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行走"在大學校園 "鬥圖"成年輕人交流方式

2021-01-11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016年7月,自媒體「新世相」發起了一項「24小時不用表情符號」的實驗。在參與的數千位網友中,超過30%的人都挑戰失敗了。

福建師範大學 劉松嶽/繪

2016年7月,自媒體「新世相」發起了一項「24小時不用表情符號」的實驗。在參與的數千位網友中,超過30%的人都挑戰失敗了。在給讀者的體驗報告中,有網友寫道:「她說,你今天說話怎麼我都聽不懂。」

天津師範大學的李思(化名)也參加了這次實驗。在這次實驗中,這位「表情女王」意外地成為 「挑戰成功」的那部分人,但過程和之前想像的不太一樣。

「沒有很痛苦,少了很多『鬥圖』的時間,連玩手機的時間都減少了。」李思回憶,除了認真地和男朋友講了幾句「其實也沒什麼內容的廢話」,就把手機扔一旁了。「鬥圖」即在網絡聊天中只發表情圖不打字,通過一來一往的表情,完成基本的溝通。越萌、越搞笑的表情越受歡迎。這是網絡表情出現後一種常見的遊戲。

但李思也承認,這樣不發表情的日子不能持續太久,因為「在群裡和大家互相發表情也是日常交流裡很最重要的一部分」。

9月8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對全國5386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8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在社交軟體的聊天中,會使用表情包。其中,37%的受訪者在網絡聊天中使用表情包的頻率「很高,聊天離不開表情」,51%的受訪者表示「表達情緒或有其他需要時使用」。

「鬥圖」成為流行的交流方式

在這個微信群裡,聚集著來自全國89所高校的學生,專業從漢語言文學到天體物理。「你們周圍有喜歡發表情的同學嗎?」「有,我就特別愛『鬥圖』。」河北工業大學的韓春旺邊回應邊扔出一張表情。

「有的。」四張不同「吃藥」表情的接連彈出。隨即,原本安靜的微信群瞬間熱鬧起來。接下來的31條信息都是表情圖,沒有文字,而且上下銜接得恰到好處,用湖南科技大學鄧丹傑的話來說就是「毫無違和感」,她又補充道,「感覺這個年代沒有老師的所有群都是會鬥圖。」

「基本上只要有人發幾個表情圖就會觸發一堆。」浙江傳媒學院的黃雨琦說,「班級群裡鬥圖分分鐘『99+』的消息提醒。」她通常都是一邊忍痛刪舊圖一邊存新圖。她提到自己前一段時間存了好多「天線寶寶」的表情,群裡其他人便立刻發出6張不同的「天線寶寶」圖片。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鄧子賢覺得「現在用民國的人比較多」,民國是韓國演員宋一國的三胞胎兒子之一,因參加韓國真人秀節目被網友熟知和喜愛,照片被大量製成表情包。眨眼間,群裡就彈出了17個不同的民國表情包。

「我還喜歡中老年表情包。」隨後群裡出現滿屏類似雙手握玫瑰,配上「開心每一天」等文字,並帶有旋轉效果的表情。

「跟別人打招呼會發表情包,和熟人聊天會鬥圖,把我私藏的表情都發出來。」來自天津師範大學的楊子怡說。

湘潭大學李丹(化名)在同學眼裡是一個很含蓄的姑娘,但是到了微信上,卻被大家稱為「鬥圖小公主」。近百人的交流群裡,每當大家聊起一個話題,李丹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配上相關的表情包,若是碰上故意對發表情的群友,那將是一場「表情包鬥圖大賽」。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所需要的資源,李丹在手機、電腦雲盤上都建了專門的文件夾,分系列存放,每一張都命了名。在她看來,年輕一代人聊天說話的很少,基本全靠表情包。一個「葛優癱」的表情就能表現出自己的無耐和「生無可戀」。

「我有加表情包群,想要什麼隨時在裡面問。」楊子怡介紹,那是一個名為「樹屋小食堂」的微信群,以交換表情為目的,不聊天不打廣告,也不收任何費用。她被同樣愛好收藏表情的同學拉進群,不知道這個群什麼時候建立,也不知道群主是誰。群公告裡清楚寫著規則,大致包括不得發布廣告和與表情圖無關的圖片和視頻,不得違反相關規定,不得有不文明的行為等。

「有沒有託著下巴的表情啊?」問題在群裡一出,立刻就有5位群友發來表情,且各不相同。通常群裡有人剛發問,就會有無數的表情包「砸」過來。

表情包與現實生活的重疊

鄭州大學的大三學生李爽,開學初的幾天格外忙碌。每天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她幾乎都在操場上奔波忙碌,報導新生軍訓活動。除了完成政工組的宣傳工作,她還拍到了很多令人難忘的新生表情,這令她開心不已。因為這些都將成為她製作表情包的素材,她打算做一組24張圖的軍訓表情包系列。

