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夜,新一波強冷空氣來襲。受其影響,7日和8日兩天,杭州最高氣溫可能會降至攝氏零度以下,山區氣溫更低,有嚴重冰凍。那些山區的孩子們,他們過冬的裝備齊全嗎?
1月6日上午,帶著這份牽掛,趕在新一輪寒潮到來之前,錢江晚報記者馬不停蹄地趕往浙江省磐安縣尖山鎮一所山頂上的百年山村學校——萬蒼小學,第一時間將「小時橙」愛心圍巾送到孩子們手裡。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這一天,這所小學充滿了歡聲笑語,暖意融融。這次給磐安山村小學送圍巾行動,是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阿里天天正能量合作的「針心針意」暖冬公益活動中的一個子活動。
「針心針意」公益活動開始於這個冬天之初,錢江晚報全城尋找會編織的杭州人做志願者,用毛線和棒針編織溫暖,為山區孩子送出祝福。一個月內,活動收到了1000多條愛心讀者送來的圍巾、圍脖、披肩,還有各式各樣各種尺寸的帽子和手套。先前已有200多頂帽子寄往西藏那曲,另一部分打包寄往麗水特殊兒童學校,這次磐安之行是第三站。
一座城市的善行,從我做起;一座城市的奉獻,人人參與。活動參加者覆蓋男女老少,從蕭山國投紫荊園的志願者、養生公寓的老人家,到年輕的保安小哥,大家一針一針地細心編織,用一樣的毛線織出不一樣的圖案。看到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針織品堆積如山,感覺溫暖,真正打動人的是來自毛線背後的溫度。
這是愛心的溫度,是一座城市的溫度,是一種可以聽見、可以看見、可以感受的正能量。被愛的人感受到幸福,給予的人享受著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短短一個月,「針心針意」暖冬活動已經成為杭州的一張公益名片。
關愛山區兒童,凝聚著社會的愛心。愛心是一種原動力,它深藏於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都是對愛心與和諧的呼喚。為孩子們織一頂帽子、一雙手套、一條圍巾……每一樣都傾注了愛。今天的這份愛,會在孩子們的心底埋下種子,會在未來激勵他們奮力前行,用善良、堅定、勇敢面對一切困難,並最終回饋社會。
以愛心呼喚愛心,以善意回報善意。涓涓細流,終成大海。錢江晚報向來以「心向讀者 情系萬家」為宗旨,小時新聞客戶端信奉「有用 有趣 有溫度」,在這個寒潮數度來襲的冬天,和杭城眾多有愛的志願者們一道,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以媒體的公信力為引,做出一道道「溫暖牌」菜餚,回饋讀者,回饋社會。
相信「針心針意」的溫暖將成為撬動社會公益的一個支點,激發向上向善、互助互愛的社會風尚,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