華留學生人數為21,296人,繼2013年超越日本位列來華留學生源第三大國後,繼續保持這一位置。從圖表十六可以看出,泰國來華留學人數10年間增速平穩,相比2005年,2014年來華學習人數增加近6倍。這與中國和泰國一直保持平穩友好的關係有直接關聯。

圖表十七:印尼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上圖表所示,2014年,印尼來華留學生人數為13,689人,位列來華留學生源國第六,但增速出現回調。相比2005年,2014年印尼來華求學人數增加3倍。10年間平均增速為14.08%。

圖表十八:印度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印度來華留學生人數為13,578人,位列來華留學生源國第七。從圖表十八可以看出,2005 - 2014年間,印度來華求學人數總體增速平穩,相比2005年,2014年來華人數增加4.2倍。

印度來華留學生基本以攻讀醫學,工程類專業為主,這是南亞國家的典型特徵。

圖表十九:哈薩克斯坦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哈薩克斯坦來華留學生人數為11,764人,在來華生源國中排名第九。2005-2014的10年間,哈薩克斯坦來華求學人數持續穩定增長,相比2005年,2014年來華學習人數增加15.1倍,在來華留學生源大國中跨度最大。

圖表二十: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生人數(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生人數為13,360人,在來華留學生源國中排名第八。從圖表二十可以看出,巴基斯坦來華求學人數增速穩健,相比2005年,2014年來華學習人數增加7.1倍。

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生公派比例較高,這是和其他生源國區別較大之處。

1-2-4 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人數持續增加,自費生佔比減少 1-2-4-1 來華留學自費生人數佔比總人數超過90%,但增速下滑

圖表二十一:來華留學自費生人數佔比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根據圖表二十一可知,2005年到2014年間,來華留學自費生人數佔比一直保持高於90%,但比例逐年下滑。

圖表二十二:來華留學自費生人數增速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05 - 2014年間,來華留學自費生是來華留學生的絕對主力,累計數量可達2,375,828人次,但在經歷了2005 - 2007年的高速增長期後,逐漸下滑趨穩,保持在10%上下。2014年,來華留學自費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至5.24%,是10年間倒數第二水平。

1-2-4-2 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人數增加

圖表二十三:來華留學中國政府獎學金歷年資助數量(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上圖所示,2005年-2014年間,來華留學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數量呈現增加趨勢。相比2005年,2014年資助名額增加29,725個。

圖表二十四:來華留學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人數增幅趨勢圖(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05 - 2014年,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來華學生名額的增速經歷了2次拋物線式的變化。由2005年的7.49%到2009年34.99%,增速達至頂峰後回落。至2012年11.99%的第二低谷出現後,2013年再度出現增速上揚,2014年回落至10.87%。

總體來看,中國政府獎學金針對來華學生資助名額增速回落。

1-3 來華留學生結構分析 1-3-1 發達國家學生偏好漢語學習,發展中國家學生注重攻讀學位 1-3-1-1 來華求學學歷生人數佔比逐年提升

圖表二十五:來華留學學歷生人數比例 (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圖表二十五所示,從2005年到2014年,來華留學學歷生人數佔比總人數從31.79%提升至43.60%,增幅接近12個百分點,且逐年穩步提升。

10年間,來華學習的學歷生人數從44,851人增長至164,394人,增量接近12萬,這說明中國高校學歷教育正在逐步得到全球各國學生認同,也必將逐漸放大中國影響。

1-3-1-2 碩、博學歷佔比小

圖表二十六:2014年來華留學生中本科,碩士,博士比例(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1-3-1-3 本科生人數趨於穩步增長

上表所示,截至2014年,來華留學生學歷生中,本專科學生佔比為71%,高端學歷(碩士和博士)佔比總和為29%。

圖表二十七:來華留學本科生人數及增幅趨勢圖(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05年至2014年,來華留學的本科生人數由37,740增長至116,404人,同時增速也由前半段的高速增長過渡至後半段的平穩增長,平均增速為16.75%。

