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廣義車路協同建設|既要務實創新,也要避免概念創新

2020-12-12 老徐說交通

2020年8月18-19日,由賽文交通網主辦的第九屆(2020)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在杭州錢江新城萬豪酒店召開。

本屆會議以「歸初心 守匠心 致創新」為主題,論壇涵蓋了交通信號、車路協同、智慧公交、智慧高速、智慧路網等多個專業領域。

在年會主論壇——中國智能交通市場經濟管理論壇(暨智能交通產業領袖論壇)上,北京中交國通智能交通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孟春雷進行了「交通強國上雲用數賦智」的演講。

以下為孟春雷的演講實錄,賽文交通網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有刪減)。

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數字交通規劃綱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等很多國家層面的政策,都會有一個共性的思路和脈絡:積極推進鼓勵創新,同時也保持冷靜的態度。

2020年5月19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副部長劉小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談到自動駕駛等方面的工作內容中能看出,交通運輸部從發展政策、技術研究、標準規範、測試驗證、試點示範和國際合作6個方面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自動駕駛及與車路協同推進的是對於新技術能夠賦能新裝備新機電形成新業態。值得關注的是「鼓勵探索、包容失敗、確保安全、反對壟斷」16字,更是將交通運輸部作為國家行業主管部門應有的積極推進、又非常客觀冷靜的態度表達了出來。

在大思路上,這就是與數字經濟發展相一致的積極、包容、審慎、監管。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十四五規劃、國際國內形勢、雙循環戰略布局、創新驅動等方面作出部署。

數字經濟方面,我們現在是處於後工業化階段,經濟增長呈現結構性的減速,數據日益成為產業發展核心生產要素,三次產業的邊界日趨模糊。

同時,產業結構升級更多表現為數據要素投入帶來的邊際效率改善,需要從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到銷售服務形成全流程的數位化,產業融合發展也要和供需精準對接,為轉型升級開闢新路徑,然後大幅減少中間環節,突破時空約束,緩解資源環境的壓力,進而提高邊際產出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全要素數位化城市。另外,我們需要解決基礎軟體、高端晶片、核心的器件等關鍵核心問題。

所有的數字經濟領域面臨的問題,在智能交通領域都需要認真的思考,需要去解決這些問題,把這些問題解決掉了之後,就能找到未來智能交通落地的技術路徑。

核心的數字經濟「四化」框架,生產要素是基礎,生產力是核心,生產關係是保障,最終的目的和經濟社會是一樣的,通過調整生產關係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020年4月7日,發改委、網信辦提出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對未來智能交通、智慧公路很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具體的工作舉措主要從服務、示範、業態、創新和機制五方面進行賦能,發揮技術創新和賦能作用,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於「上雲」,需要注意,僅僅是物理上雲遠遠不夠。

上雲是必然的,上雲重點是內在的、邏輯的、核心的、換代的,並不是簡單的物理上雲就萬事大吉,其實至是架構迭代、升級和物理環境的拓展。但僅僅物理上雲,還遠遠不夠。

還有一點,也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說5G來了,似乎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並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我認為移動通信技術帶給了我們跨時代的變化。

第一個跨時代的變化是4G,原來車載前裝的導航終端,需要定期到4S店去做軟體升級,現在轉移到手機端,通過通用終端就可以實現。4G時代,真正的讓我們的流媒體在移動終端上能夠實現,可以不依賴於有線網、或依賴無線WiFi接入有線網的連接。

而5G帶給我們跨時代的變化,重點要業務落地,應該是在5G後或6G初。

還有一點,我們大家一定要注意, 5G是通信信息維度的技術,但我們還要解決交通維度的問題。通信維度的問題解決了之後,交通維度的採集、感知、研判、傳感器、數據處理、服務手段並不等於天然的就解決了。

應該說在5G發展的同時,給從業人員甚至整個行業帶來了更大的動力和壓力,我們應該更有責任心的去研究,在未來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的基礎上,網絡能力大大提升之後,讓我們的交通業務更便捷的發展。

關於「用數」,需要清楚四個≠的問題。

海量數據≠大數據:比如視頻數據,某一個特定的攝像頭99%以上錄像的信息內容是常態下的交通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海量數據不見得是大數據,這裡還有結構模化和非結構化的問題;

大數據≠大價值:這一點顧名思義,很好理解;

大數據≠穩定獲取:網際網路思維的眾包數據,本身就有不確定性,但政府會對數據的確定性管理,這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這也是網際網路經濟和傳統經濟模式發展的根本性差異;

