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紀實】礦建總院骨科關節鏡下多韌帶重建術—游離於毫巔間的精湛技藝

2021-02-13 宿州中煤礦建總醫院

溫馨小貼士

閱讀本文大約佔用您7分鐘~

膝關節作為人體的大關節之一,由於其功能的重要性以及過度使用,導致膝關節韌帶損傷概率也是大大的增加,如車禍撞傷、運動損傷、意外摔傷等。

近年來,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已多次收治膝關節韌帶斷裂患者,在團隊的通力配合與專業的手術治療下,均得到有效治療,恢復良好。近日,一位因摔傷導致左膝關節多韌帶斷裂的患者,在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成功實施了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重建+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手術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家住宿州的沈阿姨在騎電動車上街時,不小心摔倒。沈阿姨當時感覺到左腿膝蓋處略有疼痛,但她並未在意,以為休息一下就好了。

熟知,在家裡休息了一天,非但不見疼痛減輕,反而加重了,左膝關節處變得又紅又腫。疼得實在無法忍受的沈阿姨,就連走路都很困難,家人趕緊把沈阿姨送到了我院骨科就診。

當天,正值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黃迅主任坐診,看到沈阿姨左膝關節紅腫,而且左膝關節不穩,伴隨著行走困難,初步診斷沈阿姨為膝關節韌帶斷裂,逐安排其檢查具體受傷位置。

檢查結果提示:左股骨髁骨挫傷、左膝前後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斷裂、外側副韌帶損傷、左膝外側半月板后角損傷。

沈阿姨這是左膝關節多韌帶斷裂比黃主任預想的還要嚴重!

情況不容樂觀, 如不儘快手術,極有可能會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影響傷肢功能,導致沈阿姨在以後的生活中無法正常行走。


黃迅主任結合檢查報告,與團隊研究分析,決定用患者自己身體的肌腱來進行微創關節鏡下多韌帶重建術。

但是,在近年收治的患者中,一般都是單純的前交叉韌帶或者後交叉韌帶重建,像該患者這樣多韌帶斷裂同時重建的手術,是膝關節鏡手術中難度最高的手術,在省級大醫院開展的都比較少。

黃迅主任迅速組織科室團隊制定手術方案及具體流程,經過嚴格縝密的分析論證,最終決定為患者實施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重建+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


韌帶重建通俗的說是通過手術的方法重新再建造一個韌帶,來代替受到損傷的韌帶的功能。

日常生活當中,由於多種原因導致了膝關節韌帶的斷裂,保守治療是沒有辦法治癒的。這時候就需要取自己的肌腱或者用異體的或者用人工的韌帶,把它通過手術的方式放在原來的解剖部位進行固定,讓它來發揮原來斷裂的韌帶功能,這就叫韌帶重建。

一切準備就緒,患者被推入手術室。

在手術室的緊密配合下,關節外科/創傷骨科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了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重建+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

術中,在關節鏡下,可以清楚的看到患者左膝關節處滑膜出血、水腫明顯,內外側半月板損傷,前後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斷裂。

 

黃主任在關節鏡下用刨刀切除患者出血及水腫的滑膜,並對損傷的半月板進行修復;接著取出患者自體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完成肌腱編織,在經過徹底衝洗後,再次引入骨道,用可吸收介面螺釘固定,對患者左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進行重建;最後再對患者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用進行縫合修復。

因患者為多韌帶重建,這就要求術者在手術過程中需操作精準,稍有偏差則有可能造成移植肌腱失效。此外,膝關節後方存在大的血管神經,一旦損傷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團隊屏住呼吸,手術在謹慎、精準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經過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關節鏡下可見:重建後的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外觀形態良好,張力好,膝關節穩定性恢復好,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專家

解讀

據關節外科/創傷骨科黃迅主任介紹:

 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斷裂是最常見而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前後交叉韌帶同時斷裂的患者受傷機制複雜,常合併不同程度的內外側副韌帶及半月板損傷,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遠期造成重度膝關節炎的機率非常高。

傳統的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術需打開關節腔,創傷大,出血多,韌帶固定不牢靠,患者無法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常造成關節粘連、僵硬,功能恢復差。

