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化和消費化的時代,各大電商平臺和實體店,逮著節日就各種大肆促銷、打折、預售,任何節日都變成了購物節,將消費主義貫徹落實得實實在在的,不留一絲縫隙。
哦,對了,沒有節日也要創造節日,例如618電商節、雙11、雙12、818汽車促銷節……
作為年度消費大戲,今年「雙11」購物熱潮比往年來得早一些。據報導,在「買買買」途中,廣大消費者遭遇了一些商家、平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套路,「複雜規則難壞了『尾款人』」。
在優惠條件上設置規則,符合商業邏輯;在賣力促銷時引入「算術」,也是各大商家費盡心思的「優惠活動。」
對於企業的財務人員來說,面對這些複雜的折扣,難免會感覺無從下手。那麼,具體的會計處理應該如何來做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商業折扣
商業折扣,指的是打折後的銷售金額。例如,某件商品原價100元,打9折,折扣後的金額是90元,消費者實際支付的是90元,差額10元就是商家的折扣金額。
1、銷售方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90
貸:主營業務收入 79.6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0.36
2、銷售方的增值稅處理:
納稅人採取商業折扣方式銷售貨物的,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註明的,可按折扣後的銷售額徵收增值稅。未在同一張發票「金額」欄註明折扣額,而僅在發票的「備註」欄註明折扣額的,折扣額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
二、現金折扣
現金折扣,指的是在賒銷的方式下,銷售方為了鼓勵或者催促購買方儘快付款而作為的讓步和妥協,一般是在一定期限內付款會給予一定的優惠。現金折扣的本質是一種融資行為,銷售方付出的金額上的代價計入財務費用,而不是直接衝減收入。在會計入帳時,是按照銷售金額全額計入營業收入的。
1、銷售方的會計處理:
(1)銷售時
借:應收帳款 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
(2)實際收款時
借:銀行存款 103
財務費用 10(銷售方給予的現金折扣金額)
貸:應收帳款 113
2、銷售方的增值稅處理:
按照全額計徵增值稅銷項稅額和開具增值稅發票。3、銷售方的企業所得稅處理:發生的財務費用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三、銷售折讓
銷售折讓,指的是銷售方和購買方完成購銷行為之後,商品出現了質量問題,銷售方給予的價格折讓。
1、銷售方的會計處理:
(1)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應收帳款 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
(2)發生銷售折讓時
借:銀行存款/應收帳款 -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3
2、銷售方的增值稅處理:
應開具紅字增值稅發票,衝減相應的增值稅銷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