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需像馬斯克一樣移民火星,但或許需要和極星一樣「拯救地球」

2020-12-21 買車網

驟然的火光中, SN8 瞬間成了一地碎片,官方宣布測試結果失敗。

12 月 10日,Space X的Starship星艦火箭原型SN8在匆忙中升空,並在6分半後因著陸燃燒期間燃料總箱壓力低,重重地砸到了地面上,進而爆炸;Space X作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公司之一,一直致力於「離開地球」,並計劃 2050 年前送 100 萬人登上火星,完成火星移民。

Space X Starship星艦火箭原型SN8

夢想似乎還很遙遠,但對於「還在地球上」的人來說,隨著全球變暖與海平面升高等問題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們的行為,對地球環境與氣候的持續影響。可持續發展問題迫在眉睫,或許在「抵達火星」之前,我們更應該關注如何「拯救」地球。

讓低碳出行不僅成為生活方式

《中國低碳生活報告》顯示,以「螞蟻森林」為例,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裡,5億網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種樹的數量達到1.22億棵;隨著共享單車的推出,目前已經有7億人參與過租賃共享各種物品;同時,選擇環保型家裝建材和節能LED等的消費量同比增長率達到50%以上,使用環保布袋消費量同比增長率超過100%。低碳,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從「衣食住」再到「行」,無一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低碳生活報告》中還提出,出行方式在低碳環保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無論選擇網約車、地鐵、公交還是共享單車,又或是購買一臺新能源純電動車型,同樣可以為低碳環保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汙染物排放評價方法》中顯示,在全國平均電力水平下,各級別(A00, A0, A, B, C級)純電動乘用車相比對應級別的汽油乘用車,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均已顯現出明顯的減排效果,減排比例為21%~33%。但需要注意的是,電動車在生產的過程中其實碳排放並不低,真正有效減少碳排放的是在使用階段,並且要使用清潔能源才能達到效果。可如今,很多車企沒有公布碳排放。

目前,大眾汽車計劃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戴姆勒計劃2022年所有歐洲工廠實現碳中和。但事實上,目前的汽車行業,缺乏透明度,各廠商的碳排放計算標準五花八門,用戶很難比較不同品牌的汽車對氣候的影響。

更何況,欺騙,或者說「消磨」消費者尚存信任的行為,一直伴隨著汽車行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選擇了濫用公眾信任,從而爆發的「柴油門」事件,被列為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不道德的行為之一。要知道,有的家庭購買柴油汽車,是因為他們希望能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但最終卻被個別企業所欺騙。對於電動汽車行業,現在是汲取以往經驗教訓的關鍵時刻。

英國作家SaciLloyd曾在幻想小說《碳日記2015》中寫到:「The car's gonna be cut way back」(汽車會減少),曾經小說中的碳排放問題早已車企需要面對的一大考驗。我們現在已經明確知曉,電動汽車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清潔。更準確地說,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事實上,電動汽車的確為實現零碳排放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但若要真正實現零碳排放光靠電動車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去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畢竟,燃油車永遠達不到對氣候沒有影響,而電動汽車可以。

為此,在今年9月份,Polestar極星率先公布極星2生產下線時的碳排放數字。並表示Polestar極星將應用完整的生命周期評估方法(complete Lifecycle Assessment Methodology)計算旗下所有電動汽車的碳足跡,全面展示電動汽車對氣候產生的影響。

極星2生命周期總覽

因此,極星向其他車企分享其完整的生命周期評估方法,同時呼籲其他汽車廠商秉持透明開放的態度對待汽車排放的問題。極星品牌全球CEO託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表示:「過去,汽車廠商對汽車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是不清晰的。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事實求是地對待汽車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議題,儘管有時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極星2與等效燃油車使用階段碳足跡對比