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完善,關節鏡手術成為當前主流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韌帶固定堅強可靠等優點,術後可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功能恢復好,且不會引起關節粘連、僵硬等併發症。

近年來,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完成了多項高難度關節鏡手術,包括:前後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縫合、修整,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等。

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體現了我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團隊高超的技術和挑戰難度的決心,也標誌著我院在關節鏡技術方面的又一次實質提升。為皖北地區關節疾病及運動損傷患者的治療康復帶來希望



聲明 | 我們始終堅持原創,我們願意與您分享關於健康的每一個話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24小時之內刪除。

相關焦點

  • 中英文字幕:前交叉韌帶重建(ACL Reconstruction with Arthrex TightRope)
    ACL Reconstruction (Arthrex® TightRope®)前交叉韌帶重建(Arthrex® TightRope®)Overview(概述)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ommonly called the
  • 聽聽長治二院骨科醫生怎麼說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縮寫ACL)損傷是膝關節最常見的運動損傷,多見於球類運動中,例如打籃球、踢足球、溜冰等運動項目。今天長治二院骨科運動醫學病區負責人田海泉為大家講解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相關知識。ACL是膝關節最重要的韌帶之一,位於膝關節的中間,從股骨髁的後部延伸,連接到脛骨平臺的中前部。ACL是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韌帶之一。
  • 關節鏡下肱二頭肌腱固定術
    可以把鐮狀韌帶作為一個重要的標誌,以幫助定位肱二頭肌結節間溝,因為它跨越結節間溝的下方空間。其他有幫助的標誌是肱前旋血管的上升分支,在肱二頭肌肌腱外側可以觀察到該分支。聯合腱大致與肱二頭肌肌腱相平行,可以通過它「離骨」的解剖特點,與肱二頭肌肌腱「在骨」這一事實加以區分。找到肱二頭肌肌腱最直接的方法是沿喙肩韌帶(CAL)找到喙突。然後用喙突定位聯合腱,再下行就能找到。
  • 東區骨科UBE技術給你新的選擇!
    UBE技術即單側雙通道內鏡技術(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Technique),利用多裂肌與棘突間的潛在間隙形成三角式的對流關係以保持良好灌注衝洗獲取清晰術野,適用於頸、胸、腰椎退行性病變。
  • 前叉韌帶斷了必須手術嗎?
    十字韌帶,也叫交叉韌帶,是膝關節腔內重要的力學結構,有前後兩根,分別也叫「前十字(前交叉)韌帶」和「後十字(後交叉)韌帶」。 一般來說半月板損傷的患者,不管是核磁共振片子,還是在體檢中,常常能找到十字韌帶損傷的痕跡。因此,可以說十字韌帶的損傷是十分廣泛的。
  • 骨科醫療器械領域,技術創新的那些事兒
    細數骨科史上,那些驚豔業內的創新產品,如關節鏡、Ilizarov外固定架等,都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那麼未來骨科領域的顛覆性創新又會出現在哪些技術或產品上呢? 骨科史上的那些明星產品 ● 關節鏡 1962年,日本外科醫生Masaki Watanabe 博士使用他發明的關節鏡進行了首例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患者是一名17歲的男孩,打籃球時扭傷了膝關節。
  • 關節鏡輔助下後踝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操作規程
    • 標記筆勾畫出跟腱,內外踝輪廓;於外踝尖水平,跟腱兩側標出5mm關節鏡操作入路,內側入路略偏向近端,外側入路略偏向遠端。• 清理踝關節後側腔隙,辨識屈踇長肌腱,作為內側安全邊界。• 手術室需懸掛術前CT片,以顯示游離體位置和數量,die-punch骨折塊移位情況。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 【封面】全國居然有一億多人有這個足畸形!骨科專家為您詳解是誰帶走了腳的美麗
