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鑼鼓」:尚長榮與書畫名家同臺寫戲畫戲

2020-12-16 澎湃新聞

「庚子年實在不容易,通過舉辦以『庚子鑼鼓』為主題的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是想把戲曲人物畫的『鑼鼓』敲響一些,用『鑼鼓』驅趕疫情!」在「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現場,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會長、知名畫家謝春彥說。

2020年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覽的作品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等數十位知名藝術家的戲曲人物畫作品外,還特別邀請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崑曲名家計鎮華參展。

生旦淨末醜裡的「戲畫人生」

走進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一樓展廳,一股濃濃的戲曲氛圍,畫作中的生旦淨末醜,神態各異,有寫意筆墨的,也有工筆重彩的,呈現出此次展覽多樣的藝術面貌。

中國戲曲人物畫源遠流長,如果說,戲曲是國粹,國畫是國粹,那麼,中國戲曲人物畫就是國粹的疊加。在漢唐藝術中,至今還可看到戲曲或儺戲表演的題材,金元時期則有直接反映雜劇的壁畫。關於繪畫中戲曲人物題材,在清末民初諸多的戲考、繡像、尺牘、門箋、畫片等載體中,常有相關的造型內容和形式出現。近現代以來,戲曲藝術作為中國國粹,吸引了近代不少繪畫名家以其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

《川劇人物》之一,謝春彥

《紅粉青衣》之一 陳九作品上海是近現代中國戲曲人物畫的發源地之一,關良、林風眠等名家在上海創作了大量戲曲人物畫。以戲曲人物畫作為一種有效的探索樣式,將本土藝術的寫意性與西方繪畫的表現性實現契合,將本土藝術的程式化與西方繪畫的抽象性實現會通,是中國美術家參照西方藝術對中國藝術的重新思考,對中國戲曲人物畫的創作影響深遠。「庚子之歲,四海多難,而普天之下,卻亦多戲,形形色色,皆入吾人眼中……此番之展亦幸蒙梨園班頭尚長榮、計鎮華加盟,豈不快哉?惟祈鑼鼓響處普世歡樂,天下太平也」,擔任此次戲曲人物畫展的學術主持、知名畫家謝春彥如是作序。此次邀請展以「庚子鑼鼓」為主題,通過70餘件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戲曲人物書畫展示,給人以身臨其境、鑼鼓喧天之感,為即將過去庚子之年與即將來到的新年帶去美好祝福。

《戲曲人物》 丁立人作品此次邀請展特邀國家一級演員、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為藝術顧問,70多位藝術家範疇頗廣,不僅有丁立人、謝春彥、陳九、季平、朱剛等藝術家,也有諸如尚長榮、計鎮華等戲曲名家以及學者汪湧豪的加盟,其中年齡最大的丁立人先生已過九十。

京劇《廉吏于成龍》唱詞 尚長榮書法尚長榮與計鎮華本身就是戲曲名家,二人都有著較深的書法功底,此次參展有的是書法作品。京劇名家尚長榮所書的是他主演的京劇《廉吏于成龍》中的《人生正氣歌》:「生路多坎坷,禍福不定,有苦澀,有酸楚,也有歡欣。」

崑曲《邯鄲記·行田》唱詞 計鎮華書法計鎮華書寫的也是他主演過的崑曲《邯鄲記·行田》中的名句:「極目雲霄有路,驚心歲月無涯。白屋三間,紅塵一榻,放頓愁腸不下。」復旦大學教授汪湧毫書寫的是他的自作詞句。

展覽現場 朱剛作品《昭君出塞》(右)

《戲畫》 季平作品參展藝術家中,有的自幼徜徉梨園,舞臺上的一劇一幕早已鐫刻於心,一筆一墨間似在借戲裡的生旦淨末醜,抒人間的人情冷暖;有的藝術家將西畫造型、明暗、光線、色彩、質感、構成等藝術手法融會貫通,「唱」、「念」、「做」、「打」皆描繪地栩栩如生,食洋而化,使得觀者能近距離感受中國戲曲的形神兼備之美;有的注重追求文人審美趣味、意象的表達與現代性筆墨的探索。

開幕現場

展出現場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張潔說,戲曲人物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一直不斷專注於戲曲戲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展覽與展示工作,此次戲曲人物畫邀請展的舉辦籌備時間雖短,但卻精彩紛呈,豐富了上海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見出關良與林風眠的藝術傳承與探索

