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冰雪奇緣》橫空出世,它以12.74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官並刷新動畫影史票房紀錄。
一時間,一襲冰藍色禮服、紫色煙燻妝、唱著「Let it go」的公主艾莎,替代白雪公主、灰姑娘成為全球孩子的新偶像。
在此之前,由36氪授權發布的全球暢銷IP前50名榜單中,「冰雪奇緣」以約113億美元的收入,獨立於「迪士尼公主」外,位列第45名。
我們會驚嘆於一個誕生了僅僅六年的動畫作品,其收入竟然超過了「超人」、「火影忍者」等知名IP,「冰雪奇緣」蘊含的能量不容小覷。
全球暢銷IP前50名,第44~50名節選(圖片來自:三文娛)
時隔六年,《冰雪奇緣2》如期上映,在如收割機一般追趕著由前作創造的記錄時,它正度過自己的第一個十年。
回顧「冰雪奇緣」誕生,再到其獨有的魅力世界,我們為之驚喜,也能看到未來的挑戰。
成功,因厚積薄發
2006 年,迪士尼以 7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皮克斯,兩位製作人領袖約翰·拉塞特和埃德·卡特穆爾開始掌管迪士尼旗下的動畫部門。
他們首先打破了動畫工作室的辦公空間,使得原本看上去等級森嚴的辦公室,有了員工們一起討論動畫的地方;他們還把在皮克斯行之有效的智囊團機制引入迪士尼,讓每一個人都能對故事提出自己的建議。
曾經的皮克斯三巨頭:埃德·卡特穆爾(左)、賈伯斯(中)與約翰·拉塞特(右)
這樣的迪士尼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動畫創作者們,其中就包括了曾執導《泰山》、《衝浪企鵝》的克裡斯·巴克,以及深耕動畫行業多年的珍妮弗·李。
2009年,克裡斯·巴克和珍妮弗·李正準備著手創作一部改編自安徒生童話《冰雪女王》(The Snow Queen)的動畫電影,也就是日後的《冰雪奇緣》,這個項目迪士尼已經開發多年,但因為檔期調整最終被擱置。
《冰雪奇緣》讓出的是迪士尼第50部動畫長片的位置,而這個位置讓給了2010年上映的《魔發奇緣》(又稱「長髮公主」)
《魔發奇緣》中,我們能看到在高塔生活了近18年的樂佩拿著平底鍋用一記重擊打暈了潛入的尤金,這一擊重擊是樂佩成人禮的證明,也打破了70年來迪士尼動畫故事中英俊又紳士的王子形象。
對於承上啟下的關鍵之作,迪士尼下盡了功夫。《魔發奇緣》不僅保留了經典的童話背景,還是迪士尼首次使用電腦渲染的3D動畫電影,這標誌著迪士尼工作室由手繪動畫向電腦動畫的全面轉型。
樂佩和尤金(左下)也作為彩蛋出現在了《冰雪奇緣》中
以現在的視角來看,《冰雪奇緣》讓出這個位置是幸運的,這使得克裡斯·巴克和珍妮弗·李可以使用新的技術和理念。
技術指的是3D電腦渲染以及由《魔發奇緣》團隊開發的一系列數位化技術,其中最被觀眾們熟知的便是那一處處放大之後也能觀察到的細節,例如主角們的髮絲、衣服上的呢絨等等。
《魔發奇緣》團隊為製作角色頭髮開發一整套系統
理念指的是迪士尼迫切想要為公主系列注入的新能量。在步入2010年後,下一個十年的公主系列該如何發展成為了迪士尼需要迫切解決的新問題,在時代環境不斷變化的彼時,老派的公主和王子的愛情故事已經不再適用,這使得《冰雪奇緣》製作團隊能夠在背景、角色上大刀闊斧的改革。
最終,觀眾在影院裡看到的是一部閃亮的21世紀童話,兩個美麗的女主人公,不屑於男人的拯救,來顯示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姐妹之愛的力量。《冰雪奇緣》擁有著當時動畫行業最頂尖的製作,最精美的設計,還有那更順應時代的主題。
2013年的聖誕節檔期,《冰雪奇緣》登上動畫影史票房冠軍,第二年又相繼拿下奧斯卡、安妮獎等一個個重要獎項,成為迪士尼近二十年來最成功的動畫作品。
迪士尼的普世價值觀
《冰雪奇緣》的上映無疑震動了全世界,當所有人都會哼唱著《Let it go》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一部動畫電影能夠帶來這麼大的影響,而影片成功的側面有著迪士尼一直以來的普世價值觀。
2013年,女性尋求解放、大眾娛樂尋求突破,新生代們不再一味的單純接受媒介信息,首部《冰雪奇緣》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經典公主系列的認知,還給予了我們想要的內容,順應時代而改變就是迪士尼的普世價值觀。
《冰雪奇緣》破天荒的在一部作品中塑造了兩位公主角色,一位代表著掙脫傳統尋求自我解放的女性,一位代表著反抗命運尋求自我獨立的女性,她們代表了新時代女性的價值觀。而當曾經拯救公主於危難的王子成為最大反派時,觀眾們又驚喜於劇情的突轉。
迪士尼從不會反抗時代,總是順應時代,大眾的價值觀是什麼,大眾需要什麼,迪士尼的作品中就能反映出什麼。
六年前,我們不會時不時的用「政治正確」來形容一部作品,也沒有#MeToo運動的興起。時代的變化,帶了更多內容和思考,在資本的助推下,《冰雪奇緣》的續集就這樣誕生了。
在《冰雪奇緣2》中對傳統反派的需求消失了,對王子們魅力的期望也消失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引導著年輕女性對舞會和婚紗的夢想框架也一去不復返了。
