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2021-02-16 地理知識精選

於「吃血」這件事,最易讓人浮想聯翩。畢竟最初野蠻人茹毛飲血只為果腹,西方吸血鬼為永葆青春而吸食鮮血,也總令人覺得驚悚萬分。但在中國,卻硬深深將這不可描述的結締組織變成了一門藝術。俗話說的好,好吃不過下三路,美味不過動物血。無論鴨血、豬血、牛血還是羊血,管它翻炒、油烹、佐湯亦或汆燙,統統都能掀起一翻屬於味蕾的乾坤。

重慶|毛血旺

毛血旺發源於重慶沙坪垻的磁器口古鎮,磁器口水碼頭歷來是嘉陵江下遊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重慶城的通邑大埠,南來北往的船隻都停泊這裡。20世紀40年代,沙坪垻磁器口古鎮水碼頭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賣肉剩下的雜碎,以賤價處理。他的媳婦張氏覺得可惜,於是當街支起賣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放入老薑、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別好。在一個偶然機會,張氏在雜碎湯裡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現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後來慢慢發展,與重慶火鍋風味相結合,從鹹鮮味變成麻辣味,生豬血改成熟鴨血,就成了現在的毛血旺。

片狀的血旺在油湯裡起起伏伏,浸透了油汁,一口咬下又滑又辣,未接觸到油汁的內部還保留著獨特的鮮甜味道。滿滿一大碗,幾筷子就搶完了鴨血,手慢的人只能在大碗裡撈到一些「邊角料」。但是,油湯裡好料還多著呢!毛肚爽脆、鱔段軟嫩、豆皮微韌又入味,就連鋪底的豆芽都好吃讓人「上頭」。又熱又辣又麻,吃的那叫一個酣暢淋漓!哪怕是沒有胃口的人,也要再添一碗飯。

除了毛血旺,四川地區還有一道與之極其相似的小吃——大邑肥腸血旺。這道菜的原料選用的是新鮮豬血,將切成均勻小塊的血旺在滾水中汆燙幾分鐘,順勢撈起放入碗中,澆上以熟油辣椒為基底調成的醬料、撒上滿滿的肥腸節子、一撮香菜和炒香的黃豆粒,再淋上一勺滾燙的骨湯……一碗讓人魂牽夢縈的大邑肥腸血旺,誕生了!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其最大的特點的就是嫩,「入口即化」這四個字簡直是毫不誇張,一塊血旺、一根肥腸,加上一點豌豆、香菜、蔥花,混合著麻辣的湯汁,入口先是麻辣味直竄而來,接著鮮嫩血旺入口即化,最後耙和的肥腸嚼勁十足,吃起來香辣滾燙,相當下飯!

成都|涮鴨血

相較於毛血旺,這涮鴨血就顯得更加生猛一些,因為成都人都執著的認為,這種血淋淋呈流動態的的鴨血才是適合涮火鍋的。吃過正兒八經的鮮鴨血的人都知道,在紅湯鍋裡煮過的鮮鴨血,那細膩爽滑的口感簡直讓人著迷。丟入鍋中滾出紅浪,漂浮起來再煮 5 分鐘,內部出現少量的氣孔就是最佳食用狀態,蘸上香油蒜泥,口感細嫩、吸汁入味,一口咬下,仿佛有汁水迸濺出來。

廣州|韭菜豬紅湯

在廣州,無論冬夏,那一碗「韭菜豬紅湯」都是街坊鄰居們的心頭好。很簡單的食材,就只是蔥花、韭菜、豬紅,再撒上些胡椒粉,食之清潤鮮美,補益潤腸,老少皆宜。這碗湯因此而深受廣州人青睞,無論是早茶還是宵夜,也不管是高檔酒店還是路邊攤,幾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一碗小小的豬紅湯,看起來毫不起眼,但要真正做好並不簡單,幾乎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為了保證豬紅口感的爽口嫩滑,店家往往需要一大早就去到屠宰場,親自進行調配,鹽、水、血三者達到最佳比例,方能做出嫩如豆腐的豬紅。豬紅湯的湯水看似清澈,其實卻是用了多種藥材熬製,「越清先夠靚」。自炒自磨的胡椒粉更是整碗湯的靈魂所在,辛香而不辣喉,暖胃剛剛好。豬紅嫩滑如豆腐,進入口中就順勢滑進食道,吃起來很過癮。

