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X成立快兩周年,亟需一個新的辦公室。作為一個設計團隊,我們對辦公室的功能和美學要求也很高,如何能給我們這群挑剔的設計師打造一個舒適好用的辦公室呢?
在創辦LEAPX之前,筆者在微軟總部工作過,在美國時也專門去參觀過蘋果,谷歌,以及IDEO,fuseproject等國際設計公司的工作環境,他們各有千秋,令人羨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設計師如果連自己的工作環境都不能設計好,又怎麼有把握能設計好別人的體驗?
於是我們決定從我們設計師的需求出發,把這個事情作為一個正式的產品項目去設計。既能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辦公環境,增加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也可以順便鍛鍊團隊能力,增加主人翁意識,一舉多得。
▵參考書籍之一
人進化到今天雖然有著很高的智能,但在生理上和其他哺乳動物沒有本質區別,精神和心理狀態會受環境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在心理學中都有很多研究。為了擁有科學的知識理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我首先找了相關的視頻和文字資料來學習,其中一本書 The Best Place To Work: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reating an Extraordinary Workplace「打造非凡辦公環境的藝術和科學」提供了不少有效的指導。
其中提到雖然目前為止有不少和辦公室及工作效率的相關研究,但很少有企業會把這些研究的結論運用到實際當中。尤其是在科技企業人均產值如此之高的今天,如果通過合理的工作環境設計,讓工作效率和產出提高10%,也是非常大的價值。
首先是選址,書中有提到兩個研究結果:
這兩點就成為我們選址的硬性要求:層高較高,高開窗率,戶外景觀好。經過十多天的考察比較,我們新辦公室最終選址在科技園北區,園區十分幽靜,窗外綠意盎然。整整有兩面牆都是敞亮的落地窗,還有兩個戶外陽臺,層高也保持有3.3米左右。
選址後就該設計辦公室的布局了。現代辦公室一般有三種:
Cubicles|格子間
Private Offices|私人辦公室
Open Offices|開放式辦公室
▵Cubicles|格子間
傳統的格子間提供了很好的隱私和安靜,利於個人輸出,但不利於團隊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視野和活動空間很狹窄,壓抑,長期對員工的心裡健康有負面作用,容易產生抑鬱,厭倦怠工的情緒。很多傳統企業愛用,但已經不太適合現代重視合作的辦公需求。
▵Private Offices|私人辦公室
私人辦公室雖然對個人來說環境不錯,但完全隔離也不利於及時和即興的交流合作。很多私人辦公室一般獨佔室外大窗的採光和風景,這也是一種浪費。將這種稀缺資源共享到公共區域才能最大化它的價值。
▵Open Offices|開放式辦公室
開放式辦公室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如果仔細設計的話可以提供靈活開放,便於交流的辦公環境。然而在實際中往往執行得很草率,貪圖簡單便宜,只是把辦公桌機械堆砌到一個大開放空間裡,就導致了很多問題,比如缺乏隱私和安全感,環境嘈雜,幹擾多,讓人完全無法靜下心來工作,影響效率和輸出。調研也發現大部分員工並不喜歡在這種開放式辦公室工作。
