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站在南極種菜,來「蹭網」的俄羅斯站這樣禮尚往來……

2020-12-21 人民日報

發揮「民族優勢」在南極種菜

因為網絡速度快

引得俄羅斯站常來「蹭網」

再到禮尚往來

被請去俄羅斯站洗桑拿……

雖在冰天雪地裡

中國科考隊員們苦中作樂

和他國隊員相處愉快

這是崑崙站副站長王燾

眼中的「南極日常」

人稱「南極男管家」

這是他的極地生活

卸個幾千噸貨,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氣裡蓋房子,躺在雪地上幾個小時維修車輛,兩個多月洗不了澡,五百多天回不了家,還不能離企鵝五米之內……

這是王燾對自己在中國南極科考隊8年工作的總結。他是一名後勤保障機械師,也是中國南極科考站崑崙站的副站長,專門負責科考隊的工作生活後勤保障。由於「持家」有術,人送美名「南極男管家」。

經歷過掉進冰裂隙,也感受過被狂風轟到半邊臉失去知覺,王燾對於讓隊員注意保暖這事特有執念。這也讓隊內傳頌著一句名言「有一種冷,不是我媽覺得我冷,是王燾覺得我冷。」

不過,正是由於後勤保障工作的細緻和周到,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是目前唯一一個沒有人員犧牲的南極考察大國。

在許多人的想像中,南極科考隊員「人手一隻企鵝」。但王燾「在線闢謠」,說自己最怕的一句話就是「企鵝來了」。由於《南極條約》規定不允許人類主動接觸包括企鵝在內的所有野生動物,因此就算是企鵝成群結隊拜訪科考站甚至賴著不走,隊員們也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等著這群「小祖宗」自行離開。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鵝」大概就是如此吧。

中國科考隊實現「蔬菜自由」

俄羅斯站禮尚往來

隨著來到南極的日子越久,為了改善生活,王燾和隊員們逐漸打開了新技能,甚至還和他國科考站發展出了一系列「萬萬沒想到」的友情。

王燾最早來到南極的時候很痛苦,因為頓頓只能吃肉,沒有蔬菜水果。

為了解決這個困難,科考隊員們發揮出中華民族「走到哪兒菜種到哪兒」的「祖傳技能」,在南極建立了自己的「蔬菜溫室」。為了讓蔬菜「快樂成長」,隊員們24小時給蔬菜們放著輕音樂,餓了給加營養液,幹了給開加溼器。

經過大家的精心培育,黃瓜、生菜、香菜等長得最好,基本實現了「蔬菜自由」,中國科考站成為了全南極夥食最好的地方。

在南極,大部分人都會患上「越冬綜合症」,容易情緒低落。2017年,經過建設,中國科考站中山站的兩公裡範圍之內,實現了隨時可以打電話並且24小時通網。這極大地豐富了隊員們的業餘生活,緩解了思鄉之情。

「極速衝浪」還把隔壁俄羅斯站的隊員吸引來了,他們時不時就開著個雪地車跑來和中國隊員打打籃球,順便蹭個網。

禮尚往來,俄羅斯站也會邀請中國隊員去他們那兒洗個桑拿。中國站成了「中山站網絡會所」,俄羅斯站則是「進步站桑拿中心」,都是一派「生意興隆」,兩國科考員就這麼互相「扶持」著度過了漫長冬季。

最寒冷的地方

有最火熱的心

王燾說,各國考察站之間的相互拜訪、溝通與幫助其實本身就是非常頻繁的。在地球上最寒冷的這個地方,各國科考員們的心卻是火熱的。中國科考隊也多次無條件救助他國科考隊。

南極洲最重大的節日「仲冬節」,各國科考隊參加中國「長城站」聚會

2013年12月25日,中國「雪龍號」執行考察任務時,接到了澳大利亞最高等級的海上求救電話,稱俄羅斯船隻「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52名船員急需救援。

當時情況複雜,「雪龍號」試圖營救但無法靠近,最終「雪龍號」決定派出直升機來回六次將隊員轉移到澳大利亞科考船上。船長發來感謝信息說:「你們的這次救援不光體現了人類航海中的互助精神,更體現了南極精神。」

王燾說:「不僅如此,我們還幫助過澳大利亞轉移遇難隊員的遺體,在火災後為俄羅斯隊員提供避難所,在生死時刻挽救過印度傷員的生命。在南極這個大家庭裡,工作沒有分內分外,救助不分國籍人種,這35年來,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是這個南極大家庭裡面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在艱苦的環境

