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在滅火撲救。(通訊員供圖)
8月19日早晨,南海公安分局西樵派出所官山社區民警中隊民警張學良發現鄰居家著火後,上演了一次「教科書式」滅火。只見他熟練地拉起水帶接水後,在自家陽臺撲救,後因風勢大、遠距離滅火效果不佳,他換用一樓消防栓滅火,成功將明火撲滅,化解危機。「這其實是我第一次滅火撲救,之前最多就是參加演練培訓。」張學良說。
鄰居廚房起火他兩度接水帶撲滅明火
8月19日7時40分左右,家住西樵鎮某小區的張學良醒來後,如常打開窗戶通風換氣。在開窗時,他突然發現正對面一樓住戶家的廚房冒出濃煙,並伴有明火。
張學良迅速奔向樓道,打開消火栓門,連接好槍頭和水帶,並將水帶另一端接在栓頭鋁口上,然後拿起水帶奔向自家陽臺,站在陽臺上向對面的起火點噴射。
「我家陽臺距離起火點大約有30米距離,我起初估計水帶噴射距離較遠,應該可以滅火。」張學良介紹。但當日恰逢颱風「海高斯」登陸,風勢較大,水帶噴射出的水柱被風吹散,不能準確地灑到起火點位置。
眼見火勢因風力加大有所蔓延,自家陽臺施展空間有限,張學良果斷放棄三樓的消防水帶,立即奔向一樓,熟練地連接好水帶和栓頭,然後敲開本棟一樓住戶的門。
「從住戶家穿過,可以儘可能靠近對面起火點。」張學良表示。這一次,他順利拿著水帶來到路邊,對著起火點位置進行噴射,此時他距離起火點不過十米。
直至8時10分左右,張學良將起火點完全撲滅後,才安心回家梳洗,再回單位上班。事後他了解到,當天早上,事主煮早餐後離開了廚房去幹家務活,不料爐子裡的火燒到了灶臺上的其他雜物,引發火情。所幸張學良及時發現,在消防隊員趕到之前就將明火撲滅,避免火災蔓延,也未造成人員傷亡。
宣傳消防知識讓消防安全紮根群眾心中
為什麼對滅火撲救流程這麼熟悉?張學良表示,全靠日常積累。作為一名有「雜家」本領的社區民警,張學良需要管理社區大小事務:「轄區消防安全工作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張學良介紹,南海警隊的日常警務培訓就包括消防項目,社區民警需要熟練掌握器材使用、火災撲救等消防知識。「光自己學還不行,我希望有更多人掌握滅火自救技能,大家能在發生火情時第一時間滅火或自救。」為此,他經常到轄區廠企、物管、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工作,傳播消防知識,讓消防安全紮根群眾心中,讓更多人掌握滅火自救技能。
長此以往,張學良早已將火災撲救方法熟記於心。但畢竟平時更多的是演練,不是實操。這是張學良第一次遇到火情,嚴格執行的日常應急演練在這次危機中起了大作用,也顯示了他過硬的專業素養和為民服務的責任心。
「發生火情就要快速撲救,晚了就來不及了。我相信有撲救能力的普通人也會這樣做。」張學良說。
從警24年,擔任社區民警5年,張學良始終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最高目標,兢兢業業,為民服務,為打造平安和諧社區出力。
文/珠江時報記者楊慧通訊員吳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