目前大部分的辦公室,都只是生搬硬套,做表面功夫,很少會根據實際需求去認真規劃和設計,來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現代的辦公需求已經越來越多元,而單一的刻板環境已經難以滿足現代辦公需求。那麼對我們創意工作者來說,哪種格局比較合適呢?首先從我們設計的工作和流程來說,主要有以下需求:
設計師畫草圖,做設計的時候,需要相對安靜,幹擾較少的環境,但也要方便和同事交流;
創意討論,頭腦風暴,設計評審的時候,則需要開放和促進交流的公共空間;
製作手板和模型來探索和驗證的時候則需要能放手揮灑的手工區域,噪音和粉塵不能影響到其他同事;
累的時候需要有能充分放鬆休息或者安靜看書充電的區域,讓設計師能快速回血;
客戶來了要有能接待和做項目presentation的空間;
設計書籍和各種產品的擺放和展示,鼓勵大家多看書和觀察產品;
室內設計和家具選擇要能提升設計師的幸福感和審美標準,體現我們的品味。
在開始這個設計項目後,我們發現,如何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和預算裡,滿足這麼多不同的需求,做到好看好用,真的是一點都不簡單,有著很多維度的設計約束,同時又有著很多可能的解決方案,實在是選擇困難症患者的噩夢。
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採用以開放式為基礎的混合型辦公室格局。我們屬於小團隊,人不多,能簡單規避掉開放式辦公室的缺點,比如通過合理和寬鬆的布局來消除缺乏隱私和幹擾多的問題,並提供足夠多的公共功能空間供大家靈活使用,使我們在有不同需求的時候,都能快速切換成合適的場景進入狀態。不過這樣做也是有代價的,就是需要更大人均面積,提高了租金成本。
▵裝修前的辦公室
辦公室原本帶有一個前臺隔牆,和一個會議室,一個經理室。我們討論了一番,覺得:
因此我們決定把這些隔牆全部拆掉,得到一個完整的大空間。並通過柜子,書架,移動白板來做部分隔斷,最大化辦公室空間的靈活性和利用率,保持辦公室的寬敞通透,戶外採光和風景也可以完全展現進來,大家更清爽更舒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平面布局:
然後經過一番討論,各方權衡,選擇了幾個我們比較滿意的布局在電腦裡進行3D建模,更加直觀的感受布局效果:
▵陽光角度模擬
一開始我們有點擔憂桌面靠窗會有太陽直射的問題,但是我們在Twinmotion裡面做了陽光角度模擬,發現上午10點之後,太陽就基本不會直射進辦公室了,所以我們果斷就都把辦公位都移動到了落地窗邊上。這樣一來,大家都能更好享受窗外景觀和自然採光。我們也可以將白板固定上牆,並在旁邊放置一個公共會議大桌,作為隨時開會討論的地方。
這是我們最終選用的布局設計,主要分為工作區和休息區兩個大區域,中間由通透的書架隔開。各個小功能區就散布在這兩個大區域裡,下面我們將逐步介紹。
硬裝上我們儘量的節省,只是簡單的線路改造、改色。我們不喜歡大刀闊斧地重新搞硬裝,一來不是很環保,在這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建築垃圾,二來商業空間其實使用年限不長,適合我們的也許並不合適下一個租客,一拆一裝中會浪費很多資源。因此硬裝上我們基本只是把黑的天花板噴白,讓室內更加明亮和通透,和鋪裝了一下地板。
在材料的選擇上,我們儘可能地選擇自然、啞光質地的。我們選用4mm的石塑地板直接在原地板上疊加安裝。石塑地板效果很好,安裝也十分簡單環保,直接卡扣拼接即可,不需要膠水,對於辦公空間是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在鋪地板的時候,我們團隊親自上陣,忙活了一整天,發現三個設計師的作業效率和質量都頂不過一個木工,令人汗顏。
▵可以直接在地上討論設計草圖
鋪好後的地板質感不錯,我們也選擇了脫鞋進入辦公室來保持地板清潔,這樣不僅讓辦公室更加乾淨清爽,在需要大片工作空間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在地上進行,增加了空間的體驗和利用率。
