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time to heal.」是為政治語言,拜登上臺仍將難以「治癒...

2020-12-13 雄觀天下

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拜登最終能戰勝川普的原因有很多,但若聚焦在政黨層面的因素,則筆者認為,從美國社會長期發展的態勢來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支持度或將逐漸拉開差距:民主黨的支持度將逐漸擴盤,而共和黨的支持度將逐漸萎縮。

隨著美國未來人口的族群組成變化、都市化的持續推進、虔誠教徒數目地逐漸下降、人口教育程度日漸提高、年輕時代越來越偏向自由派、東西兩岸的大城市科技從業者開始外移,上述的這幾個美國社會政經面向的發展趨勢就彰顯了,長期以往下去,民主黨就會比共和黨,更容易爭取到新的支持者,從而在選戰上勝出。

然而美國的這種社會發展態勢,其實本質上就牽涉到「社會撕裂」的潛在隱憂。民主黨代表自由派,因而美國國內層面的進步價值、多元主義、開放包容的認同政治、對新移民、女性、LGBT等少數族群、團體的友善態度與法律等特徵的政治意涵,都可直接跟民主黨掛鈎。那麼,支持民主黨,往往就代表支持上述的價值觀念。相反,共和黨代表保守派,因而美國國內層面的傳統價值、白人主義、對基督單一宗教的虔誠、對傳統農業的固守、對家庭社交圈的鞏固、對女性墮胎的排斥等特徵的政治意涵,也都可跟共和黨掛鈎。那麼,支持共和黨,就代表支持上述的價值觀念。筆者之所以沒提國外層面的情況,是因為美國的外交政策表現,大體和政黨黨籍的政治價值區別無關,和總統個人性格特質,及背後大財閥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關聯較大。

那麼從上面的概述就可看出,其實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美國國內所代表的基本盤本就不同:一派是更加受到東西兩岸、知識分子、新移民族群、LGBT群體、跨國企業集團、科技經濟產業的支持;另一派則是更加受到中西部、南部、傳統農民、固守觀念的白人族群、性別認知狹隘、傳統經濟產業的支持。

因此,在兩黨所代表的根本價值認同族群就不同的情況下,拜登這句「It’s time to heal.」就顯得更像是一句象徵意義的政治空談——不過這似乎也挺符合美國傳統建制派政治人物的標籤:講話油膩不真誠、手段常常很「外交」、經政治精英背景、不接地氣;這和川普式的直言直語、不安常理出牌的草根語言,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極點。

既然拜登與川普,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也難怪在選戰焦灼狀態時,拜登支持者與川普的支持者就發生數量眾多的集體鬥毆事件了——認同的價值都不一樣,又都在選舉激情的政治狂熱上,要怎麼對話?要怎麼和解?沒辦法的。

所以,筆者認為,即便拜登一再通過推特,展現他的「和解精神與柔性語言」,但要治癒已被川普破壞的「傷痕累累」的美國,怕是憑藉他背後所代表的強大政治集團,也無法治癒這已分裂得越來越大的「社會裂痕」。愈發得到民主黨精英重視的跨國與高新技術產業經濟,讓經營傳統經濟的廣大中西部、南部的共和黨白人遭受經濟上的停滯甚至下滑;再加上他們感覺被主流的美式「政治正確」論述所邊緣化,就讓這些大部分不住在東西兩岸的大都市,而是在田野鄉間,與家族成員關係緊密,通常也熱衷參與教會活動的共和黨白人感到一天比一天憤慨——拜登的上臺,將加重這一族群的情緒不滿。

綜上所述,「治癒美國」的政治口號,說說很容易;但實際真讓拜登做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民主共和兩黨所代表的基本價值族群就不同,怎麼可能統一起來和解呢?兩者本身就是利益衝突的不同團體了。因而,其實不論是川普執政、還是拜登上臺、又或者以後換了一個總統上任,「治癒美國」當一個「全民總統」以達成社會和解——這種理想狀態本身在民主國家就是不可能實現的。拜登的「治癒美國」口號還能喊喊,讓美國人民聽了覺得心暖暖,但可不要最後不僅沒有治癒,反而還步下川普的後塵,進一步撕裂美國社會,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內亂才好。