李爽喜歡自己製作表情包,而不是使用微信商店中直接購買的那種,因為她覺得原創的更加有新意,也更好玩。製作一套表情包需要一至兩周的時間,通常只要靈感來了,形象和概念設計好了,製作起來很快。她需要在Photoshop中把經典的表情從照片中摳出來,通過精細加工後配上文字生成透明GIF格式的圖片。有時候,她也會直接用數位板自己畫表情包。

「把同學做成表情包很有意思,能調節班群裡的氛圍。」李爽說。讓李爽有些苦惱的是各種表情包製作軟體的出現,使得表情包製作越來越簡單,不再需要專門學習圖片處理技能。下個軟體,找張圖片,稍作修改,再配段文字,一個表情包就完成了。越來越低的製作門檻也讓很多人開始加入發送表情包的行列,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表情包的流行,但也使得一部分低俗的表情出現在網絡上。

在受訪的大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更喜歡使用自己收藏的表情而非在表情商店中直接購買的。韓春旺坦承,成套的表情中,並不是每一個自己都喜歡,也不一定用得到,見到自己覺得有趣、用得上的表情就會收藏。

一些受訪大學生都存有「本校專屬」的表情。學校裡的建築物、標誌景觀,甚至老師、校長都成為他們表情包裡的素材。「我還有一套,不過我們校長不上鏡,上鏡的話給他做100張都沒問題。」湖北一所高校的高同學說。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顯示,49%的受訪者通常和「閨蜜等關係極近的朋友」聊天才會使用網絡表情,29%的受訪者表示在使用網絡表情上「無區別,和誰聊天都用」。同時,64%的受訪者認為表情包在聊天中的最大作用是「活躍聊天氣氛,表達情緒」,49%的受訪者認為表情包能夠「彌補文字表達的缺陷,便於對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拉近和聊天對象關係」「生動、更具即視感」「節省時間和精力」也是使用的原因。

表情包流行的背後

不僅是中國大學校園,表情包也行走在全世界。《牛津詞典》評選出的2015年年度詞彙,是「Face with tears of joy(喜極而泣的面龐)」,這就是微信裡常見的emoji表情:黃色的卡通臉上帶著兩滴藍色的淚珠。選出一個表情作為年度詞彙,《牛津字典》也給出了理由,它認為傳統的字母很難滿足時下快速、以視覺為主的溝通需求,而像emoji這樣的圖像文字可以填補空白。這一年,日本社交軟體LINE從表情包上獲得的分成相當於18億元人民幣。

「當代青年社交三法則,是交換教育背景、交換星座、交換微信收藏表情。」2015年年底,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陳琰嬌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出這樣一段話。在點讚和評論的網友看來,這個社交三法則不無道理。那時,網友自製的表情包開始在校園裡盛行。

陳琰嬌回憶,同門農鬱曾在研究裡提到微信構建的一種「輕熟人社交」,它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而產生,陌生人與熟人的界限逐漸模糊。「那麼在這種關係裡面表情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陳琰嬌看來,如果說過去我們說話的目的是「說清楚」,現在可能是「不必說得太清楚」。「聊天中的表情越豐富,其實越迴避了情感的真實表達,公號文章中的表情,本身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應用文體。」她認為,如果用文字描述一種情感或狀態,需要斟酌措辭和考量語氣,以使自己的表達儘量準確儘量不讓對方出現理解上的偏差。但表情則不同,它的表意範圍很廣,修辭特點偏向「誇張」「極致」,要儘量「吐槽」「搞笑」,表演性更強。

四川大學文學院與新聞學院副教授李宇鳳認為,表情包被廣泛使用可能與現在的生活和文化有關係。現在生活節奏很快,表情包就像一個速成的打包好的東西,從中選一個就能表達意思,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人們心理上和行為模式上的需要。「特別是當你有時候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或者有些意思不太好表達,用個表情包就很方便,而且有時候比較含蓄,有時候比文字要好一點。」

在她看來,表情包更大程度上像成語等固定用語的替代。因為表情包的表意是有固定範圍的,人們日常用簡短的語言來製作表情包,但在複雜的意思或者正式的意思時是不會使用表情包的,比如在正式的場合就不會出現表情包。所以她認為,表情包是有一定使用範圍的,相當於一個輔助的代替某一個部分的系統,用於表達日常固定生活的幾種狀態,沒有特別複雜的含義。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王進認為,伴隨手機和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更加頻繁。表情包是伴隨著網絡即時通訊技術而產生的,是一個正常的社會文化現象。