1-3-1-4 碩士生人數保持增長,趨勢減慢

圖表二十八:來華留學碩士生人數及增幅趨勢圖(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歐洲來華留學生人數達到67,475人,增速9.64%。2005-2014年,10年累計來華留學生人數接近41萬。

2005-2014年間,來華攻讀碩士學位學生數量平均增速為25.17%,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上圖所示,經歷2009年的增長頂峰後,來華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增速逐漸回落至2013年的11.06%,為近年最低。2014年增速又回升至16.37%。

1-3-1-5 博士生人數保持高速增長

圖表二十九:來華留學博士生人數及增幅趨勢圖(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圖表二十九所示,2005 - 2014年間,來華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數量增速穩定,始終保持在17%之上。

截至2014年,來華攻讀博士學位總人數達59,798人。佔所有來華學歷生人數的7%。

1-3-1-6 來華非學歷生人數增速下滑

圖表三十:來華留學非學歷生人數及增長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圖表三十所示,2005 - 2014年,來華留學非學歷生人數逐年增多,但是增速下滑,2009年來華非學歷生增速降至10年最低,僅為0.86%, 2012年回升至12.11%。而後連續兩年增速下降,2014年僅為1.94%,是近10年增速第二低水平。

1-3-2 一線省市來華學生增量停滯或放緩,二三線城市逐漸縮小差距 1-3-2-1 2014年來華留學生數量TOP10 省市

圖表三十一:TOP10省市(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14年,來華留學人數TOP10省市的留學生總和為289,471,佔全年來華總留學生人數的76.77%。北京,上海,天津的留學生數量仍然佔據前三位,江蘇和浙江超越廣東分列第四和第五。

1-3-2-2 一線省市申請增量出現負增長或放緩

圖表三十二:北京來華留學生增幅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2005 - 2014年,北京在中國所有城市當中穩居來華留學生人數第一位置,10年累計接收來華留學生總數接近51萬人次。但是,北京的留學生人數增速總體卻呈現下降趨勢,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負增長,分別是-0.37%,-3.97%,形勢不容樂觀。

圖表三十三:上海來華留學生增幅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上海作為中國金融大都市,一直在國內城市中穩居來華留學生人數第二位置。

圖表三十三所示,經歷了2005和2006年的高速增長後,上海來華留學生數量進入平穩增長通道,但增速呈現下滑趨勢。

圖表三十四:天津來華留學生增幅趨勢(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天津在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長方面表現穩健,2014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為25,720,增速為13.27%。2005 - 2014年平均增速為17.21%。

圖表三十五:一線城市來華留學生人數佔總來華留學生人數比例(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整理)

圖表三十五所示,2005 - 2014年間,一線省市來華留學生人數佔比由2005年的59.25%,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47.01%,累計降幅超過12%,這也意味著其他省市留學生人數總量佔比上升12%,逐步縮小與一線城市差距。

結論

1.來華留學人數還會穩定提高,但不會出現跨越式增長

2.來華學歷生會逐步增加,但會以發展中國家為主?

3.來華留學生源國將出現大變革,但是很難改變以亞洲為主的局面,發達國家來華人數仍將長期由美國領先?

4.獎學金帶動作用明顯,自費來華學生將長期佔主流?

5.來華學生流向將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2 來華留學需求分析 2-1 來華留學生喜歡學什麼? 2-1-1 攻讀的學位和專業需求不同 2-1-1-1 不同生源地,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

圖表三十六:主要區域,國家的求學需求(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學生來華學習的需求不同,發達國家學生傾向於來華學習非學歷課程,而發展中國家學生傾向於來華攻讀學位課程。

2-1-1-2 中國赴美國留學人數八年增長三倍 增長率小幅下降

圖表三十七:歐美發達國家留學生申請專業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1,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33個發達國家取樣數據得出,有76%的學生求學訴求是漢語學習,只有24%的學生需要攻讀學位。這也符合全球國際學生流動規律,發達國家學生去相對教育發展落後國家求學時,往往不是攻讀學位課程。

