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合群?教父母這5個方法,讓孩子輕鬆融入集體生活

2021-01-20 幼教咖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性子安穩沉靜,話不多,卻很討人喜歡。然而在孩子上了兩個月幼兒園後,突然聽到老師反應說這孩子不太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願意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中。

於是,朋友很是著急,她怎麼也想不通平常乖巧的孩子怎麼在上了幼兒園後變得不合群呢?其實,小朋友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想要改善孩子不合群的現象,必須老師和家長一起努力。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

1.因與外界接觸機會少導致的不合群

有些小朋友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很少帶出去玩,而父母也比較喜歡宅在家裡,或者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老人由於體力有限很少帶出去玩。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由於缺乏與同伴交流玩耍的經驗,對外界環境的改變無法適應,最終導致沉默寡言、孤僻。

2.因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導致的不合群

孩子在上幼兒園前,總是被父母、長輩包圍著,一家人都圍著他轉,他也習慣了世界以他為中心,總是能聽到爸爸媽媽誇他「真棒」「真努力」「真聰明」。而進入幼兒園後,老師要面對一大堆小朋友,其中有的小朋友更乖,表現更出色,老師經常會表揚其他小朋友,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從而不喜歡這種不以自己為中心的環境,產生厭學情緒。而上例中的小朋友就是這種類型。

3.因自理能力差而導致的不合群

在集體生活中,老師無法照顧到每位小朋友,這時對於一些生活能力差的孩子而言,就會產生困難。比如小朋友們一起吃飯,大家都很快就吃完了,而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卻只吃了幾口,總也吃不飽的話他就會厭棄這種生活;小朋友能夠自己上廁所,而自己因為能力差,每次上廁所都要老師幫忙,要不選擇忍著。孩子因為自理能力差,又不想麻煩別人,又會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這也會導致孩子不喜歡這種集體生活,想要逃離這個集體。

4.孩子太霸道,最終導致被小朋友孤立

有些孩子在上幼兒園前,被爸爸媽媽寵著,在家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小霸王,吃飯時他先吃,玩具都是他的。而孩子一旦進入集體生活中,他會發現為什麼好吃的不再是他一個人的。這時他進入這種集體生活後卻無法適應,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表現得霸道強勢、我行我素,這時小朋友們就會不喜歡和他玩,從而把他孤立掉。

既然我們知道了孩子不合群的原因,這時我們就要學著去解決它。具體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列舉幾個常見的更具針對性的方法。

1.增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使其儘快適應集體生活

父母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如果老師反應孩子一天都不怎麼上廁所或者吃飯沒吃幾口的話,家長就需要考慮是不是孩子由於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而導致的不合群。這時我們就要給孩子補課,在家裡訓練孩子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讓孩子儘快提高能力,使其不再恐懼集體生活。

2.鼓勵孩子多交友,可邀請孩子到家裡來玩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肯走出去,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父母可以讓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父母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做客,一起切蛋糕、做遊戲,孩子在自己家自然身心會放鬆,也能以主人公的姿態去接待每個朋友,這在無意中就會增強孩子對交友的興趣,讓孩子感受到擁有朋友的快樂。

3.多帶孩子去戶外玩,嘗試接觸不同的朋友

在戶外,孩子看到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綠油油的草,自然身心放鬆,這時更有利於他交友。在戶外,很多小朋友們在一起,大家會一起排隊、一起遊戲,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朋友間交友的一些規則,也會變得更開朗、活潑。

4.多與周邊人溝通,儘量消除孩子不合群的因素

孩子不合群除了性格、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因素外,也有一些是外力,比如來自朋友的嘲笑、老師的忽略。這時家長要與老師、小夥伴多交流,讓老師適當多關注孩子一些,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了解一下小夥伴們為什麼會嘲笑自己的孩子,比如是不是自己孩子不愛乾淨,或者是不是自己孩子總霸佔著玩具。這時就要鼓勵和督促自己孩子勤洗澡、勤刷牙,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的樂趣。

