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女裝第一股拉夏貝爾,這個國內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裝公司,正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
6月29日晚間,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夏貝爾」)兩度推遲的2019年年報終於在年報披露規定時限的最後一天「掐點」公布,卻因連續兩年的虧損,拉夏貝爾所屬上市公司正式「帶帽」,代碼從「拉夏貝爾」變更為「ST拉夏」,並從7月1日起,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去年虧損超20億 市值蒸發超百億
據拉夏貝爾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6.66億元,相較於去年的101.76億元下降24.66%;淨利潤為-21.66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虧損近20億元,同比下降達1258.07%。
受此消息影響,在經過6月30日停牌一天後,拉夏貝爾在7月1日恢復交易後,迎來連續3個跌停。目前,股價報2.49元/股,總市值已不足10億元,距離其巔峰期120億元市值已大幅縮水超過百億。
同時,由於股價波動異常,7月3日晚間,拉夏貝爾發布公告稱,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但因2018年度、2019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值,公司A股股票自2020年7月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不僅如此,7月2日,深交所發布公告,因拉夏貝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拉夏貝爾被調出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單。
「中國版ZARA」為何會落得如此境地?
成立於1998年的拉夏貝爾以女裝品牌發家,目前公司旗下女裝品牌有LaChapelle、Puella、Candies、7Modifier、LaBabité;男裝品牌POTE和JACKWALK及MARCECKō以及童裝品牌8EM。
在創立品牌之初,其就主打「ZARA模式」,加上其衣服款式新穎,一時之間吸引了很多消費者,在這種強勁勢頭之下,定位大眾消費市場的快時尚品牌,拉夏貝爾更是被看作「中國版ZARA」。
當是,為了擴大自身版圖,拉夏貝爾開始採取了「多品牌、直營為主」的打法,在推出La Chapelle、Puella、Candie’s三個女裝品牌之後,拉夏貝爾又相繼推出7Modifier、La Babit等時尚女裝品牌。
同時,拉夏貝爾進一步擴充男裝品牌以及童裝品牌,推出了多個品牌之後,實現了銷售規模的不斷增長,從而一舉敲鐘上市。
2014年10月,公司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9月又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公司,市值曾一度飆升至120億元,2017年營收近104億元,是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一時風光無兩。
彼時,拉夏貝爾喊出了「3年新增3000個網點」的口號,其門店數量更是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2011年時,拉夏貝爾旗下門店數量為1841家,到2017年年底就擴展到了9448家,擴張速度十分驚人,拉夏貝爾對於規模的追求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好景不長,拉夏貝爾上市後,其盲目的擴張隱憂在2018年開始顯現。據其財報數據顯示,拉夏貝爾在2018年實現營收為101.76億元,同比下降2.58%;淨利潤為-1.60億元,同比下降132%,出現不增收不增利情形。
2019年,拉夏貝爾關閉了境內47.37%的經營網點,總計4391家門店,平均每天關閉12家門店,並先後處置了所持的杭州黯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4.05%股權、天津星曠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98.04%份額、形際實業(上海)有限公司60%股權。
此外,隨著其經營業績不斷下滑,拉夏貝爾的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2017年至2019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8.31%、59.01%和85.59%,其中,2019年公司的合併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22.85億元,為了解燃眉之急,拉夏貝爾總部的大樓曾被出租,引得外界一片唏噓。
「多品牌、直營為主」的打法雖然讓拉夏貝爾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後續隨之而來的問題同樣讓其面臨巨大的挑戰。
首先,採用多品牌的打法,對新品牌的拓展需要投入新的、巨額經營資源,新品牌培育周期長的同時伴隨著可能達不到預期目標的風險,其次,採用直營為主的拉夏貝爾在人工、租金成本面前承壓不小。
「新品牌處於培育期會出現虧損,拖累公司利潤等問題,直營模式帶來的人工、租金等成本上漲的壓力,如果無法實現單店銷售增長,將會導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表示。
高光之後,拉夏貝爾回A後3年時間裡2年虧損,其能否在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的目標,將會決定其在資本市場黯然退市還是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