LCA生命周期評估報告顯示,極星2下線時,總共產生碳排放量為26噸。由於高能量密度電池的生產,極星2在製造階段的碳排放略高於同類型燃油車。然而在使用階段,只要使用綠色能源對其充電,那麼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微乎其微的。在行駛了5萬公裡之後,燃油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超過了電動車。託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表示:「這一真實的數據很清晰地證明,電動車是有效的環保路徑,極星將利用該報告中的洞察,繼續推進節能減排的相關工作,以達到可持續出行的目標。」

如今,所有汽車製造商都在努力減少其車輛對氣候的影響,但極星卻選擇更進一步,將所有信息公之於眾。或許,如今的汽車行業無法為所有問題找到答案,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信息,很高興可以看到極星品牌有一個清晰的願景,將對公眾完全透明。極星官方也曾表示:「我們必須贏得信任,我們所有的計劃都以贏得信任為出發點。」

作為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擁有的豪華新能源品牌——極星享有沃爾沃汽車的技術工程協同優勢,並得益於集團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支持。這些協同優勢使其能夠設計、研發和量產獨立品牌的高性能電動汽車。無論是定位混合動力GT跑車的極星1,又或是身為旗下純電動車型的極星2與極星Precept,無一不遵循著其在可持續性、智能互聯和前沿設計上的願景。

特別是,作為指引著極星品牌未來產品的方向的車型,極星Precept的內飾更是採用了多種創新環保材料,包括可回收的PET塑料瓶、漁網和軟木纖維。此外,合作夥伴Bcomp公司提供的天然亞麻纖維複合材料,將應用於Precept的內飾面板和座椅背板 。極星官方也表示,未來這些可持續發展的材料將大部分投入量產。

這個世界或許不需要誰成為「特斯拉殺手」,但的的確確需要更多「極星」的出現。在新勢力車企還在為「拯救股價」尋找新的增長點之時,極星這種「拯救地球」的思維方式,的確打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與認可。

隨著「2021中國年度車」評選正式揭曉,「CCOY中國年度環保車」獎項被極星2拿下。中國年度車評委在頒獎期間表示:「環保是極星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品牌理念之一。極星2巧妙地運用了各種環保材料讓這臺車內充滿了『綠色』。它極好地詮釋了一個豪華品牌對於環保出行以及純電能源的核心價值。」

專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極星,更是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隨著我國開始確保落實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巴黎協定》內容,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極星也在正式宣布將在中國的全新生產基地製造極星Precept的同時,明確表示該工廠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實現碳中和,並成為世界上最智能和互聯程度最高的汽車工廠之一。此前,極星成都生產基地就率先成為了中國首個達到全球認可的LEED(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建築評級體系的金級認證的汽車生產工廠,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不僅要「獎盃牆」,還要「覆蓋廣」

隨著極星已完成極星1和極星2的生產下線和全球用戶交付,愈來愈多消費者體驗到了這支全球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的獨特魅力。2020年,《華爾街日報》評價極星1為「最美的混動GT跑車」;在這短短的一年之中,極星2更是一舉包攬了「瑞士年度車」、「COTY挪威年度車」、「GCOTY德國年度豪華車」、德國「金方向盤獎」、「CCOY中國年度環保車」等等獎項,成為了極星2在2020年最好的總結,更是展示了全球消費者對於極星品牌的認可。是認可產品,又或是認可低碳理念,但無論如何,極星的確打動了愈來愈多消費者,去選擇更加低碳的出行方式。

有了低碳的理想,還需要更好地「走到人民群眾中去」,2020年,極星加速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渠道拓展,計劃在全球拓展40家「極星空間」,其中中國市場的「極星空間」將達15家,覆蓋85%的高端電動汽車市場。

Polestar 上海靜安嘉裡中心

與傳統經銷商模式不同,「極星空間」布局在商超之中,隔壁不是汽修廠,反而變成了香奈兒,這也順帶成為了年輕消費者新的網紅打卡地。

「極星空間」的設計靈感主要來自博物館、畫廊、圖書館以及教堂的室內設計元素,整體風格乾淨整潔,打造出極簡主義風格的空間和氛圍。全面應用高品質的環保材料的同時,也滿足了耐久性和功能設計的需求。而汽車,就是空間內的唯一主角,在這裡,消費者的注意力將回歸汽車本身。