#傳媒大家說#

#拜登贏得大選#

#拜登提名國務卿#

相關焦點

  • M50展覽 | 「治癒的時光 TIME TO HEAL」石岱 Stephane Ferrero 攝影展 | 半度音樂
    聯動藝術家 攝影藝術展Photography Exhibition by Linkage Artist "這次'TIME TO HEAL'與半度的合作,我們探討的是治癒的概念。因此,我選擇了以白色為基礎的迷你系列。
  • 拜登還沒上臺就引發爭議,新任防長身份特殊,或將引起軒然大波
    圖為退役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南方+12月9日訊】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拜登或將提名美軍前中央司令部司令、退役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擔任美國國防部長一職。新任國防部長的特殊身份或將在美國政界引起軒然大波。諷刺的是,拜登本人曾抨擊川普,目光短淺,任命退役美軍將領擔任文官。拜登還沒上臺就因人員任命引發各界爭議,接下來的總統交接是否還能順利進行?實際上,為了順利過渡,拜登近來起用多位退役高級將領。
  • 拜登將打造史上最多元化政府,專家:毫不意外
    當地時間12月10日,拜登提名凱薩琳·戴為美國貿易代表。若提名獲參議院通過,她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亞裔和有色族裔女性。12月8日,拜登提名美國退役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出任國防部長。若提名獲參議院通過,奧斯汀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防長。
  • 拜登都要上臺了,蔡英文為何還在呼應川普?
    儘管現在美國權力中心掌握實權的仍是川普政府,但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拜登上臺後美國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都將產生重大變化,而臺灣地區民進黨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挑起兩岸對抗。 明明美國政府即將實現交接,拜登政府將取代川普政府一貫以來的對華強硬政策,民進黨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對大陸做出以上挑釁舉動,進一步抬升兩岸之間的緊張程度,其用意何在呢?有分析就指出,這很有可能是民進黨方面的設局。
  • 拜登將提名美籍華人任貿易代表 拜登兒子接受稅務調查
    美國新聞網站阿克西奧斯日前援引匿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說,川普計劃在拜登明年1月下旬就職日「高調」離開白宮——先乘坐「海軍陸戰隊一號」總統專用直升機從白宮南草坪出發,之後再換乘「空軍一號」總統專機飛往佛羅裡達州,舉辦政治集會與拜登唱「對臺戲」,甚至可能宣布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白宮對這一說法並未給出「認證」。
  • 原創丨拜登上臺後,會怎麼對待中國?
    在包括《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多份涉及美國國家戰略的重要文件中都明確把中國定位為「國家戰略競爭對手」,而且是第一戰略競爭對手,是美國認為危及到他們霸權的戰略競爭對手,是老大與老二之爭。這個定位,才是中美關係的實質。基於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那麼拜登和川普誰當總統還有本質區別嗎?
  • 治療cure,heal,remedy,treat區別,英語單詞辨識
    單詞構成cure:cur=care關心;remedy:med=heal治療單詞區別cure:多用於內部疾病,側重指治好了,在強調過程時表示-好的很突然並帶有戲劇性的味道。Almost overnight I was cured.幾乎在一夜之間我被治癒了。heal:多用於外傷,側重指治好了,在強調過程時表示-好的過程較緩慢。The terrible wound took a long time to heal.重傷費了很長時間才痊癒。(health-n.
  • 烏大使:拜登政府將對烏克蘭給予更多關注
    據俄塔斯社11月20日報導,烏克蘭駐美大使弗拉基米爾·葉利琴科近日在美國中東研究所舉辦的視頻會議上發言,斷言拜登政府未來將給予烏克蘭更多關注。 葉利琴科發言的要點轉引如下: 「我們堅信,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立場將更加明確。我無意指責美國的現任政府,畢竟在川普總統任期內,美國也曾給予了我們非常得力的支持。」
  • 拜登上臺,別被他「瞌睡蟲」的外表迷惑,這一定是美國的戰爭總統
    拜登上臺,有人說他會戰略收縮、休養生息,世界會更加和平與安全,這是錯誤的戰略認知。千萬別被拜登「瞌睡蟲」的外表迷惑,他比川普更激進,一定是美國的戰爭總統。03拜登還沒有上臺就任總統,就大唱中俄「威脅論」,為什麼?
  • 正觀大字典:「拜,For Biden」 美國選舉人團確認拜登當選
