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受訪者坦言,是因為知道對方一定會包容和原諒自己,才容易這麼做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徐晨
面對負面情緒,有人能夠很好地去控制,但也有人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甚至經常把負面情緒發洩到家人、朋友身上。這種在負面情緒中誤傷他人的情況,經常令人事後內疚不已。你是怎麼面對負面情緒的?你會把情緒發洩到身邊人身上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8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8.7%的受訪者會把負面情緒發洩到伴侶身上,15.1%的受訪者會發洩到朋友身上,14.7%的受訪者會發洩到父母身上。61.9%的受訪者坦言,是因為知道對方一定會包容和原諒自己,才容易這麼做。86.4%的受訪者曾因情緒失控時傷及無辜的人而感到愧疚。
48.7%受訪者會把負面情緒發洩到伴侶身上
山東濟南央企職員王一洋(化名)坦言,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問題時,他容易對父母和女朋友發脾氣。「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在負面情緒中,我總想尋找庇護,認為他們是最理解自己的」。
23歲的某律所職員陳曉(化名)回憶說,有一次,工作中的問題讓她情緒極差,趕上坐公交時人很多,一位阿姨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她便衝對方大吼大叫。「可能當時我潛意識裡認為,陌生人事後互不再見,才無所顧忌地發脾氣」。
北京某高校在讀研究生鄭燕(化名)前不久剛將負面情緒發洩給了男友。「我說了很多尖銳的話,傷了他的自尊,讓男友一度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我也常會把負面情緒發洩給爸爸媽媽。」鄭燕坦言,面對親近的人,即使自己失態對方也不會離自己而去,所以才會無所顧忌。
受訪者會把消化不了的負面情緒發洩到誰身上?調查顯示,48.7%的受訪者會發洩到伴侶身上,遠高於朋友(15.1%)、親人(14.7%)、同事(7.2%)和陌生人(3.5%)等的比例。
之所以這樣發洩負面情緒,61.9%的受訪者坦言是因為知道對方一定會包容原諒自己,41.6%的受訪者表示是因為不想讓其他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34.6%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潛意識裡覺得這樣付出代價小。
華東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心理學教授舒曼表示,人們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將負面情緒發洩到身邊的人身上。「『對陌生人微笑,對親愛的人咆哮』『愛我的人被我傷最深』,因為親近和愛,人們會更信任,不設防,對親密的人能盡情袒露自己,表現出所有的快樂和悲傷,甚至心理上還會退化到兒童狀態。而對外人,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所以會戴上人格面具,同時也想儘量展現自己的優點,掩蓋缺點」。
86.4%受訪者曾因情緒失控傷及無辜的人而感到愧疚
調查顯示,86.4%的受訪者曾因情緒失控傷及無辜的人而感到愧疚。交互分析發現,90後受訪者中這一比例最高(87.9%),其次為80後(86.3%)。
王一洋經常因為自己情緒失控時誤傷親人感到懊悔,「我會反思自己犯的這些錯誤」。
陳曉說,每次情緒失控過後,她都會因為自己的衝動而後悔,「換位思考,如果我沒來由地被人訓斥一番,也會難過或生氣吧」。
調查顯示,受訪者應對負面情緒的常用方法是找人傾訴(53.7%)和聽音樂(52.8%),其他辦法還有:運動(47.9%),刻意壓制(31.2%),大吃一頓(30.1%)等。
「現在出現負面情緒時,我會先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儘量不讓自己陷在情緒裡。同時,向朋友和家人傾訴,他們的關心和支持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去克服困難。」王一洋說。
「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訣竅就是一定要出門找朋友蹭飯,美食和傾訴讓我得到很大的安慰。」 河北國企職員楊喬(化名)說。
鄭豔感覺,出現負面情緒時與家人多溝通能好很多,「我感覺我媽媽真是『靈丹妙藥』,安慰的話特別管用。如考雅思前,我心裡很沒底,也控制不住情緒,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後就釋然了,發揮得也不錯」。
陳曉也認為,處理負面情緒的有效辦法是傾訴,無論對方是否回應。「說完後心裡能好受很多,即使對方沒有真正安慰到自己也沒關係」。
受訪者中,00後佔1.0%,90後佔30.9%,80後佔48.7%,70後佔14.5%,60後佔4.1%。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4.0%,二線城市的佔46.2%,三四線城市的佔17.4%,城鎮或縣城的佔2.0%,農村的佔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