2-1-1-3 韓國來華學生首要求學訴求是漢語學習,繼續深造人數比例大

圖表三十八:韓國來華學生申請專業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5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有86%的韓國學生來華求學的目的是學習漢語,只有14%的學生需要攻讀學位。韓國來華學生學習漢語比例明顯比發達國家高出10%。

由於韓國與中國經濟往來密切,兩國地理位置臨近且教育水平差別不大,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後有相當比例人數會繼續選擇在中國攻讀學位。

2-1-1-4 日本來華學生主要的求學訴求同樣是漢語學習

圖表三十九:日本來華學生申請專業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5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有94%的日本學生來華求學的目的是學習漢語,僅有6%的學生攻讀學位。日本來華學生學習漢語比例較發達國家的平均值高18%。

近年來,日本高校與中國高校之間的交流項目增多,日本學生在中國學成漢語之後,繼續完成交換項目的人數比例在上升。

2-1-1-5 其它亞洲國家學生以攻讀學位為主

圖表四十:非日韓亞洲國家來華學生求學訴求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2,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72%的非日韓亞洲國家來華學生的求學訴求是攻讀學位課程,漢語課程受青睞度僅為28%左右。

中國在亞洲除日韓外,相對於其他國家在教育資源,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從留學成本分析,相對於留學歐美國家,留學中國花費要少許多,這也是亞洲除日韓外其他國家來華攻讀學位課程的重要原因。

2-1-1-6 醫學,工程為非日韓亞洲國家來華學生青睞專業

圖表四十一:非日韓亞洲國家來華學生青睞專業排名(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2,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醫學,工程,經濟類專業是非日韓亞洲國家來華留學生青睞的熱門專業,共計佔比可達71.01%。

2-1-1-7 非洲來華學生注重攻讀學歷課程

圖表四十二:非洲來華學生攻讀學歷,非學歷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2,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高達84%的非洲來華學生將攻讀學位定為自己的求學目標,僅有16%的學生選擇非學歷課程。

非洲學生來華學習學位課程,與非洲人口增長迅猛,高等教育資源匱乏,學生求學訴求無法在本國實現有關。

中國對非投資增長勢頭迅猛,2003-2013年間增長50倍,中非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同時,中國企業越來越多的進入非洲,對於既了解中國,又熟悉非洲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這些都是促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

圖表四十三:非洲來華學生攻讀專業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2,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在攻讀學位課程的非洲來華學生中,有41.61%申請學習醫學相關的專業,21.59%的學生申請工程相關專業,而經管類專業的申請佔比為13.94%。TOP5專業的申請佔比為98.33%。

2-1-2 英文授課學歷課程受到青睞,高校產品跟進滯後 2-1-2-1 英文授課的學歷課程受自費生青睞

圖表四十四:2014年自費生申請英文授課課程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顯示,接近90%攻讀學位課程的學生會選擇英文授課的專業。

2-1-2-2 發達國家學生對英文授課學歷課程青睞度低於平均水平

圖表四十五:發達國家用戶申請英文授課學歷課程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1,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發達國家學生對英文授課學位課程的青睞程度低於平均水平,為78.10%。

2-1-2-3 發展中國家學生對英文授課學歷課程青睞度高於平均水平

圖表四十六:發展中國家用戶申請英文授課學歷課程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4,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發展中國家學生對英文授課課程青睞程度高於平均水品,為92.23%。

2-1-2-4 漢語語言學習難度高是主要因素

圖表四十七:全球語言學習難度排行榜(數據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從上表可知,漢語被評為全球最難學習的語言。此外,在來華留學網 隨機調研20位來華留學生選擇英文授課課程原因時,漢語難學是首要因素。

2-1-2-5 開設英文授課課程的學校比例不高,數量不多

圖表四十八:2014年開設英文授課課程的學校比例(數據來源:來華留學網 《高校英文授課課程統計》)

