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這些天,網上每一條信息、每一個數字都牽動著我們的心。我們時不時掏出自己的手機,搜索著自己有哪些親人、同學、朋友在疫情中心——武漢,忍不住向他們發去一個信息:
「你還好嗎?」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遍布全國的企業版圖中,有兩家企業正好就在武漢,他們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所屬的長江動力集團以及九院所屬的航天電工集團有限公司。
從1月18日,或者是更早,一直到現在,處於風暴中心的長江動力、航天電工,你們好嗎?
_
在職員工1689人,離退休職工3900多人
長動集團,能否順利渡過難關?
_
1月的武漢,氣溫比往年更高一些,暖意融融的冬季,意味著春天的腳步正在臨近,昭示著無限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一邊忙碌著一年的收尾工作,一邊期待著農曆新年與家人的團聚。
長江動力集團去年實現扭虧脫困,公司上下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雖然在此刻,大家隱隱聽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但很快又回歸平靜,作為長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楓對公司的一切都很敏感。他心裡有點犯嘀咕:旁邊辦公室的兩個同事的感冒今年怎麼這麼難好?(後證明,這兩個同事患的是普通感冒。虛驚一場。)
到了1月18日,他感覺到氛圍不對了。周圍的人開始議論囤積口罩的事情了。到了1月20日,當鍾南山院士在媒體上表示:新型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時,他驚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1月21日上午,王楓正在公司進行安全生產檢查,突然接到了「國家衛健委將新冠肺炎列入乙類傳染病」的消息。他心一沉,迅速結束了檢查工作,回到辦公室,緊急取消原定於下午舉行的一切集體活動。因為按照慣例,當天下午,很多小團體會組織一些新年聯誼活動。
當天,長動集團緊急召開臨時黨委會,成立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領導小組,傳達落實中央、地方、航天科技集團及六院相關工作要求,研究部署了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預案》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建立了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按照公司、部門、班組、個人構建了四級責任網絡。
下午1點,長動集團召開各部門主要領導緊急會議。此時,他們已經不敢召開全體會了。公司進一步布置落實節日期間疫情防控工作,並請來醫務工作者為職工宣講疫情防控知識;散會後,公司緊急採購一批醫用口罩和肥皂發放到全體在崗職工。
1月22日,公司進入放假狀態,在第一時間疏散了辦公人群。
王楓意識到,這次事情嚴重了。長動集團在職員工有1689人,離退休職工有3900多人。這些人,能否順利渡過難關?
早在1月20日公司開工作會時,王楓在講話中說到的最後一句話是:希望大家過一個健康的年。在日後的這些日子裡,他無數次地想起這句話:簡單的祝願,就是最大的幸福!
_
情況比大家想像的更為艱苦
但是,航天這個大家庭很有溫情
_
長動集團地處武漢的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遠離鬧區,此時竟成為了最安全的庇護。但家屬區和廠區員工的居住地大多位於武漢市區內,管理難度很大。
為了最大程度地為公司員工提供關愛,切實掌握每一個員工的狀態,更有信心抗擊疫情,公司想了不少辦法。
1月30日,公司依託18個基層黨組織成立黨員突擊隊和應急小分隊,通過「黨群長動」工作群和各支部微信群,24小時執守,對每一位職工進行身體健康動態跟蹤,對有發熱病人及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部門進行指導督導,對有需要的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家庭提供幫助。
此外,公司組織黨員突擊隊日夜堅守廠區,進行全面消毒,千方百計儲備疫情防護用品,制定復產復工準備方案。
公司組織黨員突擊隊協助社區逐戶排查發熱人員,及時對未收治人員落實居家隔離,特別是困難離退休家庭,按「四包一」(一名社區幹部、一名轄區民警、一名社區網格員、一名社區服務中心醫生,對應負責一位隔離人員)要求及時給予幫助,上門送醫送藥送溫暖。事後的一切,證明了「情況比大家想像的更為艱苦」。
在武漢醫療資源最為緊張的時候,公司班子的每一個同志都在為尋找一個就診床位多方聯絡,想盡一切辦法為公司的患者提供救治服務。
匯總信息、了解情況、心理疏導……每天接十幾個電話、工作到晚上12點以後,是公司班子的工作常態。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裡,公司員工相互鼓勵、互道珍重。而來自航天科技集團黨組、六院黨委和陝西、北京、上海六院各兄弟單位幹部職工對長動集團的關心關愛,讓王楓覺得,航天這個大家庭很有溫情。
公司裡的社區工作者,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堅守崗位,笑臉盈盈地為患者提供溫情服務和救治服務。他們自己其實也是害怕的。
武漢封城後,防疫物資運輸面臨很大的困難。長動集團主動站出來,貢獻了自己的運輸力量。
車隊司機接到任務後,二話不說,在武漢公共運輸全面停運的情況下,大晚上摸黑騎車去公司,吃上一口沒泡開的泡麵,不敢耽擱一點時間,緊急把車開回來去拉防疫物資。
