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米音樂知識|往昔回憶
—— 慕尼黑四重奏的故事
上次我們了解到,最早的吉他四重奏起源於慕尼黑,而慕尼黑吉他四重奏的最初創立者是一位業餘的吉他演奏者弗利茲 布約克(Fritz Buek) ,而當時四重奏的其他三名成員也非專業演奏家。
為了增強四重奏的演出效果和音樂表現,布約克前往巴伐利亞尋找專業的音樂家,海因裡希-阿爾伯特正是在此時加入慕尼黑四重奏並擔任首席,他的到來使這個組合獲得巨大成功。
學術界普遍認為,慕尼黑四重奏的影響力與海因裡希-阿爾伯特對吉他四重奏進行仿弦樂四重奏的樂器配置密不可分,整體音高偏高的特瑞茲吉他(terz),中音區的正常吉他,整體音偏低的低音吉他,不僅將吉他四重奏的音域拖款到和弦樂四重奏一致,還製造出的不同的音色和效果,這一配置方式在後世被人稱作「慕尼黑模式」,成為劃時代的標誌。
1909年4月,慕尼黑四重奏的第一場演出在慕尼黑的一個曼陀林俱樂部舉行,其後數年間四重奏大受歡迎,不僅在慕尼黑演過無數次,還在整個巴伐利亞進行巡演。
1912年,他們在紐倫堡的藝術協會演出了迪阿貝利的偉大四重奏以及阿爾伯特自己創作的小步舞曲等曲目。當時著名的吉他演奏家莫扎尼,小提琴家弗裡茨-沃格爾都有過合作。
慕尼黑四重奏的影響力在德國以至於奧地利都是非常深遠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奧地利等地相繼出現了許多合奏重奏團,這都是由於海因裡希-阿爾伯特和他的慕尼黑四重奏積累和推動了吉他四重奏在當地的發展,創造改編了許多四重奏曲目的緣故。
慕尼黑吉他四重奏好像一塊基石,幫助這些合奏團可以站立在前任根基上勇往直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爾伯特離開了慕尼黑四重奏,一位叫做赫爾曼-豪瑟的人接替了首席的位置。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個豪瑟正是日後享譽盛名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吉他製作家。然而他在吉他製作上的成功與那段慕尼黑四重奏的生涯經歷息息相關,在加入四重奏期間,他演奏和接觸到的19世紀吉他,對於他日後吉他製作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海因裡希-阿爾伯特創立的慕尼黑模式不僅影響了日後吉他四重奏和樂團的模式,啟發了豪瑟這樣的偉大製作家,還成為了二十世紀吉他走向世界的關鍵性要素。
聽完了慕尼黑四重奏的故事
是不是想對古典吉他有更多的了解呢?
本月27日
穀米音樂演奏廳有幸邀請到了OOSG四重奏組合!
四把古典吉他
四位演奏大師
本期穀米聆賞沙龍
將由OOSG為我們獻上精彩演出
四名熱愛古典吉他藝術並其視為人生事業的吉他手
因緣際會走到一起
他們是林幻奇、楊曄、倪本初和王閣
分別來自神州大地的東西南北、
四名吉他手雖有著各自不同的演奏風格及學術背景
卻能憑藉豐富的室內樂經驗,達到合作無間
將自身的風格融入其中並賦予樂曲鮮活的生命力。
11月27日晚
吉他四重奏聆賞沙龍
欣賞四位大師的精彩合作
人物誌
OOSG
PLAYER
穀米聆賞沙龍
GUMI
SALON
OOSG擅長營造自己獨有的音響色彩,令觀眾耳目一新,是國內目前不多見的吉他室內樂組合。
本期沙龍更有現場精彩互動環節,大師們現場解答關於古典吉他的知識。
演奏者介紹
1 -林幻奇:青年古典吉他演奏者,達達裡奧中國地區籤約藝術家。2012年成為上音第一位古典吉他專業碩士。自2016年4月起,受邀在中國知名古典音樂廣播FM94.7縱橫經典欄目中開設國內首檔古典吉他音樂專欄節目,普及古典吉他音樂。
2 -倪本初:1975年出生於臺灣臺北市,師從臺灣吉他名家荘維仁先生。目前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美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師從韓鍾恩教授,並擔任上海市吉他藝術協會常務理事及上海吉他樂團常務指揮。
3 -王閣:河南駐馬店人。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古典吉他專業,先後師從臺灣演奏家謝乾隆、菲律賓演奏家Joseph Perez Milandilla 教授,熱衷於重奏與室內樂演奏,畢業後在河南駐馬店創辦王閣吉他藝術中心,其演奏風格具有獨特的美學思想
4 -楊曄:湖南衡陽人。以優秀成績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古典吉他專業,獲得本科學士學位,師從Joseph Perez Milandilla 教授,曾參加過巴魯埃科、帕維爾、戴維羅素等多位大師的大師課,目前定居在湖南長沙,從事教學工作並活躍於表演舞臺,
音樂會曲目
1. 騎士的方丹戈舞 Bailondo un Fandango Charro
2. 狂歡的村莊 Fiesta en el Pueblo
3. 拂曉 Amanecer
4. 婚禮 La Bada
5. 引子與方丹戈舞 Introductiona el Fandango
6. 小賦格曲 BWV578 Little Fvgue BWV578
7. 人們說 Dirait-on
8. 綻放 Blossom
9. 永遠同在 Always with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