上圖表所示,2014年開設英文授課課程的院校僅佔總招生院校的15%。

開設英文授課學歷課程將是趨勢,但高校反應顯然滯後。

2.1.3 發達國家學生對短期學分互認課程認同度高

圖表四十九: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短期學分互認課程認同度(數據來源:來華留學網 《2014來華學生申請意向摸底調查》)

在2014年9月 來華留學網 針對來華留學生進行的《申請意向摸底調查》當中,共收到1311份問卷,其中發達國家學生完成問卷585份,發展中國家學生完成問卷726份。

短期學分互認課程的調查結果如上圖表所示,有81.66%認為自己會考慮參加短期學分互認課程。而發展中國家學生僅有32.45%願意接受短期學分課程。

本次調查另有結果顯示,有95%以上的發達國家學生表示無意來華學習完整的學歷課程。

2.1.4 遠程授課方式值得期待

圖表五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遠程授課的認同度(數據來源:來華留學網 《2014來華學生申請意向摸底調查》)

同樣,在2014年9月針對來華留學生進行的《申請意向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59.18%的發達國家學生和52.45%發展中國家學生表示願意考慮中國大學開設的在線課程,嘗試使用遠程授課方式來學習。遠程授課方式發展值得期待。

2.1.5 私立學校不受關注,信任度,知名度制約其發揮更大作用

圖表五十一:2014年私立漢語學校網絡申請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針對非學歷漢語課程的來華留學生網絡申請結果顯示,學生在學習漢語時,仍然主要選擇公立高等院校,這個比例高達99%;而私立語言學校基本被忽略。這將制約私立學校在漢語教學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另根據 來華留學網 針對100位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對私立學校的不信任和知名度是學生放棄選擇的主要因素。而發達國家學生對私立學校的接受程度要高於發展中國家。

2-2.留學生通過什麼方式完成留學申請?

在中國赴英留學人數持續增長的同時,其增長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從圖表15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在英國高校註冊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率從2008/2009學年的37.29%下降到了2012/2013學年的5.62%。中國赴英留學的人數增長率下降,增長幅度漸趨緩和。

2-2-1 學生青睞通過網絡直接向學校完成留學申請

圖表五十二:學生意向申請方式 (數據來源:來華留學網 《2014來華學生申請意向摸底調查》)

此項問題調查中,來華留學網 問及了學生申請來華學習的最理想申請方式,結果如上圖表所示,71.20%的學生希望學校提供直接網絡申請,簡化申請流程,為學生提供高效的申請方式。

本地中介和第三方網絡平臺是學生選擇的第二和第三意向,相加佔比為21.31%。選擇中介代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需要更多的幫助。

2-2-2 網絡大規模使用條件已經成熟,網絡申請使用人數增多 2-2-2-1 網絡大規模使用條件已經成熟

圖表五十三:網際網路寬帶和移動寬帶普及率(數據來源:國際電信聯盟2014年數據)

上圖表所示,截至2014年,全球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0%,發達國家高達78%;全球行動網路普及率為32%,其中發達國家高達84%;網絡資訊時代不可阻擋的到來了。

2-2-2-2 網絡申請使用人數日趨增多

圖表五十四:2010-2014年網絡申請來華留學人數 (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數據)

上圖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5年間,通過 來華留學網 平臺申請來華留學人數增加3.2倍,平均增速高達31.93%。這表明越來越多的用戶將開始使用網絡完成來華留學申請。

2-2-2-3 移動端使用量逐漸增多

圖表五十五:移動智能設備全球銷量 (數據來源:Gartner數據)

2014年全年智能移動終端的銷售量達到了12億部,同比2013年8.6億部增長28.6%。這預示著使用移動智能設備查詢信息不再會有硬體普及障礙。

圖表五十六:使用移動終端查找留學信息的比例。(數據來源:Google Analytics)