融合數據≠責任轉移:用戶既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今後也會變成我們的數據源,一旦數據發生錯誤,責任是用戶還是提供服務的主體,大家也需要關注。

再說一下關於「賦智」,其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功能的落地。

很坦誠的說,有些搞自動駕駛的專用車道實驗示範是有價值的,比如延嵩高速是為了冬奧會,冬奧期間全線自動駕駛專用或車道自動駕駛專用是非常合理、可行的。但有些省市動輒也在在高速公路網中確定一個路段搞無人駕駛專用車道進行相關試驗,其目標和最後能夠發生發揮出來的作用是什麼?這些問題需要好好的考慮。

另外,我們還需要區分不同人工智慧技術路線下的智能駕駛,比如封閉環境和開放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工智慧的技術路線,最終我們需要關注示範點的真實價值,沒有必要去把已經試驗成功的還去進行試驗,明確成功的就可以通過制定標準規範進行商業推廣,但是,如果確實不成功,做再多的實驗,恐怕實際的價值也不是非常大。

還有關於聰明的車和智慧路之間的關係,當然兩條是要相輔相成的,相互之間要共同發展,但是不能因為聰明的車成本太高,就要靠路來支持。

還有一個責任主體也不能發生轉移,智能車判斷錯誤了,出現了交通事故,和基於車路協同信息判斷錯誤,出現了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劃分,也需要明確。

還要提醒大家關注一點,新基建不等於老基建的信息化,現在有很多示範項目走著走著,最後到工程實施階段可能會陷入到老基建信息化的怪圈。

我們在積極推進的同時,還要避免神話,既要務實創新,也要避免概念創新,要敢於直面困難和問題。

因此,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研究推進廣義車路協同系統建設,在這方面北京中交國通已經推出系列解決方案。