據介紹,戲曲人物畫創作,從其藝術趣味和文化品質而言,可以分為借戲入畫和入戲生畫兩類。前者重在形式融合,後者重在精神契合。前者以林風眠為代表,後者則以關良為端倪,關良是現代最早將中國傳統文人水墨語言引入戲曲人物畫的大家。他在追求形神兼備的同時,常運用沒骨寫意的手法描繪戲曲人物,運用「鈍、滯、澀、重」的筆墨手法,並善於對人物形態的誇張變形,充分展現文人畫傳統的寫意天趣,並將西方現代表現主義的某些語言融入其水墨戲曲人物畫創作之中。關良的戲曲人物畫注重追求表現戲曲舞臺的精彩瞬間,抓住最突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性格的動作和表情,講究人物比例重心,以及動作上的合乎舞臺板眼節奏,創作一種獨特的戲曲畫「瞬間」形式。觀其畫似觀戲,而且大有勝似觀戲的文化回味,以表述戲曲舞臺的真實形態為主要目的,包括舞臺人物和舞美(道具、服飾、布幕等),非常寫實和接近舞臺實況,記錄了許多經典曲目的最精彩的瞬間。策劃者陳九等介紹說,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自2012年註冊成立至今,已成功舉辦《粉墨寫意——中國戲曲人物畫掇英》《中國戲曲人物畫2013年展》《梅韻蘭芳——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扇面畫展》《戲畫麒芳——紀念周信芳誕辰120周年中國戲曲人物畫展》《水墨鑼鼓——中國戲劇人物畫大展》等主題展覽活動。同時作為主辦方的還有「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

參展藝術家、上海美術館協會會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朱剛表示,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舉辦展覽,此前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長沙博物館都曾舉辦大展,影響很大,這次展覽適逢庚子歲尾,尤其不容易,「希望今後舉辦越來越多的好展覽,帶動戲曲人物畫的創作與研究,以鮮活生動的藝術內容,凝練而傳神地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化和教育事業共同發展。」

展出現場

展覽現場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代表顧村言說,戲曲人物畫創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具有廣泛傳播的基礎,今年正逢戲曲人物畫創作的先賢關良與林風眠兩位先生誕辰120周年,此次展覽的作品中,不少可以看得到他們的藝術傳承與海上戲畫的文脈,除邀請名家參展外,展覽也邀請了不少新人參與,從中可以看到上海作為中國戲曲人物畫創作的重鎮與各地戲曲創作的大致面貌、不同風格。

《結拜》 餘啟平

《古裝人物》,朱雅梅作品據悉,「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參展的全國各地藝術家作品包括:陳汝勤、洛夫、丁立人、劉藝、戴雲輝、李文培、朱振庚、尚長榮、謝春彥、呂超然、計鎮華、盧望明、鍾孺乾、沈虎、劉永傑、張渭人、周剛、徐柯生、李雷、蘇鴻生、左和平、王小黎、周根寶、張春新、王曉輝、季平、李曉恆、陳九、餘啟平、陳寧、朱剛、高多、陳建輝、周衛平、虞村、李白雪、汪湧豪、肖曰海、羅彬、石禪、劉紅沛、白雲浩、許宏泉、羅衛民、李旺、馮鍾雲、苗彤、吳林田、朱雅梅、白纓、趙愛華、顧村言、崔彤、雨鶴、竇良羽、何振華、崔雪濤、劉一鵬、宗錫濤、陳尚隆、張平靜、楊雨田、周雋、王濛沙、畢立偉、毛宇佳、向世奎、王輝、鄭元無、徐旭峰、劉永暉、馬菲菲、林煒傑等的作品。