南京|鴨血粉絲湯

南京人因為愛吃鴨子,本著物盡其用的理念,用鴨內臟,鴨血做出了鴨血粉絲湯,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你不得不為人類吃的智慧拍手叫絕。一碗剛剛出鍋的鴨血粉絲湯,主力軍是顏色深沉而濃烈的鴨血,柔滑細嫩,顫顫巍巍地離開湯碗,在舌頭的碾壓下輕輕地碎裂開來,絲滑的觸感給口腔帶來絲絲快意;鴨腸天生一副好皮囊,嚼起來清脆柔韌口感十足,欲拒還迎的姿態十分誘人;鴨肝、鴨胗鹹香入味緊實彈牙,是整碗鴨血粉絲的口味擔當。粉絲則是個「投機鬼」,最後才加入鴨血粉絲湯隊伍,卻已經吸滿了鴨湯的精華。

湖南|血鴨

到了湖南,才是真真的「血類美食大省」,一道血鴨就足以徵服天下人的胃口。湖南境內,有血鴨的地方就有「江湖」。看似不起眼的一道血鴨跨過羅霄山脈、幕阜山脈進入湖南後,在湘東、湘中、湘南、湘西南都留有痕跡。攸縣、茶陵血鴨,衡東血鴨,永州、郴州血鴨,邵陽血鴨,甚至到了湘桂交界的全州還有血鴨。

其實血鴨的源頭在江西西部的蓮花縣、永新縣,隨著江西移民進入湖南,跟當地的飲食文化發生碰撞後又呈現出地域差異性。在江西,通常是夏末秋初吃血鴨,以仔鴨為料,斬碎,佐之以姜蒜和紅椒,用當地的糯米酒和鴨血攪和。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在當地又因時令、地域不一分出禾花鴨、蚯蚓鴨、隴西酒鴨、上溪鹽鴨。跨過羅霄山後,湖南的茶陵、攸縣等地則選擇在端午左右吃新鴨。新鴨是當地的麻鴨,體重一斤半左右,做法跟江西血鴨相同。到了衡東,做法基本相似,只是將紅椒用當地特有的黃貢椒取代。衡陽是血鴨做法的分水嶺,往南,到永州、郴州,鴨子是兩三個月的嫩鴨,肉切大塊,佐之以辣椒、姜、蒜,但是鴨血一定用鹽攪拌,不能結塊,倒入與鴨同炒,裡邊放黃豆和花生。衡陽往西南,到邵陽境內的武岡、新寧,這裡用端午前後的嫩鴨,斬大塊,鴨血通常取罈子裡的酸水來攪和,佐以青椒紅椒,姜蒜同炒,此外,還需要用到花椒和香葉來提味。

邵陽|豬血粑

它表面烏黑似地雷,還油光發亮,甚是黑暗料理的模樣,吃起來卻鹹中透著薰香,令人慾罷不能。除了米粉,邵陽還有這件寶——豬血粑。也許在外地人看來,豬血粑實在太過怪異,但每個出門在外的邵陽人,都思念著那一盤豬血粑。

豬血粑又稱豬血丸子,是湖南邵陽的傳統家常菜。每年十一、十二月份,幾乎家家戶戶都制此品,以供數月之需。豬血粑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幹,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燻幹,煙燻的時間越長,腊味越濃。

燻幹後的丸子切成片就可食用了。黑乎乎的丸子切開後,裡面紅紅嫩嫩,如鮮肉一般,五花肉鑲嵌其中,豬血粑鹹中帶肉香,裡面的豆腐外焦裡嫩,五花肉肥而不膩。將豬血粑與臘肉一同炒制,臘香和著鹹香的口感,再配上紅綠辣椒,頗有過年的喜氣。

西安|辣子蒜羊血

西安的辣子蒜羊血真可謂吃出酣暢淋漓。賈平凹曾為此撰文:

「將羊扳倒,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熱血接入盆中。用馬尾籮濾去雜質,倒進同量的食鹽水,細棍攪之,勻,凝結成塊後改切成較小的塊,投開水鍋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撈出,呈褐紅色,舌舔之略鹹。

