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青年 封面人物(27)
「85後」護師張靜靜:春風十裡,只為送你
編者按
4月6日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發布訃告,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靜靜,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聞此噩耗,《中國青年》雜誌記者與多位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聯繫,得知他們心情無比悲痛,目前院方正在協助家屬妥善處理後事。
從1月25日出徵湖北到3月21日離鄂返回濟南,33歲的張靜靜此前在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支援57天。
因為有著十年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工作經驗,張靜靜曾說:「支援前線,必須要去!」為此,她將5歲的女兒送到了父母家,直至出發才告訴丈夫。
經過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後,張靜靜本該4月5日上午返家,但早上卻突發心臟驟停,後經全力搶救仍未挽回生命。正在援建非洲的丈夫韓文濤得知噩耗後,發朋友圈悼念,「人已經沒有了,我還沒回家」,令人淚目。
援鄂醫療隊員張靜靜丈夫發文悼念愛妻:吃飯特意給她留出位置(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支援疫情較嚴重的黃岡市,張靜靜和同事們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從一無所有做起,劃分出了隔離區域、醫患通道,制訂了規範的工作流程。
為解決山東醫療隊員和當地方言患者的溝通障礙,她還為全隊初步制訂了「護患溝通手冊」。「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疫情嚴峻時刻必須站出來,祖國和人民更需要我們,我們有義務為國家架起一面盾牌,為人民築起一座長城。」張靜靜說。
出院患者們紛紛向這位可敬的醫護人員表達感激:
「我自己也是『80後』,以前卻不知道你們護理人員能為患者做這麼多,做得這麼好……」
「是她給了我重生的希望!」
「你們明亮的眼神,深夜裡陪伴的身影,是我堅持了一天又一天的動力!」
「永遠忘不了有個山東女孩叫張靜靜!」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中國的宣傳主題是「致敬醫護,共抗疫情」。
今天,讓我們重讀張靜靜護師留下的抗疫日記,共同懷念這位「85後」好姑娘。
黃岡人民,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2020年3月21日,疫去春來,山河無恙。齊魯兒女,不辱使命,今天的主題是凱旋。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疾病與災難都會成為歲月的塵埃,今天,這裡沒有歇斯底裡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吹開了這裡的櫻花,一樹又一樹連成蔽日的雲朵,而這裡,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破土而出的春天。
新冠肺炎席捲了一個春節的安靜,它「張牙舞爪」,讓人慌張、恐懼甚至憂傷。但我們知道,所有的猖獗都將過去,在這突如其來的黑暗裡,更多的光亮會照進來。
猶記得1月25日,庚子年的大年初一,這個中國人心目中最該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們五個人奔赴湖北黃岡,決絕又有一些牽掛,我們這一去,前路艱險,家中尚有幼兒,且有年邁雙親。
張靜靜在援建非洲的丈夫寫給她的信
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我們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劃分出了規範的隔離區域、醫患通道,制訂了規範的工作流程,再到親眼看著患者越來越少,直至最後兩個患者出院,黃岡清零。
我們知道我們勝利了,這份勝利來得不易,卻是必然,大家都說中國醫療界有四大天團,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如今,山東齊魯、湖南湘雅都在黃岡,勝利實屬必然。
張靜靜在工作中
每當語言不通時,張靜靜和同事便拿出自製的《護患溝通本》,請患者通過文字理解
本想像當初來時一樣悄悄地返回,但我熱愛的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感恩的心使我感動。曾經住在我們病區的一位阿姨,前天專程趕到我們所駐紮的酒店看望我們,今天知道我們要走,又趕來。道別的話不想說出口,眼淚忍了又忍,總是要分離。但我們永遠是一家人,明年待到杜鵑花開,我一定再回黃岡這個家裡感受春暖花開!
車隊出發去機場,群眾自發送行的隊伍讓人動容,馬路兩旁、居民樓上有無數歡送橫幅:「春風十裡,只為送你」「謝謝您為我們負重前行,謝謝您曾為黃岡拼過命」「我未謀您面,但是記得您」……黃岡市民拿出了最高的禮節來歡送我們,人群中還有咿呀學語的孩童,由父親舉到頭頂,對我們說:「齊魯大愛,銘記終生,感謝山東,感恩有你。」還有多才多藝的小學生畫給我們的畫,告訴我們,要以我們為榜樣,長大後也要做我們這樣的人,把正能量帶給黃岡少年。我覺得兩個月的困難、艱苦,意義非凡。
黃岡市民歡送張靜靜一行
臨行前,我們收到了很多煮熟的雞蛋,這是黃岡當地的風俗,雞蛋送給最親的人。這是一群多麼可愛的人,我們對黃岡的幫助如果是滴水之恩,他們回報給我們的是湧泉之數,況且,杏林門下,救死扶傷,責無旁貸。
張靜靜拿著黃岡市民送來的一籃子煮雞蛋和愛心畫作
我們紮根於這片土地,無畏一切考驗的淬鍊,因為這是我們的夢想之地。哪怕荊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頂,值得我們不停腳步,值得我們咬牙堅持。
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章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