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她理財
「你希望自己剪什麼樣的呢?」「按照你的要求剃好了。」這兩句話,來自上海仁濟醫院Tony理髮店的姚師傅。
前天,這家僅花了三天時間籌備的理髮店開業了,一時間成了150多名醫護人員的「剛需」,迎來許多前來剪髮的醫務人員。 於是就有了化身Tony老師的姚師傅問及想要剪成什麼樣的髮型時,幾乎所有人都是一句 「越短越好」。 「我能打理,我能(更方便)穿上隔離服,帶上我的帽子」
醫護人員主動剪去長發的做法令人敬佩,仁濟理髮店的Tony老師也讓人倍覺有愛。 他們會耐心傾聽每一位醫護人員的需求,問他們想要的頭髮長度,還有喜歡的髮型,在保證前線工作不受頭髮幹擾的前提下,儘可能讓每位醫護人員都能剪到滿意的髮型。 有剃掉後面頭髮的,前面的頭髮剪短一點,盤起來扎個丸子頭,方便利索。
也有直接全部剪短的,一位剪成短髮的護士說,只有一年級以前是短髮,後來長大懂事了感覺長發好看,就再也沒剪過短髮。
有位醫生說,看著那些愛美的女孩剪掉長發,眼睛裡含著淚,她自己都不忍心。人都說女為悅己者容,更何況是三千青絲。
這邊有Tony老師為醫護人員剪頭髮收穫一致讚美,那邊就有宣傳醫護人員集體剃光頭被網友討伐了......
當事的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可能覺得特別委屈,本來是宣傳醫療隊出徵之前女醫護人員剃光頭,想要宣傳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的高大形象。萬萬沒想到新聞一出,網友們全都不買帳,這是為什麼,我們看看視頻就知道了。
截取了幾個畫面,大家感受一下:男性醫護人員把剪下的髮辮特意展示給不願正視自己被剪下的長髮的女醫護。
被剃髮的醫護人員紅著眼睛默默流淚。
冷漠的懟到女醫護臉上的鏡頭,近乎公開處刑。
令人心疼的畫面,配上一貫的宣傳偉大犧牲光榮獻身的措辭。讓人不禁懷疑這到底是一場女性醫護人員集體自願的獻身行為,還是一場精心準備的作秀?不過看看視頻開頭,有些女醫護就是在哭泣的,想必剃光頭對她們來說,也是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吧。
其實,可以理解對醫護人員而言,在需要密封防護的一線條件艱苦,持續工作沒有時間打理,長發會增加感染風險、日常處理不便的問題。但這樣就有「剃髮出徵」的必要嗎? 誠如不買帳的網友所言——長發雖有不便,完全可以剪短!男醫生尚且留有短髮,為何給女醫生剃光頭?比起整齊劃一的「光頭」式剪髮,是不是像仁濟醫院一樣對症下藥、根據女孩們的需求理髮更為妥帖呢?昨天下午,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剃光頭是醫護們的自願行為,孰是孰非大家自己去分辨吧。
特殊時期,我們不懷疑任何一個自願剃頭的女性的勇氣,但剃光頭既是個人的自由也是個人的意志,用來被一味地樹立典型、宣傳講犧牲講奉獻真的合適嗎?更不要說那些只是為了宣傳效果的作秀,這種刻意且扭曲的感動,不僅無法抵達人們內心深處,反而會生發出抵制與憤怒。
事實上,這種激起眾人憤怒和反感的宣傳,在整個疫情期間已經見到不止一次了:
我們在為她們抗擊疫情時表現出的堅強感動之餘,有沒有發現,這場戰疫中女性被呈現出的角色,都是悲壯的、獻祭式的:產期將近堅守崗位、流產後十天緊急上崗、臨盆不久吃藥斷奶......這些明明需要首先保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女性醫護甚至是孕產婦們,冒著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危險強行承擔一線條件簡陋、超高強度的工作。於她們個體而言是偉大的,但對於這個社會而言,難道不是打在臉上生疼的一巴掌嗎? 難道我們的社會不是讓每個人都得到應有的保障,既包括病床上受苦煎熬的病人,也包括這些不懼風險挺身而出的勇士嗎?至於那些沒有剪髮、不在孕產期、身強力壯而奮戰在一線的女性,她們不值得被尊敬和讚揚嗎?當她們想要作為一個正常人,爭取作為勞動者的基本權利時,發現她的戰友要麼剪了頭髮,要麼挺著肚子,在歌頌、稱讚和歡呼聲中被捧上神壇,已經沒有了走下來的機會。
那麼「生理期沒有足夠的衛生巾」這樣的基本需求,在如今的環境下顯得多麼不合時宜,都被放到了次要位置。要知道,女性醫護人員需要的衛生巾、安心褲,本來是女性最尋常的日化用品,只有親身經歷過生理期的女性,才知道這三個字背後的痛苦。但在某一部分人眼裡,這些都是無足輕重的東西,甚至被拿來宣傳服用黃體酮來遏制經期。
相比部分媒體宣傳的漠視,民間的態度還是很溫暖的,比如騰訊公益刷屏的那張「站隊拒絕剃頭拒絕黃體酮」的海報。
但仍有人在微博博主發起「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為醫護人員募捐生理期用品時,覺得「褲襠裡那點事有什麼好關心的」。質疑在防護服和口罩都捐不夠的時候沒有必要捐衛生巾。
更令人無奈的是,有一些領導竟然也駁回了女性醫護的衛生巾需求。
當輿論大環境要求女性只有在外貌、親情、感情這些層面作出犧牲時才是偉大的,才能成為宣傳的典型,那麼在這些身份以外大量付出的女性們呢?她們的身影會被看到嗎?不會,她們會被徹底地忽視。
但守護我們的不是被集體剃光的髮型和挺著的大肚子,是所有優秀、堅毅、勇敢的女性啊!她們有的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上:
有的在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築工地上:
有的奔波在為醫護人員送餐的路途中:
還有的堅持在生產第一線:
不止是她們,在很多行業還有未能讓我們知道的女性,在這場戰役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這場疫情中,她們也同樣在逆行。
她們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但她們更是自己本身。在這個非常時期,每個人都不畏艱難險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專業且出色地工作著。她們是為祖國貢獻出自己力量的英雄,而她們需要的,不是用她們的身體製造的煽情和廉價的感動。是平等的宣傳和權益的保障,是她們應得的對女性力量的尊重和正視。希望疫情之後,公眾依舊可以記得這些勇敢美麗又出色的女性們。她們不僅在重大事件面前,在今後的各行各業中,依舊能夠展示出自己強大的女性力量。也希望大家能夠拋棄對女性所謂的刻板印象,改變對女性的固有認知:不要過度神化女性——「媽媽並不是超人,她也會害怕」;也不要過度弱化女性——「這些事我們也能做好,甚至做得更好」。若理解無尊重,則讚美無意義。讓我們一起點亮文末的「在看」,為女性力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