至此羊血製成,可泡在清水盆裡備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攤安在小巷街頭,擺設十分簡單,一個木架,架子上是各類碗盞,分別放有鹽、醬、醋、蒜水、油潑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爐,爐上有鍋,水開而不翻滾,鍋裡煮的是切成小方塊的羊血。羊血撈在碗裡,並無許多湯,加各類調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鮮嫩,湯味辣、嗆、鹹,花椒、小茴香味竄撲鼻。」

相比豬血,羊血偏腥羶,所以煮製要下重料。作為西安小吃配料的精髓,辣子和蒜當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花椒、茴香、桂皮、八角、胡椒、丁香等物也不可省。據說,粉絲羊血所用臘汁油的配料有13種之多,非如此不足入味。

除了辣子蒜羊血,西安還有一味小吃粉湯羊血。粉湯羊血的羊血需要切成絲,元代的《飲膳正要》上稱之為「血絲」。切羊血的刀法也很有講究,稱之「四平刀」,切料之時刀身的上下前後要平正。先切成血片,每片厚3毫米左右,再把血片相疊,下刀切成長條,粗細如火柴。有些90後可能沒見過火柴,再擬個比喻,大概相當於兩根牙籤的寬度。

粉湯羊血的吃法與雜肝湯之類相似,料有所不同而已。先煮好一鍋開湯,有顧客來,則取三五片羊血放入漏勺,入湯鍋搖動片刻,盛碗中,再依次放入在湯水中冒好的粉絲、豆腐等物,最後澆上特質的臘汁油、辣椒油,小半勺高湯,撒一撮蔥花香菜,一碗熱氣騰騰的粉絲羊湯就端了上來。前後不過二三分鐘的時間,顧客或站立在旁,或坐在臨街擺放的小桌邊,眼睛死死的瞧著店家的兩隻手和手上那隻大海碗,等到粉絲羊血擺在面前,只聽咕的一聲吞了口涎水,便開始滋溜溜的連吃帶喝了。

東北|血腸 

血腸是東北人的傳統食品,宰豬(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後攪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豬(羊)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料後灌腸,紮緊捆實,放入鍋中煮製即成。切片乘熱食用,或作酸菜時血腸白肉同時放入,血腸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東北血腸最有名氣的當屬新民血腸,在當地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據說,新民在瀋陽周邊算是比較富裕的地方,殺年豬的風俗一直都在,對於下貨的處理也更講究。這樣的說法無從考證,但毫無疑問的是,下等食材要登堂入室,其間必然要有傳奇和智慧共同成就。做好一根味美可口的血腸,要求十分嚴格:精選鮮豬血,蔥姜磨粉調味,在依照嚴苛的比例加入老湯,腸衣必須用還帶有肥油的大腸,這樣做出的血腸才更嫩、更薄,且更有嚼頭……

用高壓鍋烀一鍋大骨棒燉酸菜,血腸切片後,放在酸菜鍋裡,待血的顏色變深,腸衣略微縮緊,就可以吃了。另外,還有一種最原始的吃法,就是拿整根血腸放在鍋裡熱幾分鐘,看鼓脹程度差不多了,拿出切片,直接蘸蒜醬吃,這種吃法,血腸更新鮮,味道更好。

安陽|灌腸

這是豫北一帶的一種小吃,尤以安陽內黃的燒灌腸最為正宗。民謠《內黃灌腸》曰:「腸子豬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盤,小鏟兒一翻撮一碗,肚裡不飢能解讒。」無論早晚,走在內黃縣的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店鋪都掛著煎灌腸、筲灌腸的招牌,店鋪內不少食客會要上幾碗灌腸當飯吃,由此可看出內黃人對灌腸的熱愛。作為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黃筲灌腸」,深受內黃人民的喜愛,其歷史甚至可追溯至清朝鹹豐年間,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內黃灌腸是內黃縣特有的地方風味小吃,俗名「煎血」,又名「血腸」。製作灌腸,先將豬血放入百分之三十的鹽水溶液裡用木棍攪拌,不使其凝固。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適量地灌入洗淨豬腸之中,待其血漿、面汁混合物在腸內凝固後,即可放入水鍋用小火慢煮,還要不斷用針刺腸,使其冒出氣泡,以防腸衣脹破。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一般情況下約一個半小時即可煮熟。煮熟後可以直接吃,經過加工味道更好。加工的方法是用手託腸,分剖為適中薄片,根據不同季節、食者愛好,可用蒜汁、香油調味,稱之為調灌腸。或放入平底煎盤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塊體由紅變紫黑,腸衣向外津油,用小鐵鏟翻動,即可盛入餐盤食用,用香油煎更好。

