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整理一些以前寫下的日記和隨筆,忽然翻看到我和兩個小夥伴曾經在然烏湖度過的那段快樂的時光,彼時我們都還是天真爛漫的少年,正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所描述的那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幾年我們雖然還是常聯繫,彼此卻少了些單純,多了些煩惱。雖然時光一去不復返,但人生總有些經歷是要銘記一輩子的,這樣也算是老來的談資和念想,只是有些回憶太過於美好,適合放在時間的寶匣裡,慢慢沉澱。
我以前總以為自己的記性是非常好的,突然在某一天翻看起從前寫下的那些日記瑣事,才驚覺人的記憶點果然是有限的,有些事情雖然經歷過,卻不能想當然地以為它會永遠鐫刻在記憶深處。我對自己筆下的過去恍惚間生了許多陌生感,仿佛是在看別人的故事,再回頭,這些回憶竟給了我一些新奇感。
我羨慕那些可以獨自去旅行的人,之前聽說過外語系的學姐利用大學的那幾年寒暑假,獨自出去窮遊,她遊覽過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也領略過外國異域的人文風情,不留遺憾地度過了豐富充實的四年。我也曾幻想過自己如她一般,鼓足勇氣去當一個背包客,趁年輕在畢業前多來幾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卻總是如同一個拖延症患者般,在關鍵時刻為自己找千萬種理由來告訴自己沒時間、沒金錢、現在還不是時候,甚至是在看到各種揭秘「窮遊真相」的旅遊帖後,嚇得完全打消了這種念頭。而現在的我們,卻是真正的身不由己,有了太多的顧慮,太多的負擔,只能偶爾看看別人的朋友圈,或是來一場就近解決的「一日遊旅行」,就連逛街shopping的樂趣,都留給了網購。
現在我越發地珍惜每一次可以出遠門的機會,無論是去何地,那都是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不必在乎結果如何,用心欣賞過沿途的風景,品味過短暫的一餐小食,和某個陌生遊客隨心所欲地聊過幾句,那都是美妙的體驗。我已許久未曾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用紙筆記錄下來,一是因為許多時候的日常是在循環重複中,單調乏味,二是因為自己過了積極記錄日常的年紀,越發的憊懶,很慶幸從前還保留了記錄的習慣,不至於現在無從尋找過去的回憶。
為什麼要來然烏湖,我想不僅僅是因為沐兒的舅舅極力地邀請我們來這邊度過那段漫長無聊的假期,更是因為我們想在可以肆意的年紀盡情放肆,去自己想去的陌生地方,見識自己未曾見識過的人文風光。
這個季節的然烏湖美麗得如同人間仙境一般,四周均是雪山,日出的第一束陽光照在雪山上,雪峰金黃,湖水幽藍,美好得像是大自然在全新的一天賦予這片土地、這個世界的最美瞬間。雖然在然烏鎮上就可以觀賞到周圍雪山的壯麗日出,不過我認為最佳的觀賞位置應該是在南面的然烏湖畔。
我們早上五點半起床,沿途嘰嘰喳喳地走在然察公路上,不知道走了有幾公裡,我們走到一處突出的半島上。映入眼帘的是廣闊深藍的湖水,湖的對面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其中有幾座雪峰正與太陽打了照面,沐浴在一片晨曦之中,泛著耀眼粼粼的銀色光芒。
再沿公路向前行則是然烏湖的出口處——安木措,從這裡流出的湖水形成的河流就是帕隆藏布,這邊的植被非常茂密,湖水順著山勢傾瀉而下,形成了湍急的河流,河水之中怪石林立,對岸是大片的森林和雪山,風景宜人,這是我此生難忘的景致。大自然為什麼會有這麼美麗的風光,實在是讓人欣賞不夠,拍攝不夠,恨不得能把它們揣進兜裡帶走。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我有這樣的本領,也捨不得讓它們消失在茫茫天地中,這樣無與倫比的風景就應該好好留存在這片土地上,讓更多的人看見它,讚美它,愛慕它。
然烏湖是由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的,分別是陽措(上湖)、傍措(中湖)和冷安佳布措(下湖),很多遊客來這樣欣賞的是318國道旁邊的然烏湖(冷安佳布措)。我們對然烏湖的了解不是很多,許多介紹都是聽沐兒的舅舅說的。然烏湖所在的區域曾經是冰川作用形成的一個巨大的冰川谷地,當地的居民也有說過,200多年前,這裡發生了巨大的山體崩塌。我想應該是類似山體滑坡或者泥石流那樣的自然災害,讓大量的山石堆積在這裡,等夏天雪山融化的雪水匯聚在裡面,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現在的堰塞湖——然烏湖。然烏湖不僅是藏東地區最大的湖泊,它下遊形成的帕隆藏布還是雅魯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雖然沐兒的舅舅在這邊工作了有些年頭,但他並不是太了解然烏湖的歷史,我們知道他竭力想化身為專業的導遊來為我們介紹這邊的風景,結果許多時候我們的提問都將他給問住了,所以最後他還是放棄了用專業的知識來向我們介紹這裡的打算,而是化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在這邊生活多年的經驗來向我們介紹然烏。
