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星級酒店的後廚,到各式中餐大排檔,街邊飲食小攤檔,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絕大多數炒菜的廚師,在炒菜時都是直接顛鍋,再配以大勺子攪拌,各種食材在熱氣騰騰的鍋中不停翻滾,有時在鍋的上方還冒出火來。在廚師雙手嫻熟的配合之下,鍋中食材就漸漸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來,然後一盤熱氣騰騰、香味逼人的菜就被端出來了。
有時,走到小店中炒一個粿條,看著小飯館的老闆一套炒粿條的操作,不由嘆為觀止。
只見老闆將爐子開至慢火狀態,再舀油旋入鍋中,放入肉餅、瘦肉、蝦仁,再放入蘑菇丁、胡蘿蔔絲、包菜絲,打入雞蛋,然後慢慢翻炒,此時大勺子在鍋中來回攪拌,待鍋中諸樣材料熟透,緊接著信手抓起一把粿條,大勺子就往前一扒,粿條裝入了勺子之中,不多不少,剛好裝滿了一勺。
當勺中的粿條被倒入鍋中之時,只感黑色的鍋壁與白色的粿條相映,黑白分明。只見,老闆將少量的醬油和鹽倒入了鍋中,加足了調料之後,然後,老闆就將爐子開足了猛火,開始抖展他的顛鍋技術。肉類、蔬菜、粿條、調料,此時仍屬涇渭分明,尚未能夠融和在一起。
老闆顛鍋的手動作顯得更快了,原本白色的粿條,在鍋中被不停的翻炒,而漸漸地被染上了一層醬油色。在不斷翻滾的粿條,以及漸漸被翻炒均勻的一鍋食材,我似乎都能夠感覺到粿條的質地口感變得鬆軟了。
就在粿條的醬油色已漸漸均勻的氣候,老闆隨手從旁邊抓起一把蔥花,然後往鍋中一撒,蔥花作天女散花狀,均勻撒在粿條的上方,緊接著,老闆又開始他的顛鍋動作。蔥花遇到熱油的香味,似乎就凝結在粿條之中。
直至翻炒完全均勻,老闆將鍋從爐子上撤了下來,但依舊保持著顛鍋的動作,大勺子在鍋中一撥,那香氣誘人,呈現著金黃色,且已經完全熟透的粿條,連同鍋中的各類食材,就原原本本地落在了大勺子之中。
然後,老闆將勺中粿條往盤中一翻,一盤金黃亮麗,各種食材相互融和,各種味道相互調和的炒粿條就擺放到了眼前。單單看著這盤外表出眾的粿條,只感口舌生津,心上已是生發出萬千食慾。用筷子夾起已經從裡到外變成金黃色的粿條,送入口中,頓覺潤滑爽口,口齒留香。整盤粿條,鹹淡的程度拿捏得恰到好處,肥而不膩,令人吃了第一口,迫不及待又夾了第二口,真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細長的粿條,被不停地翻炒之後,擺放在盤中,雖說不如下鍋之前的整齊,但這盤看似雜亂,可裝盤得體的粿條,真的令人看得倍感舒適。
更令我甚為佩服的,是小飯館老闆那神乎其技的炒粿條技術,整套動作如行雲流水,分明就是一氣呵成,看著老闆的翻炒動作,只覺得相當賞心悅目。
有時,我往小飯館一坐,恰好小店的生意挺好,便也耐心地坐著,看著老闆在不停地抖露著翻炒的技術,也等待著老闆給我端上一盤金黃色的炒粿條。
有時,觀察著一盤粿條的入鍋,翻炒,再到裝盤,最後被端上飯桌,感覺這也不失為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