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楊瀾:性別平等不僅是正義之選,也是聰明的選擇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2020年12月20日,由楊瀾擔任創始人的「天下女人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今年的論壇延續以往傳統,向2020那些最具突破性、創造性和引領性的女性頒發了「女性創造力」大獎。

獎項分別頒給了衝在武漢抗疫第一線的金銀潭醫院護理團隊;撕掉標籤,把「姐姐」變成女性力量代名詞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主創團隊;以及中國大陸地區首位柏林電影節「影后」女演員詠梅。

楊瀾

危機中的女性力量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危機中的女性力量」。楊瀾、李少紅、詠梅、於丹等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論壇發起人楊瀾說,2020年的眾多危機中都有「她力量」:「她」是疫情戰場上以手為刃的白衣女俠,是深山支教誨人不倦的山村女子高中校長……楊瀾用 「竹的精神,水的智慧」形容這些處在危機中的女性。

她還提到了幾個令人揪心的名字,楊瀾說:「中國很大,社會結構也非常複雜,在不同層面、不同地區、不同處境的女性都面臨著不同的困境,需要被突破、關注、關愛」。楊瀾引用《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的最新預測,完全消除男女之間的性別差距至少還需要99.5年。這一數據在2019年是108年,8.5年的縮短是一種進步的證明,但同時99.5年宣告性別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呼籲全社會關注女性群體,楊瀾在演講中支持女性突破偏見、突破自我限制。IBM全球副總裁、亞太區首席營銷官周憶也認同這一點,她舉例說,職場女性往往對升遷的機會感到畏縮,「我再想一想」是很多女性的回覆。而更多的男性的態度是「好的,沒問題,我一定能做好」。周憶強調,女性要敢於承擔責任,面向風險。

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在演講中分享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女性相較男性更喜歡遠程辦公。46.05%的女性認為遠程辦公免去了通勤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而男性的這一數據是42.95%。49.53%的男性認為遠程辦公時團隊間協作溝通不方便,而女性支持這一觀點的比例是43.12%。於丹教授認為這一差異的原因很容易想見。職場女性在工作之外,還需要承擔大部分的照料孩子的任務。在平時,她們需要接送孩子。而疫情期間,她們可以在家裡的方寸之地兼顧兩件事情。

在不久前的金雞獎上,柏林電影節影后詠梅不畏年齡的一段發言引人讚嘆,這也是女性敢於撕掉標籤的一種表現。在今天的論壇上,詠梅為觀眾帶來「活出自己的節奏」的主題演講,她說「工作的節奏需要自我調節,如果說我之前只能跳慢舞,現在我可以跳快一點,但需要調整好心裡的節奏,人生短暫,不要隨波逐流,繼續活出自己希望的樣子」。

詠梅

著名導演李少紅,作為女性影視行業從業者,一直用作品書寫著女性故事。她以《女人如戲,戲如女人》為主題,在演講中說:「今年在疫情下大家對於女性話題變得越來越關注,這是從境遇和時代當中產生出來的。」

女性值得被更多地看見,女性的聲音值得被更多地聽見。女性電影,不一定是女人拍的電影,也不一定只是講女人故事的電影,它更代表著打破物化女性的敘事方式和社會性別偏見的意識。在今年上線的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中,李少紅導演的單元名為《雲重傳》,李少紅說,這是一個女孩性別意識覺醒的故事。女性總是承擔著歷史和社會所賦予的意義和使命,而沒有自我的認知。她的另一部電影作品《血色清晨》由馬爾克斯的小說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子貞操的失去而引起的一場謀殺案。

觀眾所熟悉的大銀幕「姐姐」們也紛紛來到論壇。女子體操奧運冠軍、演員劉璇在「生活裡的平衡感」的主題演講中提到「二胎雖然打破了我生活中的一些平衡,但是讓我收穫更多」;電影《掬水月在手》學術顧問、南開大學文學院張靜教授在演講中引用了大量的詩詞引出豁達的人生態度,她說:「『出門一笑大江橫』,一定要讓自己有更開闊的手眼,不斷提升精神的層次。

藉此論壇舉辦的機會,澎湃新聞也採訪了楊瀾。

楊瀾

【對話楊瀾】

澎湃新聞:關於全職媽媽算不算獨立女性有很多討論,今天你的主題演講裡也提到張桂梅校長,所以我想問下你的觀點,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

