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實基金:2021年「固收+」產品將迎更大發展空間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本報記者 王寧

面對理財剛兌逐步打破、無風險利率逐漸下移,傳統理財類產品實現較高收益的難度不斷提升,同時,越來越多中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開始轉向關注以固收打底、權益添彩的「固收+」產品。WIND數據顯示,2020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規模也超過3000億元。

近日,嘉實睿享安久雙利18個月持有期債券型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餘紅表示,結合債券和權益兩類資產的「固收+」產品的策略核心是資產配置,以穩固的固收類資產作為底倉,在不同市場環境中通過精選權益資產增厚組合收益,這種收益較高,波動較小的特質滿足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理財替代的需求。在市場普遍降低對今年股票預期收益率的情況下,2021年「固收+」產品會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據悉,正在發行的嘉實睿享安久雙利將堅持穩固的債券投資策略,以利率債為主,堅決不做信用下沉。信用債重點投資於AAA品種,最低投資信用等級亦須在AA+以上,顯著高於市場債券基金的信用要求。對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可轉債主要採用的是平衡策略,會選擇不算太貴、正股比較好的可轉債,以及偏債屬性的可轉債。在權益方面,同樣追求穩固,將選擇高成長策略,尋找持續成長、動態估值比較低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展望2021年,餘紅認為,順周期力量接棒推動經濟修復是主背景,資金面繼續中性化,利率供求有所好轉。政策面看,宏觀政策雖然邊際收緊,但是也特別強調了政策不急轉彎,這意味著,當前的貨幣政策或將保持在比較穩定的態勢,股債的具體表現不會如市場預期那般鮮明的差異,兩類資產都存在機會。

在債市方面,考慮到目前債券市場還是處於收益率偏高的位置,債市或已經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短期看,經濟、社融、通脹數據等指向債市機會尚需等待,而國內經濟和海外經濟復甦錯位帶來的經濟見頂回落、信用收縮的顯現,這些或將成為轉機觸發劑。2021年一季度末到二季度是債市敏感時點,需要重點觀察政策、資金、通脹等各個主要影響因子的變化。

權益市場上,2019、2020年機會比較多,今年對權益市場來說,出現系統性大行情的概率比較小,因為宏觀政策已經處在邊際收緊的狀態,資產的估值水平很難進一步提升,但是業績推動,成長推動的行業還有結構性機會。

餘紅指出,未來會根據宏觀、中觀、微觀的研究,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通過靈活的大類資產配置來調整股債的配比和倉位水平,進而提高組合的風險回報比,獲得更為穩健的回報。

在債券市場方面,堅持穩固的債券投資策略,投資品種以利率債為主,根據市場的基本面、流動性等情況,適時開展久期策略。在信用策略方面,堅決不做信用下沉。此外,在固收和權益投資之間,再通過大類資產配置,控制好各個板塊的倉位,以期提升組合風險收益比,滿足投資者穩健理財需求。

(編輯 上官夢露)

