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中,天地四方都有一位神獸分別鎮守一個方位,分別南朱雀、北玄武、西白虎、東青龍,在上古時期,先人們面對廣闊的天地茫然無措,故而將天地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四大神獸漸漸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滲透到了節氣、風水、建築中,出現在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之中,而四大神獸也因為此而擁有了自己的傳奇故事以及姓名。
鎮守東方的青龍被稱為孟章,在道教中被稱孟章神君。在漢朝劉淮安所編繤的《淮南子》一書中曾記載:「能令天神下跪者,莫貴於青龍。」
因此,青龍也為四大神獸之首,同時也因在五行中,青龍屬木,也被認為是代表春天萬物復甦的仁德之神。
朱雀位於南方,五行屬火。在道教中被稱陵光神君,代表夏天,因夏季炎熱,而火也是永生的象徵,故而朱雀也是代表不死不來的存在。
白虎位於西方,五行屬金。在道教中被稱為監兵神君,在神神故事,白虎一般代表兵戈之氣,因此在四季中也以秋季為代表,因為秋季是一個萬物枯萎的時刻,並帶有肅殺之氣,故而白虎也被稱之為戰爭及殺戮之神。
玄武鎮守北方,五行屬水。在道教中被稱為執明神君。代表冬季,古人認為冬季是萬物修養的季節,同時玄武是以龜的形象面世,有長壽的象徵。
按五行相生相剋的基本原理,還有土屬性沒有出現在四大神獸中,是否是土屬性被遺忘了?不,因為更重要,所在土屬性被放到了四大神獸的中央。
在神話故事中,土的代表的黃龍。因為在中央,很多讀者都會錯認為黃龍是四大神獸的首領或是守護對象,其實都弄錯了,黃龍只是在中央作為牽制四大神獸作用的第五大神獸。
同時由於在黃帝時期,四大神獸並不是以祥瑞的形象而出現,而是以惡獸的現象出現,黃帝為了防止四大神獸作亂,便以身化黃龍,降服四大神獸,並最終將四大神獸封鎖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讓他們無法相互爭鬥。
而古代皇帝都以「龍」為自稱,加之黃帝化身黃龍鎮壓四方神獸,因此黃龍也成了古代皇權的最高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