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急轉彎:秦始皇統一天下?不,真正統一天下的是秦二世胡亥!

2020-12-13 騰訊網

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演變過程中,許多歷史已經成為常識,被人們公認和銘記,但是,隨著後人對歷史的不斷探索,在許多常識性知識的背後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就像堯舜禹因為禪讓而名垂青史,可如今看來,禪讓的背後卻是一種不得已;就像我們已經習慣了項羽焚毀阿芳宮,可現在卻被證實並非項羽所為。當然,還有我們早已習慣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如今看來,也是另外一番模樣

在大家的印象裡,秦始皇經過十餘年的徵戰,在吞併齊國之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專制國家,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因此,秦始皇也就成為封建王朝的創始人和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連《阿房宮賦》中也不乏「六王畢,四海一」的記載。但事實上,當時秦始皇還真沒有統一全國,他兼併諸侯、吞併六國不容否認,但還有一個國家沒有征服,那就是早已走向沒落的衛國。

衛國的歷史追溯起來也十分久遠,衛國的開國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他是周文王的第九子。武王去世時,傳位於成王,鑑於成王年幼,就由周公旦攝政,久而久之,周公旦的聲望越來越高,這引起文王第三子管叔和第五子蔡叔的妒忌。他們先是散布謠言說周公旦企圖謀朝篡位,連成王和姜子牙等人也都開始半信半疑,無奈,周公旦只要向他們闡述自己無意皇位的初衷,費盡周折,才算把這件事給平息

然而管叔和蔡叔並不肯就此罷休,他們直接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也迅速組織軍隊進行平亂。在平叛的過程中,衛國的開國皇帝康叔始終站在周公旦的一邊,為周公旦提供一切支持。後來叛亂被平息,論功行賞,周公旦就把朝歌地區以及殷商遺民眾的騎個部族分封給了康叔,康叔建立了衛國,成為當時的十二大諸侯國之一。

可在康叔之後,衛國就走向沉淪,先後三次被滅: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660年。衛國國君衛懿公被狄族人所殺,衛國滅亡。好在齊桓公拉了衛國一把,讓衛國得以復國;

第二次滅亡是在公元前254年。魏國在攻打秦國陶郡時順勢把親秦的衛國給滅了,可沒想到,秦昭王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又幫衛國復了國。自此之後,衛國實質上已經成為秦國的附屬國了,但衛國還是個獨立政權

第三次發生在公元前209年。衛國在經歷了各種動蕩之後,已經僅存濮陽這一個彈丸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國又奪去了濮陽,衛國國王角被迫遷往野王縣,雖然名存實亡,但畢竟還算不上滅亡。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將國君角廢為庶人,衛國才算徹底滅亡

看完三次滅亡的過程,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秦始皇雄心勃勃,連山東六國都可以吞併,為何沒有滅掉勢單力薄的衛國呢?

有些人認為,從秦昭王時期開始,衛國就成為秦國的附屬國,對秦國構不成任何威脅,因此,秦國才手下留情。可大家想過嗎?秦始皇是要做天下唯一的「皇帝」,衛國雖然實質上和郡縣沒有什麼差別,但衛國畢竟也有自己的皇帝,秦始皇明知道有這種情況存在,為何還不一舉拿下衛國呢?

一方面,可能就是秦昭王的原因,那是秦王的祖宗,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國家,還沒有一點野心和威脅,因此,嬴政不願將其毀去;

另外一點,嬴政十分崇拜商鞅,而商鞅也是衛國人,因此,嬴政就網開一面;

當然,野史中還有最離譜的一個版本,因為很多人相信嬴政的親生父親是呂不韋,而呂不韋是衛國人,嬴政這才格外開恩;

不管怎麼說,秦始皇時期雖然四海歸一,但是,衛國卻一直存活在始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直到秦二世胡亥時,隨著衛國國君被貶為庶民,衛國這才滅亡。因此,有些史書中認為胡亥一生就幹了兩件事:一件是肆意殺害兄弟姐妹,一件就是統一全國!嚴格來說,胡亥還真是統一天下的人,只不過,當時的衛國太過渺小、不堪一擊,因此,被人忽略了而已

