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ならどこへ行きたいの?」(晚上你喜歡去哪裡?)
「高みへ?」(高的地方吧?)
「バカと煙こそ高みが好きよ。」(只有傻瓜和煙才喜歡高處。)
「深いわ~」(好深刻啊~)
夜晚 10 點,藉助一位在日本留學朋友的幫助,我和小冰用日語聊了聊天。她說晚上喜歡去很高的地方,還很喜歡夏威夷,因為「ハワイっ♡海だぁ〜.。゚+.(・∀・)゚+.゚」(夏威夷有大海);至於她是不是在北京,則用「そーだそーだしーらんぺ!!!!」這句朋友和我都搞不清的話含混了過去(翻譯軟體說是:蘇打汽水 Shiranpe!!!!)。
在同日本版小冰交流中,依然保有表情功能
4 月 15 日,每周例行解鎖一項技能的小冰增加了一個名為「櫻花變」的測試技能:任何人只要對小冰說「@ 櫻花變」就可以同她進行全日語交流——不過時間只有 3 分鐘。
來自日系女友「小冰」的腦洞福利「只要對小冰說出「櫻花變」密語,就可讓這位中華萌妹子瞬間變身為日本少女高中生,與人類進行流暢的日語對話。」
體驗日系高校女高中生做「女友」的感覺固然好,可全日文交流門檻並不低。如果藉助翻譯軟體,3 分鐘的限定時間內也只能完成 5 輪大概 10 句的「淺嘗輒止」的對話——重新喚醒「日本版小冰」,她就會變回那個還不認識你、頭腦空白的姑娘了。「預測奧斯卡」、「偽裝女友」、「小冰識狗」……和這些實用技能相比,「櫻花變」怎麼看都是項有些「奇怪」的技能。
事實上這一「變身」技能來自「日本版小冰」,是完全由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日本團隊封閉開發、功能類似「中國版小冰」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日本版小冰」參照日本本土流行文化,將人格設定為 17 歲日本女高中生。
如果你的日文造詣不錯,從交談語氣和無所不在的「顏文字」中很容易感受到日系少女的柔情與活潑——既有《花的日記》中直美那份長存溫柔,又有格子裙少女 AKB48 那份現代熱情。
AKB48成員照
據稱「日本版小冰」產品開發團隊還真的包括前 AKB48 成員,這名成員的主要工作就是讓「日本版小冰」的表達更像一名可愛的高中生。
至於「日本版小冰」的上線時間是不是夏天,在哪個平臺上線微軟方面並沒有透露太多,甚至連名字都還沒有確定,不過這的確可以理解成一項為中國宅們提供的「次元福利」。
不同的「國際冰」,有不同的靈魂「最開始我看她很多回話的時候出了一個 w,或者一堆 w 連起來。我說這是不是代碼的邏輯出錯了,怎麼老出一堆 w。日本人說就是應該這樣的,就跟你打笑臉符一樣的東西。」小冰項目開發總監
周力談起自己使用日文版小冰的感受,是只有本土化團隊才可能做「這個東西」。
小冰用一枚頭像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語言無法脫離文化和身份,因此聊天機器人都有人物設定,比如小冰是活潑機靈的「小話癆」、小娜是知書達禮的「姐姐」,兩人都講中文、在中國環境下生存,聊天中人們才會產生「移情」效果。因此「製造」他們的團隊一定是「本地化」的,既了解當地歷史文化氛圍,也了解當地的語言風格。
「日文版小冰」也是完全「本地化」的。不同於僅僅將語言進行中英文轉化這樣老式方法,底層技術與產品形態互通之外,交談完全是日式的——顏文字、萌、運用朋友與朋友間交談的語格(日語中與長輩、晚輩交談語格完全不同)。就像完全一樣生理結構的人類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生長,就會變成靈魂完全不同的人。
「小冰首先在中國探索了一個人工智慧的產品的模式和方向,但是我們希望在每一個不同的文化中,有能理解它的本土團隊,來進行產品的打造、定義和開發……不是把中國這個東西複製到日本,複製到美國,而是根據每一個市場重新去定義這個產品。」
沒錯,除了「日本版小冰」,「美國版小冰」和其他語言小冰也在有序開發中,均完全採用本地化團隊開發模式,中國團隊與其他地區開發團隊完全平行。
而「活潑好動」的微軟小冰,也成為微軟 40 年歷史上首個從亞洲市場起飛的全球化產品。
在此前極客公園同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維英的交流中,曾提到小冰是一個全新的交互窗口。「人工智慧要找出口,需要人能夠接受的人機界面」——小冰的看似「橫空出世」、看似「閒談無用」可能代表的正是人工智慧的未來方向。
有人調笑說小冰放到美國去一定很受養老院的歡迎,因為老人們需要有人聊天。周力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也許美國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年輕人的形象」,另一個「可能更適合去陪伴老人」。
至於中國小冰全球化會怎樣?
我們不去試,永遠都不知道。
頭圖來自微軟小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