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裡,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不僅僅是身體器官,更是人體養生的最終落腳點。五臟器官,是「官」,角色分工不同,分述如下:
一、心:君主之官
心是帝王、君主,是拿主意的,中醫講心不講腦,大腦只是人體的CPU處理器,心臟才是號令全身「主心骨」,所以心是君主之官。
《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氣血充盈,神得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 甜。反之,就會記憶力下降,睡覺輕、多夢,那就表明氣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 充。
中醫認為,大喜傷心。比如範進中舉就是大喜 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於舌,言為心聲,通過聽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基本就能判定一個人的心神能量。「饒舌婦」、好搬弄是非的人,一般也是心術不正的人,而舌尖經常潰瘍的人,心火旺,心臟也需要保健的。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五臟心,對應五行火,對應五色紅,西紅柿、紅棗、紅椒、赤豆、櫻桃、雞鴨血、桂圓等紅色的食品能補心
密宗「六字真言」,發「呵(he)」這個發音可以養心,《易筋經》八段錦有「搖頭擺尾去心火」的招式。
二、肝: 將軍之官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將軍需要正氣凜然、英勇無畏、雄才大略,肝膽相照,肝五行屬木,所以中醫用將軍剛正不阿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木生火,肝氣過旺而化為火氣,木克土,肝氣過旺還會克制脾土,所以易怒的人,也就脾氣不好,「大怒傷肝」,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吐血,因為肝藏血。
肝屬木,身體的毛髮、指甲與自然界的樹木類比,我們可以從指甲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如果一個人的指甲比一般人要脆、白、有豎條,那就是肝血不足。
肝開竅於目,久視傷肝,下元九運,九紫離火,電子產品盛行,玩手機、打遊戲、看視頻,人類用眼過度,眼睛必然經常乾澀,疼,甚至充血,易迎風流淚,表明肝陰血不夠,需要閉目養神。
肝對應無味為「苦」,肝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血壓高、頭髮多油、指甲乾枯等症狀。
那麼我們如何調養呢?酸味、青色、噓(x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
《易筋經》八段錦有「攢拳怒目增氣力」的招式,華佗「五禽戲」有「虎撲」拉筋疏肝的招式,用眼過度、肝火旺的朋友不妨多鍛鍊。
三、脾:諫議之官
腎是先天之源,脾是後天之本。
中醫所講的脾,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
脾是向君主反映問題的「諫議」官,類比魏徵與唐太宗。
「脾」主運化,是人體氣血能量的「生產化工廠」,並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運送到全身各處。
《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 生氣血。」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思傷脾、憂傷肺,思考過度、憂愁哀傷的人,往往寢食不安,睡不好覺,也沒有胃口,脾土弱,生不了肺金,容易得肺病。
比如《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只活 54 歲,因為他過於操勞、 思慮過度;又如《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憂思過度,鬱鬱寡歡,結局慘澹。
脾開竅於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脾胃不好容易嘴唇起皮、開裂、長痘痘。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為黃顏色、甘甜味、呼(h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民間還有「每天按摩足三裡,等於吃只 老母雞」的說法,常按足三裡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四、肺: 宰相之官
《黃帝內經》說:「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略)
五、腎:作強之官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生命能量源源不斷的輸送,來自於腎氣,腎氣足的人,牙齒不會脫落,精力充沛、生機勃勃,像一臺永不停歇的發動機,所以腎為「作強之官」。(略)
關於中醫養生的話題,歡迎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