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如人生,智禪大師云:歸去涅槃得自在,往來究竟本無生。」
有的人,從一出生就衣食無憂,意氣風發,高高在上,最後,還是會回歸塵土;有的茶,泡在杯中,浮在面上,幾泡之後,精華盡失,最後,還是會回歸塵土;
有的人,浮浮沉沉,浮著又沉下,沉下又浮起,最後,還是會回歸塵土;有的茶,浮浮沉沉,浮著又沉下,沉下又浮起,最後,還是會回歸塵土;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如一杯茶,大部分人都在隨意地衝泡著,隨意地喝著。茶有清新甘味,有味釅苦味,有低劣澀味,有醇香厚味,有淡寡無味,有陳香韻味……善泡者更能把這杯茶的真味泡出,而善飲者更能領會到這杯茶的真味。好茶,是為知味的人存在的!
茶不在貴賤,在於喝茶的心情;人不在貴賤,在於對待生活的態度。
對一個喝茶的人來講,到底一生喝過多少杯茶,可惜沒有一個人數清楚過,更不要說泡過多少片茶葉。片片茶葉,杯杯茶湯,浸出了多少的滋味,泡出了多少的人生,有誰能回答嗎?」---------------摘自茶人王龍
不論你是青年人還是長者,品茶就仿佛品味人生,咱們何不一起喝好一杯茶呢?
唐代茶學專家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一語道出了我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作為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茶葉伴隨著我們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並以其獨特的魅力與文化,成為了全球人民閒情雅致時最必不可少的精神伴侶。
但話說回來,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與幾近流失的頂級制茶工藝,我們中國在茶文化推廣與傳播上卻慢慢與國際脫軌,仿佛英式、法式的下午茶才最正宗,日式的燒茶才最有匠人精神?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近代史上貌似失去了聲音,好像連一個拿得出手的茶葉品牌都說不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我們真的要把茶的精神與傳承拱手讓人嗎?
當然不是!
要說真正頂級的茶葉絕對產自中國,中國也有著無數獨孤求敗的頂級茶藝大師,只不過他們太低調,太專注於產品了,而真正頂級的茶葉不是國外照貓畫虎就能學到的,因為就像頂級紅酒一樣,決定茶葉品質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茶葉本身的品質,就像頂級紅酒或是頂級橄欖油一樣,只有百年甚至是千年老藤/樹才能凝聚出千年山地之靈氣與精華,也只有有著數百上千年樹齡的茶樹之神,才能生出真正的茶中極品,如此數百上千年的茶源豈是外國努力鑽研茶藝所能改變的嗎?
因此,沒有最牛逼的茶源,再好的工藝都是扯淡!而就算有了頂級的茶源,沒有最深奧的制茶大法依舊不行。就像是武學中的頂級武功秘籍一樣,再加上數十年磨一劍的巨匠茶神,只有集齊這三者,才能「召喚神龍」打造最頂級的茶中之王!否則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頂級茶。
那麼中國那麼多名茶,什麼西湖龍井啊,碧螺春啊、蒙頂甘露、信陽毛尖啊等等,到底什麼茶才擁有真正的千年山水之精華呢?如果您對茶沒有太多研究的話,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首先,茶樹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而這其中最神奇的當屬山茶科,能夠成長為千年茶樹王的茶樹就屬於這個科類,主要生長在長江以南地區,以雲南為主,據統計,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屬,計3380餘種,而中國就有15屬260種,其中大部分布在西南。雲南現存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樹32棵,佔全國的43%。
有「古茶樹王國」之稱的雲南所擁有的野生型古茶樹屬於稀有物種,在中國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世界最老的古茶樹「錦繡茶祖」就生長在雲南,已經有3200年的樹齡了, 也正是這些野生的千年古茶樹起源的實物證明了茶起源於中國。
但是你知道嗎?這些樹齡達千百年的古茶樹出產的就是普洱茶,茶的名字其實就來源於雲南的普洱市。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有了頂級茶樹還不夠,就像法國的波爾多、勃艮第葡萄酒產區一樣,最好的產區的風土都會影響到茶葉的最終品質。而普洱茶作為茶界的「活化石」,原料永遠是最重要的,好原料才能造就好茶,其中普洱茶的三大產區就是思茅(普洱)茶區、版納茶區、臨滄茶區。而按照茶區總體的品質排名:版納第一,臨滄第二,思茅第三。其中版納的勐海縣是茶廠最多的地區,這裡出產的普洱茶相較來說品質最高,被譽為「普洱茶第一縣」!