    遺傳是拇外翻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許多研究中報導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陽性的家族史。拇外翻也常見於系統性關節病患者中,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蹠趾關節囊的破壞,導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扁平足,第一蹠骨關係不協調,如第一蹠骨頭呈圓球形,第一蹠骨過長、過短等均有較高的發病率。
  • NBA總決賽太過慘烈,湯神交叉韌帶斷裂,聽聽醫生怎麼說,普通人也要注意
    馬立峰北京友誼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骨外科學博士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NBA總決賽第六場比賽中,金州勇士隊球星湯普森扭傷了左膝關節,後來被醫生證實, 一、交叉韌帶在哪個部位?為什麼會斷裂? 交叉韌帶也被稱作十字韌帶,是膝關節內交叉走行的、兩個堅韌的纖維結構,根據位置分為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交叉韌帶會限制大腿和小腿之間前後相對的移動以及膝關節的旋轉,從而使膝關節保持穩定[1]。
  • 【骨科醫生】恐怖三聯徵
    1966年,外國學者Hotchkiss首次提出「恐怖三聯徵」的概念,是指肘關節後脫位同時合併橈骨頭和尺骨冠狀突骨折,以及周圍韌帶損傷。以往多採用非手術治療,但一般很難維持肘關節穩定性,並且不利於早期的功能鍛鍊。目前主流方案多選擇積極的手術治療,但手術難度著實對創傷科醫生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
  • 當心它的「看門狗韌帶」
    4.膝關節撞擊傷:大腿前面突然受到撞擊,造成股骨向後錯位,多見於足球運動。(四種常見的損傷動作)PART.05前交叉韌帶斷裂有什麼危害呢?首先應該知道一件事:前交叉韌帶一旦斷了,是不會自己「長上」的。受傷後有兩種治療選擇:關節鏡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關節鏡手術:通過小孔用「鏡子」和「手術刀」進行手術、創傷小。斷裂的韌帶 「接不上」,所以需要再取一根韌帶,在股骨和脛骨各打一條骨隧道,將製備好的肌腱移植物穿過脛骨和股骨,並進行固定。
  • 乾貨丨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手術要點、難點及對策
    用圓頭穿刺錐和套管插入切口,經皮下組織、髕下脂肪墊和關節囊進入關節腔,此入口位於外側關節線上方,髕下約1cm處,如果入口距關節線太近,外側半月板前角可被撕裂或損傷,或者插入關節鏡時可能會從外側半月板下方穿入關節腔。入口位置如果距關節線過高,會使關節鏡進入股骨和脛骨髁之間的間隙,影響對半月板后角和其他後部結構的觀察。如果緊貼髕腱邊緣插入關節鏡,關節鏡可穿透脂肪墊,影響視野,導致操作困難。
  • 一場意外差點讓她再也站不起來,佛山一骨科微創團隊幫她重建韌帶
    4月,一場交通事故讓家住南海的鄭阿姨右膝蓋受重傷,4組重要韌帶中僅有1組保留功能,這場交通事故差點讓她再也站不起來。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即原平洲醫院,以下簡稱省醫南海醫院)骨科微創團隊用LARS人工韌帶為鄭阿姨修復、重建韌帶,據骨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宋玉成介紹,「患者的病情確實很棘手,而且這種類型的手術一般要求一次成功。
  • 膝關節韌帶重建的幾大問題,你值得一看
    關節鏡技術是骨科最早使用的一種微創技術,它極大地提高了對關節疾病的確診率,而且現在治療的範圍也已經發展到了前後交叉韌帶重建等,另外隨著手術器械的改善以及關節鏡自身性能的提高,手術需要的時間相對來說就已經明顯縮短了,而且治療的準確性和針對性也不會因為時間的縮短而下降,相反還呈現出明顯提高的趨勢。
  • 江西首例 贛州市人民醫院開展關節鏡下坐骨結節囊腫切除術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鄧剛報導:近日,贛州市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團隊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關節鏡下坐骨結節囊腫切除術。據悉,該手術為江西首例,填補了省內此項技術的空白。在麻醉科醫師和手術室護士的全力配合下,成功為患者施行了關節鏡下坐骨結節囊腫切除術。術後,由運動醫學科專業康復團隊給予患者功能鍛鍊指導,日前,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坐骨結節囊腫好發於偏瘦的人群,老年人居多。老年人肌肉及皮下組織萎縮,下坐時坐骨容易受到撞擊,需與坐骨結節皮下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皮下纖維瘤、血管瘤、坐骨腫瘤性腫塊等疾病進行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