5.要獲得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使孩子樂於融入集體 

如果在一個集體中,老師能做到不偏不倚,對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平等、尊重、關愛,小朋友們能夠互幫互助,那孩子接觸時間長了,也會慢慢敞開心扉,去融入這個集體。所以,家長需要了解一下,孩子到底處在一個怎樣的集體中,為什麼孩子不合群,是老師偏心?是同學不友好?這些家長都要了解,並及時改善這種情況。只有用愛滋養的孩子,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樂觀的、充滿愛心的容易融入社會的孩子。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最好的認可。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別再讓孩子特立獨行,融入集體很重要
    有一次劉先生實在是無奈,於是就找到了孩子聊一聊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劉先生問道:「你在學校裡不交朋友嗎?我好像沒見到你有朋友啊!」可沒想到孩子卻非常堅決的說道:「我才不願意交朋友呢,那樣多浪費時間啊!」劉先生聽到孩子的話之後,十分的不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一副不合群的樣子呢?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因為有很多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不合群的。
  • 孩子孤僻不合群,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
    同事看得出來,孩子是想要和大家一起玩的,但是天性害羞內向的孩子卻遲遲沒有邁出「勇敢」的一步。同事為此有些著急,擔心孩子會因為不合群變得性格孤僻。有一次,同事特意帶著孩子去朋友家玩,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的夥伴互動一下,結果孩子很「高冷」,全程都黏在媽媽身旁。一、為什麼有的孩子會「不合群」?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讓孩子開心交朋友
    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不合群吧。 不合群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他們會有痛苦、有煩惱,卻不願意跟人訴說,總是悶在心裡,一個人承擔著。 造成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自身原因,第二個則是外界因素,可以針對一下看看自己的小孩是屬於哪一種原因。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讓愛留守』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孩子不合群,怎麼辦?案例今年9歲的小林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由於父母外出打工,他由外婆代為照顧。其中被拒絕型和被忽略型的孩子都通常被認為是不合群的。小學生不合群有遺傳、缺乏人際交往方法、缺少愛等多種因素。氣質是先天的,如有的孩子屬於膽汁質型或者抑鬱質型,前者比較暴躁容易發火,後者顯得多愁善感比較敏感。如果孩子與人交往不多,缺乏人際交往的方法和經驗,往往也會導致不合群的情況。
  • 腳鬥娃:孩子性格內向、慢熱、怕生,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
    要上幼兒園,大部分家長比較擔心孩子內向怕生,怕孩子融入不了集體。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人際交往還很缺乏,不適應與人交際,這也能夠導致孩子融不進集體。讓孩子能夠克服心理障礙,懂得如何與同學交往;也可以帶孩子到公園去與小夥伴們一起打球,讓孩子去好好實踐一下,體驗一下交朋友的樂趣。2、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也可以鍛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孩子快速融入集體生活。
  • 善於分享的孩子,日後成就差不了,3個方法教孩子學會分享
    之前一直以為女兒脾氣溫和,順利進入幼兒園和別的孩子交朋友,肯定沒問題。現在去突然發現,自己忘了教育女兒學會分享。可是,開園的日子迫在眉睫了,陳女士才開始意識到女兒的這一現象,現在開始教育女兒,還來得及嗎,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 孩子不合群,其實是因為適應能力差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不合群,很多父母著急不已昨天,帶孩子在小區玩的時候,看到一個可憐的孩子。她和媽媽一起來到院子,看著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卻不敢上前,而是一個人躲在媽媽的身後。後來有小朋友來喊她玩的時候,她卻不停地拉著媽媽。看著孩子這樣,媽媽告訴她:「你去和大家一起玩吧!」
  • 孩子溝通障礙,不能融入集體?父母必須這樣做!
    " 最近收到一條留言:「老師,我的孩子已經14個月了,那麼按照您的這個時間段劃分,我的孩子已經到了第六個階段,就是14到24月這個階段了,您能給我們說說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他成長嗎?我該怎麼教,才能把我家的寶寶教得更好呢?」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別擔心,不扎堆的娃大多有這3個優點
    你想一下樓下的孩子大多都是三五成群的,兒子總是一個人在玩,我怕他不合群,變得孤僻!"夫妻兩個討論了很久,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是,讓孩子的爸爸明天問一下孩子為什麼不合群,不願意和別人玩,先看看孩子的想法,然後再解決問題。其實生活中很多這樣性格的孩子,他們不願意過多地與人接觸,很願意一個人玩,這樣家長跟擔心,怕孩子因為"不合群"而變得孤獨。