而軟裝和家具就算以後換新辦公室也可以搬走繼續用,因此我們就給了較高的預算,買了不少進口家具,加上少許定製。
書中還給了這兩條研究結果:
因此整個辦公室的設計都由團隊所有人參與定製和選品,並給了大家充分選擇自己喜歡的辦公用品的自由。整個空間也以白、灰為主,搭配木、金屬、水泥和綠色。
▵工位區
工作區的工位桌以及公共桌都為工廠定製,因為我們在尺寸和材質上有特殊要求。我們選擇了1.6米長的大桌型,給設計師充分的施展空間以及和同事的距離,提高了安全和隱私感,可以更加自在的工作,不像傳統開放辦公室那樣人擠人,讓人焦躁。
工位區
我們喜歡材質的自然紋理和觸感,因此桌面選用了整片原木色的白栓木。搭配淺灰色的回型鋼腿,為了讓腿顯得更纖細,我們選用了三角形的橫截面,穩固不失輕盈。
▵工作桌椅
我們在桌面下方吊裝了的電腦主機架,這樣所有電腦和走線都可以懸浮在地面上,讓地面顯得通透簡潔,也方便清潔。每個工位還配了帶坐墊的移動抽屜櫃,這樣同事臨時到工位來討論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抽出來作為椅子用。
而辦公椅我們主要選擇的是Herman Miller的Embody,它出色的人體工學設計能保護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的設計師的腰椎,是一筆雖然貴但是值得的投資。桌面上也配備了雙屏幕支架,完全釋放了寶貴的桌面空間。同時雙屏幕也起到了一定隔板的作用,可以隔絕一部分視覺幹擾。
▵Dyson CSYS|HomePod
我們將公共會議桌設計成高腳桌,這樣空間裡不僅多了些高低的層次感,也方便大家久坐之後能夠換個站立姿勢辦公。整個桌面都是橡木原木打造,並上了一層薄薄的白漆。另外公共桌的體積比較龐大,為了讓其視覺上看上去更輕盈,我們也在桌子的邊緣做了四十度的斜角處理。
▵可傾斜的坐墊
公共桌配的椅子是宜家的TROLLBERGET,其可旋轉和傾斜的坐墊設計讓人的坐姿更加動態,可以靈活選擇坐下辦公或者半站立辦公,也讓會議和討論更加靈活、機動,並且儘早結束,而不是像傳統會議室那樣,大家坐得舒舒服服,會不自覺的讓會議延長。
▵定製公共桌|定製白板
公共桌邊的牆面幾乎鋪滿了白板,提供足夠的空間揮灑創意。我們也選擇了啞光玻璃板,沒有高光白板那樣的廉價感。其下的收納櫃也用了Hay New Order系列,顏色則是與桌腿儘量接近的淺灰色。
▵Muji沙袋|Halves邊幾|Muuto沙發
休閒區我們選用了Muuto的Outline沙發。與一般厚重的沙發相比,這款沙發非常簡約輕薄,不會顯得很佔地方。同時座深夠深,在保持優雅輕盈的視覺造型的同時,也能有良好的坐感。Halves邊幾看上去像是石材打造的雕塑,實則是人造石,也意味著更好打理。茶几和lounge chair由於還沒有找到特別喜歡的,所以目前還空著,寧缺毋濫。
▵休閒區配備了Switch健身環
客廳空著的好處是客廳活動區域很大,適合室內健身,用Switch健身環運動健身就非常方便了。適當的運動和遊戲能有效提高身體和頭腦狀態,對工作效率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沙發邊的展示書架
沙發又邊則放置了一面展示書架,可以完整的展示設計書籍的封面,且方便取放,既起到了裝飾的效果,又能吸引人隨時取下書來閱讀。
▵可以在閱讀燈和氛圍燈之間自由切換
沙發邊放著Dyson Lightcycle落地燈,由於其獨特的結構設計,可以根據不同場景自由切換為閱讀燈和氛圍燈,我們非常喜歡。
▵夜間照明效果
Fluid吊燈的主體為口吹玻璃,亮燈之後會有種像牛奶一樣細膩的感覺,即使直視它們,也不會有刺眼的感覺。
▵定製手工桌
因為不希望噪音幹擾到工作,我們把手工桌區域放在了休閒區。我們選擇了非常硬朗耐操的工業風作業桌,在這裡設計師可以更加無所顧忌的製作手工實物而不必擔心影響同事或者搞壞桌子。桌子上方還配了專業的對色燈,方便校對產品顏色。未來還計劃購置一個3D印表機,不過由於目前深圳外發STL的列印質量更好,列印速度也很快,目前也還夠用。