《對鏡容光驚瘦減》 顧村言作品

《社戲》,徐旭峰作品此次展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SIVA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主辦,半畝園藝術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紅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展覽開幕現場同時還向策展人陳元頒發了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副秘長的聘書。此次「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將持續至12月20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舉辦
    2020年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覽作品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季平、朱剛、顧村言、徐旭峰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戲曲人物畫作品外,還特別邀請藝術顧問、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崑曲名家計鎮華同時展出作品。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展出
    12月15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SIVA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主辦,半畝園藝術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紅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
  • 這一次,尚長榮主演的《廉吏于成龍》中的《人生正氣歌》,不是唱...
    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SIVA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主辦,半畝園藝術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紅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 曼廬墨戲:陸小曼的書畫世界
    11月20日下午,一批此前從未公之於世的陸小曼書畫作品和文獻在位於上海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的「曼廬墨戲——陸小曼的藝術世界」展覽上揭開面紗。 陸小曼最出名的畫作應該就是那捲仿董其昌的手卷。當年徐志摩帶在身邊想趁去北京的機會請當地名家題跋,但是飛機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難,畫卷因為放在鐵皮箱子裡而免於毀滅。這幅傾注了陸小曼很大心血完成的畫卷已經贏得了不少名家的題跋稱讚。 有意思的是,這些題跋除了客套式的讚譽外,胡適和賀天健的兩段跋語反映出兩人不同的藝術觀。
  • 天正新涼——當代書畫印名家邀請展
    天正新涼——當代書畫印名家邀請展庚子秋日,陸虹。2、魚戲竹侯寒影碎。庚子,陸虹。3、自在江湖。庚子,陸虹。4、悠然自得。庚子秋日,陸虹寫。鈐印:陸、陸虹印信、造像陸虹,水墨畫家,美術評論家。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師從新文人畫代表畫家胡石先生。《中國畫觀察》雜誌副主編,人民鐵道書畫院理事,《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院聘畫家。
  • 尚長榮的戲曲人生:「不安分」的演員 不氣餒的堅守
    偶爾,尚長榮會在這跟大家交流演出構想。1月初,正在大廳裡排練的是一出老戲《群英會·借東風》。取材自《三國演義》:孫權與曹操對峙於赤壁,後聯合劉備抗曹,通過周瑜、諸葛亮等人的計謀,曹軍自鎖戰船,在火攻中一敗塗地。這是一出生、淨、丑角合作戲,尚長榮飾演曹操,正是他特別拿手的淨行花臉。「戲裡聚集了諸多名家,最年長的是飾演蔣幹的寇春華先生,過了80歲。
  • 《擊缶歌》:戲之色、戲之音,是霜籠月罩的山水氣韻
    老房子殘損如舊畫,青磚白牆綠苔又似乎是夢。黑白色的夢,斑斑駁駁,一個又一個片段,不成記憶。「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三十餘年如一夢,四十餘年如一夢,八十餘年如一夢。張恨水有小說《八十一夢》,借夢寫世事,多年前在鄉下讀過。多年前讀過的還有《紅樓夢》《青樓夢》《玉樓夢》,一夢復一夢,綺樓重夢,虛虛實實。人生如夢,白日夢,黃粱夢。文學更是白日夢、黃粱夢,要的是葉底藏珠,朝露之珠。
  • 中國書畫名家《抗疫主題書法捐贈作品》王大銘卷
    中國書畫名家 《抗疫主題書法捐贈作品》 王大銘卷(篇)現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大學名家書畫工作室成員。東北書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秦皇島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書法及文學作品曾在中外展賽中多次入展獲獎。 1992年出版詩集《貼近的腳印》,2016年由中國書法出版社出版《王大銘藝術叢書》。
  • 戲曲界又一盛事,京劇名家嚴慶谷收徒,尚長榮、王夢雲等大家助陣
    日前,戲曲界又迎來一大盛事,京劇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嚴慶谷老師收徒青年京劇演員郝傑,收徒儀式在上海周信芳戲劇空間隆重舉行。現場,主持人張源笑稱:接下來大家將會看的楊香武向楊香武磕頭,逗樂不少觀眾。此次拜師儀式並不長,青年京劇演員郝傑,京劇名家嚴慶谷、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和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先後發言致辭。尚長榮先生父親尚小雲,就是大家熟悉尚派藝術的創始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除此之外,也有多位京劇表演藝術家現身捧場,像大家熟悉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夢雲、陳少雲、金錫華,蕭潤年、唐元才和趙國華紛紛到場。