上圖表所示,截至2014年,通過移動終端瀏覽和查詢留學信息的用戶比例已經上升至31.64%。

高校網站的行動裝置兼容性需要引起重視。

2.2.3 歐美學生重視網絡申請,傳統申請方式在發展中國家仍是主流

圖表五十七:2014年網絡來華留學生源國排名和所有渠道生源國排名(數據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來華留學網 平臺)

上圖表所示,通過網絡渠道申請來華學習的TOP 10國家中,有8個是歐美發達國家,1個是非洲國家,1個是亞洲國家。而在所有渠道中,有美,日,韓和俄羅斯,法國5個發達國家,其餘為發展中國家。

地理位置上來看,網絡渠道中,5大洲國家都有上榜。所有渠道中,除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之外,其餘國家全部來自亞洲,非洲國家無一上榜。

8個發達國家上榜來華留學網絡申請TOP10,顯示出發達國家學生注重網絡的使用。

圖表五十八:發達國家用戶使用網絡完成申請的完成率 (數據來源:Google Analytics)

上圖表為2010年至2014年間,來華留學網 平臺中發達國家註冊用戶通過網絡完成整個申請流程的轉化率,均高於25%。

這意味著,每100個發達國家網站註冊用戶,會有25個以上將會自助完成申請。

2-2-3-1 發展中國家網絡申請使用量高速增長,但絕對規模仍小

圖表五十九:發展中國家網絡申請增幅趨勢 (數據來源:Google Analytics)

圖表所示,2010-2014年間,來華留學網 平臺中發展中國家用戶網絡申請使用平均增速為20.15%,且一直持續高速增長態勢,但絕對數量仍小,傳統申請方式在一段時期內仍佔主流。

2-2-4 網絡渠道招生來源和流向覆蓋範圍廣,有利於招生均衡發展 2-2-4-1 網絡渠道招生來源渠道覆蓋範圍廣,生源結構更均衡

從圖表五十七可知,TOP10國家中8個為歐美發達國家,且各國人數佔比相差不大,可見網絡渠道相比傳統渠道招生具有覆蓋範圍更廣,生源更為均衡的特點。

2-2-4-2 網絡申請學生流向省市更為廣泛,利於地區均衡發展

圖表六十:2014年網絡申請人數和實際人數分別佔總人數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教育部數據)

上圖表所示,基於網絡申請的TOP10省市來華學生數量佔比為50.62%,實際當年TOP10省市來華學生佔比為76.76%,二者相差2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傳統渠道申請流向更為聚集,網絡渠道學生流向會更廣,有利於教育國際交流的健康發展。

2-2-5 高校招生信息化手段運用問題凸顯 2-2-5-1 高校英文招生網站建設存在問題

圖表六十一:高校英文網站調研(數據來源:2014年 來華留學網《高校網站摸底調查》)

2014年,來華留學網 針對100所高校進行了一次網站摸底調研,共有20位留學生隨機參與其中。其中針對有無英文招生網站,能否及時更新內容,能否找到需要的信息,是否有錯誤出現,加載速度是否良好,體驗是否良好6項常見問題進行記錄。結果顯示:有93%的高校網站打開時間超過10秒,註:網站打開時間超過8秒,70%的瀏覽者將會離開網站,有61%的網站,學生發現了沒有及時更新信息情況,有86%的網站,有錯誤出現,有52%的網站,找不到需要的信息,有34所學校,學生無法找到英文招生網站,有73%的網站,學生認為體驗不好,學生認為能滿足需求的高校網站只能佔比31%,高校英文招生網站建設狀況不容樂觀。

2.3 留學生選擇學校的主要因素 2.3.1 學生申請來華學習擇校因素中,教學質量仍是主因

在2014年來華留學網《高校網站摸底調查》中,移動兼容性被列入摸底範圍。結果顯示被摸底高校中,無任何一個英文招生網站為移動端設備做過專門優化,移動兼容性問題凸顯。

圖表六十二:影響學生申請來華學習擇校因素TOP10 (數據來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來華留學生就讀滿意度國際比較研究》)