無論是品牌體驗中心、品牌空間又或是品牌之家,其根本都是廠家直接與消費者對接的新零售模式,廠家的重點放在了提升用戶體驗和品牌認知度上。可以說,這樣的模式給了消費者全新的體驗,有行業專家曾表示,這種銷售、交付以及後續服務都緊密聯繫在一起,圍繞線上線下兩個端點和消費者這一主體進行的模式,是對傳統4S店模式的一種徹底顛覆。同時,極星也開始實施「極星戰略夥伴」計劃,與戰略夥伴共建「極星空間」;數位化售後服務平臺融合精選的沃爾沃售後服務網絡,解決了新品牌售後力不足的問題。

1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8.1萬輛,同比去年11月增長8%,實現了連續5個月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其中,11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7%,環比10月增長5%,保持強勢增長特徵;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10月增長24.8%。不難發現,如今市場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依舊旺盛,傳統自主車企新能源持續走強,新勢力車企依舊保持強勢增長。作為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擁有的豪華新能源品牌——極星幾乎抓住了目前市場所以的高增長點。無論是高端化的豪華品牌定位,背靠沃爾沃與吉利強大的技術儲備,又或是「新勢力式」的渠道與營銷方式,讓極星名副其實地站在新能源汽車「舞臺」的正中央。

