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母后皇太后和聖母皇太后相比,誰的地位更高?

2020-12-21 騰訊網

古代的繼承制自商朝末期就開始使用嫡長子繼承制,立嫡立長,但在具體的實施中,會有很多的特殊情況出現,尤其是清朝的皇室,嫡長子繼承制基本就行不通了,甚至一度還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秘密建儲,所以在清朝時期,因為儲君並不一定出自皇后,所以等儲君登基之後,就可能會出現兩宮太后並存的局面。

當然,太后和太后是不一樣的,為了進行區分,一般來說皇帝的嫡母會被尊稱為母后皇太后,而皇帝的生母則會被尊稱為聖母皇太后,所謂嫡庶有別,很明顯,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遠高於聖母皇太后的,至於皇帝親近誰,那就另當別論了,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一下。

清朝時期曾出現兩次兩宮太后並存的局面,分別是康熙時期的仁憲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和慈和皇太后佟佳氏,以及同治和光緒帝時期的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很多人認為順治帝時期也曾有過兩宮天后並存的局面,即皇太極的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但實際上兩人並沒有同時做過皇太后。

孝端文皇后哲哲是皇太極時期的皇后,當初被稱為國君福晉,而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是皇太極的西側福晉,也被稱為永福宮莊妃。皇太極去世之後,多爾袞和豪格爭權因自立條件不充足,因此將皇太極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扶上位,即順治帝。

先皇去世新君登基,先皇的皇后自然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因此哲哲在順治帝登基之後身份上就變成了順治朝的皇太后,按理說,其生母也會被尊為太后,但事實並未如此。順治帝剛繼位那幾年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話語權都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

而多爾袞並沒有尊奉太后,順治帝的生母布木布泰依舊是莊妃,只有哲哲成為順治帝初期的皇太后,但也僅僅是被稱為皇太后,並沒有上徽號,即沒有官方蓋戳,直到哲哲在順治帝六年去世,她都沒有等來徽號。

相比於哲哲,布木布泰似乎更幸運一些,她雖然在順治帝初期不是太后,但等到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帝親政,尊其為皇太后,上徽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后。從此布木布泰這個太后就成為順治帝時期唯一的皇太后,又在康熙帝時期成為太皇太后輔佐康熙,稱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太后之一。

當然,雖然哲哲和布木布泰沒有同時期成為太后,但仍舊能看出,哲哲的地位是遠高於布木布泰的,她們之間不僅是姑侄的關係,更是正室和且是的關係,古代嫡庶之間是有嚴格的等級區別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真正的兩宮太后並存的局面,先來看看康熙帝時期的兩宮太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帝的第二位皇后,但是並不怎麼被順治帝喜歡,畢竟順治帝喜歡的是董鄂妃,所以博爾濟吉特氏在六年多的時間裡並沒有為順治帝生兒育女。

皇后無子沒關係,畢竟順治帝還有別的兒子,而且玄燁還是天選的皇帝,雖然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最開始僅僅是順治帝的庶妃,但母憑子貴,她的兒子玄燁最後成了皇帝,即康熙帝。

康熙繼位之後,尊嫡母博爾濟吉特氏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為仁憲皇太后;尊生母佟佳氏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為慈和皇太后。

雖然兩宮太后並存,但很難根據兩人的生平來判斷究竟誰的地位更高一些,一來慈和皇太后去世的比較早,她在康熙二年就去世了,所以兩宮太后並存的局面存在的時間極短。二來就算是兩宮太后並存,但因為上面還有一個昭聖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存在,布木布泰的權威自然在仁憲皇太后和慈和皇太后之上。

基於以上兩點,很難通過她們的生平看出兩宮太后的地位比較,不過,布木布泰去世之後,仁憲皇太后就成為唯一的太后了,自然是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這一點毋庸置疑。

雖然康熙時期的兩宮太后並存時間很短暫,不好判斷,但同治帝和光緒帝時期就不一樣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曾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兩宮太后並存。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是同時入宮的,時間在1852年的二月,只不過兩人進宮後的命運完全不一樣,鈕祜祿氏進宮之後火速晉升,四個月之後被擬為皇后,又四個月之後正式被立為皇后。而葉赫那拉氏就是一步步晉升了。

