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三十三年,乾隆皇帝命「大學士公傅恆為正使、內閣學士塔永阿為副使,持節冊封慶妃陸氏為貴妃」,而且明確了其「贊宣內職」的巨大權力。自此,這位出身江南地區普通家庭的漢族女子,一躍成為乾隆後宮中僅次於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的二把手,而且身兼贊襄後宮內政之責。
在影視劇《延禧攻略》中,始終默默無聞,甚至同乾隆皇帝說句話都哆嗦、緊張的陸晚晚,才貌出眾,天性善良。可就是憑藉著與眾不同的不爭和脫俗,讓其反倒贏得了乾隆皇帝的恩寵。這個陸晚晚的歷史原型,就是乾隆皇帝的後宮妃嬪——慶妃陸氏。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太上皇駕崩的第二天,嘉慶皇帝便以「朕自衝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為由,下令追封慶貴妃為慶恭皇貴妃,而且對其母家子侄大加封賞,讓其一躍成為了乾隆後宮妃嬪中最大的贏家。
根據《清實錄》、《皇朝文典》等清朝官方文獻對慶貴妃的生平記載,我們能夠明確看出慶貴妃能被追封為皇貴妃的「偶然性」和「不可能性」:
1、慶貴妃陸氏出身漢族,而且其父陸士隆無任何官職在身,可謂出身微寒,這也是其初一入宮僅被封為「常在」的原因所在。
2、慶貴妃雖然侍奉乾隆皇帝將近30年,但卻未曾有過生育,這對於歷來講究「母憑子貴」的清朝後宮而言,能有位分晉升已屬不易,更別提被追封為皇貴妃了。
3、慶貴妃身處乾隆後宮的乾隆十三年到乾隆三十九年,正值乾隆皇帝繁育皇嗣的高峰期,可後宮位分屢屢晉升的慶貴妃卻無子嗣生育,這說明其並不甚得乾隆皇帝恩寵。
那麼,無子女、無恩寵、無背景的慶貴妃,後宮位分為何還能屢屢得到晉升,甚至還能成為乾隆後最大的贏家?
其實,只要了解了慶貴妃同崇慶皇太后、令懿皇貴妃和嘉慶皇帝之間的特殊關係,就不難明白其中內情。
崇慶皇太后的恩寵
乾隆十六年,陸氏被晉升為「慶嬪」,冊封諭旨中給出了「恭慎無違,恪勤有素」的評價;乾隆二十四年,陸氏被晉升為「慶妃」,冊封諭旨中給出了「素嫻禮則,小心祇事夫慈宮」的 評價;乾隆三十三年,陸氏被晉升為「慶貴妃」,冊封諭旨中給出了「秉姿淑慎,體朕志以無違柔」的評價。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慶貴妃陸氏和《延禧攻略》中所演繹的陸晚晚有著一樣的溫順、平和性格,不爭不搶、不奪不鬥。如此來看,此時的慶貴妃像極了彼時的熹貴妃,乾隆皇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從乾隆皇帝對慶貴妃「奉慈徽而有恪」的積極評價來看,當時的陸氏對待崇慶皇太后也是仁孝有加、侍奉得體。
原本就因為感同身受而對陸氏心生好感的崇慶皇太后,又得陸氏如此盡心的孝敬、侍奉,自然會在乾隆皇帝跟前拼命為陸氏說好話。乾隆皇帝又是一位「侍母至孝」的大孝子,自然會屢屢晉升陸氏的後宮位分。
令懿皇貴妃的提攜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和繼皇后那拉氏之間的「帝後矛盾」爆發,繼皇后那拉氏被「不廢而廢」,乾隆後宮也隨之迎來了一次大的人事變動和位分調整。
乾隆三十年五月,令貴妃魏佳氏被冊封為皇貴妃,成為事實上的後宮之主,執掌一切後宮內政。和正常的機構人事調整一樣,乾隆後宮領導的更換勢必會帶來領導班子和妃嬪勢力的調整。已然成為後宮之主的令懿皇貴妃便看中了同樣出身漢族,謹慎小心、心思縝密的慶妃陸氏。
就像富察皇后當年提攜和教導魏佳氏一樣,令懿皇貴妃將慶妃當成了自己的貼心人,甚至讓其協助自己處理後宮庶務,管理後宮妃嬪。很快,這位毫無奪寵心思、行事謹慎周密的副手便很快取得了令懿皇貴妃的絕對信任和尊重。
對皇十五子永琰的養育之恩
正因為這份難得的信任和尊重,乾隆皇帝和令懿皇貴妃才會將皇十五子永琰交給其撫養,讓其變現擁有了「母以子貴」的資本。和《延禧攻略》所演繹的一樣,並無生育經歷的慶妃視皇十五子永琰為己出,悉心照料,關愛有加。這一點,從嘉慶皇帝對其「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的評價中,也能明確看出。
有了皇十五子永琰這麼優秀的養子,再加上令懿皇貴妃的絕對支持,慶妃能被晉升為貴妃,也屬情理之中。再加上清朝皇帝歷來有厚待乳母、追封養母的優良傳統,嘉慶皇帝親政以後便將自己的養母——慶貴妃陸氏追封為慶恭皇貴妃,以報養母天恩。
有皇太后的特殊青睞,有令懿皇貴妃的信任,有嘉慶皇帝的感恩,無子女、無聖寵,無背景的慶貴妃能成為乾隆後宮的最後贏家,既屬意料之外,又屬情理之中。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皇朝文典》、《清實錄·高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