  • 當代書畫名家崔俊英作品欣賞
    自幼喜歡書畫曾學過速寫,素描和油畫烙鐵畫,國畫經常臨摹芥子園畫譜和名家大師們的作品多年來筆耕不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自己工寫結合的繪畫特點。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當代名家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黑龍江分院副院長,中國春天書畫研究院院士,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創研員,上海中華書畫協會會員,現任黑龍江省老幹部大學美術學會秘書長。
  • 「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活動拉開大幕 于魁智...
    12月13號晚,伴著瑞雪,戲迷期盼已久的「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活動終於在武漢再次拉開大幕。而疫後首場演出就迎來重磅名角——著名老生于魁智與梅派青衣李勝素。這兩位京劇界的「黃金搭檔」也十分應景地在京韻大舞臺帶來了一出大團圓的戲《大登殿》。
  • 歲月窖藏,畫為心聲——《濟南市博物館藏近現代名家書畫精品展》
    濟南市博物館《畫為心聲——濟南市博物館藏近現代名家書畫精品展》,應廣大市民朋友的熱切要求,展覽一再延期展出,墨香引動泉城遊客紛至沓來;轉眼已至年尾,為迎接嶄新的2021年,濟南市博物館籌劃了多項精品展覽即將「上映」!
  • 詩心寄畫意,竹畫雅韻風,書畫名家李傳波精品國畫竹子欣賞
    很多人開始學習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人學習、欣賞我國傳統書畫,其中國畫竹子被我國人民寄予了虛心正直、瀟灑挺拔、柔中有剛等眾多美好寓意,學習國畫竹子,欣賞國畫竹子,了解國畫文化,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種精神享受。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導演講過一句話,他說現代人們都在追求更大的房子,人們的心靈也需要一個房子。
  • 名家手繪書畫掛家裡牆上,不僅有品味還能升值
    現代家裝中,牆面的靈魂還在軟裝裡,白色而單一的牆面,時間久了不僅自己看著單調,也拉低了整個居室的檔次,為了迎合空間,以裝飾畫點綴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掛家裡牆上的裝飾畫,傳統書畫藝術正流行,將內容好、寓意佳的書畫作品掛在家中玄關、客廳、書房、臥室等地,在填補牆面空白的同時,也給家庭帶來吉祥好運,襯託主人的優雅與內涵,不喧譁不耀眼,卻無聲息中擊中內心,讓我們為之所動。
  • 明代蘇州地區,吳門書家的書畫市場
    唐寅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又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 。詩中描述了來自各地的富商巨賈操著各地的方言通宵達旦地進行巨額交易的情景,這是當時蘇州商業茂盛、貿易發達的生動寫照。
  • 高甲戲發祥地在哪?
    明朝年間,為了渲染節日氣氛,民間藝人根據《水滸傳》梁山好漢故事中人物的臉譜,主要大將身穿鎧甲,各路好漢手執十八般武器,化妝表演遊行,配搭民間「刣獅」「弄龍」陣、南鑼南鼓(大鑼大鼓)的鑼鼓陣、民間「紅甲吹」「十音」之類曲調的民樂陣,化妝遊行於廟宇、宗祠、街巷、操場等大庭廣眾之場所。
  • 名家書畫印章的造假及鑑定問題
    原標題:名家書畫印章的造假及鑑定問題(二) 到近期,名家印章「入市」的狀況儼然又「升級」了,現在有書畫拍賣行不時會公開拍賣若干近現代書畫名家的常用印章。就在我撰寫本文時,恰逢南方的一家拍賣行舉辦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在「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中,就赫然出現了書畫名家溥儒的常用印章十四方,其中既有該畫家的名號章也有閒章,見圖1。這些被投拍印章,基本上在每一幅溥儒存世書畫作品上都能「找」得到,也「對」得上。
  • 這些從未公開的陸小曼丹青與風華,「曼廬墨戲」今起展出
    11月20日下午,一批此前從未公諸於世的陸小曼書畫作品和文獻在位於上海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的「曼廬墨戲——陸小曼的藝術世界」展覽上揭開面紗。陸小曼舊影從今天起,走進有著較多歷史建築的上海新閘路,在始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前身為民國時期海關圖書館的大樓,便是陸小曼自在徜徉的丹青風景。
  • 兩岸關公主題名家書畫精品亮相臺北
    新華社臺北5月13日電(記者章利新 查文曄)「2017年關公文化國際藝術節·兩岸名家書畫藝文交流展」1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開幕典禮。大陸書畫家曾成聰、汪國新以及臺灣書畫家李清等10餘位名家共展出百餘幅以關公為主題的書畫作品。此次交流展由臺北孫中山紀念館、金門縣文化局、臺灣關公文化協會、「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鑼鼓、金光現在有人把臺灣布袋戲分為傳統(古典)布袋戲和金光戲兩類,前者以鑼鼓為後場,使用小型典型戲偶,能演出南管或北管古典戲為代表﹔後者以西樂後場,使用新造型較大戲偶,演出新編武俠戲為特徵,以及民國59年以後的電視布袋戲。無論是古典布袋戲或金光布袋戲,都隨著時代背景變化,求新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