相關焦點

  • 嘉實基金餘紅:2021年股債均有機可尋,「固收+」迎更大發展空間
    面對理財剛兌逐步打破、無風險利率逐漸下移,傳統理財類產品實現較高收益的難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中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開始轉向關注以固收打底、權益添彩的「固收+」產品,2020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規模也超過3000億元。
  • 年內「固收+」基金髮行已超160隻 募集規模近2500億元
    在銀行理財市場整體呈現加速淨值化轉型趨勢下,該類產品有望取代其他類穩健理財產品。華夏鼎清擬任基金經理柳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固收+」產品之所以受到市場的青睞,在於長期購買傳統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投資者對日益下降的預期收益感到不滿足,同時,很多產品在「資管新規」後將失去剛性兌付的託底,急需尋求可替代產品進行資產轉移。
  • FOF賦能"固收+" 這場"固收+"plus直播吸引數萬人圍觀
    該基金將採用"固收+"策略,同時依託嘉實基金實力雄厚的資產配置團隊以及王牌FOF舵手鄭科等多重優勢,為投資者打造不一樣的"固收+",為穩健投資提供新選擇。日前,嘉實基金攜手民生銀行嘉賓為網友帶來一場燃爆全網的FOF"固收+"plus豐收之夜,邀請嘉實基金資產配置投資部執行總監鄭科、資產配置團隊投資總監王漢博、嘉實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方晗三大投資大咖跟投資者互動交流,這場直播也吸引了近5萬人圍觀。
  • 固收實力派餘紅坐鎮 嘉實睿享安久雙利1月12日發行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玥)1月份新基發行市場迎來多隻二級債基生力軍,其中嘉實基金旗下嘉實睿享安久雙利18個月持有期債券基金(011168)將於1月12日起發行。擬任基金經理餘紅是業內資深的固收投資女將,擁有20年金融從業經歷,8年基金投研經驗,4年基金投資管理經驗。
  • 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明年可能是「固收+」大年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閆利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於2020年12月20日在深圳舉辦。會議上,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對明年的固定收益類市場進行了他的預判。 經雷表示,固收因為在很大程度是跟整個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的,所以按照整個貨幣和財政政策回歸正常的態勢來看,明年看到的會是一個邊際收緊的方向;GDP方面,全年會是「前高后低」的;此外,市場對於會是通脹還是通縮仍有疑問。
  • 「固收+」頻上新 公募多樣化做加法
    原標題:「固收+」頻上新 公募多樣化做加法來源:中國證券報2021年以來,「固收+」產品持續走俏。在目前100多隻新發基金中,「固收+」產品數量超過20隻。此外,公募基金還在「+」策略上進行了多樣化嘗試。
  • 「固收+」基金2020大爆發破解:沒了剛兌和P2P,低波動產品最討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固收+」基金2020大爆發破解: 沒了剛兌和P2P,低波動產品最討喜「今年『固收+』量挺大的,很多股份制銀行發力,前段時間已經賣了很多這樣的產品,明年國有大行可能會接力『固收+』,國有大行的量將更大,『固收+』產品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出現大幅增長。」
  • 規模爆發式增長 「固收+」產品魅力四射
    數據顯示,今年已有6隻「固收+」基金的規模突破百億元。 「固收+」發行市場火爆,機構對「固收+」產品也更加認可,基金公司更是開足馬力布局。今年以來,「固收+」產品的數量和規模都出現了爆發式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今年以來成立的偏債混合基金和二級債基的數量已經達到165隻,總規模近3000億元。
  • 基金扎堆發行「固收+」策略產品 偏債混合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11%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一個月以來,多家基金公司提高了布局「固收+」策略產品的速度,原本在今年年初就悄然走紅的「固收+」產品迎來新一輪發行小高潮。如嘉實固收投資總監胡永青掌舵的嘉實穩惠6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華夏鼎清債券基金、富國雙債增強基金、大成卓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等新發產品都將在成立後採用「固收+」策略運行,在兼顧相對穩健性與流動性管理的前提下,追求穩健的絕對收益。 除此之外,一些即將或正在開放申贖的優質「固收+」類老基金也在近期被穩健投資者關注。
  • 公募基金再議2021「固收+」攻守之道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曹雯璟2020年公募基金髮行總規模刷新歷史紀錄的同時,「固收+」產品迎來大爆發。根據Wind統計,偏債混合型基金為代表的「固收+」產品去年共成立345隻,較前年增長3倍,而去年發行規模超2800億,較前年增長5倍。