但另一方面,同治帝子嗣稀少,統共不過有三個孩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其中次子還生下來就死了,只有葉赫那拉氏生的載淳長大成人,這就是後來的同治帝,而鈕祜祿氏並沒有生兒育女。

同治帝繼位之後,尊嫡母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為慈安皇太后;尊生母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為慈禧皇太后。從此就有了兩宮太后。當然,太后和太后是不一樣的,慈安太后是嫡,慈禧太后是庶,嫡庶代表的是尊卑,慈安太后為尊,慈禧太后為卑。

在兩宮太后並存的時候,「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不管慈禧太后是不是真的尊敬這慈安太后這個姐姐,但她必須事事以慈安太后為尊,這是禮教所決定的事情,並不是單靠個人所能衝破的。

《清宮遺聞》中記載:「當時天下稱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我們知道慈安太后又被稱為東宮太后,而慈禧太后又被稱為西宮太后。

慈安太后對權力沒有慈禧太后那麼執著,很多事情她都放手讓慈禧太后去做,而慈禧太后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也要請示慈安太后,以示敬重,慈安太后是那個最後做決定的事情,慈禧太后如果想要達到什麼結果,就必須說服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雖然對權力並沒有那麼執著,但並不代表她什麼都不管不做,實際上,她也做過不少事,只是不說因為後來慈禧太后的影響力太大,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慈安太后,實際上卻是慈禧太后不得不以慈安太后為尊。

這在幾件事上是能看出來的,比如慈安太后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慈禧太后,還有同治帝立後的事情,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各有主張,而最終同治帝選擇了慈安太后選擇的阿魯特氏為後,等等。

慈安太后在世的時候,還能壓制慈禧太后,但等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之後,慈禧太后就真的成了大清朝話語權最大的人物了。