  • 如何教孩子借位減法?這5個方法一定要教給孩子!
    最近後臺有家長諮詢我們孩子數學借位減法問題: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學得很順利,但是超過10的減法,就犯迷糊。比如21-9,教他借位減法,孩子很疑惑,什麼是借位?為什麼要借?很煩惱,該怎麼讓孩子明白借位減法這個知識點。這位家長反映的減法中的借位問題,是孩子在兩位數減法中普遍會遇到的問題。
  • 想讓孩子性格活潑開朗,也需要科學的方法,建議父母學一學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相信大家都知道,什麼樣的性格也就決定了你與什麼樣的人相處,決定了你處於什麼樣的圈子當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性格,因為好的性格,會有很多好的機會和資源,而不好的性格就會遭人唾棄。
  • 不合群的孩子沒出息?別逼孩子合群了,內向性格也有好處
    特別是內向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他們並不是「沒出息」而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內向只是孩子的性格標籤,並不是孩子的的性格缺陷。3)要多鼓勵孩子,為孩子樹立更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不合群的孩子「沒出息」,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看法,很多偉人、名人、科學家都是內向型性格,內向型性格更適合做研究性工作。
  •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父母真正需要教給孩子的是什麼?
    紀錄片中她說起自己的童年:「三歲時,我就覺得雪花這種從天而降的物質好神奇,想要知道它為什麼會融化。」  紀錄片裡雖然沒有提到她在這個問題上得到了怎樣的回答,但是Neri非常自豪地形容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Neri童年的1/2就在身為建築設計師的父母辦公室玩耍,剩下的1/2就在祖母鬱鬱蔥蔥的大花園裡奔跑。
  • 為啥父母這四種行為,孩子沒有安全感?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一個人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鬆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鬆、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安全感,每個人都需要,不光是成年人,孩子尤其需要安全感。因此,對待孩子,我們要注意哪些?一起來看看吧。一、父母離異。
  • 孩子上幼兒園嚷著沒人玩,父母可教孩子3招,幫孩子開啟社交路
    2、膽小內向的孩子過於驕縱的孩子容易被孤立,那些膽小內向的孩子也很容易被忽視。因為膽小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耍、說話,總喜歡一個人默默玩耍,這樣一來,慢慢地孩子就會脫離集體。不過,其實無論那種性格的孩子,只要父母引導得當,孩子都能在幼兒園裡打開社交大門。那麼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幫孩子開啟社交路呢?
  • 幫孩子找這5種玩伴,鍛鍊孩子的交友能力
    這項研究給予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對兒童的交往問題,父母不能等閒視之,必須及早幹預。父母要針對兒童不同的交往問題,採取適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幫助寶寶克服交往障礙,使其成為受歡迎的人。下面我們來對照看看,希望你家寶貝不屬於這5類小朋友哦。
  • 2歲孩子不合群,陌生人靠近都不行,4招教你輕鬆帶出社交小達人
    孩子不合群、孤僻、膽小,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不擅交際的問題,家長就應該更多的從自身,以及家庭中尋找原因,這樣才能找出問題的根源,然後逐一尋找解決辦法。1、家庭氛圍是否和睦父母關係是否和睦,經常爭吵,父母雙方或者一方長期出差在外,陪伴孩子的時間過少,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情。
  • 孩子不合群,千萬不能忽視,該怎麼辦才好?
    孩子不合群,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當我們發現孩子不合群,千萬不能覺得這是小事,忽略孩子,不詢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看著孩子坐在一旁,也不理會,覺得只要孩子不吵不鬧就很好了,沒有認真對待孩子發生這樣的問題。
  • 孩子記憶力太差?父母巧用5個方法,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對於學習也好,生活也好都是一樣很重要的能力,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記憶力非常重要。如果記憶力不好,不僅記不住學校學習到的內容,在生活中上也會丟三落四,對孩子的生活也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怎麼能幫助孩子的記憶力有所提升,也成為了當父母比較重要的一件事情。
  • 孩子不喜歡和同齡人玩,不合群還是……需要幹涉嗎?
    有的孩子天生「自來熟」,十分活潑,喜歡交朋友,也有的孩子,似乎不喜歡和同齡人玩,甚至有點討厭和同齡人玩,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專注孩子成長的喜孩子嬰兒車就來說說孩子交朋友的這些事兒。思思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