    >正觀大字典搜羅全球各地新聞資訊碎片化信息中發現世界趨勢「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今天,正觀關注「拜」當地時間14日,美國選舉人團確認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美國大選拜登得票306票對川普的232票,離白宮之路再近一步。11月3日美國大選後,美國流行了一句冷笑話,「Why can't Trump go to the White House anymore? Because it is FOR BIDEN.」(為什麼川普不能再去白宮,因為是為拜登準備的/因為那是被禁止的。)
  • 《Someone You Loved》我需要有人治癒
    向下滑動查看歌詞大意: I'm going under and this time I fear there's no one to save me 我欲沉淪墮落,又恐無人相救This all or nothing really got a way of driving me crazy 這非成即敗的愛讓我逐漸失去理智
  • 日媒直言:拜登上臺後,歐美必須放棄幻想!這回還提到了中國
    顯然就是美國的一眾盟友們了,其中日本表現的可謂是非常的積極,畢竟從政治和地緣上看,日本的地理位置重要,同時其又是一個國土上絕對的小國,不過至少日本的經濟還是非常發達的,因此為了日本之後的發展,其也在積極的構思日本未來的方向,而在日本媒體看來,在拜登總統上臺後,歐美就應該認清真相放棄幻想了,這時日本還提到了中國。
  • 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誰當美國總統,恐怕都翻不過這「三座大山」
    那就是一個多月前美國大選中總統候選人拜登以264張選票戰勝現任總統川普(214張選票)。儘管近日川普動作不斷,但事已至此,難以翻盤。對於大部分中國民眾而言,可能更希望拜登當選,期望改變當前中美關係緊張的格局。但是拜登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後,中美關係會走向合作局面嗎?作者認為大概率繼續維護當下緊張局面,這與美國社會面臨的三大危機有關。
  • 臺學者:即使拜登上臺也會打臺灣牌抗中
    他並分析,即使拜登上臺也會打臺灣牌抗中。 丁仁方為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政策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公共政策、政治經濟學、地方研究。 波頓新書揭露川普視臺灣如筆尖那麼小,中國如辦公桌之大。談到美中關係,丁仁方分析,美中關係自從川普上臺以後,由過去戰略夥伴轉變為戰略對抗關係,把中國視為威脅,這是國際現實的影響,換其他人當美國總統,中美關係也會有如此轉變。但是美國對中國政策最大的障礙也是川普,因為從他上任以來對中政策反覆多變,時而示好,時而強硬,就如同波頓在書中揭露的,可以為了選舉要求中國多採購美國農產品,先前又為了選舉指控中國隱匿疫情。
  • 川普挖坑,拜登掃雷,美國總統過渡期兩個老頭的政治博弈
    他甚至偽裝成自己的秘書,跟採訪的記者對話,為自己辯解、說好話。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時,川普已經通過媒體造勢,混跡美國政治圈子。他在推特上跟粉絲們互動不斷,而且不斷地攻擊歐巴馬。這種方法很吃香,因為即便羅傑·斯通說川普對歐巴馬窮追猛打在文化和政治上都不是正確的。
  • 「我將為所有人努力工作」:拜登的目標是統一分裂的國家
    拜登將在他長期居住的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發表講話,他的目標是引導美國人度過競選期間的混亂局面,以及川普總統拒絕認輸的態度。 「如果有人以前不知道,我們現在知道了,在美國人民心中深處跳動的是民主,」根據他的競選團隊公布的演講摘錄,拜登計劃這樣說。 「你擁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你的選票將被計數,請你來選擇這個國家的領導人,管理自己。」
  • 剛剛拜登正式宣布,39天後美國將幹一件大事,世界收到不尋常信號
    事實上,拜登在本次大選中的勝利早已坐實,為了鞏固自己「當選總統」的身份,剛剛拜登正式宣布,39天後美國將幹一件大事,世界收到不尋常信號。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北京時間13日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將重回《巴黎協定》。拜登寫到:「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齊聚一堂,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
  • 經濟學人:拜登上任在即,他接管的是一個怎樣的美國?
    最新一期外刊群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歡迎加入O(∩_∩)O>>知新共學外刊群(2021年1月1日開始)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但他接手的美國經濟本就不樂觀,現在更是由於新冠疫情而更加艱難,那麼拜登的成敗也就在於如何應對這一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