相關焦點

  • 看了《甄嬛傳》,你應該知道的清朝後宮嬪妃等級
    下面我們就以甄嬛傳為例,為清宮劇愛好者普及下清朝後宮的嬪妃等級。 地位最高者為太后。清朝的太后有聖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母后皇太后為皇帝的嫡母。從禮法上來說,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高於聖母皇太后,但是這也取決於皇帝的態度,皇帝和誰更親近誰的實際地位可能更高一些。
  • 清朝的太妃和皇后,誰的地位更高?或許,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後宮制度在前朝歷代的基礎上,予以了充分發展和完善,在充分保證了後宮安穩的前提下,還有效地促進了皇帝對於外戚家族勢力的掌控和平衡。其中,對於前朝妃嬪的尊封規制,在清朝入關以後也逐步得以完善。太妃,即為清朝皇帝對前朝妃嬪最為常見的尊封位號。
  • 清朝在位最長的皇太后:無兒無女,險些被廢,後因《鹿鼎記》出名
    但這兩位皇太后雖說給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故事,但卻並不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后。 而要說清朝掌管整個後宮最長的皇太后,卻是順治皇帝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
  • 「聖母皇太后」--孝莊文皇后
    更關鍵的是孝莊逝於癸亥運丁卯年,亥水生卯木吉神不會有生死之慮,只有未時生人,亥卯未正好組成三合絆,未土和卯木兩個最大的吉神被絆住,才是大限。故而確定為未時。從旺格,醜土食神為兇神,被卯木印星克,兒子能力強。且本人足智多謀,善於權衡周旋且隱忍。在皇太極死後確立繼位者的鬥爭中,在順治彌留之際確定立玄燁繼位,以及順治時期多爾袞凌駕於幼帝之上,康熙時期鰲拜專權,孝莊表現出來的隱忍和智慧非同一般。
  • 清朝第一位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的一生
    自羋月之後,也出現了多位親自執政或垂簾聽政的皇太后或者皇后,然而,有這樣一位皇太后,明明足夠有能力執掌朝政,卻默默守護在她所愛的男人身旁,悉心幫助他們在各方面得到學習和成長,堅決拒絕垂簾聽政,她就是清朝第一位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皇太后的少女時代嚴格地講,孝莊的少女時代應該叫做少婦時代,因為她12歲就嫁給了皇太極,成為人妻。
  • 誰才是皇太后?光緒死後,同治三位皇貴妃與光緒皇后的皇太后之爭
    而令人驚奇的是,慈禧也於之後一天去世,大清帝國的傀儡皇帝,和幕後掌門人就這麼一起見了祖宗。當然,慈禧也口傳了一道懿旨,那便是皇太后的歸屬。毫無疑問,這人自然是被慈禧寄予厚望的光緒皇后葉赫那拉氏(靜芬)。
  • 也不願意當皇太后
    雍正皇帝雖毀譽參半,但不得不說,雍正於整個清朝歷史上,還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 但是雍正登基為帝之後,其生母德妃,似乎不願意承認他的皇位。甚至,還拒絕雍正對其授予的封號,不願意當這個皇太后。 母子沒有隔夜仇,況且血濃於水,可為何雍正與其生母卻鬧得這麼僵呢?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將封建等級制度發展到了一個全新境界,除了前朝的君臣有別、爵位劃分、官員品秩制定;和男性相對應的還有女性的諸多等級制度劃分。對於清朝統治階層而言,皇族女性的等級制度劃分更為嚴苛。除了皇帝所對應的皇后、妃嬪等,皇族爵位中的親王、郡王、貝勒等依次對應親王妃、郡王妃、貝勒夫人等。
  • 乾隆皇帝的親生母親叫崇慶皇太后
    崇慶太后生於康熙31年,出身低微,父親只是一個四品的小官。乾隆一即位,他的生母立即被尊為皇太后,擁有至尊高貴的身份地位,九上徽號,四下江南。外享街衢巷舞的萬壽慶典,內享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而在雍正駕崩之前,這個女人已是熹貴妃。在雍正皇后早逝的情況下,熹貴妃已是後宮之主。
  • 一個宮女從皇后、皇太后做到太皇太后,都是太監惹的禍
    漢朝時期,一位宮女因太監不慎寫錯字,成為唐代皇后,娘家人也一起享福,她的兒子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竇房出身的清河郡官進在西漢初期被選為家族者(西漢當時沒有頭銜的宮女稱號),被皇太后呂齊選中。國家離故鄉和家人更遠,田螺家很難過,但沒有想到她因禍得福,受到王有航的寵愛,為他生了一個女人和兩個兒子。當時劉航有裙帶關係,但對方很快因病去世,膝蓋以下的孩子也相繼去世。等到劉航成為韓問,才是竇浩的長子劉溪。
  • 乾隆的生母,千年的媳婦熬成婆,最終成為最有福最長壽的皇太后
    甄嬛,乾隆生母鈕鈷祿氏的原型引子:大清朝,有一位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她壽數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於首位的女子。因為她是雍正帝繼承人的生母,清朝史上歷代皇太后中名氣最響亮的一位。她的皇后封號是兒子乾隆在她皇后追加的諡號。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其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的鈕祜祿氏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
  • 她是清朝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太后,統領後宮57年,與康熙感情深厚
