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徐志摩《山中》

2020-12-23 四季美文

山 中

作者:徐志摩 朗誦:哩哩亞

1931年,是徐志摩人生的最後一個年頭,在這一年,他去北京香山,探望了因肺病在此休養的林徽因。彼時,林徽因已為人婦,林徐二人卻還是惺惺相惜。回來後,徐志摩感慨良多,寫下此詩。

庭院是一片靜

聽市謠圍抱

織成一地松影

看當頭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靜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陣清風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動

吹下一針新碧

掉在你窗前

輕柔如同嘆息

不驚你安眠

【作者簡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朗誦簡介】哩哩亞,俄文名:Лилия,就職於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公安系統,中華聲動誦讀協會會員,喜歡用聲音抒發情感。多次在系統內部的朗誦比賽中獲獎。

相關焦點

  • 好久不見 作者:徐志摩 朗誦:張繼玲
    好久不見作者:徐志摩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 詩歌:《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朗誦:智昊
    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朗誦:智昊作者簡介: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詩社成員,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 【朗誦】徐志摩:認識你真好
    認識你真好文:徐志摩 · 朗誦:燕麥編輯:花開心靈驛站(ID : cnhk667788)朗誦:燕麥,筆名磐礪,國際城市詩歌百年經典新詩誦讀中優秀朗誦藝術家,現擔任多家網絡平臺主播。出版個人文集《來自天籟的聲音》詩集《陀螺》。榮登《北方現代文學*2017名人榜》。喜愛誦讀,在品讀經典中升華自我,給愛一個美麗的出口。
  • 第六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35期《偶然》|徐志摩 & 劉正成/莎拉·哈裡森
    1920年代初,留學英國的徐志摩,在倫敦偶遇了正處妙齡,又才華橫溢的現代派少女林徽因。四目相對間,情愫在他心中慢慢滋生。從此,這位女子便住進了他的心裡。幾年之後,深知自己與意中人此生無緣的詩人志摩,寫下了一首《偶然》,那是1926年的事了。不少失戀的人,讀了《偶然》這首詩,都有種釋懷的感覺。
  • 聽情 | 徐志摩:再別康橋
    人生的離別有萬千種理由,卻沒有一種如徐志摩這樣千迴百轉讓人反覆吟詠,這已經不是一種離別,而是一種註定、而不自知的重逢。每個人都有一座自己的「康橋」,每個人都在那橋上鋪陳過屬於自己的橋段,不同的是,徐志摩的康橋,匯聚起所有千姿百態的情感色彩,不糾結於悱惻纏綿,把所有的燃點都放在一場貌似永別的感傷中,讓人在這場一詠三嘆的離別中與所有曾離散的哀怨憂愁重逢,哀而不傷,愁而不釅,在別人的故事裡收穫著屬於自己的感動。
  • 徐志摩│再別康橋
    文字:徐志摩      誦讀:連續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作者:徐志摩(1897年—1931年),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
  • 朗誦:徐志摩:再別康橋(美醉了)
    作者:徐志摩  朗誦:徐濤攝影:耘耘芸眾生編輯:樹兒微刊(ID:shuer667788)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朗誦:徐濤,著名配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2年被評為全國小說演播藝術家。▲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音頻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梁思成擊退情敵徐志摩,只用了6個英語單詞!
    在林徽因16歲的時候,徐志摩就喜歡上了她,並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後來林徽因與梁啓超之子梁思成有了口頭婚約,他依舊不肯放棄。梁思成踏實、穩重,但是他不傻,他知道徐志摩的意圖。於是便想辦法擊退徐志摩,並且是讓他自行撤退。
  • 徐志摩、林徽因的情感糾葛與泰戈爾訪華|舊聞
    除用中文和梵文朗誦泰氏的詩歌外,最重要的一個節目是徐志摩等人演出了泰戈爾的戲劇《齊德拉》,而且為了讓壽星理解,特地用英文演出。 6月初,徐志摩和張歆海送泰戈爾去日本,其訪華的歷程到此結束。 泰戈爾訪華,給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見面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他們倆同為泰氏的翻譯,而且共同演出泰戈爾的劇本,這讓徐志摩陷入更為嚴重的單相思狀態。泰戈爾在北平的時候,徐志摩特地請泰戈爾出面勸說林徽因,還是無果而終。