楊瀾:女性只要從自己的由心而發的選擇來出發,她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可以選擇在不同的領域去發揮自己的特長,所以我特別能夠理解在有一些家庭狀況之下,經過了權衡,有一些女性選擇在某一段時間做全職媽媽,我覺得她們的選擇只要是一種自主的選擇就應該得到尊重。

但是從社會的整體上來說,有一些媽媽實際上雖然是自己選擇做全職主婦,但其實是不得已的,比如說在職場中很難為她們準備有彈性的工作時間,比如說在家庭當中女性的收入往往要低於男性,所以當夫妻兩個人需要在事業中進行一些選擇的時候,往往她們把這個機會留給自己的丈夫。

它的核心不僅僅在於女性有沒有這種選擇的機會和權利,也在於她們這種選擇是不是無奈的,從整個社會來說,應該鼓勵更多的女性來參與職場、參與社會,但同時也要尊重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做出的自主選擇。

澎湃新聞:那麼,在家庭裡面如果女性更多地承擔了家庭的這一部分(家務、育兒),你會認為丈夫的那部分收入應該就有一部分天然的歸屬於女性嗎?

楊瀾: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在探討,女性的家務勞動沒有算在我們世界的經濟總產量當中是非常不公平的,但同時當每一個家庭主婦的工作都用一位家庭保姆來從事的時候,她創造的價值就會被計入到GDP當中。所以我們需要對這個進行重新的討論。

澎湃新聞:今年脫口秀演員楊笠講了一個觀點,「很多男性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這個觀點引發了很多討論,比如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說法激發了「性別對立」,你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嗎?

楊瀾:女性的成長和性別的平等絕不是性別對立,男人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性別不平等的觀念和意識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我經常講述的一個觀點,也是得到全球的學術的支撐的一個觀點是,一個讓女性更加能夠釋放自己的潛能,有機會同場競技的社會,會是一個更文明的、更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受益的不僅僅是女性。所以性別的平等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公平的正義之選,也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小到企業、大到社會,如果在這個企業和社會當中,女性是更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更能向前一步施展自己的才華的,這個企業和這個社會都會更加的發達。

女權是指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有平等的權益和發展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說去和男性爭奪,這不是一個「內卷」的一個戰鬥,而是共同的成長和拓展。

楊瀾

澎湃新聞:你會覺得女性往往沒有男性那麼自信嗎?

楊瀾:很多女性都是非常自信的,而且越來越有自信。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就整個社會的文化和我們的潛意識來說,大部分女性還不足夠自信。比如說我們在倡導女性創業時發現,一位男性的創業者往往能夠拿著自己的商業計劃書在投資人面前侃侃而談,而女性的創業者往往非常謙虛或者說有一點怯生生,有一點自卑,總是擔心自己的計劃還不夠完善。

這是因為從小到大的一種教育,一直在跟女性說你要安靜、要謙虛、要為他人著想,你不要太出頭。在我們的血液當中似乎有一種自我遏制的習慣,就是我不要太張揚,我不要表現得太有信心,這樣會影響別人對我的看法。我覺得這種潛意識是需要我們去突破的,女性,特別是中國女性,已經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且有更多的社會機會去發揮自己的才能,應該更有自信地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能力。

澎湃新聞:那麼在日常中如果你遇到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很自信的男性,你心裡會對他有一個評判嗎?

楊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都有資格感到自信,什麼叫普通?我覺得每一位男性身上也有他自己的閃光點,也有他獨一無二的特質、品格、能力,我覺得都是值得尊敬和被發現的,這不是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戰爭。

澎湃新聞: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個全球的性別差異報告,你怎麼看待中國性別平等的現狀?

楊瀾:我經常聽到人們說中國的女人還要怎麼樣,不是已經很平等了嗎?我們家的財政大權都是老婆掌握的,你們還要怎樣,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調侃。但是從世界經濟論壇到聯合國做的一些調查,反映出來的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是在世界最前列的。

這可能考慮到我們傳統中的一些文化觀念,我們也需要去再次發現和反省。比如說重男輕女的這個狀況還是有所回升的,我剛才也提到在中國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像在農村,女性往往是嫁到夫家以後也沒有財產繼承的這種權利。如果要是不能夠生育男孩,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就岌岌可危。甚至今年還出現了方洋洋被她的婆家虐待致死的特別惡劣的事件,這些都是我們現實當中的一部分,我們應該需要去正視的。

天下女人研究院也曾經和學術機構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在現在的民營經濟體系當中,女性從業者其實已經佔到了近一半,但是在管理層,她們的比例還是偏少,不到30%,而在國營企業和政府機構,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女性的比例甚至只有20%還要更低一些。

這就說明了我們所看到中國性別平等已經取得的進步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看到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覺得這中間最關鍵的是社會文化和思維方式的改變。

澎湃新聞:趙薇之前接受採訪說她有容貌焦慮,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容貌和身材的焦慮,或者甚至是年齡焦慮,因為你確實保養得非常好,這背後的驅動力是一種焦慮嗎?

