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華服,漢裝)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所以說漢服不是指漢朝的衣服,這一點要謹記哦。
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漢服需要我們來繼承和發揚。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漢服也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上了我們的傳統服飾。
隨著漢服的復興和發揚除了有很多能穿著漢服參加的節日每一年的農曆三月初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辰上巳節也被定為「中國華服日」這一天,每一個人都可以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飾逛街,遊玩兒。
其實你並不需要擔心,穿上漢服沒有口袋不容易放東西,或者普通的包和漢服也不是很搭看起來就沒那麼好看。其實,漢服是可以裝東西的,明制漢服的琵琶袖就像是一個大口袋從袖口把東西放進去而且容量特別大,可以同時裝下摺疊雨傘零錢博、鑰匙扣手機和充電寶。除了漢服上的「小口袋」和漢服搭配的荷包和各種口金包,布包也很實用漂亮。#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