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是Nike的Air Max Day。所有的人都在討論Air Max,所有的人都在Po出自己的Air Max跑鞋,Nike也推出了「Air Max 1」的前傳「Air Max 0」。
氣墊是Nike這麼多年來最引以為豪的科技,但是為什麼Nike做出了氣墊鞋而不是別的什麼鞋?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調——1977年,Frank Rudy首先想出了氣墊這項科技,不過他並非只向Nike一個品牌介紹了關於氣墊的想法,而且從那以後,也並非只有Nike一個品牌作出了氣墊鞋。
Frank Rudy與他的AIR
但時間到了2015年,提到氣墊鞋,所有人還是會想到Nike,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Nike會做出氣墊鞋並且延續至今,其他的品牌在這麼多年就沒有做出一個像樣的氣墊運動鞋呢?
Air Max 2015
這恐怕和Nike的基因,也就是創始人的想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創始人之一 比爾·鮑爾曼
首先,Nike的創始人之一比爾鮑爾曼是俄勒岡大學的田徑教練,除了研究跑步運動以外,他對用裝備提高成績也是著了迷,跑步鞋、華夫鞋底、跑道材料,都是他的研究對象。
↑↑華夫鞋底的起源
對於鞋子,他有兩個訴求:第一,輕。第二,緩震。
關於輕,比爾鮑爾曼曾經說過:只要從一隻鞋上減輕一盎司的重量,你就可以在一英裡跑步中少負55磅的重力。
這幾乎成為了Nike從建立品牌以來一貫的追求,到現在也是如此。最新的FlyKnit與Flywire科技,不都是減輕球鞋重量的最新科技?
↑↑ FlyKnit與Flywire ↓↓
關於緩震,比爾鮑爾曼的弟子曾在訓練中因為鞋子的原因折斷了腳部的骨頭,當時在北美地區,緩震好的運動鞋幾乎沒有。
鮑爾曼特地設計製作了有更好緩衝作用的新鞋,用更好的泡棉材質加在中底之間,讓跑步者能夠感到最佳的腳感。
幾年後Nike公司正式成立,第一雙鞋便是在當時具有極佳緩震效果的Nike Cortez。
那麼什麼東西,能夠讓鮑爾曼關於「輕」和「緩震」兩者做到最佳的結合呢?當然就是Frank Rudy的「氣墊」。
因為沒有比空氣再輕的材料,同時空氣是一個永恆的最佳避震系統——當1977年這位氣墊的發明人把氣墊這項科技帶入到Nike的辦公室的時候,Nike的另外一位創始人費爾奈特只用15分鐘便決定了使用氣墊這項技術。
這並非是一項粗魯的決定,氣墊科技與Nike所追求的製鞋理念完全一致。
Nike作為一家年輕,同時勇於冒險的運動品牌,也需要一項與眾不同的科技來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最終在1978年,第一雙Nike氣墊跑鞋Nike TAILWIND面世,並於當年的火奴魯魯馬拉松上演了處子秀。
Nike TAILWIND
再後來,就是Air Force 1、Air Jordan 1,還有就是今天說到的主角Air Max的故事了。
好了,關於氣墊跑鞋前傳的前傳,我們就講到這裡。不過您要不著急摁「返回」鍵,那讓我們一起來享用精心烹調的Air Max美圖「大餐」吧!
Air Max Zero
Air Max 1b
↑↑ Air Max 90 ↓↓
Air Max 93
Air Max 95
Air Max 97
Flyknit Max (2014)
Air Max 2015
Air Max想必已是韓國明星樸海鎮今生摯愛,各色款式一應俱全↓↓
看完明星示範,亦有模特拿樣兒
什麼~,這麼多圖片都看完了還意猶未盡?那麼就讓我們在倒流的時光影像中體驗一趟Air Max的「返老還童」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