楊瀾:我在年輕時是焦慮的,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要做主持人,當時導演和製片人說你各方麵條件都不錯,就是還不夠漂亮,所以我也很焦慮,回家我就問我媽,人家說我還不夠漂亮,這我怎麼辦?我媽說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生動,我覺得我媽很有智慧。

因為五官可以改變,但是這種生動是來自於你的靈魂深處的,這種生動是屬於你自己的。所以我反而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沒有這種焦慮,因為我覺得我用時間去換取了閱歷、知識、能力、友誼,也積累了我自己的生活積澱,所以我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有自信,我覺得我既不需要裝作只有18歲,但我也要保持一種良好的生活狀態,所以我會堅持健身,我也會用好的化妝品來彌補由於出差和壓力造成的皮膚乾燥的問題,我也會用一種比較積極的、學習的狀態,讓我的頭腦保持活躍和創造力。

其實我們在現代社會當中都可以通過良好的自我管理,藉助一定的科技和輔助的手段,在很長時間內保持旺盛的精力、活力,完全不需要在30歲的時候就說「我已經是老母親了」,我覺得我50歲了我也沒有這種感覺。

澎湃新聞:你採訪過很多的女性名人,你認為有哪一種女性的力量是能夠跨越國界、跨越不同的國情,對不同的地域和不同階層的女性都適用的?

楊瀾:任何一個地區女性的成長和發展的力量都可以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語言,無論是非洲的一個村莊裡女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接受殘酷的割禮,她有機會去上學;還是到中國的大山當中一個女性有機會繼承自己的家族的土地或者夫家相應的財產;或者是在城市當中一個女大學生不必接受這種赤裸裸的性別歧視,像要求她們一定要貌美如花或者是在短時間內不會生育孩子才會得到一個職業的機會;再或者到女性創業的這個平臺上,很多女性融資或者獲得初始的投資的機會是遠遠低於男性的;再或者人們在談論到女性的時候,總是有一些性別、年齡的偏見強加於女性之上,包括女性自我的一種設限。

我覺得這種種的瓶頸都需要去突破,我覺得這種突破在全球都是一個共通的語言,就是我們在爭取一個更加平等、包容、多元化的社會。

澎湃新聞:你的訪談類節目可能在視頻時長和傳播方式上會有一點點局限性,你是否考慮去破圈,比如說更多接近到縣級或者鄉村的觀眾,或者說更年輕的00後、95後這樣的觀眾?

楊瀾:2020年對於我個人職業生涯來說算得上是一個破圈之年了,這一年當中我一直在做的《楊瀾訪談錄》聚焦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採訪的企業家、經濟學家、政府的主要的決策者,都會通過短視頻的方式來傳播,比如說一個20多分鐘的長專題片或者是一個採訪,也會同時有3到5個短視頻來進行傳播,取得了挺好的成績。

在節目的形態上,我也對我所在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作為傳媒人,我們就是一個連接者,我們連接著人與信息,我們連接著人與人。所以這種連接的能力,是我們的T型能力當中的一個核心能力。今年我做了很多連接的破圈和嘗試,包括和騰訊電競一起製作的《競然如此》,普及電競文化,我把奧運冠軍和電競高手拉到一起,既是破圈也是跨代際的溝通。最近要推出的是我製作和主持的《科學咖啡館》,是由陽光媒體集團和嗶哩嗶哩合作推出的新型節目,我們把那些德高望重的科學界的大神、大科學家們和我們科普方向的網紅聚在一起,讓他們來共同暢想我們未來的人類生活會是什麼樣的。