廣義車路協同系統既有助於讓新技術、新模式在工程層面落地,增加業務功能,提高社會用戶和管理用戶的獲得感,同時也有助於對未來自動駕駛發展的積極探索與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雄安新區車路協同示範項目正式啟動
    車路協同項目開始測試6月5日,由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創新聯合會主辦的車路協同示範場景體驗活動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舉行,標誌著雄安新區綠色智能交通先行示範區車路協同項目正式啟動實施。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副院長夏俊傑介紹,該研究院依託5G網絡能力,聚焦「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靈活的網,強大的雲」,提供「雲網車一體化」解決方案。
  • 面向「十四五」謀篇布局統籌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作出部署,強調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8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納入新型基礎設施範疇。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2019 年 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針對下半年經濟工作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海南會議在海口舉辦
    央廣網海口12月11日消息(記者朱永)12月11日,由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簡稱「農村中心」)、海南省科技廳共同主辦的「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以下簡稱「100+N」體系)建設海南會議暨南繁種業科技協同創新交流會在海口舉行。
  • 冠美文化與中國食品發展協同創新工程辦公室籤訂戰略協議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向前)6月11日上午,中國食品發展協同創新工程辦公室與冠美國際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籤訂了戰略協議。該合作是雙方為進一步推進中國食品發展協同創新工程的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搶抓發展機遇,探索安全食品產業和食藥同源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思路,助力食品企業協同發展和品牌創新建設。中國食品發展協同創新工程辦公室主任劉家春與冠美國際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文健出席並代表雙方籤訂了協議。
  • 廈門大學與市政府共同推進嘉庚創新實驗室建設
    聚焦國家戰略 驅動地方需求 打造創新高地  廈門大學與市政府共同推進嘉庚創新實驗室建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樂>近日,廈門市人民政府與廈門大學正式籤署共同建設「嘉庚創新實驗室」協議,雙方將共同支持推進該實驗室建設,打造市校深化合作的「特區式大平臺」,加快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 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協同發展全力推進北京金科新區建設
    林劍華表示,2018年以來,海澱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和西城區全力推進北京金科新區的建設,共同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首先,我代表海澱區政府向長期以來一直支持海澱創新發展的各位領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2018年以來,海澱區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和西城區全力推進北京金科新區的建設,共同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在建設國家級金科新區的道路上,兩區各有側重,協同發展。
  • 理念創新 載體創新 紮實推進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2020...
    通過「尋訪」「宣講」「學做」三步實踐路徑,具象化「榜樣」的概念。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體,引導隊員向榜樣學習、從小立志向,將「學榜樣,立志向」作為學校強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創新手段,幫助隊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成立 促智慧軌道交通發展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杜燕)為提質增效建設智慧地鐵,協同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協同創新研究院」)今天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目前,該平臺正圍繞運行控制系統、調度指揮和乘客服務、運行維護、裝備製造等方面開展協同創新研究:組織研製新一代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推進面向複雜網絡控制的智慧中樞關鍵技術研究,也就是通常說的軌道交通「智慧大腦」;推進具有資產運維一體化特色的智能運維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推進智能列車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等一系列技術攻關和項目申報。
  • 董微微:營造創新生態,要「引得來」「安得下」「長得好」
    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天津要通過打造自主創新、原始創新高地,向科技創新要新動能,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科技成果和產業化高效連結的快車道。這就需要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創新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其中的關鍵在於培育創新文化,建設跨界融合的創新集群,構築開放式創新生態體系,形成創新生態「小氣候」,使各類創新要素「引得來」「安得下」「長得好」。
  • 我省創建「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
    農村新報訊(記者黃豔平、見習記者馬天意、通訊員趙曉靜)10月26日,由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省科技廳主辦的「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湖北推進會在漢召開。會上,省科技廳、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10類21家單位和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籤訂合作備忘錄,標誌著湖北正式成為該體系首批建設試點省份。
  • 吉林省創新推進社區治理機制建設
    為適應新時代基層治理要求、積極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吉林省近期印發關於提升城市社區治理能力、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兩個專項政策文件,從優化機制、強化隊伍、活化手段、實化措施等方面加強制度設計、強化政策引領,積極探索具有吉林特色的城市社區治理創新路徑。
  • 創新科研模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創新體系 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
    積極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探索校企、校地合作創新模式,深化戰略合作。在更大的全球視野下推進開放創新,實施全球戰略,創建全球創新學院,發起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與國際領軍企業深化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空間。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完整體系。
  •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丨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花落中車
    >23家央企所屬企業通過認定中國中車旗下一級子公司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榜上有名中國中車中國中車秉持明志篤行、固本培元的創新方略,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保持發展活力,掌握率先發展主動權。作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積極落實中國中車「 明志篤行固本培元 」的科技創新方法,構建開放、協同、活力、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依託重點項目,努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 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張長隆:面向自動駕駛的車路協同建設與實踐
    公司從成立起,就把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一體化解決方案作為研發方向,是國內同時做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目前已擁有專業的智能汽車研發中心和國內智能駕駛測試區運營資格。我們團隊從2010年就開始對車路協同進行核心技術研發,是國內最早一批研究V2X的。
  • ...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推進區域高效協同 加速創新產業「雙鏈...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社分析師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下一步仍需加大力度開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構建,堅持區域協同統籌,形成合力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發展。  王旭東認為,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迅速,但存在著「兩端強、中間弱」的問題。一方面,我國的石墨烯研究與專利積累強,創新技術發展迅速。
  • 構建農科創新大平臺!「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會議在楊凌舉行
    10月22日,第27屆楊凌農高會開幕當天,「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暨陝西省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會議在楊凌舉行。自2019年8月開始,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制定了「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在全國構建「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旨在加強與100個創新服務主體聯繫,把分散的創新資源要素串起來,把更多投資者吸引到創新鏈上來,探索破解成果轉化對接有障礙、項目基地平臺人才引進難、創新要素集聚難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為農業科技創新構建了一個廣闊的大平臺,為新時代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新模式
  • 務實量化金融人才,創新順勢而為
    務實量化金融人才,創新順勢而為 2020/11/26 15:17 來源:人民交通網 瀏覽:264
  • 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研究
    二、京津冀區域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實踐與經驗1.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海陸空綜合交通網絡初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近年來,京津冀加快推動鐵路網、公路網、機場群、港口網的建設與合作。
  •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概念規劃暨啟動區詳細城市國際設計諮詢正式啟動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概念規劃暨啟動區詳細城市國際設計諮詢正式啟動 2018年08月17日 14:27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8月16日,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概念規劃暨啟動區詳細城市國際設計諮詢啟動會在兩江新區舉行
  • 雄安新區將探索車路協同發展新路徑
    本報訊(記者郭東)從9月5日在雄安新區舉行的自動駕駛與雄安新區智能交通論壇上獲悉,新區將積極探索「車智能+路智能」車路協同的交通發展新路徑,建設數位化道路基礎設施系統和開放式智能網聯車示範區,重點實現無人系統智能技術突破,並將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技術在新區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