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昭陵六駿」,為什麼6匹馬中間還站著一個人?

2020-12-26 大宋蘇老泉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徵戰天下時騎過的6匹戰馬,名字分別為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拳毛騧和颯露紫。這6匹馬曾經隨著李世民徵戰天下,戰功赫赫,因此被刻在了昭陵陵園的石壁上,成為了歷經千年滄桑的珍貴文物。

當我們仔細觀察「昭陵六駿」的圖片時,卻會發現一個有趣而奇怪的現象:6匹馬中的5個都是在躍蹄向前馳騁,而唯獨只有颯露紫這匹馬四蹄著地,靜止不動。

而且更奇怪的是,颯露紫的面前還站立著一個人。這個人腰間配著弓箭和寶刀,一看就是個威猛的武將,並不是普通的馬夫。

也就是說,昭陵六駿刻畫的並不僅僅是六匹馬,而其實是「六匹馬加一個人」。

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他為何會站在颯露紫的前面?為什麼將他的畫像刻入了昭陵六駿的石雕之中呢?

要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就要從李世民參加的一場非常驚險的戰役說起。

洛陽邙山之戰

李世民年輕時曾經率兵徵戰四方,立下了很多軍功。他常常親冒矢石的衝鋒陷陣,也因此而多次差點丟掉性命。

唐武德四年,李世民率領大軍討伐洛陽的王世充,雙方在洛陽城外的北邙山上發生了一場大戰。在交戰之初,李世民登上高山,遠遠看到了王世充部隊後方存在一個空虛,便親自率領著一支幾十人組成的精銳騎兵,打算繞到王世充的後方,對其發起突然襲擊。

果然,李世民和他的騎兵小隊衝鋒陷陣,把王世充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然而,就在李世民打算撤退時,卻不小心和隨從走散了,被困在了一條長長的河堤下面。李世民想要突圍出去,但他騎乘的戰馬卻被敵軍的箭矢射中了脖子,受了重傷。而這匹戰馬,恰恰就是昭陵六駿之一的颯露紫。

颯露紫中箭倒地,已經沒有辦法再奔馳了,而敵軍追兵越來越近,眼看李世民就有生命之憂。此時,突然在人群中殺出一員猛將,他就是大將丘行恭。

丘行恭是鮮卑族人,早年曾隨著平陽公主起兵,後來成了李世民的帳下武將。他驍勇善戰,威猛無比,尤其是箭法精準。面對敵方追兵,丘行恭拉開腰間的長弓,朝著敵軍接連射出數箭,追兵應聲倒地,箭無虛發。其他的追兵見他箭法這麼精準,一時間不敢再往前追。

趁著這個空隙,丘行恭將自己的馬讓給了李世民,讓他騎馬突圍。然後低身拔下了射在颯露紫身上的箭,想要騎上颯露紫殺出一條血路。可是,此時的颯露紫脖頸中箭,已經失血過多,根本沒辦法再奔跑了。無奈之下,丘行恭只好又跳下了馬背,揮起了自己的長刀,躍起身子和敵軍的騎兵打鬥。他一邊大呼,一邊揮舞長刀,轉眼就斬殺了數人。

由於丘行恭太過勇猛了,其餘敵軍不敢再往前追殺。丘行恭護送著李世民成功殺出了一條血路,最終逃出了敵軍包圍,成功和唐軍主力會和。

不過,李世民和丘行恭雖然突圍出來了,但颯露紫卻由於失血過多,死在了敵軍陣中。

貞觀年間,已經是大唐皇帝的李世民仍然記著隨他徵戰四方的6匹戰馬,命人將它們的身形刻成浮雕,安置在昭陵的祭壇四周。當雕刻颯露紫這塊浮雕時,李世民特地的命人把丘行恭為颯露紫拔箭的動作也刻畫了進去,以紀念和表彰丘行恭的救主之功。

這段驚險而又感人的故事也被清晰的記載在了《舊唐書.丘行恭傳》中:

行恭乃回騎射之,發無不中,餘賊不敢復前,然後下馬拔箭,以其所乘馬進太宗......貞觀中,有詔刻石為人馬以像行恭拔箭之狀,立於昭陵闕前。

正因如此,當今天的我們來瞻仰昭陵六駿石刻時,才會看到「六匹馬加一個人」的景象,而這個人正是曾經救過李世民性命,並且為颯露紫拔箭的丘行恭。

從圖中可以看出,丘行恭左手撫摸馬頸,右手緊緊握住了箭矢,正在準備將這枚箭拔出。而颯露紫雖然仍在倔強的站立著,但已經無法再抬起四蹄奔跑了。這幅石刻雖然看起來靜止不動,卻仿佛充滿了驚險和緊張的氣氛,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喋血拼殺的戰場之上。

不過,令人非常可惜的是,颯露紫浮雕在民國時期被文物販子買到了國外,從此流失海外,目前它和「拳毛騧」一起,被收藏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如果我們想要近距離的觀看一下丘行恭和颯露紫的石刻,就只能去國博看一看昭陵六駿的複製品了。