包括今年我也參加了浙江衛視的《藍莓孵化營》是關於直播主播的真人秀,還有《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之夜等等。這一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在危機中去創新、突破、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然後去尋找新的連接的一年,我個人也在這方面有過不知疲倦的新嘗試,我得到了很多新的能量、新的話語體系,包括新的傳播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肯定性別差異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本報評論員 趙志疆  今日評論  今日關鍵詞  男女平等  從婚戀家庭到生育、健康,從參政議政到性別歧視,從女性教育到女性就業……每年的全國兩會,「婦女權益」始終是熱點話題,十八大更是首次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報告。
  • 選·美播客:打破沉默的 #MeToo:「性騷擾」「職場性別平等」與「社會運動」
    她們的發聲,引發了社交媒體上激烈的討論;網友紛紛使用 #MeToo 標籤來揭露她們在生活、職場中經歷的性騷擾與性別不平等。本期,選美請來了女權與性別研究界的大咖,和大家一起聊聊 #MeToo 社會運動背後的歷史背景,並分析其局限、意義,展望推動性別平等的未來裡的機會與挑戰。
  • 中國促進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
    10年前,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對促進性別平等和各國婦女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女性約佔13億總人口的一半。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人類的進步有著特殊影響。
  • 楊瀾:竹的精神,水的智慧,危機中的她力量
    君子的風骨,也是生命的柔韌在演講中,楊瀾簡單回顧了2020年,因其充滿了不確定性,而註定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極其難忘也極其重要的一年面對危機,楊瀾將這些經歷了風雨的女性比作充滿生命力的雨後春筍,稱讚她們具有順勢而為上善若水的智慧與品格。「她們不是要故意感動中國,但她們確實感動了中國。她們不是要故意磨礪自己,但她們確實在疫情的磨礪中成長了自己。這是君子的風骨,也是生命的柔韌。2020年給我們更新的感受在於危機中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力量,竹的精神,水的智慧。」
  • 女性主義的發端與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因而,在這一時期產生了較為著名的《女權宣言》的《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這是一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宣言,它不僅作為法國歷史上第一份公開要求女性權益的宣言,更首次較為完備的闡述了當時女性主義的思想。某種程度上,發表於1791年的這份《女權宣言》可以與法國的《獨立宣言》相比擬[1]。
  • 將性別平等理念植入孩子心中!濱州11所試點學校「性別平等」在行動
    sale開展「性別平等 共同成長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籤字儀式性別平等教育是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實施婦女發展綱要規劃的重點目標,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為貫徹落實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樹立性別平等觀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進中小學工作不斷深入,濱州市婦聯聯合市教育局,組織全市11所性別平等教育進中小學試點學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 楊瀾:女性面對「社會病」,良藥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第七屆天下女人國際論壇上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女士發表主旨演講《「竹的精神,水的智慧」—危機中的她力量》。君子的風骨,也是生命的柔韌在演講中,楊瀾簡單回顧了2020年,因其充滿了不確定性,而註定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極其難忘也極其重要的一年。
  • CATTI 漢譯英學習(10): 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選摘
    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是人類追求公平、正義與平等的永恆主題,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衡量尺度,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
  • 精神健康中的性別不平等!
    難道真的存在性別不平等嗎?近日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最新成果證實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這說明性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可能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女性更關注精神健康問題,因此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可能接受臨床診斷,也更容易接受藥物治療。而男性的基礎診斷率和處方率都比較低,這很可能是女性表現出更容易患有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 美在當下 I 美在當下創始人辰薇對話天下女人楊瀾老師