極星在官網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slogan:「我們是一個高性能電動化汽車品牌,始終以造福社會為己任。」這支有趣的品牌環繞著的調性,的確不同於「外面那些為了電動而電動妖豔貨色」。回顧整個2020年,無論是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無論是打造卓越、環保和富有樂趣的電動汽車,又或是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服務,極星品牌都在一步一步朝著「理想」進發。2021年即將到來,極星還在追尋著「己任」,我們每一個人對於低碳生活的追求,也應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移民火星計劃有新招了
    邊策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瘋狂的「矽谷鋼鐵俠」馬斯克說,要在火星上扔一萬個核彈,目的是為了讓火星兩極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把火星變得和地球一樣溫暖。多年來,馬斯克一直希望殖民火星,他的很多公司都和這個瘋狂的想法有關。SpaceX發射火箭自然不必說,太陽能電池公司SolarCity未來也能為火星移民提供電力。最近,日本的科研人員給馬斯克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移民火星計劃可能不必為能源和氧氣問題發愁了。
  • 馬斯克要火星移民?火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我們能怎樣改造火星?
    在軌道上用伽馬射線和中子譜儀對火星進行測繪,NASA的「火星奧德賽號」飛船發現,火星的兩個半球都有面積與大洲相當的大片區域,其地表土壤中40%~60%的質量是水分。然而,我們從軌道照片上看,會發現北部的乾涸河床和流出河道比南方的多。這些河道的最後歲月中,它們可能把冰或永凍層留在了河道口。這些沉積也許今天還在,覆蓋在塵土下而遠離我們的視線。
  • 火星發現水冰庫,厚達500米,能夠滿足100萬移民的需求
    而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星際移民也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尤其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直接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的極具惡化,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考慮地球和人類的未來,地球或許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住居,就那最近幾十年來說,因為人類活動導致的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在很大程度上面也影響了人類的生活。
  • 地球未來會和火星一樣?不久的將來,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生存!
    眾所周知,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並且是太陽系中的唯一生命體星球,以人類當前的能力來看,人類如果想要移民外太空,那麼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除了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上,畢竟人類目前只去過月球,我們無法達到光速,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探索系外行星希望也是比較渺茫的。
  • 馬斯克狂想最新季:生前清空房產,死後葬於火星
    馬斯克:是的,從本質上講 ,我擁有的唯一公開交易的股票只有特斯拉。如果特斯拉和SpaceX破產,我將100%破產。我認為對人類而言,成為跨行星物種至關重要,在火星上建立城市將需要大量資源。我希望能夠為移民火星做更多貢獻。計劃兩三年後進入太空,將來要葬在火星飛往太空,移民火星,一直都是馬斯克的終極夢想。
  •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火星?矽谷高富帥:2050年送100萬人登上火星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到火星?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馬斯克來回答!馬斯克說:我終有一天會將人類帶往火星,移民火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將會真實地發生。世界上的富豪很多,但馬斯克無疑是最具夢想的那個,當一些富豪們正在為明天的青菜賣多少錢而彼此燒錢爭奪的時候,馬斯克正在為人類的夢想而付之行動。在2009年的時候,馬斯克就說:在地球上當富豪並不是他真正的夢想,他的夢想是讓人類移民到其他的星球,並且這一過程需要足夠安全並且價格可以讓人承受。
  • 好奇號鑽頭「變硬」,巖石都裂開了,火星有望成為第二地球?
    對於「好奇號」火星車來說,其實就是為了進行火星的歷史研究,在進行火星樣本採集之後,可以進行對火星的歷史變化進行研究,找到火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確實不少的科學研究指出,曾經的火星可能類似於我們地球一樣,甚至存在大量的水,或者說還有類似於地球的生命一樣存在。但是後來,由於某種變化,導致了整個火星出現了極大的氣候轉變,所以最終火星變成了一個荒廢的星球。
  • 這個包工頭的孩紙地球已經承不下他:要死就死在火星上!
    他說:「我不喜歡成為人工智慧的家貓,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我認為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添加人工智慧層。它可以更好地工作,同時與身體其它部分共生。【瘋狂言論7】馬斯克透露,他希望能在2024年將人類送上火星。他說:「我們正建造能飛往火星的貨運飛船,最終人類也將登陸火星。地球與火星軌道每隔26個月就匯合一次,下次將在2018年和2020年。