我其實也曾想過如何用專業的知識來將自己生活的地方介紹給朋友,後來卻發現:生活在一個地方太久了,會對它過於熟悉,許多在外人看來陌生奇異的東西,於我而言已是稀鬆平常,它們會逐漸在時光裡融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最後我們會成為熟悉彼此、了解彼此的朋友,自然不用太過於客氣和講究。那些無法用言語來訴說、形容的事物,實際上是我太過於習慣它們的存在,最後變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人們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裡,隨身的行囊裡裝滿了各自的人生閱歷,他們來此地的原因各不相同,卻同為然烏湖或碧綠澄然,或明淨幽藍的風情所傾迷,雖然這裡時有冰雹驚擾,卻從不用擔心它們會被雜陳汙染。我們看著湖邊垂直挺拔的杉樹巍巍而立,青綠一片,林間雲霧瀰漫,晴雨未定,居於此處的人仿佛隔絕了世事,不受外界打擾,過於純淨的景色和湖水也好似可以蕩滌人們的心靈,讓紛至沓來的俗人可以享受歲月靜好的滋味。
雪山腳下的石頭出奇得乾淨,又帶著無法言喻的破碎,讓我突然回想起遙遠的童年時代,我也曾拿著這樣的石頭去扔進別人家門前的井裡,以為自己是一個冒險家,實則用著最幼稚的手段去進行一場大人眼中無聊的惡作劇。小孩子的世界是最簡單的,那時的我們輕易就能獲得快樂,甚至歡喜許多天,長大以後才變得越來越不能滿足,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那時的我喜歡做些惡作劇,也喜歡躺在附近的大草坪上仰望夜空。我曾對躺在我身邊的表妹說:我覺得我的名字不好聽,我想改一個名字。表妹問我改什麼?我看著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覺得它們是世上最美的風景,便說道:我要叫星月。表妹讓我也給她想一個,我看了半天的夜空,心裡想不出其它美好的東西,最後發現隱藏在夜空中浮動的雲,興奮地說:你可以叫星雲啊,天上最好看的就是月亮、星星,還有雲朵。那時的我沾沾自喜,以為目之所及便是天上全部的美景,後來才發現隱藏在夜空中的,還有浩瀚無垠的宇宙,那裡面美麗的東西更多,卻不包含在那時的我所能觸及到的知識面之內。
然烏湖的夜色也很美,卻不是我幼時記憶中的那種美,這裡的夜空乾淨自然的更加純粹,讓人頭腦中生不起更多的雜念,卻會回憶起簡單遙遠的過往。
我曾在來然烏湖之前為自己列過許多願望清單,要在大昭寺前向藏族大媽學習磕長頭,去瑪吉阿米喝杯酥油茶,辮一頭正宗的藏式編發,去布達拉宮朝拜,去圖片上看過的夢幻純淨的湖泊,登上珠峰大本營給家人朋友寄許多張明信片出去,在地球上離天空最近的地方看最多的星星,我要去看納木措的日落和流星,看一次夕陽下的十萬佛塔,在318線上躺著拍一張「大字」照,去吃魯朗石鍋雞和藏香豬,看一看巴松措的大月亮……
拜從前博覽各種雜誌和課外書所致,我一度痴迷祖國各地的山川人文,美食風景,卻終究只能在書海裡徜徉一番,過過眼癮,滿足內心的許多幻想。可當我真有機會踏足然烏,將自己曾經幻想過的許多計劃付諸實踐時,卻還是只能原地踏步的在這邊停留一段時間,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將我帶回現實,甚至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有機會來實現這些記在紙上的願望。
或許我也不能太過於貪心,有多少人終其一身都只能囿於一方小小的天地,為生計忙碌,為家庭奔波,從出生到死亡,都未曾見識過世界的廣闊和多彩。我們是幸運的,有父母為我們負重前行,苟且於眼前,讓我們有機會去尋找遠方的詩與田野,成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渴望和野心。在我未曾能以一己之力去實現對於四處旅行的憧憬時,我會珍惜自己的這段經歷,好好掩藏它們,努力讓它們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得以重見天日。
離開然烏時,我最後一次回頭望盡然烏湖的長長大路、皚皚雪山,我知道這裡的星辰在寂靜的夜晚有多麼閃耀,這裡的每座村莊都有嫋嫋升起的炊煙,有虔誠的信徒呢喃宗教經書,經幡做成的彩帶成天在碧空下隨風飄揚。
天空日復一日地藍,夜晚年復一日地祥和,人們日復一日地生活,遊客年復一年地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