    通過幫助女性開發心智、培養能力、釋放她能量、共同成長,促進兩性平等,從而推動社會進步。近日,美在當下創始人辰薇老師受邀參加天下女人研究院主題論壇,並擔任此次活動的主持人。與楊瀾老師共同探討女性她力量,攜手成就天下女人事。
  • 當「性別平等強迫症」父親遭遇「公主陷阱」
    當「性別平等強迫症」父親遭遇「公主陷阱」 博主 David Auerbach 譯者 陳墨 《 青年參考 》( 2014年12月10日   41 版)
  • 疫情加劇美國性別不平等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導 歐盟之聲網站11月26日發消息稱,一項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美國女性在就業領域遭受的不平等。研究結果顯示,從疫情發生到2020年10月,美國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凸顯了性別差距的擴大。  疫情對美國婦女就業人數較多的崗位造成的影響較其他崗位更加嚴重。婦女通常在餐飲、旅遊和辦公後勤等崗位工作,而這些崗位受到的影響非常嚴重。
  • 日本性別歧視積重難返 男女平等仍只是一句口號
    原標題:日本性別歧視積重難返 男女平等仍只是一句口號  近年來,出於重振日本經濟和緩解社會勞動力不足等目的,維護婦女平等地位、鼓勵婦女就業、提高婦女對國民經濟和國家政治的參與度和活躍度等話題,成為日本各色政治人物都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傳口號。
  • 茶葉與性別不平等有什麼關係?
    這似乎挑戰了經濟發展能促進性別平等的傳統思維。對於這個謎題,除了文化因素之外,還有一種解釋是經濟發展在某些情況下帶給兩性的機會並不均等。比如說,如果經濟發展主要是由一些對體力要求較高的農業或者製造業部門驅動的,那它反倒可能會拉大兩性之間的收入差距進而加劇性別不平等。 從家庭的層面上看,經濟機會不平等是如何造成性別失衡的呢?
  • 楊瀾和外國朋友合影,穿著無痕的衣服搭配印花裙很優雅
    作為主持人,楊瀾在許多王牌列中是一個標籤字符,同時,她也是一個有成就的媒體人,企業家和慈善活動家,她曾經被福布斯選為世界上最影響力女性之一。楊瀾為時尚,從不追趕,有一種恬靜如菊的人。與寬邊帽的高調相比,楊瀾選擇了低調的氣質單品。高貴典雅的高貴典雅黑領子和V的黑領是光滑的。收攏的肩半袖猶如披肩,優雅地包裹著上半身,修身剪裁形成X身體曲線。楊瀾為整個設計搭配一副黑色長手套,展現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作為一名商界女強人,楊瀾經常穿著一套漂亮的西裝look炫耀自己。
  • 楊瀾發表「女性」主題演講 張靚穎獲得了 「女性創造力獎」
    論壇邀請到了孟曉駟、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楊瀾、張西超、紀秉盟、張朝陽、郝景芳、於丹、丹妮拉·魯斯(Daniela Rus)、德博拉·斯帕(Debora Spar)、孫曉梅、徐小平等嘉賓,圍繞 「女性,變革時代的創新力量」這一主題,發表了一系列精彩演講。
  • 女議員比例超四成 從「瑞典現象」看歐洲性別平等
    去年冬天記者外出購買辦公一體機,和一女性朋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印表機挪到車邊,一路上遇到不少男士,竟無一人提出幫忙。最後因實在無法將一體機塞進後備箱,記者求助路邊一名男子,他欣然應允。記者後來明白,不因身為女性而以弱者自居,才談得上適應瑞典社會,才是真正理解這裡的平等理念。   瑞典軍隊也推崇性別平等。根據瑞典國防部今年3月提交的草案,瑞典計劃於2018年恢復義務徵兵。
  • 家暴「報警信」,聰明的不僅是孩子
    孩子在信中稱媽媽無視「和諧、平等、誠信、友善」,經常對他施以暴力。(12月16日 《燕趙晚報》)  媽媽經常用暴力手段教育之舉,這名邯鄲的五年級學生「忍無可忍」,選擇了向警察叔叔寫一封「報警信」,他希望警察叔叔能將媽媽帶到公安局,給媽媽上一堂教育課,教媽媽學會友善、平等地進行家教。這個孩子的舉動,被網友譽為聰明之舉。  這個孩子聰明嗎?
  • 【深度文章】平權之路:美國社會性別平等的過去與未來
    美國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不僅觸動了美國的憲法和法律,也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對於女性的認識。越來越多女性在這一過程中被喚醒,通過不同方式加入到爭取自身權益的運動中,推動著女性主義運動不斷前進。然而美國社會距離性別平等還很遙遠。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指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性別差距指數在153個國家中僅排在第53名。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一項調查也指出,僅有三成美國成年人認為美國已經達成了性別平等,5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在推動性別平等方面還有很多欠缺的工作。許多受訪者認為,女性在職場中仍然面臨晉升瓶頸、性別工資差異、性騷擾等問題。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男人要自愛》讓我們把影片中若干細節,男女倒置來看看:女人需時刻注意衣著,不可裸露上身,不可穿透視的衣服;商場路邊廣告牌上隨處可見的性感裸露美女;酒吧餐館服務員多為女性,且遭到客人的言語調戲乃是常態;獨自在酒吧喝酒的女性很容易被醉酒男人調戲甚至強姦;校園裡的一個女孩喜歡上一個帥氣男孩,卻遭到為對方口交的要求,且她別無選擇只是選擇接受,而對方只是拍拍屁股走人,什麼也沒給她;婚姻中丈夫出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