煮熟的灌腸,中間是灰黑色的豬血,周圍是白色的腸皮,上面是調料。如果灌腸內的血是鮮紅的,說明沒有煮好。用筷子夾起一片,放在嘴裡,豬血像涼粉一樣軟軟的,入口即化,而腸子皮則嚼勁十足。而煎灌腸裡,紅色的豬血變成黑色,澆上一勺蒜汁,豬血外焦裡嫩,腸子皮或焦或勁,香味濃鬱。

延邊|米腸

米腸,是延邊朝鮮族的特色風味小吃。延邊人對米腸深刻的印象源自於老西市場後面那個美食胡同,冒著熱氣出路的米腸被朝鮮族阿瑪尼摞的高高的,香噴噴的味道瀰漫開來,讓路人直咽口水的就是那個味道。

米腸的特色是脂香味厚,軟糯嫩滑,蘸味汁食之,香辣味鮮,會有一些油膩。因為它是採用豬腸、大米、糯米、鮮豬血等煮製而成。因用米與豬腸製作而成,故名米腸。這種製法風味獨特,曾流行於東北地區的廣大民間。因米腸油大油膩,適合於東北寒冷的季節食用,以增加熱量。

蒸熟後的米腸還可再加工成形態各異的菜餚,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炒米腸。把米腸和豬肝、大麥芽、大米糕、麵條、蔥蒜、胡蘿蔔,再加上辣醬爆炒,就是人見人愛的炒米腸;將米腸清炒後,放一點辣醬用蘇子葉包著吃的,叫做白米腸;此外,將米腸放進排骨湯中熬出的米腸湯也是一道令人傾心的名點。

閩南|米血糕

在閩臺兩地,豬血糕是人人青睞的美味。過去製作血米糕,多以滑嫩的鴨血為原料。不過鴨血並不易得,無奈的廚師只好以口感稍顯粗糙的豬血替代。製作時,須先將糯米浸泡一段時間,再加入新鮮、未凝固的豬血攪拌均勻。若見過這個過程的,自然很需要一番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此時的豬血仍是新鮮的殷紅色,混著白糯米發出血液特有的腥甜。好在這個過程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掌勺的廚師得趁豬血未凝固,快手快腳地將它們請入蒸屜裡。

待豬血糕蒸熟,通體已成凝固的塊狀。豬血包裹著密密的糯米,此時已變成好看的紫紅色。迫不及待想嘗鮮的,可將剛出鍋的豬血糕切塊,趁熱裹上花生粉食用。這種炮製方法得來的豬血糕軟糯綿粘,只是味覺上沒有太多驚豔的感受。好在閩臺百姓自有辦法來挽救這平庸的口感——他們將豬血糕請入油鍋中煎炸。經熱油一催逼,豬血殘餘的腥味瞬間被趕得無影無蹤。而此時的糯米更是毫不客氣地釋放出濃濃米香,為豬血糕的味覺層次錦上添花。出油鍋後趁熱蘸上甜辣醬,咬一口便有香、脆、鹹、甜等諸般滋味。當此際,誰也不會記得初制血米糕時的那份血腥。