  • 嘉實多利分級債券優先:新的分級固收型基金業績10強
    11月25日,分級固收型基金(該類基金為分級子型基金,一級分類為分級-固收基金)中,近三個月漲幅排名前十名的基金如下:● 第1名:興全合潤分級混合A近三個月漲幅9.80884%。該基金成立於2010年4月22日,累計單位淨值4.0099元,最新規模為136.06億元。● 第2名:富國中證煤炭指數分級A近三個月漲幅1.62368%。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6月19日,累計單位淨值1.356元,最新規模為2.45億元。
  • 這款「固收+」了解一下|特約發布
    來源:愉見財經2021年投資理財如何開好「投」?有句老話說得好,財不進急門,新年開局,首先要穩。說到「穩「就忍不住要吐槽了,現在想找一個低風險、穩收益的投資工具,太難了。市場利率一路走低,銀行理財的收益率跟著滑坡,2020年12月20日當周,全市場人民幣理財產品一年期預期收益率還有3.89%,一周以後就下滑到3.78%(數據來源:Wind)。
  • 東方紅新發「固收+」產品獲市場認可 固收類基金長期業績領先
    2020年權益類基金憑藉高光的業績表現,成為眾多投資者投資首選。但是,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以來,對於穩健型投資者而言,長期表現穩健的固收類產品則是資產配置中必不可少的「壓艙石」。目前,東方紅資產管理正在發行「固收+」策略基金——東方紅錦豐優選兩年定開混合基金(基金代碼:010700)獲得了較高的市場認可。
  • 明星產品也有煩惱,「固收+」基金打新策略面臨雙重衝擊
    在註冊制紅利下,基金的打新收益尤其是3億~5億基金的打新貢獻明顯,加之底倉普遍上漲喜人,打新成為固收類產品的一大重要收益來源。但隨著「固收+」以及同類穩健型產品規模的不斷增加,打新策略面臨失效風險;另外若明年市場風險偏好下行,底倉收益更是難以保證。
  • 1月近80隻新基金密集發行 明星基金經理齊上陣
    邁入2021年,基金公司發行熱情高漲,本月開啟發行的公募基金多達78隻。基金公司為這些產品配備了強大的管理陣容,多位績優基金經理新年首月即展開「吸金」對決。  本月近80隻基金  啟動發行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78隻基金髮布公告,將於2021年1月進入發行期,其中49隻為主動偏股型基金。
  • 明星產品有煩惱 "固收+"基金打新策略面臨雙重衝擊
    今年來,「固收+」產品實現了規模、數量的大幅雙升,首發規模更是向4000億元大關邁進。「爆款」背後,打新功不可沒。在註冊制紅利下,基金的打新收益尤其是3億~5億基金的打新貢獻明顯,加之底倉普遍上漲喜人,打新成為固收類產品的一大重要收益來源。
  • 鵬華基金張佳:精準擇時打造優質「固收+」 掘金萬億潛力市場
    展望2021年,張佳認為,在經濟復甦背景下,股票、債券均具備階段性配置機會。鵬華基金會在嚴控風險的基礎上,做好大類資產配置,以精準擇時、行業輪動及久期管理為「固收+」產品獲取低波動的穩健收益。(圖片說明)鵬華基金固定收益總部專戶債券投資部總經理張佳(小標題)承接萬億級理財需求「2020年作為基金大年,除權益基金外,兼具股、債性質的『固收+』基金,發展態勢也較喜人。」張佳表示,今年以來「固收+」基金的走俏,除了市場行情助力外,實際上還有較底層的「行業邏輯」。
  • 中國女性基金經理大調查:固收部門易掌握話語權
    雖然監管部門對基金公司一門心思發展固收產品頗有微詞,但佔比高達七成的固收類基金產品,卻也為女性基金經理提供了更多的職業機會。晨星報告認為,管理固定收益產品的女性基金經理,比股票產品多,這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女性基金經理在情景思維和風險收益平衡方面表現得更好。
  • 再議「固收+」的攻守道
    「固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攻守兼備方能得始終。  本刊記者 李恆春/文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大發展的一年,對「固收+」這個理財工具類別而言更是如此。  多名金融市場專業人士均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表示,「固收+」產品契合了低利率環境下的老百姓(603883,股吧)穩健理財的需求,又順應了當前監管部門對資管產品「淨值化」的指導要求,因而有其強大的內在成長邏輯。展望2021年,在資管新規大限到期、權益類資產預期回報下降的背景下,「固收+」產品還有望在財富管理產品譜系當中佔據更大的份額。
  • 權益基金和固收+兩手抓 三大渠道全面推進
    產品規劃:權益、「固收+」產品兩手抓2020年基金銷售業績創造了歷史。截至12月5日,新基金髮行規模已突破2.9萬億元,比歷史第二高的2015年高出近80%;權益及「固收+」爆款基金層出不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明年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十四五規劃的推進落地,A股中長期上行趨勢不改。同時,監管倡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明年主動權益基金仍為產品布局的主流。德邦基金預計,2021年的基金投資收益水平或較這兩年有所收斂,但在盈利驅動下仍有大量結構性機會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