相關焦點

  • 秦朝滅亡之際,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百萬大軍在哪裡?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秦始皇被立為秦王。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政治鬥爭後,秦王嬴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不過,僅僅五年時間過去了,秦始皇就死在了出巡的道路上。在秦二世胡亥和趙高的胡作非為下,陳勝吳廣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吹響了反抗秦朝暴政的號角。公元前208年9月,秦朝大將章邯帶著三十萬大軍將趙王歇與張耳打的抱頭鼠竄。在巨鹿這個地方,秦軍將趙王圍得水洩不通。不過,秦軍在當年十二月遇到了最大剋星——項羽。一場破釜沉舟的不留後路,項羽帶著楚國軍隊將秦國三十萬大軍盡數打散。
  • 秦始皇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有國家存在900年到秦二世才滅亡
    01秦始皇掃滅六國不算統一天下對於嬴政的這個歷史壯舉,一直被人們高度評價為「統一了天下」、「統一了中國」、「統一了華夏」。其實不然。嚴格地說,秦王嬴政只是兼併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東方六國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期,進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這個定義是客觀、嚴謹的。因為,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標誌著東方六國全部被秦國兼併。但其實,當時「戰國七雄」的周邊地區尚未被秦國兼併,後來經過秦國不斷開疆闢土,才陸續被攻取。
  •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叛亂不足為懼,為何去世後天下大亂?
    史書記載,秦二世胡亥繼位後,與趙高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彊,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 從秦二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很擔心天下的安寧。於是秦始皇通過巡遊天下,威壓四方,鎮服天下。
  •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功在千秋,但統一天下與他沒多少關係
    於是李斯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雄文——《諫逐客書》,裡面陳述了歷代非秦籍官員對秦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強調逐客萬不可行的N個理由。秦王嬴政看過此文後大加讚賞,遂收回逐客成命。李斯因此事在秦王心目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久就升任廷尉(最高司法審判機構長官)。李斯真正登上歷史舞臺便是從逐客事件開始,而非像《大秦賦》中所演的那樣早早就成了嬴政心腹。
  • 年紀比秦二世還大的秦三世,到底是胡亥的侄子,還是叔叔?
    《大秦賦》的故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結束,可惜這個奮六世餘烈的大一統王朝短暫而輝煌的存續了十多年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秦二世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幫助下,繼承了王位,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秦二世胡亥開始了對自己兄弟姐妹的大肆屠殺。
  • 秦始皇之後,秦朝或有救,扶蘇繼位相比胡亥:一顆仁心五大優勢
    秦朝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開創了很多第一,如全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後,秦始皇還是採取高壓政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天下時,在沙丘突然駕崩。
  • 秦朝的滅亡,真的全怪胡亥嗎?秦始皇的責任最大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四十六天後,秦朝滅亡了。
  • 秦始皇統一天下真的全因為運氣好嗎?
    但要說滅六國完全是秦始皇的功勞,也是不客觀的,這就陷入了孤立片面的唯心史觀。評價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中發揮作用最為精妙者,莫過於漢初大儒賈誼著作《過秦論》中的這幾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為何很少出現佔領區百姓大規模反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統一天下,似乎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因為自從秦始皇公元前236年決定滅趙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掉齊國,只用了15年的時間就把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給消滅掉,完成了我國歷史上第1次真正的大一統。
  • 37代秦國君王的努力,換來了15年的大一統,秦始皇對得起先祖嗎?
