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於3次,或排便經常感到困難。便秘的人,不僅會因為大便滯留而使毒素吸收過多,也因大便排出緩慢而比正常人吸收過多的膽固醇。因此,長期便秘的人,面色昏黯、臃腫,呈現出一種異常的病態面容。
習慣性便秘的機理
習慣性便秘屬於中醫學便秘中虛秘範疇。陰虧血少素體陰虛;津虧血少;或病後產後,陰血虛少;或失血奪汗,傷津亡血;或年高體弱,陰血虧虛;或過食辛香燥熱,損耗陰血,均可導致陰虧血少,血虛則大腸不榮,陰虧則大腸乾澀,腸道失潤,大便乾結,便下困難,而成便秘。如《醫宗必讀·大便不通》說:「更有老年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秘結。」習慣性便秘的基本病變屬大腸傳導失常,與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全身氣血陰陽之盛衰密切相關。多因腎氣不足,陰陽兩虛,致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氣血兩虛,津虧液少,大腸乾澀,無水則舟難行。功能性便秘與當今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過食肥甘導致飲食結構改變等原因直接相關。這些病因可導致火邪內蘊,耗氣傷津,傳導失司,加之濫用瀉劑,更致氣損津虧,便秘愈甚。
習慣性便秘的禁忌
便秘患者常服大黃、番瀉葉之類,苦寒瀉劑最易傷人體正氣,損耗津液,使中氣傷而腸道蠕動減弱,津液耗而腸道失潤,久而久之,導致越瀉越秘,不服用則大便不能自行排出。使用瀉劑導致直腸過度排空,長時間不產生便意,也可致便秘加重。長期服用瀉劑亦可致大腸色素沉著症,即大腸黑變病。1982年Bartle提出結腸黏膜色素沉著與蒽醌類瀉劑有關。波希鼠李皮類藥物在腸道內能產生色素被結腸黏膜細胞吞噬,但停服瀉藥4~12個月色素即可消失。長期服波希鼠李皮、番瀉葉、牛黃解毒丸、麻仁丸等,可致本症。所以我們在治療習慣性便秘時不可大劑量使用、也不可長期使用峻瀉之劑以防氣血津液耗傷,從而加重習慣性便秘的病理基礎。
皂角一錢(研末) 蜂蜜錢半 射香少許
共調一處為錠,插入肛門,一小時大便即通。
猜你還想看:
通大便乾結妙法
治便秘當天見效,專家教你一妙招,加速腸道蠕動,不長痘口臭無!
單方偏方治大病大便不通(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