至於為什麼勐海的普洱茶品質最高呢?咱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首先,從製作方式來說,普洱分為生茶和熟茶
生茶是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茶性較烈,刺激,有強烈的苦味。
而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茶性溫和,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鬱。熟普的香味會隨著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鬱,適合大家日常飲用。
其次,從產區來說,對於熟普洱渥堆發酵是最重要的過程,是酶、微生物、溼熱三種動力綜合作用,引起葉內物質的相互轉化,特別是多酚類的自動氧化的結果,從而形成茶品獨特的品質特徵。發酵的過程離不開外界環境的影響,其中最為重要的2個因素就是:發酵溫度和發酵用水。
勐海的水對於熟茶發酵的重要性,這個問題就和茅臺酒出自茅臺鎮是同一個道理。熟茶的發酵過程需要很多微生物(益生菌)的參與,而水是這些微生物的生與長的土壤;在勐海,有眾多的老發酵場地,由於常年累月的發酵,很多宜於熟茶發酵的微生物被培養和留承。
勐海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地處東經99°56』~100°41』、北緯21°28』~22°28』之間。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版納春城之美稱,這裡屬於北緯熱帶,氣候宜人,具有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城區年均溫度在16.5—21.6℃之間,年降雨1260-1965MM(多集中在每年5-10月的雨季),年均有霧日達110-130天。針對發酵而言,需要自然的恆溫恆溼,晝夜溫差微小,更有利於微生物的生成。
所以,從千百年的茶樹,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果中國打造頂級的茶葉產區,勐海縣因其出產普洱茶溫和柔順的特點,絕對是當仁不讓的茶中的「羅曼尼康帝」莊!
頂級的好酒要傳承數百上千年的工藝,頂級的好茶也不例外!
古書記載,真正的制茶方法應採取純手工殺青、揉捻等傳統工藝,由經驗深厚的茶人掌握時間與火候,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幹擾,順應時節,汲古樹精華、烤於陳年炭火,故稱為古法。
經古法製成的茶品從味道、色澤、口感上遠高於現代工藝製造。就像經由工匠手工縫製的高級定製時裝才能賣出十萬、幾十萬高價的道理,現代流水線式的製作工藝自然難以相比。
直白地說,千年傳承下來仍能被沿用的古法是令全世界制茶人所探尋的,也許這是當前最小眾的制茶方法,卻也是最久經考驗的,但古法制茶的工藝目前已幾近失傳,能夠駕馭這一制茶技藝的茶人十分難得。或許說來也不奇怪,市場經濟中,自動化時代,大多數人以利益為先,誰還願意耐於寂寞苦讀史書經典?沒有十年磨一劍的巨匠精神,到頭還不是白費?所以要我說,制茶也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即使集結了天地精華,古法工藝,而最終決定著頂級茶能否來到我們杯中的恰是這個人。
刀哥我經朋友引薦有幸認識了這位茶藝屆的隱世高人,數十年如一日的鑽研茶藝古法,曾歷時多年梳整《大唐茶詩》,也曾創辦了《茶風雅頌》、《茶商與茶客》、《茶界》、《茶尚》等刊物,並編輯出版《川藏茶馬古道論壇論文集》、《成都茶館物語》、《四川茶館》、《大唐茶詩》等書籍;
他還始終致力於茶文化傳播,任四川大學客座教授,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華夏茶書院首席導師,成都市傳統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國家級評茶師,國家級制茶技師。擔任多家企業文化顧問,先後多次參加國內外茶事活動,進行茶文化學術交流,
他還先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大等多所高等學府講解茶文化,並在多個城市舉辦茶文化專題講座,在全國多次擔任名茶評比專家評委,策劃舉辦多場茶事活動。
(王龍認養的樹齡上千年的古茶樹)
他是茶人,從茶的生長、採摘、加工、存儲、衝泡到品飲,無不細微的去探索,去感悟,親手制出了蒙頂甘露、蒙頂黃芽、白毫銀針、白牡丹、花茶、橄欖碳焙鐵觀音、千年古樹紅茶、生普、古樹熟普、百年老樅水仙等頂級茶品。他也是藏家,納古今茶器,藏千年文化,收藏了上千件茶器,從古茶器中去挖掘探索古人飲茶之法,品飲之道。
他就是茶人王龍,號西蜀茶農,茶祖故鄉雅安人氏,他取古人經驗並為其所用,精心炮製出獨一無二的古樹竹筒熟普!