  • 馬斯克:特斯拉最大競爭者可能來自中國 想葬在火星因為很酷
    在訪談中,馬斯克還分享了自己對新冠疫情、特斯拉發展目標、自動駕駛、個人財富、移民火星諸多領域事務的看法。在新冠疫情方面,馬斯克表示疫情並未改變自己對病毒的看法,今天夏天可能有用不完的疫苗。他還表示,mRNA尤其有趣,因為他們可能是癌的潛在治癒方法。「我認為BioNTech、CureVac和Moderna是對的,醫學的未來是mRNA,基本可以使用mRNA治癒一切。
  • 你想過逃離地球嗎?宜居星球陸續被發現,星球移民計劃或將實現
    逃離地球,前往那片未知的星域一探究竟,或是尋找第二顆宜居星球,拋開在地球上的一切,開展全新的生活,這是20世紀後期鬧得沸沸騰騰的星球移民計劃。在當時,星球移民是一個值得憧憬、帶著人類無限希望的詞語,然而到了今天,這似乎成了人類未來唯一尋求生存的途徑。
  • 馬斯克:特斯拉最大競爭者可能來自中國,想葬在火星因為很酷
    在訪談中,馬斯克還分享了自己對新冠疫情、特斯拉發展目標、自動駕駛、個人財富、移民火星諸多領域事務的看法。在新冠疫情方面,馬斯克表示疫情並未改變自己對病毒的看法,今天夏天可能有用不完的疫苗。他還表示,mRNA尤其有趣,因為他們可能是癌的潛在治癒方法。
  • 超級高鐵、移民火星《紐約客》:馬斯克是在紙上談兵
    但就像《現代機械》所報導的大多數項目一樣,最終該計劃並未成行。同樣在兩年前,《現代機械》雜誌曾報導稱軌道式交通很快就將成為美國人公共運輸的主要方式。然而兩年時間過去了,我們甚至還不能讓紐約的地鐵按時按點運行。當然,這種腦洞大開的改變世界概念並不是19世紀30年代所獨有的。在任何一個時代,這種想法都是吸引人們眼球的利器。
  • 馬斯克:未來人類可以將地球上房子賣了,去火星上居住
    文/行走天涯馬斯克:未來人類可以將地球上房子賣了,去火星上居住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美國就一直希望能夠將太空人送上火星,並且也希望能夠在火星上建立基地,同時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相信,火星曾經很可能是一顆生命星球,即使短時間內,火星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如果經過改造之後,火星很可能會成為繼地球之外的第二顆生命星球
  • 馬斯克正打造火星飛船 要在火星開披薩店和酒吧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GeekWire報導,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科技文化節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SpaceX正在建造首艘火星飛船(也就是BFR),目前進展順利,有望在明年中期進行短途測試飛行。
  • 「火星生意」三部曲:失落的夢想、狂野的淘金潮和荒誕的PPT項目
    此外,上述礦大專業人士認為,在太空資源開採上,目前仍需解決星球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保證在風暴下能自主運行。這說明,我們距離狂野的火星淘金潮,仍很遙遠。03結局:移民火星,等!火星被認為是最像地球的一顆太陽系行星。只是和地球相比,火星大氣層很稀薄,總量為25兆噸,而地球有5148兆噸。當太陽風襲來,火星的大氣會被捲走,宇宙射線也會直接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因此,火星生態地球化的第一步,便是改造大氣層。
  • 俄前美女檢察長建議馬斯克搬到克裡米亞:這裡看起來像火星
    她在自己的Telegram社交帳號上給了馬斯克「最佳選擇」——搬到克裡米亞。據她介紹,克裡米亞半島上有大量的太空物體。幾乎沒有淡水,像火星一樣。波克隆斯卡婭記得,馬斯克有火星探測計劃。波克隆斯卡婭呼籲馬斯克在事情上證明他是否能解決「地球上的(而非星際間的)問題,即烏克蘭剝奪克裡米亞居民淡水的問題。」
  • 馬斯克:SpaceX星際飛船原型「星蟲」開測,倫敦到香港只需30分鐘
    目前的星際飛船原型「星蟲」(Starhopper)主要被用於進行短距離測試飛行。周四晚些時候,馬斯克在推特上分享了「星蟲」進行盤旋測試的時間表。「猛禽引擎已被安裝在星蟲上。目標是在下周二進行盤旋測試」。下周二也恰逢美國宇航局發射阿波羅11號50周年紀念日,阿波羅11號於1969年將人類送入月球表面。
  • 火星發現藍色「水滴」,或許是一種罕見寶石,科學家十分興奮
    隨著美國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順利完成載人任務,人類載人登陸火星的夢想似乎變得更近了。按照馬斯克的設想,人類極有可能在2050年前在火星上建設永久的居住點,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將會是第一批踏上火星上的人。
  • 我們可以在火星表面長期居住下去,登陸火星需要什麼技術,我們又...
    今天我們以科普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或者在未來十年後人類能不能登上火星。一說火星,大家就會想到埃隆馬斯克,現在我主要不是說他,因為美國宇航局也想返回火星,俄羅斯之類的,月球載人都費勁,所以想要返回火星,除了PPT,除了空談,只有美國宇航局和SpaceX能頂點事。
  • 剛剛,全世界網友見證了馬斯克的冒險!結果炸成火球……
    「火星,我們來了!!」話說,馬斯克這個瘋狂的男人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一心想要移!民!火!星! 2009年的馬斯克就透露過,他的長遠目標是把人類從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並保證這一過程足夠安全、價格賊低。「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移居火星的成本控制在200萬美元左右,就可以開創一個大市場。預計地球上1萬至2萬人願意移民外星球,人們不用節衣縮食在地球上買房,攢下的錢可以用於移居太空」,馬斯克說。 接著,2016年9月他宣布了一個計劃,震驚了世界。 根據馬斯克的說法,他想帶著人類移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