陳琰嬌提到,最近自己寫一篇文章裡面涉及很多網絡詞彙,做這方面研究的朋友告訴她一些詞已經形成了極為複雜的符號和表徵系統。她覺得表情包也是這樣,「你很難去總結或者下定論,表情包就是怎麼樣用的,因為它本身已經形成了複雜的表徵系統。」

(馬宇平 四川大學 徐平 貴州師範學院 張磊 哈爾濱師範大學郭凱旋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當二次元動漫人物被迫營業成為鬥圖表情包,看看誰在你的表情包裡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之間的交流早已突破面對面的方式,語言表達的方式也從冰冷的文字逐漸演變成帶有感情色彩的圖片,而這圖片就是聊天的靈魂——表情包。絮叨覺得不管你是幾零後,總會有幾張自己喜歡、壓箱寶的表情包。可作為漫迷的你可知道二次元裡的那些表情包話不多說,絮叨這就和你嘮一嘮。
  • 鬥圖時代不私藏這組打醬油表情包,你好意思聊天?
    而鬥圖的正確姿勢在於,「我有的比你多,我有的你都沒有,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耶~」醬油專用表情包出爐,終於有適合我們打醬油的表情包啦!「表情」發展至今已成為聊天中最重要的載體,不少朋友甚至以「鬥圖」形式取代日常交流,可見「表情」在當今網絡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在大家網名都是「水晶女孩」「追風少年」的時代,
  • 鬥圖時代來襲,哪家的輸入法表情包最多最有趣?
    就在最近,網絡上漸漸形成了一股風潮,那就是見面不說話,直接鬥圖片。現在很多人交流打招呼,都很喜歡通過表情包、圖片的形式來「說出」自己的話。越來越多人傾向於使用表情包和圖片來表達真實的自己,這種交流方式漸漸成為一股頗具影響力的潮流。因此在大量用戶需要的情況之下,輸入法的表情包功能,就這樣應運而生。
  • 表情包|表情包大全|搞笑表情|鬥圖表情
    表情包|表情包大全|搞笑表情|鬥圖表情 表情大全,情商修煉 聊天套路,懟人語錄
  • 一大波表情包來襲,請做好鬥圖準備!
    在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全民普及的今天,各種社交軟體成為了人們溝通交流、聯絡感情的日常工具。如何讓網絡「嘮嗑」變得更有趣?表情包!如何讓對方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情緒?表情包!表情動圖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著你的手機內存。七天長假,你是否踴躍參加了朋友圈裡的「鬥圖大賽」?有哪些表情包成為新晉「網紅」?新華社客戶端聯合動圖宇宙製作的表情動圖使用攻略等你來收藏!
  • 大波《喜羊羊》表情包來襲,自從有了這些圖,鬥圖就沒輸過
    表情包是現代人交流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僅僅是一張圖片就能夠生動地傳達出人們的心情,因此表情包非常受歡迎。在這個信息更新速度飛快的時代,表情包也是火了一波又一波。融入現代的流行趨勢,動漫表情包的使用也廣泛了起來。
  • 神奇的訊飛輸入法超好玩 鬥圖神器說話秒出表情包
    現代社交語言中,表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鬥圖逐漸成為生人熟絡起來的方式,也是促進熟人社交的快速通道。但有限的表情包撐不起多場次的反覆使用,通用表情也不夠個性化,怎麼辦?訊飛輸入法「鬥圖神器」脫穎而出,真正做到表情、文案、情緒「三合一」,打字就能匹配表情,每句話都是鬥圖。只需打開訊飛輸入法,點擊工具欄笑臉圖標,勾選「鬥圖神器」即可完成設置。現在開始,想怎麼鬥圖都隨時配合,表情拈來Who怕Who!
  • 表情包不能只鬥圖 創業者打造新明星
    表情包成網絡社交必備,有時比文字傳播力更廣  1982年9月19日,歷史上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表示笑臉。時至今日,表情包已經成為網絡聊天必備,有時甚至比文字更能傳遞內容和情緒。  據了解,2015年美國市場一年450億次的消息發送中,60億次來自表情。
  • 年輕人的社交,在微信表情裡
    在本期小酒館中,我們和幾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表情」故事。這其中,有「社恐」人士靠和朋友日常開啟鬥圖模式交流感情;有人成為了喜愛的表情包IP的粉絲,為它付費、給它作圖,甚至舉辦生日會。而精準地使用和理解表情,也正成為新社交時代的必修課,不分年齡和職業。