▵用通透的架子作為休閒區和工作區的隔斷
休閒區與工作區之間的隔斷採用的是Hay New Order系列的架子。整套架子是模塊化運輸和安裝,日後要拓展或者搬家都相對來說更方便;其次,拉門可隨心在不同層板調換位置,既可以作為雙開門,也可以作為隔斷。柜子整體也非常纖細輕盈,保持了工作室的視覺通透,規整簡潔的鋁合金結構也顯得有工業感。
▵Spaceboy垃圾桶
而邊上放著火箭造型的Spaceboy垃圾桶,給整體素簡的工作室帶來了一絲俏皮。
▵我們發明設計的DJI Mavic系列無人機和遙控器
架子上面錯落擺放著各類進口書籍,好看的產品,和我們以前設計的作品。其中最得意的作品依然是Mavic系列無人機和遙控器,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其他行業繼續做出有突破性的獨創設計。
▵Sonos音響
漫長的設計過程少不了音樂陪伴,我們辦公室也配備了支持AirPlay的Sonos 5.1聲道套裝以及Apple HomePod,省去了布線的麻煩,讓高品質的音樂可以隨時響起。
▵各個角落都有綠植的身影
綠植可以讓死板的辦公環境變得富有生機,提升人的心理狀態。畢竟人類幾千萬年都是在自然環境中進化,移居到鋼筋森林裡也就是近百年的事情,在生理和心理都沒有完全適應純鋼筋和水泥,適當的綠植就能讓人舒服很多。因此我們在辦公室的各處都搭配了不同植物,讓科技和工業結合綠色自然。
▵掛在窗戶上的鐘
我們選了一款沒有錶盤的鐘,掛在落地窗上仿佛懸浮在了樹林中,感覺非常獨特。
不論室內布置得多好,偶爾的室外放鬆都是有益而必要的。我們在陽臺上布置了吧檯和休閒椅,在室內感覺悶了也可以隨時出來放空,坐著發呆,或者在戶外吧檯上喝杯飲料,看看藍天白雲和綠樹,很快就能回血。
關於照明設計,我們遵循了照度計算公式來達到合適的亮度,對於辦公室來說,充足的照明會讓人的精神狀態會更活躍,更有精神,並且減少眼部疲勞。而昏暗的燈光就容易讓人過於放鬆而昏昏沉沉。而在色溫上,一般工作區域建議選擇更冷的光線,會讓人更精神,而休息區就可以選偏暖的光線,會使人更放鬆。
我們還選擇了高顯色指數的進口LED晶片,讓環境和產品的色彩還原更真實,設計上也大部分選用筒燈和射燈,讓燈不會直射人眼產生炫光和不適。
所有燈也都連上了智能家居系統,天黑會自動開啟,並且可以語音分區控制開關。
最後,辦公室還常駐著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小狗「葡萄」,他集安防,暖腳,賣萌減壓和活躍氣氛的功能於一身,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是我們的好夥伴。
這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持續了近3個月的時間,也把公司的積蓄用掉了大半,對於不到兩年的創業公司來說,這麼做可以說是非常的奢侈,但我們依然決定這麼做。國內的環境對於設計師來說已經如此惡劣,我們設計師至少應該對自己好一點,把自己包圍在好的設計和產品中,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審美和感覺。
在設計得當的辦公室裡工作,人的健康,滿意度和工作效率都會提高,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個雙贏的事情。反過來說,髒亂差的工作環境不僅讓人身心受損,還會傳達出管理層無能,以及不在意員工的信號,降低員工的士氣和積極性。尤其是對於注重設計和產品質量的企業來說,更應該先把自家環境打理好。
希望我們這個項目能給你帶來啟發,也好好設計一下辦公室,提升員工的工作環境。當然,這是我們第一次做辦公室設計,預算也有限,有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會根據自己的使用體驗來進行持續的優化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