轉自丨廚影美食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血」?
    南京|鴨血粉絲湯南京人因為愛吃鴨子,本著物盡其用的理念,用鴨內臟,鴨血做出了鴨血粉絲湯,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你不得不為人類吃的智慧拍手叫絕湖南|血鴨到了湖南,才是真真的「血類美食大省」,一道血鴨就足以徵服天下人的胃口。湖南境內,有血鴨的地方就有「江湖」。
  •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血?
    南京|鴨血粉絲湯南京人因為愛吃鴨子,本著物盡其用的理念,用鴨內臟,鴨血做出了鴨血粉絲湯,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你不得不為人類吃的智慧拍手叫絕湖南|血鴨到了湖南,才是真真的「血類美食大省」,一道血鴨就足以徵服天下人的胃口。湖南境內,有血鴨的地方就有「江湖」。
  • 美國遊客理解不了:中國美食那麼多,為什麼中國人身材那麼苗條
    不過有很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之後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外國遊客發現中國人好像不那麼愛吃自己國家的美食。因為中國人的身材好像都比較苗條,對此還有一個美國遊客理解不了。直言道:中國美食那麼多,為什麼中國人身材那麼苗條。
  • 外國人很疑惑:這東西我們頓頓離不開,為什麼中國人卻不愛吃?
    外國人很疑惑:這東西我們頓頓離不開,為什麼中國人卻不愛吃?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情有沒有印象,那就是一個女孩子給自己前男友送了一卡車的洋蔥,重量差不多1噸左右。但對我們中國人而言,洋蔥就是一種非常普通不起眼的家常蔬菜,雖然價格便宜,可是用途不廣,愛吃的人也少。義大利麵和披薩,不管是哪種口味都離不開洋蔥,法國人最愛喝的就是洋蔥湯,印度人最愛吃生洋蔥,希臘人最擅長拿洋蔥調味。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吃洋蔥?外國友人也同樣疑惑:這東西我們頓頓離不開,為什麼中國人卻不愛吃?
  • 為什麼中國人不愛吃蔬菜沙拉?知道答案後,外國人:無言以對!
    只不過在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向來都不喜歡吃,吃生的食物,但是外國人就不一樣了,好像他們天生都會非常喜歡吃生的蔬菜,所以在他們當地就產生了一種食物,就是蔬菜沙拉。而且這種美食在肯德基裡面也曾經有買過。可能有的人在買的時候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玩意,因為好奇就會選擇這一次,但是在經過這一次之後,大家就不會再選擇了。可以說可能這裡面賣的東西都會比較火爆,唯獨這一款蔬菜沙拉賣不出去。
  • 中國人為什麼熱愛吃味精
    文|張穭元 即使近年來媒體頻繁宣傳味精的危害,講求原汁原味、打開味蕾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中國仍是當之無愧的味精第一強國。 中國人有多愛吃味精?按通用的化學物質攝入體重比計算,中國人平均每天食用味精量約為 57 毫克每千克體重,也就是說,一個體重 120 斤的成年人平均每天就要吃掉 3.4 克味精,約為一小勺的量。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西方,是英美的 10 倍,同處東亞文化圈、烹飪手法和味覺相近的日本、韓國也只有中國的一半。 中國人民為什麼這麼熱愛味精?
  • 為什麼中國人愛吃豬肉,而不是牛肉?原因沒那麼簡單
    中國人之所以喜歡以豬肉為食,是因為我們有著悠久的食用豬肉歷史,比如:東坡肉,紅燒肉,回鍋肉。可以說,如果中國人的餐桌上沒有豬肉,那麼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做菜了。 雖然這種解釋符合人們的直覺,但地理學家會告訴你,歐美人吃豬肉以及中國人吃豬肉有著另外的原因。
  • 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家」為什麼那麼重要?
    「家和萬事興」是中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祝福語,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說只要一個人的家庭和和睦睦,那麼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能夠順利興旺。看來,「家」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既然絕大多數人的「家」都是平凡而普通的,那為什麼還會如此令人嚮往,為什麼只要「家和」了萬事就能興旺了呢?中國的社會是以家族為基本單位的,中國社會是以倫理為本位的社會。