  • 評論砰砰砰 | 交流方式變化多,康康你out了嗎
    Newsir:同學,你對表情包交流有什麼看法?而且,當我們群聊陷入無話可說的境地時,我們就可以開始"鬥圖"炸群,這樣不僅可以活躍群氛圍,調動大家積極性,而且可以邊鬥邊樂,鬥的人樂此不疲,而且看的人也津津樂道。
  • 評論砰砰砰|交流方式變化多,康康你out了嗎
    和朋友之間鬥圖鬥得火熱,一來二去,一鬥也可以是一天。而且,當我們群聊陷入無話可說的境地時,我們就可以開始"鬥圖"炸群,這樣不僅可以活躍群氛圍,調動大家積極性,而且可以邊鬥邊樂,鬥的人樂此不疲,而且看的人也津津樂道。
  • 鬥圖、收圖……表情包成為網絡社交的新主角
    □鵲華秋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表情包正在逐漸取代語言和文字的部分功能,成為網絡社交的新主角。由於表情包可以無限制存儲、無限次製作與傳播、種類多樣,特別受年輕人喜愛。年輕人利用表情包互動、自陳、自嘲,並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表情包庫,甚至出現「鬥圖」「收圖」,形成了全新的社交圖景,即所謂的「表情包社交」。可愛萌寵是表情包的火熱地帶從內容看,卡通動漫、影視明星、可愛萌寵和自製表情等,都是表情包的火熱地帶。
  • 下載這套表情包,一起來「鬥圖」~
    下載這套表情包,一起來「鬥圖」~ 2021-01-13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我們的友誼乾杯...」為啥這年頭年輕人都愛死了中老年表情包
    繼尼克揚和宋民國成為標配表情後,秉著生命不息,鬥圖不止的精神,網友們愛上了一款畫風奇特的表情包,而它的主要特點是:一本正經的辣眼睛。
  • 屬於市場監管人的趣味表情包!快來鬥圖呀!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鬥圖神器市場監管人的專屬表情包今天由太倉市場監管原創出品的表情包在微信表情商店正式上架01-共建平安市場-這套屬於我們市場監管人的表情包由24個動圖表情組成➡既有「寶寶很生氣」
  • 年輕人社交的靈魂,藏在微信表情裡
    這其中,有「社恐」人士靠和朋友日常開啟鬥圖模式交流感情;有人成為了喜愛的表情包IP的粉絲,為它付費、給它作圖,甚至舉辦生日會。 而精準地使用和理解表情,也正成為新社交時代的必修課,不分年齡和職業。
  • 年輕人的社交,都在微信表情裡-虎嗅網
    這其中,有「社恐」人士靠和朋友日常開啟鬥圖模式交流感情;有人成為了喜愛的表情包IP的粉絲,為它付費、給它作圖,甚至舉辦生日會。而精準地使用和理解表情,也正成為新社交時代的必修課,不分年齡和職業。01.如果和人聊天時卡殼,沒什麼話題,或者感覺尷尬的時候,就會一直用表情包代替自己想說的話。有趣的是,對方時常也都會回應。聊著聊著,我就認識了很多「鬥圖好兄弟」。現在,鬥圖已經成為了我最喜歡的社交方式。我加的所有聊天群裡,都活躍著我的諸多表情包。我的微信上,很快就存滿了300個表情包,也經常找人鬥圖。
  • 關於不好意思的鬥圖表情包
    關於不好意思的鬥圖表情包
  • 年輕人的社交,都在微信表情裡
    熱門的二次元原創IP,也基本都擁有自己的表情包,無論是流氓兔、阿狸,還是羅小黑和長草糰子。原本屬於Z世代的各類亞文化,也由此佔據了社交的主流,並從中產生了商業經濟價值。在本期小酒館中,我們和幾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表情」故事。這其中,有「社恐」人士靠和朋友日常開啟鬥圖模式交流感情;有人成為了喜愛的表情包IP的粉絲,為它付費、給它作圖,甚至舉辦生日會。
  • 小黃臉、搞怪圖與滿屏煙花:當我們玩表情包時,我們在玩什麼?
    ,是當下年輕人的一大特點。QQ群中的「鬥圖」現象(即單純以表情包開展的狂歡式聊天)一度成為了網絡交流的必需品。但也正是初代網際網路的諸多不成熟因素,激發著人類將其改造成一個「完美交流媒介」的動力。而表情包極具活力的演變史,恰恰是這種努力最鮮明的註解之一。 不過,與電報時期不同的是,網際網路時代出現的表情包,代表著兩個時代的人們截然不同的「美好交流」理念。人們之所以為擺脫身體束縛的電報技術歡呼雀躍,其蘊含的潛臺詞是,肉身是完美交流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