苦中作樂

在最寒冷的地方

心熱如火

為南極科考隊員們點讚

本期編輯:李娜、蔣川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種菜」,發揮民族優勢,「饞哭」隔壁俄羅斯站
    而人類目前是沒有人定居在南極洲的,只有一個群體能夠接近南極,一個各地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目前南極洲已有建立了60多個觀測站和100多個考察基地,其中也包括中國,目前中國在南極洲共有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種菜,新鮮蔬菜饞哭隔壁俄羅斯站,發揮特長了!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種菜,新鮮蔬菜饞哭隔壁俄羅斯站,發揮特長了!如今科學家對於地球的探索一直在不斷的進行中,而且在地球上的南極有著很多的科學研究站,但是南極的環境非常不適合植物的生長,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種菜,新鮮蔬菜饞哭隔壁俄羅斯站,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眾所周知,南極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非常不適合蔬菜的生長,幾乎沒有蔬菜能夠在如此低溫的環境下生長。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種菜,新鮮果蔬饞哭隔壁俄羅斯站,發揮特長了!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種菜,新鮮果蔬饞哭隔壁俄羅斯站,發揮特長了!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當地的環境惡劣,溫度最低可達零下89度,而在如此惡劣的極寒天氣中,中國科學家竟然種起了蔬菜,新鮮果蔬饞哭隔壁俄羅斯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南極科考不太冷 俄羅斯進步站也能吃中國香辣醬
    來源:央視網距離南極中山站約兩公裡的地方,就是俄羅斯的進步站。記者和南極中山站胡站長胡虹橋一行一起來到這裡。喬亞美:和南極中山站懸掛俄羅斯國旗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在俄羅斯進步站的前方,也同樣懸掛著我們中國的國旗,以示雙方的友好和尊重。記者:HI!
  • 南極科考站的中國廚師:很多外國人常來蹭飯
    原標題:武漢商學院13廚師南極掌勺 連續6年服務科考隊  湖北日報訊 昨日,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開始159天的南極科考之旅。記者昨從武漢商學院獲悉,該校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戴濤隨行掌勺科學家們的餐飲。這是戴濤第二次踏上南極,2009年他曾在中山站負責餐飲管理與服務,在南極待了555天。
  • 月壤無法種菜?不存在的!沙漠、雪山、南極……中國人的種菜技能...
    「它就沒有不能種菜的地!」「史丹利也不能拯救嗎?」「月球你耗子尾汁!」「快把如何改造月壤提上日程」……果然是鍾情於種菜的中華民族。  不過,大家也不必灰心失望,曾經也有很多不能種菜的地方,在我國偉大的科學家和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的努力下,還是實現了「開花結果」的奇蹟。
  • 中國南極考察中山站兩支越冬隊12月12日完成交接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2日電(記者 徐磑)隨著五星紅旗和第29次中國南極考察隊隊旗在中國南極中山站主樓前緩緩升起,中國南極考察中山站第28次越冬隊和第29次越冬隊在12日完成交接。第28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越冬的隊員即將登上「雪龍」號,踏上回家路。
  • 如果當年不是蘇聯,或許我國就不能在南極建科考站了
    南極大陸,一塊超過一千二百萬平方公裡的大陸,隨著南極的不斷開發,越來越多的資源展現在人們眼前,各國都對這樣一塊資源豐富、面積龐大的大陸非常重視,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南極的百年歷史,有哪些國家對南極想入非非。
  • 「冬天裡的南極,蔬菜長勢良好」
    微信那頭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駐南極長城站的胡淼醫生說:「這幾天天天下,到今天平地積雪已經一米多深了,我們的科研棟、生活棟窗戶裡的燈光也被迷得芒刺閃閃。」剛從蔬菜大棚回到屋裡的他一邊拍著漫天大雪,一邊說「好冷」! 去年12月4日到達南極長城站,胡淼醫生轉眼已經駐站8個多月了。作為一名駐站醫生,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種菜。種菜?對,種菜。
  • 在家種菜的全新打開方式
    美國一家網站,曾發布了過一個視頻介紹了一幫在耶魯大學裡種菜的中國人,他們都是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家長,跟著孩子來美國陪讀。看著耶魯大學裡面中的大片荒地,中國人的種族天賦讓他們決定改造荒地, 說幹就幹,沒過多久本來單調的荒地,就成了中國人的菜園子,從來只是在園子裡種花,而不喜歡種菜的美國人,對此大為驚訝,紛紛表示讚賞。