    可除了這位皇后之外,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女人更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此人便是皇帝的母親也被稱為皇太后。對於清朝相比大家都有所了解,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的王朝,在歷史上一共延續了200多年,在這一期間有兩位太后的出現,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極端。第一位是孝莊太后,在她的主導下,成功培育了兩位帝王,讓大清走向了一個不一樣的高度。
  • 十六歲從嬪冊封為皇后,二十五歲尊為皇太后,慈安比慈禧差嗎?
    實際上,慈禧只是「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太后,這也成了她叱吒政治最有力的臺階。「東太后」慈安才是名正言順的皇后皇太后,她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聽政二十年,晚清時期很多大的歷史事件都與她的決策有著莫大的關聯,她於慈禧而言也很關鍵。 慈安與慈禧同時選秀入宮,慈安二月入宮四月就被封為貞嬪,慈禧則被封為蘭貴人。緊著慈安在五月就被封為貞貴妃,六月擬為皇后,十月正式成為皇后。
  • 太皇太后——吉祥如意 心想事成​
    收藏者依據奇石的外形,將其命名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中國古代人們對於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宗法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稱呼,也是對先帝母親,包括嫡母和生母的尊稱,由皇太后再晉為太皇太后。儘管他和這方靈璧石的相遇過程非常偶然,但緣分似乎早就冥冥中註定了:早在10多年前,風華正茂的武文成事業有成,卻是個涉足中華賞石界不久的新丁。偶然一天,在朋友介紹引薦下,在安徽淮北一個石商家裡和這方靈璧石初相遇,雖然僅僅是驚鴻一瞥,但眼緣就是這樣神奇,仿佛一個失而復得的老朋友再次意外相逢一樣,一眼相中毫不猶豫拍板購得,至今一直珍藏在家中,不輕易示人。
  • 她是清朝最得寵的皇后,與皇太后爭奪後宮大權,甚至為此丟掉性命
    說起清朝最得寵的皇后,大家可能會想到孝獻端敬皇后,即大名鼎鼎的董鄂妃,不過,這董鄂妃的皇后名分是順治給追封的,生前她並沒有做過皇后,而且,滿清皇室對這位皇后也不太認可,沒有為其系帝諡,沒有將其牌位放入太廟與奉先殿。今天筆者要講的是一位正牌皇后,也是清朝最得寵的皇后,她就是孝全成皇后。
  • 女中堯舜,人間作精,後宮小透明:大明三位太皇太后不一樣的人生
    可是雖然都是太皇太后,由於原先身份地位的不同,三人在後宮之中的地位乃至對於朝局的影響力也有天壤之別。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剖析這三位太皇太后不同的人生歷程。以嗣聖母之徽音,奉宗廟之粢盛,衍子孫之福慶。垂範六宮,母儀天下者也。—《明仁宗實錄卷四》母慈子孝,其樂融融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繼位不足一年的朱高熾突然駕崩,皇太子朱瞻基繼位。而張氏則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經歷了從皇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的劇烈身份轉換。
  • 紙糊的母老虎——真實的慈禧太后治國能力遠不如呂后和武則天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有人說慈禧皇太后是個非常有實力的皇太后,她在晚年依舊把大清帝國緊緊的攥在手裡,這是真的嗎?不過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皇太后虛有其名,其實真實的治國能力遠不如武則天和呂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慈禧太后對於大清這個病入膏肓的封建王朝帝國的治理能力如何,如果她把權力轉交給光緒皇帝會不會好一些呢?
  • 《鹿鼎記》裡的那位皇太后到底是誰?為什麼劇中沒有孝莊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鹿鼎記》裡的那位皇太后到底是誰。清世祖順治帝一生共冊立了三位皇后:一、原配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被廢為靜妃的那位,她是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親侄女。二、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孝莊文皇后的親侄孫女。
  •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后、太皇太后嗎
    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是皇帝在宗法意義上的母親和奶奶,但不一定是親生母親和親奶奶。太后和太皇太后有時是皇帝的親媽親奶奶,有時則並不一定是親生的。大家比較熟悉的孝莊太皇太后就是順治皇帝的親媽、康熙皇帝的親奶奶,然而晚清的慈禧太后卻不是光緒皇帝的親生母親。皇帝對太后、太皇太后至少在形式上必須足夠尊重,這是由中國古代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所決定的。
  • 被清宮劇誤導的稱呼,格格不是公主,老佛爺並非皇太后
    在古裝劇中,清宮劇是佔比最大的,畢竟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要想改編起來也比較容易些。然而隨著清宮劇的播出,就有很多誤導觀眾的稱呼出現。就好比大家提到「格格」,很多人就認為是清朝公主的稱呼。提到「阿哥」,就認為是皇子的稱呼。提到「老佛爺」,那就是皇太后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