上圖表所示:常規渠道來看,影響來華留學生擇校的十大因素中,其中7項與學校國際化程度相關。其中教學質量,學校聲譽和就業是學生關注的3個首要因素,也與學校國際化程度緊密相關聯。

未來擴大來華留學生在校就讀人數規模,學校自身軟硬體建設是不二法門。

2-3-2 網絡渠道申請的擇校因素

圖表六十三:影響網絡渠道申請的擇校因素 (數據來源:2014年 來華留學網 《學生網絡擇校要素調查》)

來華留學網 在2014年7月-9月針對網絡渠道影響學生擇校的21個因素進行了網絡調查,共取得2431份有效問卷。

上圖表所示,口碑評價位列影響網絡申請因素的榜首,費用和學校知名度緊隨其後,在線申請排名第十,而受關注的網站多語言意外的跌出前十。

3 高校招生情況分析 3-1 TOP高校申請人數佔比高,錄取標準提升 3-1-1 TOP50高校申請人數佔總申請人數接近八成

圖表六十六:普通高校和TOP50高校招生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TOP50高校招收留學生人數比例可以佔到來華留學生總人數比例的77%,而數量更多的普通高校僅佔比23%,招生仍面臨困難。

3-1-2 高校提升招生標準,申請拒絕率提高

圖表六十七:2010 - 2014年TOP高校申請拒絕率 (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4,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從2010年到2014年,上圖表顯示申請拒絕率升高接近15個百分點。TOP高校擇優錄取學生將逐漸成為趨勢。

3-2 普通高校招生困難,追求數量仍是主流 3-2-1 5成高校招生不足5人

圖表六十八:2014年網絡招生人數比例 (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只有20%左右高校可以通過網絡招收到20人以上的留學生,而佔比51.98%的學校只能招收到不足5名留學生。

3-2-2 普通高校學歷課程申請錄取率比例很高

圖表六十九:普通高校學歷課程申請錄取率 (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2,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間,普通高校學歷專業錄取率平均可達91.50%,仍處於追逐招生數量階段。

3-3 普通高校學生入學率降低 3-3-1 學生申請多校後擇優入學,影響普通高校入學率

圖表七十一:申請多所學校學生的比例(數據來源:基於 來華留學網 申請平臺6,000留學生的樣本數據)

上圖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通過網絡申請多所學校的來華留學生比例增加7%。學生申請多所學校後擇優入學,這將影響普通高校的入學率。