  • 陳奕迅的《好久不見》與徐志摩的《好久不見》哪個你更喜歡?
    陳奕迅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下面是徐志摩的詩,好久不見,歡迎朗誦!作者│徐志摩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徐志摩的《好久不見》美得讓人心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詩的魅力,這首詩文字清新脫俗,把戀愛中的少男少女那種悠然般情感渲染的淋漓盡致。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更在意瞬間的感動,水墨青花,都是不能持久的,但卻很美好,剎那間芳華絕代!願你想見的人,終有一天能夠遇見!願那一天不會太遠!
  • 農民工手捧紅磚朗誦,是底層生活的另一面
    近日,一則農民工在工地上手捧兩塊紅磚朗誦《再別康橋》的短視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富有磁性的嗓音,抑揚頓挫的播音腔,雖然有些字發音不準,但還是驚嘆了無數網友。這位被稱作「工地徐志摩」的農民工名叫李小剛,是一位工地裝載機司機。
  • 性靈深處的妙悟:徐志摩與禪
    更跌宕一層,則由道入禪,由莊而玄,避開紛爭擾攘的社會現實,到空山去聆聽心靈靜夜中的悟語,在雲水瀰漫的深處體味幽幽不盡的禪味,在一朵無意中發現的小草花身上體悟人生之謎,在山中變換的大霧造景中感悟造化之無常, 。
  • 朗誦 | 心的方向(原創)
    朋友是人生路上山中竹林悠長的小路,讓我們用心靈的筆墨,點綴著人生路上的風雨與彩虹, 用真誠的付出,收穫人世間最真的友情!朋友是生命叢林中的溪水靜流,是心靈歇息淨化的驛站, 是收藏開心快樂的書卷, 是儲蓄感情豐富知識的背包,  行程中總是不離不棄。
  • 徐志摩詩歌精選|為什麼這到處是憔悴?
    徐志摩詩歌精選|為什麼這到處是憔悴?半夜深巷琵琵徐志摩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裡的琵琶!再別康橋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父子中英文朗誦《再別康橋》 唯美...安恬...寧靜...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再 別 康 橋作者:徐志摩
  • 徐志摩的三朵花
    張幼儀是父母包辦婚姻給徐志摩的,徐志摩不愛她,從未在她身上花過一絲心思,但張幼儀沒有變心過,她一直愛著徐志摩。徐志摩不喜歡這種封建家庭出來的大家閨秀,他覺得這種女人沒有自己的思想,不夠獨立,受著刻板思想的束縛。可張幼儀還是照料了徐母的後半生,辦完了徐志摩的後事。
  • 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她養活徐志摩全家
    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徐志摩飛機出事後,她養徐志摩全家徐志摩作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華麗,浪漫無比。與此同時,徐志摩也是一位情聖。徐志摩一生經歷多個女人,唯獨這個女人,徐志摩高攀不起。在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她養徐志摩全家。此人是誰?和徐志摩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徐志摩高攀不起的女人,便是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張幼儀。張幼儀的所作所為,同徐志摩的所作所為有著天差地別。與張幼儀相比,徐志摩也只能用無情無義來概括。
  • 山中問答|閱讀中國·古詩詞朗誦·冀玉華
    山中問答 (唐)李白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曾經多次隱居山林。他在少年時代,和逸人東嚴子隱居岷山。出川以後,從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開始,李白在安陸(今屬湖北)居住十年,曾隱居碧山桃花巖。此詩當作於李白在碧山桃花巖隱居時期。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
  • 「華豫朗讀者」柳暗花明朗誦谷語的散文《冬至》
    朗誦者柳暗花明,原名原麗萍,安陽市優撫醫院按摩主治醫師,河南省朗誦協會會員,安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愛好廣泛,喜歡朗誦、唱歌、豫劇等。曾獲安陽市人民廣播電臺紅旗渠杯詩歌朗誦大賽一等獎。朗誦讓她的生活走向了一個多彩的世界,她的音色甜美,溫婉清秀,具有太行百靈的美譽,廣受聽眾好評。
  • 徐志摩是渣男嗎?
    當然,梁啓超批評徐志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打算把自己的兒子——梁思成和林徽因撮合在一起。林徽因是梁啓超親自挑定的兒媳婦,因此,他對徐志摩繼續糾纏林徽因感到非常不滿,他建議徐志摩重新考慮他對林徽因的感情,並希望他能浪子回頭,潛心於學問和實業。但他又很珍惜愛徒徐志摩的才華,在工作、生活上處處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