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年接近尾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加速復甦,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
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將成為全球商品和要素的巨大引力場。
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技術、新需求、新理念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在歷史新階段,《財經》新媒體精準地看到了中國企業正在面臨的考驗以及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這一年,消費行業遭遇巨大衝擊,場景缺失、需求銳減,消費方式和市場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線下消費一度陷入停滯。與此同時,新消費場景,諸如直播帶貨、線上教育、在線辦公以及社區團購順勢站上風口。
新消費高歌猛進之時,也在推動金融行業創新的步伐。其中,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新金融行業的產品設計、服務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也在不斷迭代更新。
2020年,新基建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6月,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提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打造產業的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的目標。由此,新基建藍海已經形成。
誠然,任何行業的興起以及技術的進步,都離不開監管的有效跟進和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和場景的不斷更新,離不開治理理念的持續進步。比如大數據的應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起公眾對隱私和財產安全的擔憂。
後疫情時代新業態正加速到來,未來將如何演變?
為此,《財經》新媒體、《財經》E法秉承客觀、公正、權威的原則,發起主辦了第三屆「新獎」評選活動,其中包括新消費、新金融、新基建、新治理四大領域。本次評選由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天眼查、易觀分析、清博大數據等機構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經過專業評比,最終評選出56家獲獎企業。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評選,以獲得財經「新獎」的56家企業為導引,讓更多立足於創新、有志於創新的企業未來能夠走到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