相關焦點

  • 唐朝的頂級座駕:《昭陵六駿圖》
    《昭陵六駿圖》金趙霖繪,絹本,設色,縱27.4釐米,橫44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作者根據唐昭陵六駿石刻所畫,六駿分別是颯露紫、拳毛騧(gua)、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什伐赤,都是李世民在作戰時所乘的戰馬。
  • 「古代名畫」昭陵六駿圖卷.金.趙霖作(高清)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 如果國寶「昭陵六駿」會說話:李世民與六匹戰馬有哪些熱血往事
    ——唐太宗李世民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對曾陪伴自己血戰沙場的戰馬、昭陵六駿之一青騅的點評。最近,我們在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中,又看了這六匹戰馬的身影,那麼,它們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呢?文物:昭陵六駿時代:唐尺寸:寬約205釐米、高170釐米,厚30釐米館藏:西安碑林博物館李世民命當時最著名的畫家閻立本畫出六駿的圖樣,再由閻立本的哥哥、雕刻工藝家閻立德依照圖樣刻於石上
  • 昭陵六駿的產地、名號與突厥葬俗
    但中國學術界一直未曾系統地研究過昭陵六駿的產地來源、名號含義、陪葬習俗,甚至依據漢語名稱望文生義,以訛傳訛,造成詞不達意又莫衷一是的誤解,故本文擬作探討,以補缺憾。唐人在昭陵豎立六駿石像,不僅是模仿突厥遊牧民族愛馬的習俗,更重要的是借駿馬的英姿來謳歌唐太宗的戰功,既為大唐天子,而又「下行可汗事」,這恰恰是突厥喪葬風俗的特徵。
  • 存活了千年的6匹馬,原是唐太宗坐騎,卻被盜墓賊賣了12萬美元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朝代,而說起唐朝的馬,就不得不說到唐太宗的六匹駿馬。在唐太宗統治的最後幾年,他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同一時間徵戰中國的三條戰線,伴隨著唐太宗徵戰的,有六匹表現優異的駿馬。存活千年的六匹駿馬都說「時勢造英雄」,有時候,戰爭也成就了駿馬,每一次戰局的逆轉,都離不開一匹佳騎。
  • 行走明十三陵——昭陵
    那麼有人會問,為什麼選好了潭峪嶺不用,而用大峪山呢?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原因有兩個。其一,大峪山的「風水」優於潭峪嶺;其二,大峪山有現成的玄宮和部分地面建築,稍事增築,陵園就可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省時省力,節省開支。像這樣利用為別人所建的玄宮埋葬帝後的,在明代還是第一例。
  • 昭陵博物館鎮館之寶:位列凌煙閣 塵封飛白書
    昭陵博物館鎮館之寶:位列凌煙閣 塵封飛白書時間:2016-05-17 16:49:50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王玥瑤 王西源編輯:高政超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王玥瑤 王西源) 位於禮泉縣的昭陵被譽為「天下名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
  • 文化大觀|大唐盛世的文化殿堂:昭陵博物館
    1961年國務院公布昭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陵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墓「因山為陵」的制度,自貞觀十年(636)首葬長孫皇后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埋葬唐太宗,先後共營建13年之久。傳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就陪葬其中。貞觀十一年,唐太宗發布《九嵕山卜陵詔》,鼓勵佐命功臣、皇親國戚陪葬昭陵,之後的一百多年間,在昭陵形成了龐大的帝王陵園。
  • 「內蒙六駿」在溫這五年:通往幸福的路自己鋪就
    「內蒙六駿」在溫這五年:通往幸福的路自己鋪就 2020/12/03 08:0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640
  • 心理學:一個人是否「看不起」你,仔細觀察這3點就夠了!噁心
    但是,只要心念一動,必定會留下痕跡,一個人是否看不起你,仔細觀察這3就夠了,噁心。1、眼神閃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一個人在和你聊天,或是聽你匯報工作的時候就,眼神根本瞟都不瞟你一眼,或者躲躲閃閃,別懷疑,其實這個人從骨子裡就是看不起你的,所以不願意和你有眼神的接觸,所以一直不肯正眼看你,這樣的人我們有時候會在面試時碰到,比如hr,也可能在問路的時候遇到,甚至,在過年回家走親戚的時候
  • 貓咪為什麼不怕魚刺,仔細觀察它的舌頭,看完你就知道了
    貓咪為什麼不怕魚刺,仔細觀察它的舌頭,看完你就知道了魚肉作為一道營養豐富的美食,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味蕾的要求,也能夠為人體補充很多需要的成分,更因為不易長肉,所以老少皆宜,但是在吃魚的過程中也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魚刺造成的傷害
  • 中國歷史上最愛馬的皇帝和他的六匹戰馬
    李世民未登基前,四處徵戰,在馬上打天下,六匹戰馬陪伴他南徵北戰,共同立下赫赫戰功。 在貞觀十年(636年)興建昭陵時,李世民下詔,「朕所乘戎馬,濟朕於難者,刊名鐫為真形,置之左右」,即著名的「昭陵六駿」浮雕石刻。將自己騎過的戰馬繪製到自己的陵墓前,可見他對馬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