相關焦點

  • 2020年來華留學國情教育研討會代表來訪解讀中國工作室
    2020年來華留學國情教育研討會代表來訪解讀中國工作室 2020-12-14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9年中國留學市場的「冰與火之歌」
    赴美留學「降溫」 2019年11月,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以下簡稱《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8到2019學年中,在美國學習的外國留學生總人數達到109.5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有接近37萬人在美就讀,相比上一學年增加1.7%。
  • 行業協會聯合CSSA發布:2020年美國留學中介機構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為66.2萬人,初步估計2019年留學人數在71萬左右。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顯示美國、英國依然是留學的主流國家。其次是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德國、新加坡。留學市場持續帶動著留學中介行業的發展,也不斷湧入更多形式的留學服務機構。
  • 華中農業大學關於修(制)訂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
    一、工作目標 各培養單位明確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發展定位,突出學科優勢和培養內涵,滿足相應學科的教育教學標準和規範性要求,修(制)訂符合來華留學生課程學習與課題研究特點的培養方案。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
    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是來華留學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就業情況是彰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2017年前後,國家和地方關於來華留學生就業政策試水,就業環境逐步寬鬆。北京、上海等來華留學生聚集地,尤其是中關村科技園、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高新區等國際人才需求旺盛的城市和地區相繼出臺新政,為來華留學生在華就業創造了新的環境。
  • 新浪大數據: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大數據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2015年,在線教育在迎來發展拐點。眾多在線教育產品爭相競技,探索著網際網路教育的獨特模式。
  • 教育部部長:鼓勵出國留學,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
    疫情終將過去,但世界已回不到過去,教育也不會再是原來的教育。中國認為教育必須面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展,將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著力鼓勵出國留學,完善留學中國的政策與服務,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在陳寶生部長的發言裡,我們注意到一個詞:「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 助力教育全球化發展 開創民間教育交流新未來
    積極參與中美、中歐等十大人文交流機制,承辦四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中法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合作論壇、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等活動;實施「知行中國」系列項目、艾森豪基金會—中美高級學者交流品牌項目。  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不斷擴大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已舉辦21屆,是中國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主場活動。
  • 北大研究生課程在線教學調查報告出爐 ClassIn成最受歡迎在線教學...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為全面了解線上教育的開展情況,予廣大師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支持與質量。近日,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針對超3000名研究生同學進行了在線課程教學情況問卷調查,並發布相關報告。北大研究生課程在線教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86.45%的學生參與了ClassIn、騰訊會議等教學視頻軟體直播授課,ClassIn以6.12的加權平均分成為最受歡迎的在線教學平臺,騰訊會議以4.33的加權平均分位居第二,微信群以2.56的加權平均分排名第三。
  • 中國英語培訓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英語培訓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中國英語培訓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市場較為分散。  中國英語培訓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是對英語培訓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 愛分析 中國在線教育行業趨勢報告
    2010-2014年,在線教育在PC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交叉路口蓄力醞釀,在線直播模式出現:2010年,美國可汗學院的運營模式影響力擴散,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在資本推動下向全球擴張,國內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網易帶動數以百計的新興網際網路教育企業進入這個市場,直播形態也開始興起。
  • 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
  • 極光: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極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發布《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從K12在線教育行業概述,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競爭格局、用戶洞察、品牌認知等方面洞察該行業現狀,展望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 2020中國K12在線教育移動應用下載分析報告
    本報告「下載量」指某款應用在應用分發平臺自應用上傳後累計下載量,包括使用這些應用硬體終端下載及其後的應用更新下載。1.2K12在線教育應用覆蓋範圍由於蘋果應用商店並未明示入駐應用的累計下載數量,只有評分人數一項可供參考,因此本報告所列K12在線教育應用均來自安卓市場。
  • 數據顯示大量非洲學生選擇來華留學,他們為什麼偏偏中意中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之相關的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都希望來到中國留學。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留學生體系,在這些留學生中,以非洲留學生的規模最大。
  • 重慶大學三門課程入選教育部 「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華龍網12月26日13時15分訊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評選結果,重慶大學姚樹潔教授主講的《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姚潤明教授主講的《環境質量與健康》、江啟慧副教授主講的《分子生物學》三門課程成功入選「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 ...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0-12-22 10:32:40程家財:  第四,在來華留學方面,打造「留學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  5年來,在國外10多個國家22個城市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22場,參展中國院校累計460所次。「留學中國」教育展有力促進了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和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
  • 瑞思學科英語新增在線美國高中課程「Rise Up」,並布局高端留學項目
    ;並宣布已收購香港領峰教育(The Edge)高端留學項目。至此,瑞思已形成了針對3-18歲中國青少年兒童的全年齡段課程體系布局,也形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據介紹,Rise Up美國高中課程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展開。具體來說,孩子們平時會在線上課,到了寒暑期或某些特定節日會由美國高中老師親自面授;高一高二在國內上課,高三在美國新澤西州蒙特奧利弗完成學業。
  • 2015年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好感度調查報告(全文)
    4.調查對象及樣本分布本次的調查對象為15歲以上瀏覽環球網的網民。截止到3月9日,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460份,並根據CNNIC《第3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5年1月的最新中國網民數據,綜合年齡結構和性別比進行二維加權分析,各人群的加權係數具體請參考附件一。
  • 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51Talk市場佔有率第一
    2020年,在特殊時期及監管加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行業迎來新發展機遇。近日,第三方數據機構極光大數據發布《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中,51Talk市場佔有率為46.6%,佔據將近一半市場份額,優勢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