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小貼士
閱讀本文大約佔用您7分鐘~
膝關節作為人體的大關節之一,由於其功能的重要性以及過度使用,導致膝關節韌帶損傷概率也是大大的增加,如車禍撞傷、運動損傷、意外摔傷等。
近年來,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已多次收治膝關節韌帶斷裂患者,在團隊的通力配合與專業的手術治療下,均得到有效治療,恢復良好。近日,一位因摔傷導致左膝關節多韌帶斷裂的患者,在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成功實施了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重建+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手術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家住宿州的沈阿姨在騎電動車上街時,不小心摔倒。沈阿姨當時感覺到左腿膝蓋處略有疼痛,但她並未在意,以為休息一下就好了。
熟知,在家裡休息了一天,非但不見疼痛減輕,反而加重了,左膝關節處變得又紅又腫。疼得實在無法忍受的沈阿姨,就連走路都很困難,家人趕緊把沈阿姨送到了我院骨科就診。
當天,正值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黃迅主任坐診,看到沈阿姨左膝關節紅腫,而且左膝關節不穩,伴隨著行走困難,初步診斷沈阿姨為膝關節韌帶斷裂,逐安排其檢查具體受傷位置。
檢查結果提示:左股骨髁骨挫傷、左膝前後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斷裂、外側副韌帶損傷、左膝外側半月板后角損傷。
沈阿姨這是左膝關節多韌帶斷裂,比黃主任預想的還要嚴重!
情況不容樂觀, 如不儘快手術,極有可能會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影響傷肢功能,導致沈阿姨在以後的生活中無法正常行走。
黃迅主任結合檢查報告,與團隊研究分析,決定用患者自己身體的肌腱來進行微創關節鏡下多韌帶重建術。
但是,在近年收治的患者中,一般都是單純的前交叉韌帶或者後交叉韌帶重建,像該患者這樣多韌帶斷裂同時重建的手術,是膝關節鏡手術中難度最高的手術,在省級大醫院開展的都比較少。
黃迅主任迅速組織科室團隊制定手術方案及具體流程,經過嚴格縝密的分析論證,最終決定為患者實施左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重建+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
韌帶重建通俗的說是通過手術的方法重新再建造一個韌帶,來代替受到損傷的韌帶的功能。
日常生活當中,由於多種原因導致了膝關節韌帶的斷裂,保守治療是沒有辦法治癒的。這時候就需要取自己的肌腱或者用異體的或者用人工的韌帶,把它通過手術的方式放在原來的解剖部位進行固定,讓它來發揮原來斷裂的韌帶功能,這就叫韌帶重建。
一切準備就緒,患者被推入手術室。
在手術室的緊密配合下,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了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重建+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
術中,在關節鏡下,可以清楚的看到患者左膝關節處滑膜出血、水腫明顯,內外側半月板損傷,前後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斷裂。
黃主任在關節鏡下用刨刀切除患者出血及水腫的滑膜,並對損傷的半月板進行修復;接著取出患者自體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完成肌腱編織,在經過徹底衝洗後,再次引入骨道,用可吸收介面螺釘固定,對患者左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進行重建;最後再對患者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用進行縫合修復。
因患者為多韌帶重建,這就要求術者在手術過程中需操作精準,稍有偏差則有可能造成移植肌腱失效。此外,膝關節後方存在大的血管神經,一旦損傷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團隊屏住呼吸,手術在謹慎、精準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經過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關節鏡下可見:重建後的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外觀形態良好,張力好,膝關節穩定性恢復好,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專家
解讀
據關節外科/創傷骨科黃迅主任介紹:
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是最常見而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前後交叉韌帶同時斷裂的患者受傷機制複雜,常合併不同程度的內外側副韌帶及半月板損傷,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遠期造成重度膝關節炎的機率非常高。
傳統的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術需打開關節腔,創傷大,出血多,韌帶固定不牢靠,患者無法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常造成關節粘連、僵硬,功能恢復差。
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完善,關節鏡手術成為當前主流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韌帶固定堅強可靠等優點,術後可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功能恢復好,且不會引起關節粘連、僵硬等併發症。
近年來,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完成了多項高難度關節鏡手術,包括:前後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縫合、修整,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等。
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體現了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團隊高超的技術和挑戰難度的決心,也標誌著我院在關節鏡技術方面的又一次實質提升。為皖北地區關節疾病及運動損傷患者的治療康復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