沿襲古法的他,採用最頂尖的制茶工藝,相較普通工藝(只需4個步驟),古樹竹筒熟普製作工序也是相當繁複,採摘—攤涼—殺青—揉捻—曬青—溼水—渥堆發酵—裝筒-烘焙共九重工序,歷經60天人工發酵。然而所用的竹筒也是有講究的。冬至節氣,只有海拔2,800米的金香竹才能為其所用。再由茶人根據溫度和溼度等多種因素,經陳年的荔枝炭火烘焙21天,方才來到我們杯中。
採摘:
鮮葉採摘最佳時間是春天的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在日出後半小時,最好是在早上十點至十二點左右的時候完成採摘工作,這樣可以避免由於鮮葉水分含量過高,不利萎凋與殺青的問題。採摘標準以一芽兩葉為主(某些品種會採摘一芽三葉),因為此時的鮮葉在成熟度、內含物等均達到最佳狀態。古樹竹筒熟普的原料採摘自勐海茶區海拔1900米左右,樹齡在300—500年的古茶樹頭春料。
攤涼:
散失鮮葉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過程中有一些香氣物質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為小分子可容性糖,同時,讓鮮葉中在萎凋的過程中,因為日光的作用,去掉部份寒性。
殺青:
高溫快速鈍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發一部分水分,利於揉捻成條。
揉捻:
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衝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葉成條。
曬青:
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乾,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其曬乾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有利於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溼水:
將曬青毛茶灑入一定比例的水,為微生物提供生長條件。
渥堆發酵:
將溼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溼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裝筒及烘培:
將發酵完工後的熟普,等到冬至節時,砍伐海拔2800米的金香竹,裝筒後用陳年荔枝炭慢火烘焙,使其走水和走火均勻,並將竹香與茶香融匯。入筒後的茶會吸收竹子的清香,長久存放,越陳越醇,由此我們便能感受一場關於竹與茶穿越時空的奇遇!
因此,說王龍制出的來自勐海的古樹竹筒熟普是茶界的羅曼尼康帝一點兒也不為過,試想正於口中蔓延的是吸收了百年雨露養分的精華,該是怎樣的曼妙體驗!此外,普洱也是歷代進貢朝廷的貢茶,除了最明顯的飲用價值外還有非常珍貴的藥效,被不少人士當作養生聖品,何況是由頂級茶源、工藝與茶人打造的普洱!
末代皇帝溥儀就曾說: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普洱茶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利水、延年益壽等功效。而經過了發酵的熟普在酶的作用下,則產生了不少新的營養元素,具有降脂、降壓、養胃護胃等功效。從口感來說,生普難免苦澀,熟普就綿甜爽口了許多,還有明顯的回甘。所以,熟普再適合目前的季節不過了。
年關將至,經過刀哥我的軟磨硬泡,王龍總算答應我們將他製作的部分2014年、2015年古法竹筒熟普拿出來面向市場,該產區的茶樹年產量僅有一千筒,而剩餘的2015年古法竹筒熟普只有不到三百筒,所以我們將不單獨出售2015年的古法竹筒熟普,2014年和2015年各一筒的組合也將限量200套!大家總算能有機會嘗到中國真正最頂級的宮廷普洱茶了!只要你喝過一次,相信你一定會上癮,口味就再也下不來了!
市場價:
2015年古法竹筒熟普(250g):1680元/筒(不單獨售賣)
2014年古法竹筒熟普(250g):1868元/筒(限量200筒)(包郵)
雙筒組合(限量200組)
包含2014年古法竹筒熟普(250g)、2015年古法竹筒熟普(250g)各一筒
市場價:3548元(2014年古法竹筒熟普1868元+2015年古法竹筒熟普1680元)
優惠價:2998元(包郵)
由於陳年普洱放置越久口感越好,也更具有收藏價值,所以除了可以自己珍藏品味外,送給重要的客人、合作夥伴、父母也是逼格最高的禮物!絕對是你不二的選擇!數量有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訂購吧!
注意事項:
1.因產品特殊,一經售出無質量問題一律不支持退款。
2.價格包含郵費,訂單確認後將於5~7個工作日內發出;港澳臺、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青海等省市及偏遠地區不包郵,下單前請諮詢客服。
3.如有問題需要諮詢,請聯繫微信客服號:fresherstyle2013,或於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18點)致電:010-65979157。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謝關注!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國內最大原創高端生活方式新媒體,專注於國際化深度時尚、旅遊、美食、藝術、豪宅、設計、健康、科技等品質生活必備最新潮流資訊。微信:xinxianjupin 近60萬高品質受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