  • 為什麼連韓國人也認為中國人不會那麼愛國?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連韓國人都覺得我們不會那麼愛國,為什麼》(作者:補壹刀),文章分析了一些中國人在面對薩德問題的一些表現,表達了作者的憂慮。這是篇好文章,好就好在,這篇文章的題目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昨天我在文章中就提到的:韓國人為什麼不怕中國,在薩德問題上不顧中國的警告,一意孤行。原因千條萬條,最後都可以歸結為一條:就是韓國人認為中國人不會把它怎麼樣。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可是,中國並沒有這樣的唯一至高無上者,中國人也從來不盲目受任何一位神明的奴役。 比如在今年危機面前,中國人的表現就足以讓全世界人民震驚。而面對同樣危機的印度,面對同樣的"考題"卻交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印度專家知道中國在短短幾月之內迅速控制住疫情,並實現了經濟恢復和增長後都很不解:看不懂中國人,明明什麼都不信卻還能那麼團結?
  •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頭」
    中國人吃「頭」史: 兔頭魚頭豬頭,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啃頭? 豬頭 首先,咱們先來說豬。
  • 為什麼中國人都那麼愛送錦旗?
    為什麼中國人都那麼愛送錦旗?高調地親手送到對方的手中 關於「中國人為什麼愛送錦旗
  • 中國人吃血地圖
    是血啊,是光滑鮮嫩如肌膚的雞血鴨血鵝血豬血牛血羊血啊.你看吧,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只要吃肉,就都有吃血的文化,軟嫩嫩,紅豔豔,是誰也拒絕不了的別樣滋味。 怕「血」者的狂歡暈血,同時又愛吃血,應該怎麼吃?簡單!把血藏在糯米裡,藏在麵條裡,藏在豆腐裡.在中國各地,有一種食物叫血腸,把糯米泡軟後,和血混合在一起,然後把混著血的糯米塞進腸衣裡,上鍋蒸熟是普遍的吃法,做好的血腸,顏色黑紅,有米香有內臟香。
  • 蒙古國離中國那麼近,為什麼中國人不去旅遊?這三點原因一見針血
    像越南、緬甸這些國家是中國人最喜歡去旅遊的國家之一,常常都能在這些國家看見大量的中國遊客,因為這些國家的消費比較便宜,距離上有比較近,所以大家都比較喜歡去,但同樣是我國鄰國的蒙古卻沒有什麼中國人去旅遊,這讓大家感到非常的好奇。中國鄰國蒙古國說到蒙古國大家一定會想到中國的內蒙古,因為它與我國的內蒙古僅有一字之差,這不由讓人猜測他們之間是否有什麼關係。
  • 無所不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愛吃美國的火雞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們來探究一下原因吧!火雞作為美國感恩節不可缺少的菜單為人所知,我們經常在美國電影中看到火雞的身影,但是火雞很少出現在中國的飯桌上。 拒絕為中國食物的理由只有兩個。 一是好不喂,二是不好吃,火雞屬於後者。 在美國人的眼裡,它是一種肉質鮮美的食材,但在中國人的眼裡,它的肉質卻其肉質非常柴刈,像雉的食感那樣,這種食感不太被國民所認可。
  •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吃日式豚骨拉麵?
    有調查顯示,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大家都表示更喜歡吃日本豚骨味的拉麵。在大眾點評網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遊客去日本遊玩時非常喜歡吃拉麵,網友評價過的日本拉麵店鋪已經超過6000家,人氣店鋪排名中總能看到豚骨拉麵店。(大眾點評網將日本料理進一步細分為為壽司、天婦羅、拉麵等。)
  •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那麼那麼愛吃布丁?
    \「如果『罪犯』無視警告,拒不悔改,堂而皇之地偷布丁,那麼所有實時圖片都會發送到真正主人的手機上,偷布丁的暴力行為將徹底暴露。太棒了,網友羨慕地喊道:「什麼時候能發明紙/益力多/奶酪棒報警器?\「除了警報,這個裝置還有一個姊妹型號的『布丁旋轉車』。
  • 法國人疑惑:我們人人愛吃的法棍麵包,為何中國人一點也不喜歡
    其實事實就是這樣,當他們每天吃麵包的時候,法棍麵包是不可少的,幾乎每天每人都在吃,但是也沒有吃膩的時候,他們的這種情況就像我們中國人吃水餃一樣。法棍麵包不只是法國人比較喜歡吃,就連英國以及德國等這些國家也都特別喜歡吃。相信平時比較喜歡看美劇的朋友們都應該比較了解,在好萊塢的電影當中都能夠看到他們吃法棍麵包的身影。
  • 中國人竟如此愛吃方便麵 但韓國人對方便麵已到痴狂地步
    您也許不知道,中國人非常喜歡吃方便麵,但您還記得您上次吃方便麵是什麼時候嗎?對於有些人來說方便麵已經成為飲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而言,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嘗到方便麵的滋味了,這些人更多是拿方便麵作為臨時果脯的食物。
  • 貓為什麼那麼愛吃老鼠?螞蟻莊園小課堂6月15日今日答案
    貓為什麼那麼愛吃老鼠?螞蟻莊園小課堂6月15日今日答案時間:2020-06-15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貓為什麼那麼愛吃老鼠?螞蟻莊園小課堂6月15日今日答案 貓為什麼那麼愛吃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