影片將女權推得更遠,親情仍然優先於男女的愛情。克里斯多福大部分情節裡都在向他可靠的馴鹿朋友傾訴自己對安娜的真實感受,直到最後他終於說出了「我在這兒,有什麼能為你做的?」 這句話時才真的有點用。
我們能看到女性在新時代裡的訴求是什麼,她們不需要被男性拯救,而是尊重與支持,就像安娜之於克里斯多福,不管她有什麼計劃,後者都會積極參與,而不是控制局面。
《冰雪奇緣2》中每次都告白失敗的克里斯多福
除此之外,《冰雪奇緣2》還通過安娜和艾莎的祖父,加入了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的反思。安娜和艾莎拯救阿倫黛爾王國的行動,則暗示了對當今世界氣候變化問題的探討。
《冰雪奇緣2》加入了很多全新角色和不同族群
再一次,「冰雪奇緣」引起了今天年輕觀眾的共鳴,對比以前過多的關注於個人問題,續集則反映了一套更加現代化的價值觀,它把觀眾帶入角色,去關注世界以及更高尚的使命,就像是把心血放到徵途上一樣。
所以觀眾為之買單,他們不僅希望看到美麗的冰雪世界和公主,還希望看到更符合他們價值觀的內容,當所有人都為之喝彩時,迪士尼又成功了。
動畫IP的使命與傳承
在《冰雪奇緣2》上映時,在迪士尼的社交平臺下有一種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粉絲們無論在哪兒條信息下,都會自發的請求迪士尼宣傳《冰雪奇緣2》
這種現象即使在影片上映一個月後仍然持續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冰雪奇緣」作為一個獨立IP的能量,要知道迪士尼的宣傳物料並不少,但粉絲們依舊不滿足於現狀。
這種現象的直接體現就是票房成績。截止2020年元旦前,《冰雪奇緣2》在全球票房累計突破12億美元,除了北美本部以外,在世界各個票倉都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突破由前作創造的世界記錄指日可待。
但是,《冰雪奇緣2》的口碑和評分卻不敵前作,無論是IMDB,還是Metascore媒體評分都有所下降。
續集難以超越前作是幾乎所有系列電影的通病,作為一個剛剛誕生不久的IP,「冰雪奇緣」在經歷自己的第一個十年,或許票房讓我們得知這是它最好的時代,但也是最重要的時代。
以今年上映的另一個動畫IP「玩具總動員」為例,《玩具總動員》系列在25年間裡總共產出了四部長片,幾乎每部之間都有長達五到七年的間隔,但每部影片的口碑可謂是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
即使今年上映《玩具總動員4》,依舊取得了高達10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以及不錯的大眾口碑。
回顧《玩具總動員》系列前三部作品,每一部都沒有企圖去重複同樣的感情或同樣的故事。三部電影通過相同的角色,在相同的世界去處理完全不同的事情,並且探觸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感。而每個觀眾又都可以把這些故事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繫起來,由此也更觸動人心。
當所有人都以為第三部就是《玩具總動員》系列最好的結局時,9年後它又拋給了我們新的回答。
當胡迪與巴斯光年告別時,我們看到了如人類之間的友情;當叉叉一次又一次跳進垃圾桶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存在主義哲學的命題;當牧羊女選擇離開人類時,我們看到了女性覺醒。
一切都是如此自然,《冰雪奇緣》缺少的就是這種自然。正如上文所說,續集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個新時代的內容和問題,觀眾再一次為迪士尼買單,但普世的價值觀並不一直可行。
《冰雪奇緣》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本就著眼於女性,這給《冰雪奇緣2》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有些問題的探討和思考可能並不適合這個大背景;百老匯舞臺式的音樂似乎沒有前作那樣帶給觀眾衝擊力,反而更大的影響了故事發展;受限於前作的畫面風格,迪士尼對自身數字渲染的角色設計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
但無論如何,「冰雪奇緣」正度過它的第一個十年。驚喜,因為它僅用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突破百億美元的IP。危機,因為時代的快速發展,觀眾又會被下一個內容所吸引。
當資本市場讓《冰雪奇緣2》大獲成功,迪士尼又要為其調整新的發展方向,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在這個熟悉的冰雪世界看到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