  • 月壤不能種菜,那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基因可咋整啊?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土壤回家後,「月壤不能種菜」,短短6個字讓中國人民的種地民族技能無計可施。網友「恨鐵不成鋼」地調侃:這麼大個球連菜都種不了,千年的奔月執念,終究是錯付了。網友:無心科研,只想種菜。然而事與願違,據@央視新聞 17日晚報導,研究發現月壤不能種菜。與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機養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所以無論種菜還是種土豆都不行。
  • 英南極科考站迎來首場極地婚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7日報導,近日,英國在南極設立的羅瑟拉科考站迎來了首場浪漫的婚禮。  作為英國南極科考站的第一場婚禮,科考站為兩人準備了一頓特別的香檳早餐,一個小型的婚禮儀式,還有樂隊進行表演助興。而科考站的女同事則為準新娘製作了婚禮禮服,禮服上有一塊布取自於科考站的一頂橙色帳篷。
  • 俄羅斯欲打造自己的空間站,能成功嗎?俄媒:可加入中國的項目
    為此,美國、俄羅斯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資金用於維護國際空間站,以此來增加它的使用壽命。 然而,美國方面為了節約成本開始拒絕承擔維護國際空間站的資金。並且,美國正在開發屬於自己的近月軌道站項目。令人沒想到的是,俄羅斯方面在這個時候也開始計劃推出國際空間站中的一些項目。
  • 波司登羽絨服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再戰南極 無懼寒風爭奪鰲頭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再次踏上探尋南極之旅。這是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踏上徵程,此次出發將繼續探索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答案。南極是一塊神秘大陸,有著很多人們尚未踏足之地。此次,中國南極科考隊依舊擔負著歷史重任。波司登作為民族品牌,多年來始終伴隨著中國登山隊以及中國南極科考隊。
  • 俄羅斯,喀秋莎站在銀色的海灘上!
    SUN(陽光)、SAND(沙灘)、 SEA(大海)——芽莊的海島、海灣、海灘描繪的就是這樣勾引人的「三s」。而蘇聯民歌《喀秋莎》中的未婚少女咯秋莎,當然就不是站在竣峭的岸上,而是身穿「三點式」,在銀色的海灘上如夢飄飄,「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於是,俄羅斯人便拖家帶口,一來就是十天半月;有的乾脆租房找事做落地生根—一俄羅斯餐廳、咖啡廳、酒吧、商店雨後春筍一樣遍布芽莊,就差沒把洋蔥頭教堂搬過來—哦,「冰雪覆蓋著伏爾加河」,見鬼去吧。
  • 徐中文名蔣崢和平的俄羅斯美女娜塔莎從哪個站的車哪個站下車呢
    例如和徐中文名蔣崢「和平」的俄羅斯美女娜塔莎,從哪個站的車,她知道,哪個站下車呢?不要著急。這不是分析細節的文章。我馬上告訴你答案。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真正的主角K3次國際列車。k3 /4次列車是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和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的國際聯運快速列車。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其中,中國品牌波司登助力本次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以其專業品質提供全方位「溫暖」保障,再次開啟挑戰極寒之旅。截止目前,我國已成為在南極建成科考站排名第三的國家,數量僅次美國和俄羅斯。然而,如今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南極科考事業,卻曾經歷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黯淡時期」。
  • 站在南極看世界 極源生物:海洋科技助力國家健康發展大戰略
    10年之前,1.4萬公裡以外的南極,25歲的王娜就已經站在了南極捕撈船上,她的腳下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南極磷蝦只生存在南極地區的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廣袤的海域,以南極冰藻為食,是地球已知的蛋白含量最高的生物之一。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立冬以後,南極將迎來極晝期。11月10日,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踏上了第37次南極科考徵程。在多個國家重要場合中,中國品牌以專注深耕、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在一次次亮相中不斷成就其高光時刻。
  • 五星紅旗南極升起,美國人酸了:明明是我們先來的,為何誇獎中國
    對此,澳方向正在執行第37次任務的中國考察隊請求援助,本著互幫互助的原則,我們派出了直升機幫助澳大利亞把人轉到了內陸地區,另外美國方面也出動了一架能在雪地滑行的飛機接來了一名澳大利亞醫生,最終在中美澳三國的共同努力下,這名來自澳大利亞的隊員成功獲救。