當看到昔日裡人頭攢動的街區此刻空無一人時,有些人的眼淚簌簌而下。
2月9日,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入到了收尾階段。晚上10點半,王楓接到通知,需要一批同志為病房供氧管道提供焊接和安裝服務。
16名同志接到了命令,沒有一個人說不。
他們早上7點半準時趕到公司完成準備工作,然後奔赴雷神山醫院。那裡是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啊!他們會不怕嗎?肯定怕。不過,有一個工人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雷神山醫院是用來救人的,此時,救別人就是救自己。
有人說,這是我們最難過的一個「年」。有人看到的是生死,有人看到的是悲傷,而有人看到的是溫暖和希望。
王楓說,希望一切趕緊過去,他最想在疫情結束後,去東湖邊肆無忌憚地奔跑,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此刻,王楓和團隊正在為復工做準備。2月13日公司復工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防護物資不夠。作為公司掌門人,他不敢,也不會讓員工的健康受到一絲一毫的威脅。
按照目前公司的口罩儲備量,僅夠用6天。當下,口罩貨源緊張,後續採購仍然是一個問題。如果在疫情沒有完全解除的情況下復工,如果無法給員工提供防護口罩,他無法做到正常復工。儘管如此,王楓依然相信,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_
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4公裡
航天電工,與時間賽跑、與疫情鬥爭
_
相比於長江動力在地域上的偏遠優勢,九院所屬的航天電工集團有限公司可謂更為危險。
他們距離此次疫情的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僅有4公裡的距離。而公司總經理王金麟的家就住在金銀潭醫院對面。看著每天疾馳而過的救護車,聽著周圍人悲觀的議論,他的內心五味雜陳。
其實早在1月份,公司就聽到了疫情開始蔓延的傳聞。王金麟知道,這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他張羅著班子緊急採購了一批口罩和消毒液,並在公務用車上為每一個前來武漢出差的同志配置了口罩,並提醒他們佩戴。疫情大規模爆發後,他給來武漢出差的人一一確認身體狀況。好在所有來他們這裡出差的同志都沒有染病,這讓他多少有些欣慰。
1月18日之後,武漢的氛圍一下就緊張起來了。從20日起,航天電工開始正式放假。
航天電工有2100名員工,公司由一個總部、四家子公司構成,其中四分之三的員工都分布在武漢各地,通勤壓力很大。提前放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員工暴露在公共場所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大家。
在隔離期間,航天電工建立了嚴格的上報制度,王金麟對每一個數字都很敏感,對每一個患者的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最大程度地為他們提供組織上的關愛。
今年春節,王金麟一家原本是有外出計劃的,疫情一來,原計劃取消,一直呆在家裡,密切跟蹤員工的動態,417名離開武漢的員工是他關注的重點。
「航天的員工還是很講規矩的,說不讓動就堅決不動,很聽招呼。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既保護了自己,也沒有給社會添亂。」王金麟對員工的理解和配合心存感激。
等到1月23日,武漢已經成為了輿論焦點。很多航天兄弟單位和客戶都打來慰問電話,並提供了防疫物資的支持。
集團公司吳燕生董事長、九院院長任德民都打來了電話,仔細詢問公司抗疫物資的準備情況和人員健康狀況,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航天大家庭的溫暖。
_
航天品質、緊急馳援
他們給「火神」「雷神」「方艙」輸送生命線
_
在抗擊疫情期間,航天電工想到的不僅僅是自身的生命安全。
1月28日,他們接到了來自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工程部的通知:需要在緊急條件下,為這兩家醫院提供醫療設備用電線電纜,確保及時通電。
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不顧個人安危,順利完成了任務,沒有一個員工講條件。隨後,又很快地參與到了方艙醫院的電線電纜供應工作中。
疫情雖然還沒結束,但是王金麟已經開始操心公司的經營問題了。只有最大程度地保證效益,公司員工的收入才能有保障。
面臨復工,公共場所的安全問題、大家的乘車問題、就餐問題,都是他考慮的重點。目前,公司復工最大的缺口依然是口罩。
他坦言,2月13日復工困難很大,今年的經營形勢也不會樂觀,原定的兩次商務來訪也因疫情取消了,今年市場開拓的壓力很大。
班子已經達成共識了,等到了真正復工,大家都多擔當一些,多犧牲一些個人時間,最大程度地降低損失。
儘管還在假期,但是最近公司班子已經開了5次遠程協調辦公會了,公司有些業務已經在開展了。王金麟想著年前籤訂的訂單,如何能夠克服困難往前再推進一下,有些財務上的工作是不是能夠提前做一些,儘量讓公司平穩渡過低谷……
疫情結束後,王金麟說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各子公司走一圈,想和大家坐下來好好說說話。
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官方微信、九院官方微信
文/黃希
編輯/楊成 高一鳴
校對/林佳昕
監製/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