    秦始皇是秦國王室裡的第37代傳人,在他這裡秦國歷經60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正是因為如此,秦始皇才把自己稱之為千古一帝的。他覺得他的功績,歷史上的任何人都比不了。所以,他才應該叫皇帝。嬴政在位13年,秦二世在位2年!秦始皇家族六百多年的基業,三十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就這樣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存活了十五年的時間就分崩離析了。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秦始皇的後代基本上都被屠殺了。
  • 北大接收一批海外回歸竹簡,揭開胡亥繼位真相,趙高原來是背鍋俠
    胡亥的表現,讓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像胡亥這樣的人是怎樣成為皇帝的?胡亥,導致秦國走向滅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秦始皇耗費了一生的心血才統一了六國、讓秦國的國力逐漸往上攀爬。但胡亥在短短的四年之內,便讓自己老爹的一生心血盡數白費。
  • 扶蘇、胡亥的生母是誰?為什麼《史記》裡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
    不僅《史記》中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是誰,《資治通鑑》中也同樣沒有。作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歷史資料中沒有秦始皇的皇后,這肯定不正常。秦國歷史上記載最清晰的就是秦惠文王,19歲登基,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魏國夫人為王后。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熔化鑄造成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十二尊金色銅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不容爭辯的威權。一個新的國家制度成了當務之急。
  • 影視|紀錄片《中國》熱播,《一統》講述秦始皇統一中國
    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他下令收繳天下兵器,熔化鑄造成矗立在鹹陽宮前的十二尊金色銅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不容爭辯的威權。軍事隱患被按下,一個新的國家制度成了當務之急。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議下,摒棄延續已久的分封制,建立了一種強化中央權力的全新體系——郡縣制。
  • 秦始皇統一中國,離不開八大武將的功勞
    秦始皇統一中國,離不開八大武將的功勞!最典型的就是白起,常勝將軍,據史書記載,平生殺敵不下百萬,僅長平一戰就坑殺40萬大軍,後來被秦昭王賜劍自刎。王翦,王賁和王離家族,這是子孫三代人,王翦滅了楚國,殺掉了項羽的叔祖父項燕,他的兒子王賁滅掉了齊國和燕國。他的孫子王離是秦二世時期的將軍,跟章邯一起在巨鹿和項羽的起義軍決戰,結果兵敗身死,爺爺欠下的血債要孫子來償還。
  • 秦始皇派50萬秦軍已徵服百越,秦朝滅亡時趙佗為何不北上救秦?
    公元前221年,經過幾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秦王嬴政終於掃平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秦朝,並自稱始皇帝。然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後,短短3年,秦朝於公元前207年即宣告滅亡。
  • 扶蘇VS胡亥——千古一帝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究竟是誰?
    1、沙丘的陰謀 《史記》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陰謀: 胡亥、趙高、李斯三人串通起來,不僅秘不發喪,還違背了秦始皇傳位長子扶蘇的遺囑,瞞天過海竊取了帝位。
  • 為什麼秦朝未能如秦始皇所願,長遠傳世下去?
    秦國統一天下後,秦王嬴政自認為功德超過了三皇五帝,改稱「皇帝」,並廢除帝王諡號制,以自己為始皇帝,其後的繼位者為二世、三世,希望永遠地傳下去。但秦始皇沒想到的是,自己死後三年,秦二世時秦朝就完蛋了。為什麼秦始皇在的時候能鎮住天下,到秦二世時各地起義勢如破竹,很快就崩塌了呢?
  • 《史記》中的李斯,秦始皇的寵臣,贏了地位,輸了人品
    前言:如果說秦始皇統一華夏是秦國數代的積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那麼在大一統之後,秦朝所開創的各項統一,才是秦始皇真正能力和功績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秦朝的丞相——李斯。他之所以有所成就,皆是因為他運氣不錯,碰到賞識的他的秦始皇。根據《史記》記載,在秦始皇晚年出巡歸途中,突然因病暴斃,而引發趙高、胡亥、李斯篡改遺詔「沙丘之變」。他們擁立胡亥為帝,逼死了應該繼位的扶蘇和大將蒙恬。
  •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時候,世界上的其它地區正在發生什麼?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代,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巨人時代」。各地都湧現出世界史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雄心勃勃地打造著自己的帝國。印度:阿育王與鼎盛的孔雀王朝公元前232年,趙李牧在番吾大敗秦軍。同一年,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阿育王去世。阿育王時代,孔雀王朝達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